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 苦瓜瓜绢螟又称瓜螟、瓜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苦瓜重要害虫。除危害苦瓜外,还危害丝瓜、黄瓜、节瓜等多种瓜类。 1.生活史和习性 瓜绢螟1年发生5~6代,以老熟幼虫或蛹在寄生枯卷叶中越冬。成虫白天潜伏在寄主叶丛中或其他隐蔽处,夜间活动,趋光性弱。雌成虫交配后即可产卵,散产或数粒在一起。初孵幼虫多危害嫩叶,咬食叶肉,被害部呈灰白色斑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实蝇在同一生境中能为害同一寄主,为明确南瓜实蝇和瓜实蝇成虫种间互作关系。实验室条件下,在4种寄主植物上以不同的种群数量单独或混合饲养南瓜实蝇和瓜实蝇成虫,研究2种实蝇种群单雌产卵次数的变化情况,分析2种实蝇的生殖能力竞争。结果表明:在南瓜实蝇和瓜实蝇混合种群中,南瓜实蝇和瓜实蝇雌成虫在4∶12、6∶10和8∶8的种群比例下,南瓜实蝇在4种寄主上的产卵次数均大于瓜实蝇;在南瓜实蝇单一种群和两种实蝇混合种群中,南瓜实蝇雌成虫数在南瓜上为6和8头、在苦瓜上为8头、在冬瓜上为4和8头、在黄瓜上为4头时,单一种群中南瓜实蝇单雌产卵次数显著小于相同个体数的混合种群;在瓜实蝇单一种群和两种实蝇混合种群中,瓜实蝇雌成虫数分别为4、6、8、10和12头时,4种寄主上单一种群瓜实蝇单雌产卵次数与相同个体数的混合种群无显著差异。混合种群中南瓜实蝇在4种寄主上表现出明显的产卵竞争优势,而瓜实蝇则无明显影响;南瓜实蝇和瓜实蝇分别对南瓜和黄瓜有明显的嗜好。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分析南瓜实蝇与瓜实蝇成虫的产卵选择性及种间竞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燕凤蝶生物学特性观察表明,燕凤蝶一年发生3~4代,成虫最早于4月下旬发生.成虫吸水访花,喜访鬼针草花采蜜,寄主植物为青藤.在对燕凤蝶的生物学特性和青藤培育技术的研究基础上,实现了对燕凤蝶规模化人工循环养殖.燕凤蝶成虫饲养于成虫繁殖园,园内放置青藤供雌蝶产卵;着卵植株移至孵化室,于室内孵化;1 ~3龄幼虫在寄主植物园内用70目的尼龙袋饲养,4~5龄幼虫饲养于幼虫饲养室,直至挂蛹;留为种源的蛹移至羽化室内羽化,供应市场的蛹包装于塑料筐内运输.  相似文献   

4.
采用常规溶剂萃取和CO2超临界萃取技术,从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deJussieu)种仁中萃取印楝素,以3龄和5龄瓜绢螟[Diaphania indica(Saunders)]初期幼虫为试虫,进行室内拒食活性研究。结果表明:2种提取物浓度在20μg/mL时,对瓜绢螟3龄、5龄幼虫已具有较强的拒食作用,各浓度萃取物对3龄试虫的非选择性拒食和选择性拒食作用都高于5龄试虫;连续以2种5μg/mL萃取物浸叶饲喂的试虫体重增长明显低于对照试虫,处理2d后,常规溶剂萃取物、超临界萃取物处理试虫体重分别为对照的63.16%和61.92%。说明印楝2种提取物对瓜绢螟3龄和5龄幼虫均具有较好的拒食活性,而在同一浓度下,CO2超临界萃取物对瓜绢螟的拒食活性高于常规溶剂萃取物的。  相似文献   

5.
不同寄主营养条件下的瓜实蝇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30℃下采用苦瓜、黄瓜、丝瓜饲养的瓜实蝇的发育历期分别为44.82、43.12、46.08 d,幼虫、蛹、世代历期、雄成虫寿命差异显著;平均每雌产卵量分别为878.41、895.65、806.35个,差异显著;采用苦瓜、黄瓜、丝瓜饲养的瓜实蝇实验种群的种群趋势指数(I)分别为228.39、268.70、201.59,净生殖率(R0)分别为59.2532、94.0800、48.9910,差异显著;其它生命表参数差异不显著;周限增长率(λ)均大于1,说明瓜实蝇的种群为正增长.  相似文献   

6.
瓜绢螟     
蒋玉文 《新农业》2001,(10):31-31
瓜绢螟近几年在辽宁省保护地内有发生,主要为害冬瓜、黄瓜、丝瓜、苦瓜、甜瓜等瓜类,以及茄子、番茄、马铃薯等.小龄幼虫在叶背面啃食叶肉使叶出现透明斑;幼虫稍大后吐丝将叶片或嫩梢缀合,隐居其内,将叶吃成缺刻或孔洞,严重时叶肉被吃光,仅剩叶脉.幼虫也能蛀入果内或瓜藤蔓内,影响瓜果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苦瓜叶进行了提取分离,找出苦瓜叶中的抗黄足黑守瓜取食成分,阐明苦瓜叶抗虫机理。[方法]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分别对苦瓜叶进行提取、浓缩,得到3种有机溶剂提取物,对黄足黑守瓜进行了选择性与非选择性生物测定。[结果]3种提取物都随浓度的增加,选择性拒食作用与非选择性拒食作用增强,氯仿提取物对黄足黑守瓜的拒食作用最强,在处理浓度为8mg/ml,48h后其选择性拒食率与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100%和96.47%。进一步用100~200目硅胶柱层析法对氯仿提取物进行纽分分离,并进行生物测定,发现各组分对黄足黑守瓜的拒食作用差别很大,4组分、9组分显示出非常好的拒食作用,其拒食率在处理24和48h后均达100%。[结论]苦瓜叶中含有对黄足黑守瓜具有忌避作用的次生代谢物质,从而起到忌避其成虫前来取食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周文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4):102-103
多年调查结果表明,广德县瓜卷螟以老熟幼虫和蛹越冬,以幼虫食叶为害为主,1年发生4代,对食用瓜萎的主害期在8月初至9月上旬,即3代及4代前峰幼虫。农业防治及适时化防是控制为害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将将海南苦瓜生产中的重要入侵害虫瓜实蝇Bactroeera(Zeugodacus) cucurbitae (Coquillett)带回室内人工饲养,针对人工饲料、饲养方法及生长发育规律进行探索,发现在气温高达28~30℃时瓜实蝇各发育历期均有缩短,成虫最喜欢取食煮熟的南瓜、喜欢在整条的新鲜青瓜上产卵,幼虫饲养最佳选择也是新鲜青瓜.药剂毒力测定时药膜法比浸虫法操作简单且结果更为稳定,测定结果表明,供试药剂的最佳选择是阿维菌素,其次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溴虫腈及啶虫脒.  相似文献   

10.
<正>黄足黄守瓜属鞘翅目叶甲科害虫,别名瓜守、黄虫、黄萤等,主要为害南瓜、黄瓜、丝瓜、苦瓜、西瓜、甜瓜等瓜果类植物,还可为害十字花科、茄科、豆科等蔬菜。一、为害特点黄足黄守瓜成虫和幼虫都可为害寄主植物。成虫主要取食植株的叶、嫩茎、花及幼果。成虫在为害叶  相似文献   

11.
张国洲  尤民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1904-11905
[目的]测定博落回提取物对菜粉蝶5龄幼虫的拒食活性。[方法]采用叶碟法,分别就博落回植物不同部位对菜粉蝶5龄幼虫的拒食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当菜粉蝶5龄幼虫取食用0.400%的博落回整株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处理过的叶碟24和48h后的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87.50%和89.56%。当菜粉蝶5龄幼虫分别取食用1.000%的博落回植物根、茎、叶乙醇提取物处理过的叶碟后,24h的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91.78%、91.01%、90.63%,48h的拒食率分别为89.33%、88.91%、86.76%。[结论]博落回植物提取物对菜粉蝶5龄幼虫有很强的拒食活性。  相似文献   

12.
4种曼陀罗对粘虫和菜青虫的触杀和拒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研究了曼陀罗、紫花曼陀罗、毛曼陀罗和重瓣曼陀罗不同部位提取液对粘虫和菜青虫的触杀和拒食作用.结果表明,4种曼陀罗不同部位甲醇粗提物对粘虫5龄初期幼虫的触杀作用以曼陀罗初花期根茎叶为最高,其次为紫花曼陀罗花和初花期根茎叶,校正死亡率分别为23.0%、19.0%和17.0%.紫花曼陀罗花及其初花期根茎叶、曼陀罗初花期根茎叶5种不同极性溶剂(甲醇、乙醇、丙酮、石油醚、乙酸乙酯)粗提物对粘虫的触杀作用均以甲醇粗提物为最高,校正死亡率分别为20.83%和17.93%、23.0%.紫花曼陀罗花甲醇粗提物对4龄初期菜青虫的触杀作用最强,其次为曼陀罗花甲醇粗提物,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0%和80.0%.4种曼陀罗花和初花期根茎叶甲醇粗提物对粘虫均无拒食作用.曼陀罗花和毛曼陀罗花甲醇粗提物对菜青虫的拒食率分别为95.5%和83.4%.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黄杜鹃花提取物进行了生物活性研究。同时报道了黄杜鹃花提取物对粘虫、小菜蛾的拒食和胃毒活性试验以及对菜青虫的盆栽防治试验。并对黄杜鹃提取物较纯组份FC—22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黄杜鹃氯仿、苯及二氯甲烷抽提物都有较高的活性。害虫取食黄杜鹃活性物质后会迅速出现兴奋、痉挛、呕吐等症状。FC—22是目前我们分离出活性最高的组份。150ppmFC—22对五龄粘虫幼虫的拒食率达93%。FC—22对三龄粘虫的LC_(50)为209ppm。对小菜蛾抗性及敏感两个品系的比较试验表明,抗杀灭菊酯的小菜蛾对黄杜鹃花二氯甲烷提取物没有表现出抗性。黄杜鹃提取物对菜青虫的盆栽防治效果较好,残效较长,在施药初期黄杜鹃提取物对菜白蝶有明显的产卵忌避作用,对孵化后的菜青虫一岭幼虫有较强的毒杀作用,但无杀卵作用。另外,对粘虫呼吸作用及多功能氧化酶测定结果表明,黄杜鹃提取物FC—22对粘虫幼虫的呼吸作用有一定影响,对粘虫的多功能氧化酶活性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升麻提取液对榆紫叶甲幼虫的防治效果。[方法]测定升麻丙酮、乙醇、蒸馏水提取液对榆紫叶甲2龄、3龄、4龄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升麻不同溶剂提取液的杀虫效果以丙酮提取液最佳,其次为乙醇提取液,升麻提取液对榆紫叶甲不同龄期幼虫的杀虫效果以2龄最佳。[结论]试验结果为园林害虫榆紫叶甲的有效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室内采用非选择性和选择性试验,研究了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对不同龄期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幼虫的选择以及后代的生长发育表现。在非选择性试验中,斑痣悬茧蜂虽然寄生所有1-5龄幼虫,但寄生率不同,对2-4龄幼虫的寄生率(〉70%)显著高于对1龄(53%)和5龄(20%)幼虫的寄生;寄生不同龄期寄主幼虫的后代寄生蜂生长发育表现亦存在差异,寄生2-4龄寄主幼虫的寄生蜂结茧化蛹率(〉95%)和羽化率(〉90%)高于寄生1龄和5龄幼虫的,而发育历期短于寄生1龄和5龄幼虫的;但后代寄生蜂成虫的体型(用后足胫节长度表示)随寄主幼虫龄期增长而逐渐增大。由此表明,甜菜夜蛾2-4龄幼虫对斑痣悬茧蜂的生长发育适合度表现更有利。在成对选择试验中,当5龄幼虫不在供选寄主组合中时,斑痣悬茧蜂喜好龄期较大的寄主幼虫,即最喜好4龄幼虫,最不喜好1龄幼虫;在4龄与5龄幼虫之间倾向于选择4龄幼虫,这与非选择性试验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彭跃峰  鲁红学  刘铁铮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907-3908,3937
用饲喂法、叶片夹毒法、叶磲法测定了紫茉莉茎的3种极性溶剂(石油醚、氯仿和乙醇)提取物及萃取物对菜粉蝶幼虫的毒杀活性、胃毒作用、非选择性拒食活性.结果表明,紫茉莉茎氯仿提取物的毒杀与拒食效果最好,处理第5天后的校正死亡率为89.20%.取食第3天与第5天的拒食率分别为96.80%与99.67%;也测定了紫茉莉茎氯仿提取物(简称MSCE)各萃取物(正己烷、氟仿和水萃取物)对4龄菜粉蝶幼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MSCE的正己烷萃取物第5天与第7天的毒杀效果最好,其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9.80%与78.90%;其对4龄菜粉蝶幼虫的胃毒作用明显的强于其他各萃取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拒食剂是通过改变农作物对害虫的适口性来调控其取食行为的一大类化学物质。使用拒食剂对害虫取食行为进行生态调控,可有效地克服化学防治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害虫随着取食经历会对拒食剂表现出很强的味觉适应能力,尤其是味觉习惯化限制了这类物质的大田应用。论文旨在明确两种酰胺类拒食剂胡椒碱和山椒醇作用于多食性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幼虫的感觉器官类型,以及两种拒食剂取食经历对棉铃虫后期取食行为的影响,为此类拒食剂在农田大规模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首先在两项选择式条件下,测试棉铃虫幼虫对胡椒碱和山椒醇的嗅觉趋向性反应,并在非选择性条件下测定棉铃虫幼虫在首次接触山椒醇和胡椒碱处理过的烟草叶碟后的取食持续时间,然后以4龄幼虫的拒食中浓度为基础,研究棉铃虫幼虫前期对含有胡椒碱、山椒醇或二者混合物的饲料的取食经历对后期取食选择反应的影响。【结果】选择性趋性反应测试结果表明,胡椒碱和山椒醇释放到环境中的气味对棉铃虫并没有显著的嗅觉驱避作用。棉铃虫幼虫首次接触处理烟草叶碟后的取食持续时间为30 s左右,比对照叶碟上的取食持续时间(100 s以上)显著缩短,该反应时间和模式昆虫烟草天蛾(Manduca sexta)幼虫典型的味觉摄入后反应的时间相吻合。胡椒碱和山椒醇对4龄棉铃虫幼虫的拒食中浓度分别为0.2259和0.4003 mg/叶碟(1.5 cm ID)。取食经历效应测试发现,有过胡椒碱和山椒醇取食经历的试虫仍然受到相应经历物质的极显著拒食作用,说明两种物质以4龄幼虫拒食中浓度混入人工饲料,从3龄幼虫开始进行取食经历诱导,发育至5龄幼虫期时并没有对所经历的物质产生明显的习惯化现象。有山椒醇经历的试虫极显著受胡椒碱的拒食作用,但有胡椒碱取食经历的试虫则会对山椒醇产生味觉习惯化反应,说明二者存在不对称的交叉习惯化现象。无论是组内处理叶碟和对照叶碟被食量差异的角度分析,还是相同测试环境下不同经历组别拒食反应率的角度进行分析,均未发现胡椒碱和山椒醇组成的二元混合物对味觉习惯化的明显延缓作用。【结论】胡椒碱和山椒醇通过味觉摄入后效应对棉铃虫幼虫起到拒食作用,均不易使棉铃虫幼虫产生习惯化,且混用也不会显著延缓习惯化的过程。这两种酰胺类拒食剂有望在农田应用中兼治更多的靶标害虫。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生物测定法测定了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HcNPV)青岛分离株对美国白蛾4龄、5龄和6龄幼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HcNPV对4龄、5龄和6龄美国白蛾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99×105OBs/ml、1.69×106OBs/ml和8.04×106 OBs/ml;以1.48×107OBs/ml病毒处理时,4龄、5龄和6龄幼虫的致死中时间(LT50)分别为6.14d、8.63d和10.31d,以1.48×108OBs/ml病毒处理时,4龄、5龄和6龄幼虫的LT50分别为5.30d、5.92d和7.12d。在相同病毒浓度下,LT50随着虫龄的增加而增加;4龄美国白蛾幼虫在1.48×106OBs/ml、1.48×107OBs/ml和1.48×108OBs/ml等3个病毒浓度处理下的LT50分别为7.65d、6.14d和5.30d,在相同虫龄条件下,LT50随病毒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以上结果为应用该病毒分离株防治美国白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小菜蛾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与耐药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毒力测定结果表明 ,小菜蛾幼虫对抑太保的耐药力 3龄是 2龄的 2 .65倍 ,4龄是 2龄的 4.0 7倍 .抑太保处理后 5 h,2、3、4龄幼虫过氧化氢酶 (CAT)活力均降至最低 ,分别为对照的 71 .9%、80 .9%和 90 .2 % ;处理后 1 0 -1 5 h,与对照相比 ,4龄幼虫 CAT活力上升程度最大 ,2龄最小 .H2 O2 由 0增加至 1 .1 7m L,CAT活力呈线性关系上升 .抑太保处理后 ,过氧化物酶 (POD)活力除 2龄幼虫在处理后 5 h下降 ,仅为对照的 65 .0 % ,3龄幼虫在处理后 1 h为对照的 99.2 %外 ,3个虫龄幼虫的 POD活力均高于对照 .H2 O2 由 0增加至 0 .1 m L,POD活力呈线性关系上升 .小菜蛾 2、3和 4龄幼虫的 CAT和 POD活力与耐药性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在人工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50%、0.75%、1.00%、1.50%的水杨苷或0.20%、0.40%、0.60%、0.80%的单宁,饲喂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幼虫,用湿质量称量法测量其营养指标,分析植物次生物质对美国白蛾食物利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单宁各处理组随着幼虫龄期的增长,幼虫的取食量和排粪量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先促后抑;食物消耗率、转化率和食物利用率在4龄时多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5~6龄时,食物消耗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食物转化率与利用率多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在同一质量分数处理组随龄期的增加与对照的差异越来越大。水杨苷处理,多数处理组4~6龄幼虫的取食量高于对照组,排粪量随龄期的增长逐渐减少;食物消耗率,1.00%处理组在4~5龄显著低于对照(P<0.05),6龄时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处理组在4~5龄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P>0.05),6龄时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食物转化率和利用率,0.50%处理组4~6龄均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0.75%处理组,在各龄期与对照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1.00%处理组,在4~5龄时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P<0.05),6龄时低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P>0.05);1.50%处理组在4龄、6龄时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5龄时显著高于对照(P<0.05)。说明单宁对美国白蛾幼虫的食物利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水杨苷对其食物利用的影响与剂量有关,质量分数0.75%无明显影响,1.00%有促进作用,0.50%和1.50%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