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少荫 《福建农业科技》2006,(2):F0002-F0002
2006年1月21日在福建省沙县夏茂镇召开了超级稻Ⅱ优航1号万亩丰产示范片总结会,Ⅱ优航1号万亩丰产示范片于2005年10月下旬经专家实割验收,平均亩产达699.5公斤,比2004年增长10.9%。  相似文献   

2.
再生稻不仅可以一季两收,提高种粮效益.而且具有省种、省工、省肥、省水、省药、省本的优点。我县再生稻栽培已有10多年历史,每年种植面积约2.6万亩。再生季亩产200-300公斤。2003年以来,我县从省农科院引进Ⅱ优航1号作再生稻试验、示范,获得成功。2005年我们在夏茂镇中街村建立504亩Ⅱ优航1号再生稻高产示范片.经福建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验收.头季稻平均亩产742公斤,其中1.2亩高产田亩产达883公斤:再生稻平均亩产405.5公斤。全年稻谷平均亩产1147.5公斤。将我县再生稻产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现将Ⅱ优航1号再生稻丰产配套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福建农业科技》2006,(1):73-73
2006年1月下旬,省农业科学院和沙县人民政府在沙县夏茂镇联合召开2005年超级稻Ⅱ优航1号连晚万亩示范活动总结大会。市政府副市长吴俊慰、省农科院院长谢华安、沙县县长纪熙全、沙县人大副主任林九官、市农业局副局长林曙晖等有关领导、专家及夏茂镇13个示范村的支部书记、村主任、村农技员、高产竞赛得奖户、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挂片干部和省、市、县示范片活动技术实施小组成员共18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2012~2014年在福建省沙县凤岗街道际口村建立20 hm^2两优616烟后稻高产示范片,均获得平衡高产,3年平均每667 m^2产量650.3 kg,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8.15%。介绍了优质超级稻两优616作烟后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5.
《福建农业科技》2006,(5):23-23
2006年9月24日,荔城区农业局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对2006年荔城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粮食丰产工程“西天尾镇林山村超级稻Ⅱ优航1号中稻高产示范片”进行现场验收。  相似文献   

6.
信息快递     
《福建农业科技》2004,(5):i001-i002
超级稻“Ⅱ优航1号”百亩示范片再生季667m^2产量超500kg,我国无公害农产品已近万种,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制出禽流感灭活疫苗,我省6项农业科技成果荣获2004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黑龙江省培育成功“黑色马铃薯”,我国形成580多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7.
推广超级稻     
“种三产四”水稻丰产工程,就是通过种植新技术的集中应用,使3亩地的超级稻能产出4亩地的产量,从而大幅增加粮食产量,这是袁隆平院士提出的农业增产的创新思路。2008年,蕉城区农技站在洋中镇建立中稻超级稻中心示范片300亩,品种组合Ⅱ优航2号;在赤溪镇建立晚稻超级稻中心示范片200亩,品种组合甬优6号,辐射带动其他乡镇推广了超级稻1.7万亩(其中中稻1.2万亩,双晚0.5万亩)。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科技厅日前组织专家赴尤溪县对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主持选育的两个航天水稻新品种现场验收,结果表明,百亩单产均接近正在攻关阶段的超级稻第3期目标:每667m^2产量900kg,其中Ⅱ优航2号为864.6kg,Ⅱ优623为887.07kg。  相似文献   

9.
浙优1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中浙优1号(中浙A/航恢570)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省杂交水稻种业有限公司合作育成,2004年5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青田县于2004年3月引入试种,在章旦、山口、仁庄、鹤城、黄蝉等乡镇示范试种,总面积33.4hm^2,最高产量733kg/667m^2,平均产量633.9kg/667m^2,比临近田(508.7kg/667m^2)增产125.2kg/667m^2,增幅24.61%。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促进安溪县魁斗镇水稻种植的可持续发展,以超级稻Ⅱ优航2号品种为主推品种,于2012~2014连续3年进行高产栽培示范,研究Ⅱ优航2号在魁斗镇的特征、特性、相适的种植技术.结果表明:通过研究Ⅱ优航2号的品种特性,进行相应的技术措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与经济效益;2014年Ⅱ优航2号平均产量614.0 kg/667m2,分别比2012年、2013年的545.5 kg/667m2、575.5 kg/667 m2增产12.6%、6.7%.同时,分析Ⅱ优航2号品种栽培作晚稻的关键措施,并总结出一套适应安溪县魁斗镇的超级稻Ⅱ优航2号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通过2004和2005年温州市单季稻组合的区试,结果表明,“Ⅱ优航1号”两年的平均产量为8707.5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7%,达极显著,根据“Ⅱ优航1号”的特征特性和在温州市种植的产量表现,提出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管理肥水及防早衰的高产栽培技术,能达到超高产(10500kg/hm2以上)水平。  相似文献   

12.
2006年9月2日,重庆市农业局组织有关专家对市种子站和酉阳县农业局承担的水稻T优300示范片进行了现场验收。验收结果显示,该县铜鼓乡清泉村的8hm^2T优300平均每667m^2产量达到了706.6kg。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沙县郑湖乡郑墩村用Ⅱ优航2号杂交水稻新组合进行早稻再生稻种植示范,获得平均单产1047.2kg/667m2的显著效果,详细介绍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Ⅱ优航1号是福建省主推的超级稻新组合,2006年本市组织进行了0.2万hm2的核心示范种植,其中有33.5hm2面积的示范区,两季稻亩产超过1t。通过示范片6个点抽样调查,结果表明,Ⅱ优航1号头季稻夺取高产的主要途径是在充分发挥其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的优势基础上,力争足够的穗数;再生稻,争取有效穗数是其获得高产的关键,因此,应重施芽肥,培育壮芽,高留桩,提高植株上部腋芽。  相似文献   

15.
2005年在沙县夏茂镇Ⅱ优航1号示范片,设置不同氮钾肥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提高,分蘖数和穗数增加,每穗粒数和干物质积累量以适中施氮量为最高,产量与施氮量呈抛物线型相关,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180 kg/hm2,每生产100 kg稻谷的施氮量为1.93 kg;随着施钾量的提高,穗数、每穗粒数和干物质积累量随之提高,产量与施钾量呈抛物线型相关,最高产量施钾量为156 kg/hm2,每生产100 kg稻谷的施钾量为1.65 kg。  相似文献   

16.
超级杂交稻恢复系“航1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介绍了超级杂交稻恢复系“航1号”的选育过程及其主要农艺学特性,以及用其配制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特优航1号”和“Ⅱ优航1号”的稻米品质、区域试验与生产示范结果。利用航天育种技术,“特优航1号”和“Ⅱ优航1号”的稻米品质得到了显著的改良,其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0.7%和10.8%,比对照“Ⅱ优明86”(8.8%)分别提高了1.9和2.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早季,在我市海澄镇黎明村,中国粮食超高产协作网南方基地种植“特优航1号”8.5hm^2,平均亩产678kg,其中最高田块达711kg,最低田块达665kg。根据田间记载资料,现将该品种一些特性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Ⅱ优航1号"是玉环县主推的超级稻新组合,2011年玉环县组织进行了0.3万hm~2的核心示范种植,通过示范片8个点的抽样调查,"Ⅱ优航1号"头季稻夺取高产的主要原因是在充分发挥其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的优势基础上,力争足够穗数。而再生稻为争取有效穗数、获得高产应重施芽肥,培育壮芽,高留桩,提高植株上部腋芽。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主要自育杂交水稻超高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水稻的单产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水稻品种黔优88、益农1号和黔南优2058、Ⅱ优838(对照)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品种的高产特性。[结果]黔优88、益农1号和黔南优2058的产量分别为12990.0、12823.5和12460.5kg/hm^2,分别比对照Ⅱ优838增产20.0%、18.5%和15.1%。与对照Ⅱ优838相比,黔优88、益农1号和黔南优2058的有效穗增加15.1%、24.5%和3.5%;千粒重分别高2.7%、4.2%和11.4%;总颖花数分别增加10.5%、11.7%和8.3%,生物产量分别高187.0、98.0和220.0g/m^2。黔优88和益农1号库容量分别比Ⅱ优838大13.4%和16.4%。上述3个品种的干物质生产优势表现在中期和后期。[结论]黔优88、益农1号和黔南优2058的平均产量达到12757.5kg/hm^2。  相似文献   

20.
《广西农业科学》2005,36(2):174-174
2003年底,三江县从江苏省引种优质高产双低油菜品种“史力丰”。在斗江、富禄等5乡镇对比试验示范16.67hm^2,经随机抽取5个样点计1hm^2进行实地验收,平均产籽2362kg/hm^2,最高3465kg/hm^2,平均单产比杂优油菜花油6号(1901kg/hm^2)增产24.24%;较常规油菜花培166(1488.6kg/hm^2)增产58.67%。试验证明,史力丰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