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PM2.5是现代化城市空气质量的表现。为有效预防大气污染,分析了城市大气污染PM2.5指数高的现状及成因,阐述了城市绿地消减PM2.5污染植物配置技术,为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查燕  冯驰  张银龙  王月  李威 《北方园艺》2016,(8):188-193
近年来城市空气污染严重,雾霾天气频发,多环芳烃作为大气颗粒物中的典型污染物,具有显著的致癌、致畸、致突变效应,因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该文详细介绍了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影响因素及环境行为,提出了应加强对多环芳烃在大气-植被-地表系统中污染特征的研究,并对该领域的研究提出展望,对今后修正和完善多环芳烃在不同介质间的迁移归趋模型及加强区域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分布于邢台城区范围内的12个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群落样方为研究对象,研究群落样方对PM_(2.5)和PM_(10)颗粒物的阻滞功能,测定减尘率,分析风速、温度和湿度环境因子对植物滞尘效益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配置结构的植物群落对PM_(2.5)和PM_(10)的阻滞效果不同:不同植物群落滞尘效益的强弱顺序为乔木型乔草型乔灌型乔灌草型。环境因素与空气中PM_(2.5)和PM_(10)的质量浓度关系较复杂。温度与颗粒物基本呈负相关;相对湿度与颗粒物呈正相关;风速与颗粒物呈负相关或正相关关系,与风向关系密切。由于植物滞留PM_(2.5)和PM_(10)颗粒物的能力与群落植物的配置方式有关,因此在选择高滞留PM_(2.5)和PM_(10)颗粒物的树种时,需同时考虑不同植物种类的合理混交配置,从而增强城市森林阻滞、消减空气中颗粒污染物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环境污染现象日趋严重,人们越来越渴望呼吸到新鲜空气,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利用植物装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如何才能在居室空间中合理布置绿色植物,充分发挥植物的最大功用,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5.
赵毅娜 《花卉》2017,(12):45-46
本文选择某地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几种较为典型的植物配置方式,通过不同地点的道路绿地作为监测点,测定不同监测点的pm2.5浓度,根据具体的数据探究不同的植物配置对大气pm2.5的消减作用。根据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植物的宽度与pm2.5的消减效果成正比,而通过不同植物配置方式的对比分析,得出“乔+灌+草-乔”的植物配置方式,对于大气pm2.5的消减作用最佳,本文的研究也为之后城市道路的植物配置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对相关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诸多地区多次出现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城市空气质量越来越差,这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人们渴望更健康的城市环境。而植物是城市吸收有害气体的重要载体,本文以城市园林植物景观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探讨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期能为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低碳理念的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空气中的负离子被誉为"空气维生素",其浓度水平是评价一个城市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大气中的负离子浓度与当地气象条件有着直接关系。研究大气负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周围各种环境要素的相关关系,有利于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参考,为生态建设的绿化结构和植物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花卉》2018,(24)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生态园林是我国城市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化城市的同时,也能够改善我国城市面临的空气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现状,但是,由于环境、气候、地理位置、功能作用等不同,生态园林中所适宜生长的植物也不尽相同,应根据这些不同合理配置生态园林中的植物,使生态园林设计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植物是海绵城市建设五大要素之一,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景观感知和视觉感受,而且起到缓解城市内涝,降噪,雨污净化,降低大气污染,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改善城市局部小气候环境,调节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等作用。正确地选择植物种类,合理搭配,可以提升海绵城市效率,加速海绵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简析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及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珍泉 《现代园艺》2012,(10):61-6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园林绿化工程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它对城市空气质量、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绿化作为城市的"肺",承担着净化空气质量、改善城市热效应的重要任务。因此,对于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及管理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对其工作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