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陆羽《茶经·七之事》引《永嘉图经》云:"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主编《温州市志》的章志诚先生说:隋唐,温州地方官员开始编纂《永嘉图经》,"图"为书中的舆地部分,"经"是记事的文字。所以《永嘉图经》是绘有温州水陆交通,山川形势的图经,图文并茂,惜为失佚,使得"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成为历史上难解之题。对这句引文的理解,人言各殊。茶学专家  相似文献   

2.
白茶演化     
王开荣 《中国茶叶》2006,28(4):42-43
白茶,在我国已有千余年历史。《茶经》“七之事”所记:“永嘉图经,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这是迄今发现的关于白茶的最早记载,而白茶真正兴起是在北宋时期。  相似文献   

3.
温州早茶区域品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温州早茶起源温州位于浙江东南部,瓯江下游南岸。全市陆域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常驻人口900余万。温州茶叶种植历史可追溯至西晋末年,迄今1600余年。唐初,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援引《永嘉图经》,曰"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唐书·食货志》亦载"浙产茶10州,55县,有永嘉、安固、横阳、乐城四县",永嘉县的茗岙,瓯海区的茶山就因茶而得名。宋代,温州已成为浙江主要的茶  相似文献   

4.
陆羽茶经中有关福建茶叶论述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羽在茶经中对福建茶叶论述不多,仅有二节述及。一是在第七节“之事”中述叙:“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此系记载历史见闻。查“永嘉县”即今浙江温州永嘉县一带。“东三百里”约在今福鼎县太姥山一带。“有白茶山”所指可能是福鼎大白茶。查该品种亦疑源于太姥山一带。从此  相似文献   

5.
<正>自古以来,名山产名茶。东海之滨、福鼎境内,云蒸霞蔚之中,海上仙都太姥山巍然屹立。这座海中升起的名山,得天地造化之功,一年四季云雾氤氲、茶香缭绕。一千多年前,茶圣陆羽在《茶经》上写道:"永嘉(温州)东(南)三百里有白茶山",他所说的"白茶山"就是太姥山。"苍茫忽聚散,仙山缥缈间",那纵横无数的峰谷石肌、洞巢崖谷、水云溪涧,酝酿出泱泱中华的奇瑞茶品——福鼎白茶。曼妙的茶香穿透于千百年时空,芬芳不绝。  相似文献   

6.
一、温州茶叶历史和现状温州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朝陆羽《茶经》中即有“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的记载。目前全市茶园面积19.08万亩,遍市十一县(市、区)的丘坡地,年产茶叶4700吨,产值5000万元以上,其中名优茶占总产量、总产值的15%和50%以上。总体茶叶生产水平不高,单产低,经营规模小,但名优早茶开发性生产在浙江省走在前列。现有泰顺香菇寮白毫、承天雪龙、三杯香、苍南明前龙井、平阳黄汤、文成半天香、永嘉乌牛早、乐清雁荡毛峰等名优早茶。二、自然生态环境温州地处浙闽丘陵中部,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湿…  相似文献   

7.
<正>余姚,一颗镶嵌在宁绍平原中部的明珠,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献记载从虞舜开始,先后有"舜耕历山"、"禹藏秘图"之说。秦时就已置县,素有"文献名邦"、"东南名邑"、"越州巨镇"的美称,是河姆渡文化的发源地。唐代陆羽《茶经·八之出》记载:"浙东以越州上,余姚县生瀑布泉岭,曰仙茗,大者殊异,小者与襄州同";《茶经·四之器》记载:"永嘉中,余姚人虞洪人瀑布山采茗,遇一道士  相似文献   

8.
竺济法 《中国茶叶》2013,(11):38-38
《茶经述评》【吴觉农主编第二版,下同)“七之事”在述评《神异记》中关于“虞洪获大茗”的故事中,作有如此评说:《神异记》(神话故事,虞洪获大茗)。《神异经》一卷,是一本假托西汉东方朔所作的神怪故事集。此书最先著录于《隋书·经籍志》,《茶经·四之器》中关于“瓢”的说明中,也提到了这个故事,并说发生于“永嘉中”(晋怀帝永嘉年问,即307~313年),说明此书的撰述年代,  相似文献   

9.
<正>陆羽《茶经·八之出》在叙述岭南茶区时说"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还特别注明"福州,生闽县方山之阴"。闽方山究竟在福州的什么地方?《茶经》中没有说明。并且也没有交代方山所产的是什么茶?研究表明,福州于唐朝有两种茶作为贡茶,即"腊面茶"与"方山露芽"。方山露芽又称"方山之芽"。  相似文献   

10.
正茶文化呈现之命题,早在一千多年前陆羽所著《茶经》中便有论述,明确表达在被许多人忽略的《茶经·十之图》中。陆羽在"十之图"写道:"以绢素或四幅、或六幅分布写之,陈诸座隅,则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之事、之出、之略,目击而存,于是《茶经》之始终备焉。""十之图"论述的精神实质,也就是用形象的方式展示出茶的所有品质,并全方位地传递给关注者。茶文化呈现,正是以"目击而存"为滥觞,并在这一理念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1.
<正>没有茶树,也就无所谓茶叶、无所谓茶文化。茶文化之源,不是陆羽之《茶经》,不是唐人饮茶之习俗,而是神农氏尝百草发现第一棵茶树之传说。《神农本草经》写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陆羽《茶经》提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先民古老的传说虽然有夸张虚构之处,但"学者们对传说特质的认知有两个侧重,一是作为标志物的客观的  相似文献   

12.
正茶文化忽悠的是我们自己,坑的是生存艰难的茶农。必须弘扬科学的茶文化,回归正本的茶道——精行俭德。陆羽在《茶经》中将茶道的原则概括为:"精行俭德。"茶乃草中英,草本俭物,山中自长,随意可采之。《茶经》卷下《六茶之饮》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者,荼也。《尔雅》有"苦荼"之句。《茶经》云:"茶茗久服,有力悦志。"这是对茶功效的概括,也说明茶初期似乎是常用药的一种。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西汉王褒《僮约》有"烹荼尽具""武阳(四川属地)买荼"。唐白居易《长恨歌》句:  相似文献   

13.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茶的故乡,中国人品茶、饮茶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中国的茶文化有别于西方的茶文化,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一种精神文明的积淀。而以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为基础,形成了茶马古道,进行民间贸易。古代有许多的关于茶的书籍,如宋代赵佶的《大观茶论》,南宋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明代张源的《茶录》;其中最为出名的是唐代陆羽所作的《茶经》。  相似文献   

14.
东阳东白茶     
《茶叶》2015,(1)
<正>东阳在汉代就已产茶,唐朝以来久负盛名,并列入朝庭贡茶。陆羽在《茶经》中也有"婺州东阳东白山与荆州同"的记述。东白茶主产于我市海拔600-1000米的东白山茶区。2013年东阳市茶园面积4.8万亩,茶叶产量2100吨,产值1.4亿元。东白茶现有东白龙井、东白春芽、东白毛峰等绿茶系列产品和东白和品红茶产品,产量1000吨,产值1.2亿元。自1980年开发东白名茶以来,"东白"牌系列名优茶在国际、国内历届名茶评比和博览会中屡获10多个  相似文献   

15.
东阳东白茶     
《茶叶》2015,(3)
<正>东阳在汉代就已产茶,唐朝以来久负盛名,并列入朝庭贡茶。陆羽在《茶经》中也有"婺州东阳东白山与荆州同"的记述。东白茶主产于我市海拔600-1000米的东白山茶区。2013年东阳市茶园面积4.8万亩,茶叶产量2100吨,产值1.4亿元。东白茶现有东白龙井、东白春芽、东白毛峰等绿茶系列产品和东白和品红茶产品,产量1000吨,产值1.2亿元。自1980年开发东白名茶以来,"东白"牌系列名优茶在国际、国内历届名茶评比和博览会中屡获10多个  相似文献   

16.
乌牛早茶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淑娟 《中国茶叶》2003,25(2):14-15
永嘉乌牛早茶是利用特早生无性系茶树良种——乌牛早鲜叶加工而成的名优绿茶,是为数不多的以茶树品种名为商品茶名称的高档茶叶。2002年,永嘉县良种茶树面积3.2万亩,干茶产量370t,产值8140万元,平均每公斤茶叶单价达到220元,良种覆盖率和茶叶单价均居浙江省之最。  相似文献   

17.
<正>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一开头就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大意是说,茶是我国南方最珍贵的常绿树。《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周武王伐纣后,地处中国西南的巴蜀之地的小国向武王进贡包括茶在内的许多珍品。"又有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各种版本的茶书都较统一地认定,我国地处西南部的云贵高原是茶的原产地,随江河交通传人四川巴  相似文献   

18.
正三七是一种十分古老的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不少于2500万年,其诞生时间甚至远超于人类。在华夏文明的发展中,使用三七的历史推论可知3000余年,有确切历史记载的约600余年。古代典籍对三七有诸多记载:《玉揪药解》记载三七能"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剑新血"。《本草纲目》记载三七"能治一切血病"。《本草纲目拾遗》记载:"人参补  相似文献   

19.
<正>东晋常璩撰写的《华阳国志·巴志》记有"以茶纳贡"、"园有香茗"两处茶事,《茶经述评》等当代很多茶文化著述认为,这两处茶事可追溯到"武王伐纣"的周代。《茶经述评》在"《茶经·一之源》述评·茶的祖国"如是说:"晋代常璩在公元350年左右所撰的《华阳国志·巴志》中说:‘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其地,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苎,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皆纳贡之。'这说明  相似文献   

20.
茶经图说     
<正>源具造器煮,饮事出略图。十章成圭臬,缘茶且共度。《茶经图说》以图说的形式开启《茶经》雅俗共赏的视野。"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茶经图说》将《茶经》文本以图说的形式使读者一目了然,图与文配合紧密,以文物图片还原历史,体现艺术欣赏性与历史真实性,使普通读者与专业读者都能从中受益。对于配图,作者研究考证陆羽《茶经》等相关历史文献,实地田野考察,筚路蓝缕,利用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