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对杉木112个优树家系7个物候相连行观察分析,优树家系的生长期与所处纬度最为紧密,与经度相关不显著。通过主分量聚类分析,可划分为4类物候型:①芽早展开,晚封顶型。②芽晚展开,晚封顶型。③芽早展开,早封顶型。④芽晚展开,早封顶型。其中第1类型比第4类型,4年生时高生长快43.9%,其结果可为今后选择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物候观测法对福建农林大学内108种园林树木进行物候观测,记录其周年物候数据,采用频率分布型法对植物景观物候动态进行分析并进行物候季节划分;基于物候季节划分结果运用美景度评价法(SBE)对福建农林大学内15个植物群落季相景观进行评价并构建美景度评价模型。结果表明,福州物候季节划分为春夏秋3季;春季以发芽、展叶、开花为主要物候,夏季以开花结实为主要物候,秋季以结实、秋色叶、落叶为主要物候。3季中春季美景度最高,夏季最低;各季节影响美景度的主要景观因子各有不同,并据此建立美景度评价模型。研究结果对南亚热带地区开展城市园林树种物候观测提供一定的数据和理论支撑,为营建地域性季相景观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4.
5.
以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曲宗贡区域大果红杉观赏季观赏特征为目标,采用红外相机进行大果红杉物候监测,通过与固定样地结合数据分析,了解观赏特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果红杉叶各阶段的物候变化与海拔、温度、湿度、株密度等有直接关系,海拔越高,大果红杉叶变色时间越早,落叶期越短;气温越高、降雨量越少,叶变色时间越晚;株密度对叶变色期影响不显著,但对落叶期影响明显,株密度与落叶期长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雪松是南京市优良绿化、美化树种。就玄武湖约栽植500多株,其中梁洲上雪松树龄已达70年左右,胸径在80cm以上。惟近几年来,陆续发生病害,树势逐渐衰退,有的甚至处于濒死状态。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并及时采取了防治措施,1988年防治濒死雪松3株,现已取得了较好结果。 1 病害的诱发因素 1987年10月,发现针叶黄化、脱落,树冠稀疏。经调查观察,在针叶和枝叶上未见病斑和虫害;树木附近也无化工厂,无毒害。但雪松树下的土壤严重板结,地势也较低,下雨时易于积水。1987年夏季,因雨水多,雨量大,一度造成地表积水,使植株针叶在秋季发生严重黄化枯死现象。剖根检查,可见根皮层呈棕黑色至黑褐色,已腐烂坏死。取土样测定,偏碱性。进行土壤分离和检测,获得了对雪松。具较强致病力的樟疫霉菌。 2 防治措施 为了促进植株恢复生长,主要采取了以下防治措施: 2.1 松土:对树冠下的土壤,进行深翻松土,改善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根系的生长。翻土深度20~25cm。同时,对高低不平的地方,进行平整,以防下雨时地表积水。 相似文献
7.
基于固定样方调查,开展了尖叶四照花群落物种结构特征研究。尖叶四照花所在群落蔷薇科的物种最多,而尖叶四照花和黄山松、青冈为乔木层的建群种和优势种,亚优势种为细齿叶柃、四川山矾、三花冬青。物候观察发现,尖叶四照花花期、果期均长达2个月。在初期育苗试验中下山表现良好,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9.
甘肃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类型划分及开发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类型的划分是开发森林生态旅游产品的基础。文章根据调查资料和教学体会,对甘肃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划分为沙漠绿洲、祁连冰雪、黄河风情、草原风光、伏羲文化、黄土风情等6种类型。提出了开发甘肃森林生态旅游必须树立的四个观念:整体旅游观念、特色旅游观念、PPT旅游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旅游观念。 相似文献
10.
定量划分立地类型是目前林业科学中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我们以浙江省开化县林场立江分场的杉木林为例,用因子分析的方法,通过方差极大旋转将系数矩阵向0或1分化,使得对各主分量作用较大的因子得到突出,从而找出最大作用的因子,对立地类型划分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12.
为探索南方集体林区生态公益林经营方法,实现科学、高效的生态公益林管理模式,本文以贵州省习水县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对习水县生态公益林进行经营类型划分。在分析习水县生态公益林的特点的基础上,选择森林起源、优势树种(组)、立地类型及经营目的为划分依据,应用层次分类法将习水县生态公益林共12338个小班划分成54种经营类型。 相似文献
13.
综合讨论了全媒体、南京民国建筑文化、创新传达等方面,引出了依托全媒体技术创新南京民国建筑文化的传播方式,阐述了在提升大众的民国建筑文化认知、激发民众承续南京民国建筑资源的主体意识等方面的现实意义。基于创新传播思路与方法,生动再现了南京民国建筑发展过程与特征成因的研究目标,整理并分析了南京民国建筑分布范围与分布特点的方法,调研、记录、传播南京民国建筑视觉信息的技术手段,以及实施公众参与文化的方法、创新文化衍生品设计观念与技术手段的平台建设等。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