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PYY对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的调节作用,本试验分离培养健康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不同浓度PYY预处理后,以LPS刺激。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L-6含量,半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中TNF-α、IL-6mRNA表达变化。结果显示:高浓度的PYY1-36(10-9-10-7 mol/L)和PYY3-36(10-8-10-7 mol/L)对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分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PYY1-36对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6分泌无明显作用(P〉0.05);不同浓度PYY3-36(10-11-10-7 mol/L)对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6分泌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表明PYY对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TNF-α及IL-6的分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提示PYY可能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而抑制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先分离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经差速贴壁法纯化后,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0.5mg/L脂多糖(LPS)组、10-6 mol/L孕酮(P4)组、LPS+10-5 mol/L P4组、LPS+10-6 mol/L P4组、LPS+10-7 mol/L P4组。各组在处理12、24h分别提取上清液,ELISA法测TNF-α和IL-1β的含量;各组在处理24h分别提取细胞总RNA,用RT-PCR法测TLR4、CD14、MD2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处理12、24h,0.5mg/L LPS组TNF-α和IL-1β的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0-6 mol/L P4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LPS+10-5 mol/L P4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LPS+10-6 mol/L P4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LPS+10-7 mol/L P4组TNF-α的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IL-1β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说明P4可降低LPS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和IL-1β的分泌,且呈剂量依赖关系。LPS单独处理,TLR4和CD14mRNA的表达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0-6 mol/L P4单独处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分别添加1-5、10-6、10-7 mol/L P4组均极显著降低LPS诱导TLR4和CD14mRNA的表达(P〈0.01),而MD2mRNA的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P4可极显著降低LPS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LR4和CD14mRNA表达,但对MD2mRNA表达影响不显著。结果显示,P4能抑制LPS刺激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和IL-1β的分泌,此过程与细胞TLR4和CD14表达下降相关,而与MD2的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硒是否影响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在脂多糖(LPS)诱导巨噬细胞炎性反应中发挥的抗炎作用。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分别经10μg/m L DHA、10μg/m L DHA+0.05μmol/L亚硒酸钠、1μg/m L LPS、10μg/m L DHA+1μg/m L LPS、10μg/m L DHA+1μg/m L LPS+0.05μmol/L亚硒酸钠诱导24 h,同时设置无添加的正常组。采用半定量反转录PCR检测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培养液上清液中TNF-α、IL-1β、IL-6和IL-10含量。结果显示,添加亚硒酸钠(0.05μmol/L)不仅显著或极显著增强了DHA(10μg/m L)对LPS(1μg/m L)诱导RAW 264.7细胞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mRNA表达(P0.05)和IL-1β生成(P0.01)的抑制作用,还极显著增强了DHA(10μg/m L)对LPS(1μg/m L)诱导RAW264.7细胞中抗炎细胞因子IL-10 mRNA表达的促进作用(P0.01)。由此提示,硒可增强DHA在LPS诱导巨噬细胞炎症反应中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为炎症模型,旨在研究沙葱总黄酮的抗炎作用。应用CCK-8法筛选沙葱总黄酮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力具有促进作用的浓度,在此基础上设置对照组、LPS组(应激模型,1μg/m L LPS)、沙葱总黄酮低剂量组(25μg/m L沙葱总黄酮+1μg/m L LPS)、沙葱总黄酮中剂量组(50μg/m L沙葱总黄酮+1μg/m L LPS)、沙葱总黄酮高剂量组(100μg/m L沙葱总黄酮+1μg/m L LPS)。用Griess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IL-1β、IL-10含量;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细胞中TNF-α、IL-6、IL-1β、IL-10、一氧化氮合酶(i NOS)m RNA表达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沙葱总黄酮的添加浓度在25.0~100.0μg/m L时均能显著提高细胞增殖率(P0.05);2)与对照组相比,LPS组能显著提高细胞上清液NO的含量(P0.05);与LPS组相比,不同浓度沙葱总黄酮均能显著抑制NO的产生(P0.05);3)与对照组相比,LPS组的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6、IL-1β、IL-10含量以及细胞中TNF-α、IL-6、IL-1β、IL-10、i NOS m RNA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5);与LPS组相比,除了低剂量组IL-1β外,25、50、100μg/m L沙葱总黄酮浓度显著降低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6、IL-1β含量(P0.05),除了低剂量组IL-10外,显著增加IL-10含量(P0.05);除了低剂量组i NOS外,25、50、100μg/m L沙葱总黄酮浓度显著抑制细胞中TNF-α、IL-6、IL-1β、i NOS m RNA的表达(P0.05),有促进IL-10 m RNA表达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沙葱总黄酮对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不同剂量的柴桂口服液作用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刺激所诱导的小鼠体内炎症模型,探讨柴桂口服液对LPS诱导小鼠炎症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和分泌的影响。将7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地塞米松组和柴桂口服液Ⅰ~Ⅳ组(2.5、5、10、15 g/kg体重)。各给药组小鼠连续用药5 d后,腹腔注射10 mg/kg体重的LPS诱发炎症反应。LPS处理后6 h,所有供试动物采样测定脾脏组织TNF-α、IL-6、IL-8、IL-1β和NO的含量及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LPS组小鼠脾脏组织TNF-α、IL-6、IL-8、IL-1β和NO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柴桂口服液各剂量组小鼠脾脏组织TNF-α、IL-6、IL-8、IL-1β和NO含量较LPS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LPS组小鼠脾脏组织TNF-α、IL-6、IL-8、IL-1β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柴桂口服液各剂量组TNF-α、IL-6、IL-8和IL-1β基因表达水平较LPS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结果表明,柴桂口服液可以降低LPS诱导的小鼠体内炎症因子表达及分泌,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MTT法检测蒲公英提取物对LPS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毒性作用,并应用ELISA法测定蒲公英提取物对脂多糖LPS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IL-6和IL-β的含量.结果表明,蒲公英提取物在≤1 mg/mL剂量范围内对巨噬细胞无细胞毒作用,对LPS刺激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IL-6和IL-1β分泌具有明...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通过超声波法提取的35%和75%乙醇洗脱沙葱黄酮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抗炎作用。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不同添加浓度(25、50、100、200、400μg/mL)的35%或75%乙醇洗脱沙葱黄酮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性的影响;设空白对照组、LPS应激模型组、不同浓度乙醇洗脱沙葱黄酮组(分别加入25、50、100μg/mL 35%或75%乙醇洗脱沙葱黄酮溶液),采用Griess、实时荧光定量PCR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不同浓度乙醇洗脱沙葱黄酮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细胞因子及炎性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35%、75%乙醇洗脱沙葱黄酮在25~100μg/mL添加浓度内可极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性(P0.01)。与LPS应激模型组相比,35%、75%乙醇洗脱沙葱黄酮均可极显著极显著降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一氧化氮含量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相对表达量(P0.01),并均呈剂量依赖效应,且75%乙醇洗脱沙葱黄酮作用效果优于35%乙醇洗脱沙葱黄酮; 35%乙醇洗脱沙葱黄酮可极显著降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P0.01),极显著降低TNF-α、IL-6 mRNA相对表达量(P0.01); 75%乙醇洗脱沙葱黄酮可显著或极显著降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含量(P0.05或P0.01),极显著降低TNF-α、IL-6 mRNA相对表达量(P0.01)。由此可见,35%、75%乙醇洗脱沙葱黄酮可通过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性、调控细胞因子及炎性因子的分泌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诃子鞣酸(chebulagic acid, CA)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小鼠子宫内膜炎的保护作用。本研究体外试验部分,使用MTT法检测CA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性的影响,通过ELISA和Westen blot分别检测CA对LPS刺激的巨噬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分泌水平和ERK、p38和p65磷酸化水平的影响;体内试验部分,通过ELISA分析CA对LPS刺激后小鼠子宫组织TNF-α、IL-1β和IL-6分泌水平的影响,使用组织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子宫损伤相关因子(HMGB1)的表达水平,通过HE染色法观察小鼠子宫组织的病理变化,使用血常规法分析小鼠全血中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和单核细胞数的变化。结果显示,CA质量浓度为12.5、25.0、50.0 mg/L对巨噬细胞活性均无显著影响,因此后续试验结果与CA的细胞毒性无关。CA可显著下调受到LPS刺激的巨噬细胞中的TNF-α,IL-1β和IL-6分泌水平,且具有浓度依赖性。此外,CA可显著下调受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中ERK、p38和p65的磷酸化水平。CA可显著下调...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探讨褪黑素(MT)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炎症反应的缓解作用及潜在机制。利用不同浓度(0.1、0.5、1.0、5.0和10.0μg/mL)的LPS处理BMECs 6和12 h后,通过测定BMECs活性和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确定10μg/mL的LPS诱导12 h用于正式试验。正式试验共设7组,每组设4个重复。对照组BMECs不进行LPS诱导和MT处理,LPS组BMECs进行LPS诱导12 h,LPS+MT组BMECs进行LPS诱导12 h后再经不同浓度(1、5、10、50和100μmol/L)MT处理48 h。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LPS组BMECs中TNF-α含量升高(P 0.05), BMECs中IL-6和IL-1β含量显著升高(P 0.05)。与LPS组相比,10和50μmol/L MT组BMECs中TNF-α含量显著降低(P 0.05),1、5、10和100μmol/L MT组BMECs中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10μmol/L MT组BMECs中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LPS组BMECs中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BMECs中核因子-κB同源蛋白(P65)和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LPS组相比,50和100μmol/L MT组BMECs中TLR4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1、10和50μmol/L MT组BMECs中P65蛋白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1、5、10和50μmol/L MT组BMECs中IκB-α蛋白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由此可见,MT能够降低LPS诱导的BMECs中TNF-α、IL-1β和IL-6含量,调控LPS诱导的BMECs中TLR4、P65和IκB-α蛋白表达量,MT可能通过参与核因子-κB炎症通路缓解LPS诱导的BMECs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了紫花地丁总黄酮(TFV)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活力、细胞中炎症介质含量以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期探讨其体外抗炎活性的作用。试验采用MTT法筛选出TFV对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活力具有促进作用的最佳添加浓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TFV对LPS诱导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释放到细胞培养液中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了TFV对LPS诱导的炎性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环氧合酶2(COX-2)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研究并分析了TFV的体外抗炎活性。试验结果表明,TFV在5~50μg/mL浓度范围内能提高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的活力(P0.05);与LPS模型组比较,TFV能显著降低LPS诱导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产生NO、TNF-α、IL-6、IL-1β的含量,并能显著降低LPS诱导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内TNF-α、COX-2等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量(P0.05)。综上,TFV能显著下调LPS诱导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IL-1β、IL-6、TNF-α等细胞因子的释放量和下调TNF-α、COX-2 mRNA的表达量,说明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可能是实现其抗炎作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脂多糖(LPS)诱导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IL-12和TNF-α表达的关系,试验采用不同浓度LPS以不同时间体外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TEC)和肺泡巨噬细胞(AM),用ELISA法分别检测上清液中IL-12和TNF-α的分泌量。结果表明:用2μg/mLLPS刺激TEC,其分泌IL-12的量于24小时达到峰值(P0.01);随着LPS浓度的增加,TEC分泌IL-12的量逐渐增大,当LPS浓度增加到20μg/mL时IL-12的分泌量达到峰值。用10μg/mLLPS刺激AM,AM分泌TNF-α的量于2小时达到峰值(P0.01),随后逐渐下降;随着LPS浓度的变化,TNF-α分泌水平有明显不同。说明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IL-12和TNF-α的分泌量与LPS呈剂量及时间依赖关系,但随着LPS刺激时间及浓度的增加,IL-12和TNF-α的分泌量逐渐减少;不同浓度的LPS与细胞因子的产生效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了紫花地丁总黄酮(TFV)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活力、细胞中炎症介质含量以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期探讨其体外抗炎活性的作用。试验采用MTT法筛选出TFV对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活力具有促进作用的最佳添加浓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TFV对LPS诱导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释放到细胞培养液中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了TFV对LPS诱导的炎性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环氧合酶2(COX-2)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研究并分析了TFV的体外抗炎活性。试验结果表明,TFV在5~50 μg/mL浓度范围内能提高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的活力(P<0.05);与LPS模型组比较,TFV能显著降低LPS诱导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产生NO、TNF-α、IL-6、IL-1β的含量,并能显著降低LPS诱导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内TNF-α、COX-2等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量(P<0.05)。综上,TFV能显著下调LPS诱导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IL-1β、IL-6、TNF-α等细胞因子的释放量和下调TNF-α、COX-2 mRNA的表达量,说明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可能是实现其抗炎作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研究灵芝多糖(GLP)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分泌活性的影响。40只SPF级ICR成年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公母各半。分别设为生理盐水组、环磷酰胺(Cy)组(80 mg/kg)、灵芝多糖(GLP)低剂量组(50 mg/kg)、中剂量组(100 mg/kg)、高剂量组(200 mg/kg)。连续灌胃给药7d后,通过称重检测小鼠免疫器官指数,镜检腹腔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能力,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和腹水中炎性细胞因子IL-1、IL-6、TNF-α的含量。与生理盐水组相比,Cy组免疫器官指数和小鼠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明显下降,腹水中IL-1、IL-6、TNF-α和血清中IL-6、TNF-α的含量均降低。GLP以浓度梯度依赖性方式促进免疫器官指数上升,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GLP低、中、高剂量组均能增加腹腔液中IL-1、IL-6、TNF-α的含量,且随GLP浓度增加而逐渐上升。仅有GLP高剂量可增加血清中IL-1、IL-6、TNF-α的含量。GLP可明显促进小鼠免疫器官发育,增强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此外,其促进小鼠体内炎性细胞因子IL-1、IL-6和TNF-α的分泌。说明灵芝多糖可通过调节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性,增强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艾叶挥发油(AAEO)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的抗炎作用。以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设置对照组[添加0.1%二甲基亚砜(DMSO)的培养基]、LPS组(添加1μg/mL LPS的培养基)、不同浓度AAEO组(分别添加5、10、20μg/mL的AAEO,预处理1 h,再添加1μg/mL LPS的培养基),每组设置3个重复孔,培养24 h。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PS组RAW264.7细胞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含量以及TNF-α、IL-1β、IL-6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显著(P 0.05)。与LPS组相比,5、10、20μg/mL AAEO组RAW264.7细胞NO、TNF-α、IL-6和MCP-1含量以及IL-6和iNOS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 0.05),10、20μg/mL AAEO组RAW264.7细胞IL-1β含量和IL-1β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 0.05)。由此可见,AAEO可以通过调节细胞炎性因子的mRNA表达以及调控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分泌起到缓解LPS诱导巨噬细胞炎症的作用,且存在一定剂量效应关系。AAEO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丹参水溶性成分的抗炎作用,试验选择50只小鼠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丹参水溶性成分高、中、低剂量组,阳性药物对照组腹腔注射给药,其他组灌胃给药,并制作了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探讨不同浓度丹参水溶性成分对小鼠耳肿胀度的影响;分离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丹参水溶性成分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确定最大安全浓度,然后制备脂多糖(LPS)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分为药物处理组、LPS组和细胞对照组,其中药物处理组分别加入丹参水溶性成分(终浓度分别为62.5,31.3,15.6,7.8,3.9μg/mL)和LPS(终浓度2.0μg/mL),LPS组加入LPS(终浓度2.0μg/mL),细胞对照组加入RPMI 1640培养液,探讨不同浓度丹参水溶性成分对小鼠耳肿胀度、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能力和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和IL-6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丹参水溶性成分高剂量组(10 g/kg)和中剂量组(5 g/kg)对小鼠耳肿胀度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与细胞对照组比较,丹参水溶性成分在浓度为62.5~2.5μg/mL时,能极显著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的能力(P0.01);与LPS组比较,丹参水溶性成分在浓度为62.5μg/mL时,能显著抑制炎性因子IL-6的水平(P0.05),而对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说明丹参水溶性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性因子IL-6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价硫酸化修饰后人参皂苷-Rh2的活性变化,利用薄层色谱、红外光谱及质谱鉴定所用Ⅱ a、Ⅱb为人参皂苷-Rh2的硫酸化衍生物,并探讨了人参皂苷-Rh2及其硫酸化衍生物Ⅱa、Ⅱ b对小鼠的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和在LPS刺激下分泌TNF-α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衍生物Ⅱ a、Ⅱ b在1 mg/L时均能显著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性(P<0.05),Rh2在0.2mg/L和5mg/L亦可显著促进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P<0.05).Ⅱa 0.2、5 mg/L时,Ⅱb在为5 mg/L时其在LPS的协同作用下能极显著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TNF-α(P<0.01),而Rh2在5mg/L表现出极显著的抑制 LPS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TNF-α作用(P<0.01).结果提示,Rh2硫酸化修饰后对巨噬细胞的功能有显著增加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益母草碱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子宫内膜炎的抗炎作用。【方法】将60只6~8周龄雌性C57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益母草碱低、中、高剂量组及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经阴道灌注50μL PBS缓冲液,其余组经阴道灌注50μL LPS(1 mg/mL)建立小鼠子宫内膜炎疾病模型。造模后,益母草碱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7.5、15.0、30.0 mg/kg益母草碱,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5.0 mg/kg地塞米松,每6 h 1次,连续3次。造模24 h后处死小鼠,测定各组小鼠子宫指数;通过HE染色观察子宫组织病理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子宫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相关炎症因子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子宫指数、子宫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含量与MPO活性均极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不同剂量益母草碱能不同程度降低LPS诱导子宫内膜炎小鼠的子宫指数、子宫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  相似文献   

18.
白细胞介素-10(IL-10)增高是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过程中显著特征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IL-10对FMDV感染小鼠外周血T细胞增殖及其表达效应功能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采用CCK-8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小鼠外周血T细胞增殖和T细胞表达效应功能相关细胞因子(TNF-α、IFN-γ和IL-2)。结果显示,与对照小鼠相比,FMDV感染小鼠(感染12、24、36和48 h)外周血T细胞对刀豆蛋白A刺激的增殖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FMDV感染小鼠的外周血CD4+T细胞表达TNF-α和IL-2均显著下降(均P<0.01),CD8+T细胞表达TNF-α、IFN-γ和IL-2也显著下降(P<0.01或P<0.000 1)。体内阻断IL-10/IL-10R信号或者敲除IL-10均能显著恢复FMDV感染小鼠外周血T细胞的增殖(P<0.05或P<0.01),但不影响CD4+和CD8+T细胞表达TNF-α、IFN-γ和IL-2。本研究首次揭示FMDV能抑...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价金英黄归汤的抗炎活性,采用Bliss法测定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对其进行急性毒性评价,通过体内外试验分析评价其抗炎活性。建立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炎症模型,测定小鼠耳廓肿胀度;建立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炎症模型,测定毛细血管通透性;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家兔试验性乳房炎炎症模型,ELISA方法检测乳腺组织和血清中TNF-α、IL-6的分泌量进行抗炎活性评价;利用LPS诱导小鼠乳腺上皮细胞(MECs)建立炎症模型,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金英黄归汤对MECs细胞活力影响;ELISA方法检测金英黄归汤对LPS诱导MECs的TNF-α、IL-6和IL-1β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英黄归汤灌胃给药对小鼠无明显急性毒性;能显著(P0.05)抑制小鼠耳廓肿胀,抑制率为25.42%,能显著(P0.05)抑制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率为33.10%。金英黄归汤各剂量组均能极显著(P0.01)降低家兔实验性乳房炎乳腺组织和血清中的TNF-α、IL-6的分泌;金英黄归汤低、中、高(40、400、4000μg/m L)能不同程度的抑制LPS诱导MECs的TNF-α、IL-6和IL-1β的分泌。体内外试验结果表明,金英黄归汤能够对小鼠MECs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其抗炎作用与抑制炎性因子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明确辣蓼黄酮有效成分金丝桃苷(hyperoside,HYP)和槲皮苷(quercitrin,QUE)体外抗猪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的效果。通过CCK-8法检测药物对猪肺泡巨噬细胞(3D4/2)的毒性作用,检测不同浓度HYP和QUE对PRV感染的3D4/2细胞中炎症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HYP和QUE分别在40、160μmol/L对3D4/2细胞活性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分别选择浓度为10~40μmol/L的HYP和10~160μmol/L的QUE作为后续试验的药物浓度范围。与细胞对照组相比,使用102TCID50的PRV感染3D4/2细胞能够显著升高细胞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水平(P<0.05);40μmol/L的QUE处理8、12、24 h时可以显著或极显著降低感染细胞中IL-1β、IL-6和TNF-α的分泌水平(P<0.05或P<0.01);20μmol/L的HYP处理8、12、24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