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农产品比较效益是衡量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标准之一,通过区域农产品比较效益分析,探寻区域农产品生产发展的优劣势,对指导农业结构调整、创造更高的农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了四川主要农产品比较效益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四川省主要农产品比较效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宝玉  李刚  高春雨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758-12762,12811
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标SAI,YAI和AAI测定了环渤海区域主要农产品生产的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规模等方面的优势,研究结果表明,环渤海区域具备综合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主要有高粱、小麦、玉米、谷子、棉花、蔬菜和花生,其中除了谷子和蔬菜,其他几种农产品均不具有单产比较优势。提出根据区域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优化农产品产业布局,发挥区域农业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快区域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倪洪兴 《世界农业》2007,(3):5-6,19
中国农业资源禀赋的有限性,决定了其在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上不具有比较优势,而在小杂粮、水果、蔬菜以及部分畜产品生产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因此,在农业贸易政策的选择上,应该着重考虑相关要素及其制约。增加具有相对优势的农产品出口,扩大不具相对优势的农产品进口,以优化农业资源在部门内和地区间的配置。  相似文献   

4.
生态旅游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生态农业形式.以农业生产为依托,开发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农产品、田园风光和乡土文化,通过农业和旅游业的结合,突破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建立起以农业养旅游、以旅游促农业的互动机制,是一种新型的"农业 旅游业"性质的生态农业模式,也是一种新型园林形式--观光农业的形式.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地形破碎,是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山高坡陡,平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农业生产资源有限,传统农业无法为市场提供充足的农产品.尽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贵州农业在加大农业投入、调动农民积极性、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从根本上逐步解决了城乡居民吃饭的问题,农产品价格也得以多年保持稳定.但实践证明,贵州农业生产条件与周边省份相比,并不具备优势,要真正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途径是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5.
应用比较优势理论探讨农业区域专业化发展问题。以重庆巫山县为例,应用比较优势理论,采用区位商、专门化系数和平均值法分析主要农产品生产比较优势。测算结果表明,按照区域比较优势选建区域特色农产品,能够实现农业增效,提高农业生产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6.
安徽农业发展具有生产、加工、区位与生态等比较优势。依托这些比较优势,通过建立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农业示范基地,推进安徽农业现代化发展。在四大基地建设过程中,应重点推进优势农产品生产与基地建设,促进农产品加工向纵深发展,加快农产品流通基地与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的生态、休闲与能源等多种功能农业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农产品国际贸易依存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贸易依存度系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上依赖国际进出口贸易的程度,它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参与国际贸易的重要指标。农产品国际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或地区农产品生产和消费依赖国际农产品贸易取得产、消平衡的程度。具体指标计算:农产品进、出口量或值÷农产品产量或产值。农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的基础产业部门,自给性生产比重比较大,一般农产品国际贸易依存度比起二三产业都要低,其指标值比较敏感。因此,农产品国际贸易依存度作为衡量国家或地区农业发展水平、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程度以及研究农业结构战略调整…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及提升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对农业生产资源、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成本等的国际比较得知,中国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既有劣势也有优势,但中国农业整体上的国际竞争力较弱。提高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是: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特色的农产品以及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等。  相似文献   

9.
一、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主导产业,培育农产品加工业的龙头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农产品加工业的现有竞争优势和农业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与本地区农业关联度较大、特色明显、对农业生产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培育扶持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扩展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链条,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甘肃省特色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从国内比较优势、显示性指标等方面构建了切合实际的甘肃特色农业竞争力研究的指标体系,分析了甘肃特色农产品国内比较优势,结果表明:特色种植业当中:马铃薯、制种和中药材生产的资源条件优越,比较优势突出;特色畜牧业中,小规模生猪、中规模蛋鸡和大规模奶牛具有较强的成本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主要农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了解河南省主要农作物的比较优势,以比较优势原理为依据,建立了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3个指标体系,对河南省主要农作物的比较优势即生产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麦、花生、烟叶、果用瓜在河南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芝麻、棉花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玉米和蔬菜具有较弱的比较优势,水稻、谷子、高粱、大豆、薯类、油菜籽、糖料则不具备比较优势。因此,建议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小麦等作物的种植面积,压缩没有比较优势的水稻等作物的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2.
霍灵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9119-9120,9155
介绍了吉林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概况,基于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对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的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显示:吉林省在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效率上与全国相比并无显著优势,但玉米、高梁、大豆等作物同全国相比具有规模优势。针对这一结论,对优化吉林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及未来粮食增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凤 《江西农业学报》2012,(2):184-185,188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利用改进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陕西省小麦、稻谷、玉米3种主要粮食作物在1990~2009年间的比较优势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3种作物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都处于劣势,其中小麦和玉米具有规模优势但是效率和效益指数较低,稻谷具有效率和效益优势但是规模太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陕西省主要粮食作物结构调整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作物区域比较优势分析--以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产量优势指数为比较优势计量指标,分析了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主要的8种农作物在1995~2000年间产量在国内和省内绝对优劣势的变动情况,发现除个别作物的产量绝对优劣势随着时间的推进在个别时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外,多数作物的产量绝对优劣势基本保持相对稳定。根据该8种农作物在1995~2000年间的产量优势指数均值及其相对优势排名,还对产量国内和省内比较优势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不同高层次区域,作物的比较优势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5.
 以产量优势指数为比较优势计量指标,分析了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主要的8种农作物在1995~2000年间产量在国内和省内绝对优劣势的变动情况,发现除个别作物的产量绝对优劣势随着时间的推进在个别时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外,多数作物的产量绝对优劣势基本保持相对稳定。根据该8种农作物在1995~2000年间的产量优势指数均值及其相对优势排名,还对产量国内和省内比较优势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不同高层次区域,作物的比较优势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6种主要农作物2005~2010年度的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先叶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622-14624
运用改进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辽宁省2005~2010年的6种主要农作物的种植规模、效率、效益和综合4个比较优势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辽宁省6种主要农作物种植中,玉米和花生都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玉米综合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和规模优势指数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效益优势指数小于1;花生综合优势和规模优势均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效率指数和效益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大豆综合优势指数低于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而它的效率指数和效益指数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是规模指数太小;甜菜和棉花同样不具备比较优势,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小于1;棉花虽然效率优势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棉花的规模呈极端劣势,也说明种植规模太小;烤烟规模优势指数变化不大,但效率优势指数变化很大,说明烤烟种植风险很大,不宜多种。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辽宁省农业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①鼓励和扩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经济作物玉米、花生的生产;②由于棉花的单位面积的产量高于平均水平,所以可以适当扩大棉花的生产规模;③烤烟的种植风险较高,不宜种植;④大豆是东北的优势传统农作物,所以效率和效益指数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关键是规模优势太小,应该大量扩大大豆的生产面积;⑤缺乏比较优势的甜菜,可以适量调减种植面积,用于调节自然资源配置而加以种植。  相似文献   

17.
岳坤  米明珠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8):202-205
为了推动河北省平原区土地规模经营的顺利开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在对河北省平原区8个市的土地规模经营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比较优势原理,运用规模比较优势指数、产量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8个市的各种农作物生产状况进行优势分析,根据各市各种农作物的3种优势指数,结合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原则,确定粮食生产核心区,经济作物生产核心区和蔬菜生产核心区,并提出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训农业产业化组织和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来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开展。  相似文献   

18.
在简要回顾广西特色农作物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利用时间序列数据测算各农作物的生产集中度、效率优势和规模优势指数,综合分析各特色农作物的比较优势,探讨其发展趋势并对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郭佳君  李茜 《农学学报》2021,11(11):118-124
为持续开展耕地内在质量建设,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深层次挖掘农作物生产及增产潜力,引导种植业结构调整,本文以山西省武乡县为例,优化种植业产业布局。首先分析武乡县耕地质量分布状况,包括耕地资源总体概况以及各乡镇耕地地形部位和质量等级分布状况;然后分析2015—2019年武乡县主要农作物单产的同比增长变化情况,并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计算谷子、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蔬菜、油料、药材、枣、西瓜、核桃、杏相对于全国同类作物的生产规模优势指数、生产效率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进行比较优势分析;最后充分利用武乡县不同区域的耕地质量生产条件,以及谷子、玉米、高粱、马铃薯、药材、杏、核桃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比较优势的计算结果,进行布局战略调控。规划武乡县“高效综合集群区、特色增质示范区、开发保护并重区”三大种植业产业布局,创建优质高效的种植业产业基地、集群。通过将耕地质量优势与农作物比较优势结合转化为经济优势,构建“拓展规模优势、确保产量优势、强化质量优势”的良性种植格局,从而提升粮食产量,突出特色品种,促农增收。  相似文献   

20.
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湖南省1991~2005年10种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红薯、玉米、大豆、油菜、棉花、苎麻、甘蔗和烤烟)的国内比较优势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表明,水稻、油菜、苎麻和烤烟是湖南省具有国内比较优势的作物,大豆、甘蔗、玉米和小麦则不具国内比较优势。同时,针对结论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