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省毕节地区是国务院1988年确定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通过17年的试验区建设,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初步形成了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基础条件。现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毕节试验区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及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对策措施,期望对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地处西南岩溶山区腹地,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为典型,在对毕节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石漠化分异进行研究,划分出西部高原、高中山轻度,中部中山中度轻度,东部中山、低中山中度轻度等3个石漠化分区的基础上,总结出小流域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生态经济型防治、坡耕地治理、生态修复防治、生态旅游开发、新农村建设等6个防治类型。并将这些类型在各分区进行了相应配置。  相似文献   

3.
索绍新 《中国林业》2011,(10):60-61
毕节地区是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1998年,天保工程在毕节地区的威宁、赫章、黔西、金沙开始试点。  相似文献   

4.
6月9日.由民进中央、国家林业局、贵州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中国(毕节)石漠化冶理与生态文明高层论坛在贵州毕节举行。论坛旨在纪念国务院批复成立“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20周年.交流研讨石漠化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我国石漠化生态脆弱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  相似文献   

5.
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松树是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森林的主要建成树种,目前松材线虫病已传入我区,对我区松林资源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分析了松材线虫病在毕节地区扩散蔓延的可能性,并提出了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毕节试验区紧紧围绕“生态建设”主题,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绿色发展战略,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全面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存一些问题。针对毕节试验区林业生态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研究区林业生态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构筑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毕节地区是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岩溶贫困山区,1988年建立“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以来,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就,但仍存在较大的技术制约瓶颈。为探索适合毕节地区林业生态与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技术体系,推动林业生态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在对林业生态建设、技术体系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石漠化区域综合治理、生态恢复的优良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及扩繁、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技术体系开发、天然林保育及人工林培育与经营技术体系开发、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生态旅游特色景观调查及开发等方面的技术体系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8.
毕节试验区林业发展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贵州省毕节试验区成立以来林业发展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毕节试验区林业发展的成效及特点;并运用了定量分析方法,对毕节试验区林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阶段分析(1985~2005年),提出了新时期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及文化体系等方面发展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9.
岩溶地区石山造林绿化刻不容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山地区的贫困问题是制约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生态环境恶化则是石山地区贫困的根源之一。正是意识到这一点 ,广西区党委根据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 ,提出对石山地区实行“生态扶贫”决策。生态扶贫就是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 ,加快岩溶石山造林绿化 ,提高石山森林覆盖率 ,以控制水土流失 ,改善生态环境 ,减少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 ,促进农业、畜牧业生产 ,带动林产品加工、旅游业的发展 ,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从根本上解决石山区人民贫困问题。广西岩溶石山地区位于桂中北和桂西南 ,北部与贵州省接壤 ,背靠云贵高原 ,面积7 …  相似文献   

10.
望谟县是贵州省十四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林业生态建设对于助推脱贫攻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望谟县林业工作的各个方面的整理、归纳,并将今后一段时期的各项林业工作归纳为林业扶贫、驻村帮扶、建管服务工作等三个方面纳入助推脱贫攻坚的框架,加大对贫困镇村、贫困人口的支持力度,推动贫困镇村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使贫困人口从生态保护与修复中得到实惠,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建设"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1.
绿讯要闻     
《内蒙古林业》2020,(2):46-47
2019年以来,内蒙古充分发挥林业草原生态资源优势,将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同谋划、同推进、同落实,以"两补偿""两带动"为抓手,大力实施生态补偿扶贫、国土绿化扶贫、林草产业扶贫,使近8万贫困人口在生态扶贫中受益。内蒙古将八成以上的国家和自治区重点生态建设工程任务安排到贫困旗县,通过提供公益性护林员岗位等措施,带动贫困人口在生态建设中受益。  相似文献   

12.
何志星 《中国林业》2014,(12):28-33
这是一个令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各族人民不会忘记的日子。2011年5月9日上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时任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时任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陪同下,到黔南州贵定甘溪国有林场实地考察生态建设和保护情况,得知贵州省森林覆盖率每年上升一个百分点,“十二五”末要达到45%以上,他很高兴,充分肯定贵州这些年生态建设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3.
贵州现有贫困人口280万,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程度深、脱贫难度大,国家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就有3个,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主阵地之一。贵州省各级林业部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充分发挥林业自身优势和特点,全力参与贵州脱贫攻坚工作,林业生态脱贫取得阶段性成效。贵州具有丰富的森林物种资源,大力发展林业,充分发挥林业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实施林业生态建设脱贫、实施生态管护脱贫、发展林业产业脱贫、强化林业科技脱贫,对推进贵州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实现生态脱贫一批和贵州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当前贵州省仍是全国扶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的主战场之一,而滇桂黔石漠化区贵州片区又是贵州省贫困面积最大、贫困人口最多的区域。通过对该片区的贫困原因和林业扶贫优势分析,提出了林业扶贫的措施,以期为滇桂黔石漠化区贵州片区的扶贫攻坚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岩溶地区水资源短缺主要是由于岩溶地貌发育,水资源可获取性差,利用难度大造成的。为合理评价岩溶地区水资源安全,在模糊集理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西南岩溶地区水资源的特点,选取了体现岩溶地区水资源特性的评价指标,构建了水资源安全评价模型,并对2004~2013年贵州省水资源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省水资源安全整体水平达到临界安全,历年评价平均值为0.606,但区域差异性明显,呈东南向西北递减趋势;其中,黔南、遵义水资源安全水平较高,评价均值分别为0.919(Ⅰ级)、0.839(Ⅱ级)。六盘水和毕节水资源安全水平较低,分别为0.1(Ⅴ级)和0.4(Ⅴ级),其余地区介于两者之间;各地州水资源安全水平年际变异性大,平均变异系数为0.477。分析认为,加大水利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保护现有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才是解决贵州岩溶地区水资源安全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毕节试验区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天然林保护等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调查,总结了试验区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所取得的成效,进一步提出了分带治理、林粮间作、林药立体经营、林草结合、林禽配套、针阔混交、乔灌结合、人工促进与自然恢复等8个适合山区石漠化生态修复的营造林模式。这些治理模式对推动喀斯特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为今后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开展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
按照"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的要求,通辽市林草部门积极发挥行业优势,深入推进生态扶贫工作。印发了《通辽市林草生态扶贫三年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创新推行"生态+林草产业+贫困户"的林草生态扶贫模式,着力推进国土绿化扶贫、生态补偿扶贫、生态产业扶贫,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支持贫困地区建设加快国土绿化扶贫通辽市将国家重点林业和草原生态工程建设任务集中向重点贫困地区倾斜,用好、用足、用活国家生态建设政策,大力推进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提升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8.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的积极协调发展,林业承担着重要的战略任务。只有搞好生态建设,大幅度提高森林覆盖率,建立起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改变穷山恶水的落后面貌,才能使社会走上文明发展的道路。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但人口多、底子薄,还面临着资源、环境、灾害、贫困等突出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真正做到在可持续发展中把林业摆在重要的地位,在生态建设中把林业摆在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把林业摆在基础地位,以对民族、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增强紧迫感和…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发展油橄榄产业,能够促进生态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推进产业精准扶贫。香格里拉市发展油橄榄产业既可保护本地的粮食安全,也为香格里拉山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找到一条新路子。对香格里拉油橄榄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制约香格里拉油橄榄产业发展的因素,针对有关问题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张光元 《林业建设》2012,(5):39-41,77
本文介绍了生态建设规划在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中的定位,提出了编制规划过程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及编制的思路,并结合石漠化片区的经济发展、贫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国家对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要求,对生态建设规划的编制内容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