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辽宁省蓝莓鲜果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潜伏侵染果实的病原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研究了真菌的潜伏侵染状况,为指导蓝莓果实病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辽宁省蓝莓果实普遍存在真菌潜伏侵染现象,不同品种带菌率存在差异,‘M7’带菌率较高,"布里吉塔""爱国者""奥尼尔"和"南好"带菌率较低。从8个蓝莓品种中共分离鉴定出9种潜伏病原真菌,分别为互隔交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芽枝霉属(Cladosporiumsp.)、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嗜松青霉(Penicillium pinophilum)、茎点霉属(Phomasp.)、毛壳属(Chatetomiumsp.)和镰刀菌属(Fusariumsp.)。其中,互隔交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可在多个品种中分离,为蓝莓果实主要潜伏侵染病原真菌。另外,从蓝莓果实中分离到一株葡萄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该酵母对互隔交链孢霉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云南省玉溪市蓝莓果实腐烂的病原细菌种类,对玉溪市澄江地区蓝莓果实进行致病细菌分离,对分离的病原细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实验结果表明,从发病腐烂的蓝莓果实上分离出3株病原细菌,初步确定属于沙雷氏菌属(Serratia)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和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研究结果对玉溪澄江地区蓝莓贮藏期腐烂病害的防治和进一步深入研究将提供一定的参考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枸杞采后病害及主要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枸杞采后病害进行了分离、鉴定的研究。从病害的枸杞中分离得到了5株真菌菌株,回接后,发现病害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而且从接种的枸杞果实上又得到了此病病原真菌,经鉴定和致病性确定,确定为真菌:青霉属、链格孢属、曲霉属中的黑曲霉、木霉属、黄曲霉,它们都是该品种枸杞的主要致腐病原真菌。  相似文献   

4.
任苗苗  闫思远  李嘉泓  杜娟  马玲  顾沛雯 《中国果树》2020,(5):93-97+102+142
为明确宁夏地区‘灵武长枣’采后病原真菌类型,以‘灵武长枣’为试材,利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灵武长枣’腐坏组织中分离真菌菌株;根据柯赫氏法则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检验;经形态学特征和真菌rDNA-ITS序列分析对‘灵武长枣’采后病原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灵武长枣’腐烂组织中共分离出9类真菌菌株,其中5类是引起宁夏‘灵武长枣’采后腐烂的病原真菌,分别鉴定为交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米根霉(Rhizopus oryzae)、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和球派伦霉(Peyronellaea glomerata)。其中,出芽短梗霉(A.pullulans)和球派伦霉(P.glomerata)首次从‘灵武长枣’腐烂组织中分离得到,为后续的‘灵武长枣’采后保鲜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云南省元江地区"哈路比"葡萄柚贮藏期果实病原细菌的种类,为葡萄柚的长期贮藏保鲜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以采后葡萄柚果实为试材,于室温贮藏(温度18~22℃,湿度80%~90%),从新发病的葡萄柚果实的病健交界处获取分离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培养病原菌,运用传统形态学鉴定、革兰氏染色进行初步鉴定;并采用分子鉴定法进行综合鉴定。试验通过组织分离法共分离出3株病原细菌,分别命名为Y-1、Y-2、Y-3。经致病性鉴定结果表明,菌株Y-3致病性最强;经传统形态学和16S r DNA序列分析比对综合鉴定,3株细菌分别隶属于2个系统发育分支,所测得细菌菌株Y-1与Serratia marcescens DSM30121T(AJ233431)相似性为99.23%;菌株Y-2与Enterobacter asburiae JCM6051T(AB004744)相似性为97.73%,菌株Y-3与Enterobacter cancerogenus LMG2693T(Z96078)相似性为97.23%。其结果明确了元江地区葡萄柚贮藏期病原细菌的种类有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云南省元江县"哈路比"葡萄柚贮藏期的优势致病细菌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这为以后葡萄柚贮藏保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蓝莓采后病害病原和采后病害的发生规律。【方法】从辽南地区收集7个蓝莓品种,并对其果实进行室温贮藏。待果实自然发病后,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致病菌并按科赫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调查不同时间点、不同发病部位有、无果柄贮藏的蓝莓果实采后病害的发生情况。【结果】从蓝莓病果中分离得到4种致病菌,分别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青霉菌Penicillium sp.和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它们的带菌率分别为81.85%、77.23%、62.43%和17.19%,致病性验证它们都能使蓝莓果实感病;无果柄贮藏的蓝莓果实比带果柄的采后病害发生严重,其中带果柄贮藏6d平均发病率为2.95%,而无果柄发病率达到了21.81%;不同品种果蒂痕处和果实其他部位的平均发病率分别为21.52%和5.56%;不同蓝莓品种采后病害进展较快的是‘伯克利’和‘瑞卡’,发病较慢的是‘N5’,而‘蓝丰’‘北陆’‘斯巴坦’和‘蓝鸟’发病进程居中。【结论】辽南地区引起蓝莓采后病害的致病菌分别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青霉菌Penicillium sp.和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蓝莓采后病害的主要发病部位是果蒂痕处;对采后病害较抗病的品种有‘N5’,较感病品种有‘伯克利’和‘蓝丰’,‘瑞卡’‘北陆’‘斯巴坦’和‘蓝鸟’的抗性居中。  相似文献   

7.
刘国丽  李红  张敏 《北方园艺》2020,(4):129-134
以污染的蛹虫草栽培料为试材,采用划线分离法分离病原真菌,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及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以期鉴定人工栽培蛹虫草栽培料中污染真菌的种类。结果表明:从蛹虫草栽培料中分离到3株真菌菌株,P1和P5分离物与GenBank中多株深绿木霉分离物同源性最高,均在99.6%以上,结合形态学特征,鉴定P1和P5分离物为深绿木霉。分离物P3和扩展青霉同源性最高,结合形态特征,鉴定P3为扩展青霉。该研究结果为人工栽培蛹虫草真菌病害的鉴别与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甘肃加工型番茄叶果真菌病原鉴定及主要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田间采集、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鉴定出13种加工型番茄真菌病原及病害。其中早疫病(Alternaria solani)、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叶霉病(Fulvia fulva)、斑枯病(Septoria lycopersici)、白霉病(Ramularia lycopersici)为甘肃省加工型番茄主要流行性病害,是制约甘肃省加工型番茄发展的主要病害。内丝白粉病(Leveillula brassicae)、柱隔孢菌(Ramularia lycopersici)侵染加工型番茄在国内外未见报道,属新病害。黑斑病(Alternaria brassicae)、果腐病(Fusarium moniliforme)、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ium)、斑枯病(Septoria lycopersici)、煤污病(Cercospora fuligena)侵染加工型番茄在甘肃省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以盆栽大花蕙兰新生营养根为试材,采用切片法观察菌根的显微结构,利用组织分离法进行内生真菌分离和培养,通过显微观察菌丝体及孢子的形态特征对内生真菌的种属进行了鉴定,以期为明确大花蕙兰与菌根真菌的互作机制提供数据基础。结果表明:皮层细胞是菌根真菌定殖的主要部位,在根被完整的部位,菌根真菌主要通过通道细胞侵入皮层细胞;在根被不完整的部位,菌根真菌可以通过根被细胞侵入到皮层细胞。从大花蕙兰菌根中共分离出47个真菌菌株,其中29个属于镰刀菌(Fusarium),18个属于木霉菌(Trichoderma),出现频率分别为61.7%和38.3%。由此可知,镰刀菌是盆栽大花蕙兰优势菌根真菌。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弄清云南苹果产区根际真菌种群与分布,从云南主要苹果产区的6个市(县)采集根部病害样品,观察并记录其在田间的危害症状,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与纯化获得200份真菌分离物,利用真菌ITS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并与序列BLAST比对,同时结合真菌形态分析鉴定分离获得的真菌属种。研究表明,云南苹果根际真菌包含有致病菌、有益拮抗真菌、腐生菌、内生真菌与环境代谢真菌等几种类型。在分离获得的真菌分离物中,根腐病致病菌和拮抗真菌占大部分,分离率分别为31.15%和22.11%,其次为果实病害的致病菌,分离率为8.04%,叶部病害的致病菌分离率为7.04%,腐生菌种群分离率为4.02%,枝干病害的致病菌分离率为2.5%,内生真菌粉红螺旋聚孢霉分离率为1%,木质纤维素降解真菌粗糙脉孢菌分离率为0.5%。此外,研究发现一些功能尚无研究的根际真菌。根腐病优势致病菌尖孢镰刀菌分布于马龙、泸西,具有较高检出率,宁蒗次之,其余果园没有检测出此菌;腐皮镰刀菌仅分布在宁蒗、泸西与丽江;引起苹果轮纹病和苹果枝干溃疡病的葡萄座腔菌分布于马龙、昭通、泸西;属于拮抗性真菌的木霉属和毛霉属真菌在云南苹果产区分布广泛。研究推断苹果园根际微生物存在致病菌与生物防治菌之间的互相对抗与斗争。根际腐生,功能不明的微生物需要进一步研究明确。  相似文献   

11.
采集桔园感病柑橘,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研究了其对农药的敏感性、形态学和ITS1-5.8S rDNA-ITS2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对11种市售农药都具有敏感性,其中氟硅唑、中生菌素、多抗霉素、丙森锌、氟菌唑、异菌脲6种药物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较高,以氟硅唑最为灵敏,其EC50为0.041μg/mL,丙森锌和中生菌素次之,EC50分别为1.59、4.73μg/mL;氟硅唑和百菌清对孢子的抑制效果较好,丙森锌、佳爽和多抗霉素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根据药敏试验和文献方法制定了综合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2.
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草莓根腐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对草莓育苗圃内发病草莓根部进行组织培养、病原菌分离纯化,通过传统的形态学观察初步判断该病原菌菌株为土赤壳属病原菌.利用通用引物ITS1/ITS4初步鉴定该病原菌菌株ZJ16属于土赤壳属,但不能鉴定到种,又选择土赤壳属特异基因EF-1α和Histone H3基因引物序...  相似文献   

13.
刘凤红 《北方园艺》2015,(21):25-30
山东是蓝莓种植大省,至2014年底,种植面积约3 000hm2,年产量约为5万t。为探讨山东栽培蓝莓根系内生真菌的菌群组成和分布特点,利用组织分离法从山东4个地区2个蓝莓栽培品种根系中分离内生真菌1 345株。利用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29属,其中卵菌1属,占0.45%;担子菌2属,占2.15%;子囊菌17属,占31.16%;无性型真菌9属,占60.82%;其余5.42%无法明确鉴定。结果表明:山东省栽培蓝莓根系内生真菌的菌群多样性丰富,其中以镰孢属Fusarium为优势菌群,分离频率为31.67%;木霉属Trichoderma、青霉属Penicillium、枝孢属Cladosporium、涛旋孢属Zalerion是亚优势种群。不同地区栽培蓝莓根系内生真菌的结构和组成存在一定差异。镰孢属Fusarium是2种栽培蓝莓根系内生真菌的优势菌群。多样性指数的分析反映出蓝莓根系内生真菌菌群的多样性水平存在差异,威海"杜克"的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R)最高,分别为2.835 9和4.264 3,泰安"杜克"的均匀度指数(E)最高,为0.939 1。由相似性原理得出,各地区之间的内生真菌相似性系数处于中等不相似与中等相似之间,威海和青岛之间的内生真菌菌群相似性最高,它们之间的Jaccard指数和Sorenson指数分别为0.57和0.73。  相似文献   

14.
以感病红果臭椿幼苗病株为试材,采用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致病性鉴定方法,研究了引起红果臭椿苗期病害致病菌的种类,以期为其苗期病害防治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从而提高红果臭椿的成活率,为园林绿化提供充足的苗源。结果表明:红果臭椿苗期病害有5种致病真菌,分别为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腐皮镰刀菌(F.solani)、极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和新棒孢拟盘多毛孢菌(Neo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其中腐皮镰刀菌为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5.
以“蓝丰”和“杜克”蓝莓植株为试材,以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M223为接种剂,通过对比研究了在大田栽培中接种M223真菌对2个品种蓝莓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M223真菌显著提高果实的单果质量、纵径和横径,“蓝丰”和“杜克”蓝莓单果质量分别增加13.00%和10.61%,表现出良好的增产效果,提前了果实的成熟期;果实中矿质元素、花色苷、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和糖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接种M223真菌能够提高“蓝丰”和“杜克”蓝莓植株根系的菌根侵染率,改善根系对水和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与利用,促进蓝莓植株的生长和果实中矿质营养元素的积累,改善了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影响蓝莓贮藏的几种因素及贮藏蓝莓的常用方法,并且探讨了几种蓝莓贮藏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蓝莓内生真菌BB01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省麻江县蓝莓种植基地的"粉蓝"蓝莓为试材,通过分离纯化、生物学鉴定、对峙试验、菌丝生长试验及刃天青微量平板稀释试验等方法,研究了蓝莓内生真菌BB01的抗菌活性,以期为开发绿色生物保鲜剂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蓝莓健康组织(茎、叶、果实)中分离纯化出41株内生真菌,其中BB01、BL22、BF27、BB01及BF41可抑制全部4种病害菌生长;发酵培养BB01获得肉汤乙酸乙酯粗提取物(broth ethyl acetate extract,BE)、菌丝体正己烷萃取物(cell hexane,CH)和菌丝体乙酸乙酯萃取物(cell ethyl acetate,CE)。提取物CH对青霉孢子抑制效果最好,最小抑菌浓度为64μg·mL-1;提取物BE对枝孢菌、尖小丛壳菌及葡萄孢菌孢子抑制效果最好,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6、256、128μg·mL-1,同时,提取物BE终浓度500μg·mL-1时,可有效抑制4种病害菌菌丝生长(抑菌率分别为98.067302%±3.813437%、92.187892%±0.828473%、94.251883%±0.368539%、96.909029%±5.769104%)。采用PCR扩增内生真菌基因组rDNA-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BB01为枝孢菌属。  相似文献   

18.
龚娜  杨镇  王娜  陈珣  肖军  杨涛  肇莹  王红 《北方园艺》2012,(20):110-112
以菌丝长速和菌丝干质量为测量指标,结合液体发酵培养生长曲线,研究了越橘菌根菌菌丝生长的最佳培养基和最佳培养时间。结果表明:从4种培养基中初筛出PDMA培养基为适合该菌株生长的基础培养基,得到了该菌株种子培养的最佳液体转接时间为液态发酵的第2~3天,最佳生产时间为第5天,产量最高,为3.45g/100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