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气孔性状对楸树生长及早期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2-6a生楸树气孔的数量、大小、分布、开闭节律及影响开闭的因素。测定气孔与生长的相关性。建立了树高、胸径、单株材积3个生长系列与每mm^2气孔数、气孔开放率、气孔开放数、单叶气孔开放数、气孔开放面积、单叶气孔开放面积等7个变量的关系的线性回归方程。提出气孔开放率60%以上,每mm^2气孔开放数280个以上,单叶气孔开放数20万个以上,可作为楸树优良无性系早期选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杜仲茎段增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年生杜仲带芽茎段为起始材料进行离体快繁时,最佳取材时间是5月份。在初代培养中,同一枝条上中段腋芽容易萌发,茎段竖插于培养基比横放好,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浓度比为10:1时萌发率最高。将腋芽萌发后长成的新技转入添加BAP和NAA的培养基中,第二轮增殖效果较好,以后则出现玻璃化等不正常现象,只有在培养基中加入AgNO3后才能使茎物生长恢复正常。由快繁枝条经壮苗培养后转入1/  相似文献   

3.
光鸭梨是与魏县林业局合作在1990年于魏县西南温村梨园一株60年生鸭梨树上发现的枝变,1992-1994年进行复选,1994-2002年进行决选,详细调查了其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和果实性状,确认光鸭梨果点稀少,果面锈斑面积小,果肉石细胞团小、果肉质地细腻而酥脆,风味较浓,果实成熟期比普通鸭梨晚约7天,枝条皮孔和叶片气孔密度均较小,过氧化物同工酶(POD)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鸭梨既有共同的遗传基础,又有一定的遗传差异,是一个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俱佳的鸭梨芽变新品系,2004年10月通过河北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4.
山楂幼树抽条与休眠期枝条的皮孔、组织解剖构造有关。枝条上皮孔多,早春皮孔打开的早,皮孔结构不严密的品种易失水抽条。木栓层的细胞层少、木质部组织疏松、木质部导管横截面积大,髓部面积与木质部面积之比大,射线面积与木质部面积之比小的品种易失水抽条,反之,不易抽条。  相似文献   

5.
蓝靛果营养器官初生结构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和石蜡切片法,对蓝靛果茎、叶及根的初生结构进行了解剖研究。结果表明蓝靛果具有明显的湿生特征:茎、叶表皮的角质层薄,无蜡被;叶片上表皮细胞甚大,无气孔,下表皮细胞小,气孔明显突起;叶脉导管直径小,壁薄;叶肉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小;根的皮层发达,富细胞间隙。此外文中还讨论了蓝靛果的结晶以及色素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细菌性黑斑病病菌侵染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培育和筛选Nai李抗病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对Nai李细菌性黑斑病病菌侵染Nai李的过程和组织病理解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原细菌从伤口、气孔和皮孔侵入Nai李果实、叶片和枝梢:病斑深达中果皮数层细胞,自果皮向果心可分为3层,第2层被大量细菌定殖,第3层下缘呈扩散状,接近内果皮;电镜观察表明病原细菌定殖于细胞间隙,使细胞膜和细胞壁离解,叶绿体受损。  相似文献   

7.
1.细菌性穿孔病病原细菌在枝条皮层组织越冬,以皮孔、叶痕附近为多。气温升高后,在桃开花期病菌开始繁殖并形成病斑,用肉眼可见“春天溃疡”,溃疡表面病原细菌溢出,并散布开来。从气孔侵入叶片,最初出现黄白色至白色圆形小斑点,呈多角形,后来病斑变为浅褐色,并逐渐发展成紫褐色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明猕猴桃溃疡病抗性差异生理机制,并筛选猕猴桃溃疡病抗性相关指标。【方法】本试验以6个四川省主栽猕猴桃品种为试材,通过枝条离体接种和盆栽苗接种,鉴定其对溃疡病的抗病能力,并从枝叶形态结构、生理生化指标上剖析了抗性差异的生理机制。【结果】①6个猕猴桃品种枝、叶形态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叶片气孔密度、气孔长度与溃疡病离体接种试验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36和0.8858),叶片海绵组织厚度与溃疡病离体接种试验病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442),而叶片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气孔宽度,枝条皮孔长度、皮孔宽度、皮孔密度、芽眼皮层厚度与溃疡病离体接种病情指数无显著相关性,皮孔形状亦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②盆栽苗接种病原菌后枝条、叶片中SOD、POD、CAT、PPO、PAL活性均出现了不同程度升高。健康叶片、枝条韧皮部SOD、POD活性与溃疡病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63,-0.9680,-0.9517和-0.8088)。叶片CAT、PPO、PAL、枝条韧皮部CAT、PAL活性与溃疡病病情指数无显著性关系。枝条韧皮部PPO活性与溃疡病病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850)。溃疡病病菌接种前叶片、枝条韧皮部可溶性糖含量均与溃疡病病情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20和-0.8452),但叶片、枝条韧皮部可溶性淀粉与溃疡病病情指数无显著相关性。【结论】6个猕猴桃品种溃疡病抗性由强到弱依次为‘翠玉’、‘东红’、‘伊顿1号’、‘金果’、‘金艳’、‘红阳’。叶片气孔密度、气孔长度、叶片海绵组织厚度、叶片与枝条韧皮部SOD、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是评价猕猴桃抗溃疡病能力的有力指标。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查接种后皮孔的发病率和病瘤直径,鉴定了51份苹果材料对枝干轮纹病的抗性,筛选出对轮纹病表现抗性的材料有鸡冠、94-9-21、94-7-13、94-1-3、94-1-42、94-2-20、94-1-13、94-1-15和95-76;比较了不同抗性品种(系)一年生枝条的皮孔组织结构和酚类物质含量,抗病品种(系)的皮孔具有封闭层,皮层细胞层数多且排列紧密,皮层内绿原酸含量显著高于感病品种(系)。表明皮孔结构和绿原酸含量与苹果枝干对轮纹病的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长穗桑组织培养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穗桑(Moruswittiorum)是桑树的一个野生近缘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1],但是其分布数量极少,濒临灭绝,急需加强保护[2]。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种质资源,笔者进行了长穗桑幼叶和茎尖培养的研究,以便应用组织培养技术来扩大其繁殖。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材料1:1998年5月采自湖北省咸丰县尖山区的长穗桑种子,消毒处理后播种,10月取其实生苗叶片和腋芽作为外植体。材料2:1999年1月采自湖北省咸丰县尖山区的成龄长穗桑枝条,取其腋芽消毒后剥取幼叶和茎尖作为外植体。1.2 培养条件以MS…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结果表明,黑穗醋栗“厚皮”和“薄皮”品种之间茎的结构无明显区别,幼茎均由表皮、皮层、维管柱、髓和髓射线组成。仅“厚皮”茎的角质膜较厚;皮层和髓细胞较小,排列紧密;“薄皮”品种茎的角质膜较薄;皮层和髓部的细胞较大,排列疏松,髓部体积亦较“厚皮”的大,“薄皮”的茎较柔软容易下垂。两品种幼茎的表面均有腺体分布,分泌挥发性物质。未经扦插的一年生成熟茎内有“先成不定根原基”。经过水培(或扦插)的成熟茎内有“诱发不定根原基”。不定根原基常起源于髓射线(或多列射线)与形成层带交接的部位;其位置可能正对皮孔内方或在其一侧,也可在无皮孔区的周皮内侧。不定根可从皮孔内伸出,亦可从皮孔一例或其附近的周皮缝隙中伸出。常簇生在插条的茎节附近或沿插条节间排列成2~3纵列。  相似文献   

12.
青椒品种耐藏性与果皮组织结构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4年8次青椒品种耐藏性对比试验中,贮藏60d结果表明;品种间耐藏性存在显著和极显著差异。耐藏性好的品种,如麻辣三道筋油椒,商品率平均在93%以上,病烂指数在12以下。耐藏性较差的同丰16,7604,8号青椒等,商品率在85%以下,病烂指数升到21~25之间;同一品种,绿熟果比红熟果商品率高,病烂指数低;品种间病烂指数与过氧化物酶活性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果皮组织结构观察表明:耐藏性好的品种,角质层厚,表皮细胞密度大,排列整齐;同一品种秋果比夏果角质层厚,因此秋果比夏果易贮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制作石蜡切片,对裂果性不同的中阳木枣、稷山板枣、赞皇大枣、冬枣、梨枣、壶瓶枣等枣品种,进行了成熟期果实果皮及果肉解剖结构的观察测定。结果表明:枣外果皮由外向内由角质层细胞、表皮细胞和亚表皮细胞组成,但表皮和亚表皮细胞不易区分,共有细胞3 ̄6层。角质层厚度及其是否发生龟裂与裂果性没有密切的相关性,而表皮的厚度与裂果密切相关,表现为“耐裂品种”比“较耐裂品种”和“不耐裂品种的表皮”要厚。此外,角质层细胞、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果肉细胞排列较紧密且果肉细胞间空腔较少的枣品种果实较耐裂果。  相似文献   

14.
棉花抗、感枯萎病品种根际微生物数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抗.感枯萎病棉花品种根际微生物数量分折的结果表明,品种抗性与根际微生物之间具有密切关系。抗病品种根际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都多于感病品种,其中以真菌更加明显。研究结果还表明,播种期和棉株生育期对根际微生物数量也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依托扫描电子显微技术,研究了长白山高山珍稀濒危植物牛皮杜鹃、毛毡杜鹃及苞叶杜鹃的叶片结构,分析了其对高山环境的适应性。结果表明:3种杜鹃叶片均为异面叶,具表皮附属物。上表皮由1~2层细胞组成,有角质层,无气孔器;下表皮由1层细胞组成,有气孔器分布。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紧密有2~8层,海绵组织细胞间隙大,中脉维管束为圆形外韧型。此外,叶片的表皮附属物类型,气孔器特点,海绵组织细胞排列方式等差异明显。3种杜鹃植物的扫描电镜结构特征,既为种间鉴别提供了依据,也反映了其对高山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甘薯形态结构对茎线虫病的抗性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甘薯抗茎线虫病品种鲁薯-78066和胜利百号块根周皮的木栓层细胞有4 ~ 5层,并在细胞壁上沉积有较多的木栓质。表皮接种线虫结果表明,这种形态结构可有效阻止马铃薯腐烂线虫侵入。感病品种粟子香和徐薯18的周皮不发达,只有1 ~ 2层木栓层细胞,而且木栓质极少,线虫能在24h内从表皮直接侵入。甘薯抗病和感病品种的地上茎和地下茎髓部均可受到该线虫危害。抗病品种鲁薯-78066和胜利百号在地下茎和块根顶端连接部位与感病品种粟子香和徐薯18相比较,抗病品种木质部薄壁细胞的壁厚,木质化程度高,导管数量多,线虫不能够穿过这种结构进一步扩展。抗、感品种薯块表皮的伤口有利于线虫侵入,表皮和皮层变成黑褐色,呈糠皮状,但线虫不能进入木栓形成层危害块根皮层以内的组织。  相似文献   

17.
以不同抗寒力的5个葡萄种和品种为材料,研究了越冬前准备时期叶片内游离氨基酸总量和脯氨酸含量变化与抗寒力的关系。在自然生长条件下,进入越冬休眠期前,随着气温降低,葡萄叶片内游离氨基酸总量明显增加。抗寒力越强的种和品种增加的倍数越高。叶片内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与抗寒力存在相关性。在同一时期叶片内脯氨酸含量也呈增加趋势,但增加的倍数与葡萄种和品种的抗寒力强弱没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花生品种对疮痂病抗性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花生栽培品种对疮痂病的抗性差异,为品种抗性鉴定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病菌孢子悬液对32份品种作田间接种鉴定,对不同叶位病情做调查;用不同病级叶片作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测定。对8份品种作表皮组织显微计测和病程观察。【结果】粤油5号等11份表现感病;濮花16等10份为中感;淮花8号等8份和徐花8号等3份则为中抗和抗病。抗病型品种(MR-R)顶端嫩叶发病率0~23.8%,Ⅴ、Ⅵ级病叶比率0;感病型品种(MS-S)则分别为84%~100%和10.7%~37.1%。随着叶片病害逐级加重,POD活性和MDA含量相应上升;CAT和SOD活性则呈下降趋势。不同品种皮层结构差异决定对疮痂病抗性,抗病品种具较厚的角质层,叶片气孔较少;且病菌潜育期长,产生病斑少,果荚带菌率低。【结论】主栽泉花10号等感病品种表皮角质层薄,嫩叶气孔多,病菌潜育期短,产生病斑数多,释放孢子量大,这是导致该病流行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芭蕾苹果枝条具较短的节间和很高的萌芽率,成枝以短枝和叶丛枝为主;具有较大的发育枝单叶面积、短枝单叶面积和短枝总叶面积;具有较厚的叶片,栅栏组织为3层细胞。  相似文献   

20.
小麦品种抗赤霉病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个品种穗轴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与抗扩展性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抗感品种健康穗轴在一些组织结构上存在着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抗病品种的维管束导管孔径较感病品种的小,抗病品种的皮层厚壁组织和厚壁细胞壁较感病品种的厚,且差异达显著水平;抗病品种的皮层厚壁组织和厚壁细胞壁增厚的时期比感病品种的早。在受侵染的穗轴中,抗感品种在菌丝的分布和量上,以及细胞的破坏程度上有所不同。抗感品种的木质素均为具丁香素核的木质素。因此,小麦品种抗扩展性的机制之一是靠预先形成的组织结构——厚壁组织和细胞壁厚度等解剖特征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