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春兰菌根的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石蜡切片法,借助于光学显微镜观察春兰无菌组培苗、接菌组培苗的根及野生状态下的新生营养根、老根,结果表明:接菌组培苗的根及野生状态下的新生营养根、老根,其皮层组织细胞内有大量的菌丝结等兰科菌根的典型结构,而无菌组培苗的根则无菌丝、菌丝结等结构.菌根真菌自外皮层薄壁通道细胞侵入根的皮层细胞,春兰菌根是典型的地生兰菌根.  相似文献   

2.
6种兰科植物菌根的显微及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6种兰科植物地下营养根的形态解剖结构特征、菌根真菌侵入方式及在菌根内的分布和消长状况,为菌根真菌与兰花共生的相互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连续切片的方法,用分离自野生状态的菌根真菌菌株CLB113和CLB111接种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墨兰(Cymbidiumsinense)、虎头兰(Cymbidium hookerianum)和卡特兰(Cattleyasp.)、齿瓣石斛(Dendrobium devonianum)、长距石斛(Dendrobium longicornu)种子繁育组培苗,使共生形成菌根,观察菌根形成途径及结构,并与自然状态下的菌根结构进行比较。【结果】经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菌根与非菌根(组培苗根)在根的基本结构上没有明显区别,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根中是否有入侵的菌根真菌,在皮层细胞中常见到分布不匀、形状不一、着色较深的菌丝结;不同兰科植物真菌的入侵方式不同,地生兰菌根真菌是通过破坏根被组织侵入根皮层细胞,而附生兰菌根真菌是通过通道细胞进入;在光镜下观察到的菌丝结,在电镜下是真菌菌体围绕皮层细胞核所形成的。【结论】兰花与菌根真菌的共生机理是,菌根真菌侵入兰花的皮层细胞内,使其中存在有大量新定殖的菌丝和正在被消化的菌丝,随着菌丝及菌丝团被逐渐消解吸收,伴随新菌丝的生长和侵入,内生真菌可不断地为兰花提供营养,促进兰花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3.
独蒜兰共生菌根真菌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兰科植物菌根真菌单菌丝团分离方法,对独蒜兰盛花期和盛叶期菌根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结果发现根形成早期、根伸长区和近根尖成熟区、外皮层细胞中以生长快、气生菌丝发达的印Epulorhiza属菌根真菌为主,成熟根、近根基部成熟区、皮层中部及内皮层细胞中以生长慢、气生菌丝不发达的Epulorhiza属菌根真菌为主.生长快、气生菌丝发达的Epulorhiza属菌根真菌对寄主的侵染力强,对菌根的形成及独蒜兰的生长发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生长慢、气生菌丝不发达的菌根真菌对寄主的侵染力弱,对菌根的维持起重要作用;这两类Epulorhiza属菌根真菌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菌根的形成和维持,这为组培苗的菌根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墨兰(C.sinense)和兜兰属(Paphiopedilum)的杏黄兜兰(P.armeniacum)、飘带兜兰(P.parishii)4种地生兰菌根的显微结构,了解菌根真菌与地生兰生长之间的关系,为地生兰的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及石蜡连续切片的方法,用分离自野生地生兰的菌根真菌菌株CLB113和CLB111,接种4种地生兰种子萌发无菌组培苗,使地生兰形成菌根,观察菌根的结构、菌丝侵入途径及菌丝结在皮层中的消长状况,并与野生状态下地生兰的菌根进行比较,从形态学角度分析菌根真菌与地生兰的共生关系。【结果】菌根从外到内分为根被、皮层和髓3部分,其中菌根真菌通过根被进入皮层,并在皮层组织中形成分布不匀、形状大小不一、较深颜色的菌丝结,并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形态学变化。地生兰根部有3种不同形态的菌丝,分别为丝状菌丝、菌丝结和菌丝结残片。菌丝结被消解吸收之后,周围的菌丝会继续形成新的菌丝结。伴随新菌丝的生长和侵入,菌根真菌可不断地为地生兰提供营养物质,促进其快速生长发育。【结论】与非菌根相比,地生兰菌根的基本结构没有明显变化,但菌根中有入侵的菌根真菌,皮层组织中有菌丝结存在。  相似文献   

5.
对鹅毛玉凤花菌根的基本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其菌根菌是通过根毛进入根被细胞,进而向通道细胞和皮层细胞侵染;经春、秋两季用鹅毛玉凤花菌根真菌单菌丝团进行真菌分离,共得到186个菌株,其中优势种属为兰科丝核菌类。结果表明,鹅毛玉凤花具有典型的兰科植物菌根构造,菌根菌的种类与季节有关。  相似文献   

6.
植物的根同某些真菌结合形成菌根,它是一种互为有利的共生体。大多数植物都有菌根(mycorrhiza),只有少数植物例外。菌根的两种主要类型是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 外生菌根是由担子菌和子囊菌引起的,绝大多数存在于松、山毛榉、桦木和桃金娘科的树木中。这些真菌在植物的根外形成一层稠密的菌丝,称做菌套,并伸入根皮层的细胞间隙中。外生菌根的外观特征比一般非菌根植物的根增粗并且分支多。  相似文献   

7.
植物根系与某些真菌形成菌根,导致相互有利的共生现象。大多数植物有菌根,只有少数几个科的植物不形成菌根。菌根的三种普通类型是:外生菌根,内生菌根和外内生菌根。 外生菌根主要在森林树种上形成,特别是松科等树种上与担子菌、子囊菌共生。真菌在根上形成称为套膜的菌丝保护层,定殖在根皮层细胞内,与没有菌根的根相比,有外菌根的根变的特别厚,出现分枝。  相似文献   

8.
地生兰组织培养存在移栽无菌苗成活率低、生长缓慢、开花迟缓、花小甚至不开花等问题,这些与缺少共生的菌根真菌有关。用分离自云南保山、大理等地野生春兰菌根中的内生真菌19个菌株接种春兰组培幼苗,经4.5个月的共生培养,兰苗叶色正常,根系生长良好。测定植物生长量,从长势有明显提高的接菌苗进行重分离及菌根的显微结构观察,确定春兰菌根的形成,并筛选出春兰的有效共生菌根真菌为CLB111,CLB113和MLX102。通过接种处理后春兰苗的鲜重增长率分别为70.6%、70.2%、68.6%,而不接菌的对照仅为45.6%,与对照差异达0.01极显著水平。结果表明这3个菌株均为春兰的菌根真菌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9.
以健康同色兜兰(Paphiopedilum concolor)营养根为材料,探讨同色兜兰菌根脱色条件和酸性品红、台酚蓝、苏丹红Ⅳ、苯胺蓝、墨水等5种染色剂对菌根真菌的染色效果,建立同色兜兰菌根真菌的最佳染色方法。结果表明,在20%KOH溶液中90℃水浴5 h的同色兜兰菌根制片效果最为理想;5%醋酸墨水染色液(派克纯黑书写墨水Quink)染色效果最佳,根皮层兰科真菌的菌丝、泡囊等结构清晰可见,并且能够明确地分辨兰科真菌与其他菌根真菌,根的染色效果可以保存长久。墨水染色法操作简便、低毒性、成本低廉、染色效果极佳,适用于同色兜兰兰科真菌的染色和制片观察。  相似文献   

10.
独花兰菌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对独花兰的菌根结构和真菌类群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填补中国独花兰菌根真菌研究的空白,最终达到保护独花兰种质资源、开发和利用独花兰的目的.实验采用徒手切片,酸性品红乳酚油染色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菌根的基本结构,并对独花兰的菌根组织进行真菌分离.独花兰具有典型的兰科植物菌根构造,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菌根真菌从根毛进入根被和外皮层,通过通道细胞侵入到皮层薄壁组织,在皮层薄壁细胞内形成菌丝团.通过两次分离,共得到36个菌株,属于担子菌和有丝孢菌,其中优势种属为镰刀菌属将16个菌株接种在华石斛组培苗上,有10个菌株对幼苗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有1个菌株(DHL-19)处理苗与对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α=0.05),2个菌株(DHL-16、DHL-17)处理苗与对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α=0.01).在3个接菌处理苗的营养根中均分离获得了原接种菌,切片观察能看到少量菌丝团.因此,DHL-16、DHL-17、DHL-19这3个菌株初步确定是兰科植物的菌根真菌.   相似文献   

11.
适用于rDNA ITS分析的兰属菌根真菌培养及DNA提取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兰属植物与其共生真菌之间专一性关系,采用覆盖纤维素滤膜于PDA培养基的方法培养兰属菌根真菌,提取其DNA后用于rDNA ITS分析。在培养过程中克服PDA液体培养及固体培养获得菌丝体少的缺点,操作方便,获得大量菌丝体;采用改进的提取植物基因组DNA的SDS方法提取真菌的DNA,通过提高缓冲液的pH值、增加EDTA的浓度以提高DNA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此培养方法及改进的DNA提取方法均简便易行,提取的DNA产量高、质量较好;可满足菌根真菌rDNA ITS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杜鹃兰菌根结构显微观察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杜鹃兰根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杜鹃兰根具有典型的兰科植物菌根结构,皮层中有大量菌根真菌形成的菌丝球。菌丝球主要分布在根的基部和中部,菌丝球平均数为93个,根尖分布较少,菌丝球平均数为40个。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出对杂交兰组培苗生长有益的菌株,采用4种内生真菌(被孢霉属Mortierella sp.),通过固体菌剂和液体菌剂2种接种方式,建立杂交兰组培苗与真菌的共生培养体系。共生培养150 d后,运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到菌丝、菌丝结等典型的菌根结构。结合重分离真菌形态观察和分子鉴定,确定重分离菌株均为原接种菌株。结果表明:液体菌剂接种方式相比固体菌剂,对杂交兰组培苗生长的促进作用显著;菌株FC5和FC9液体菌剂对杂交兰组培苗的生长促进作用显著;FC17液体菌剂对杂交兰组培苗根部生长促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大兴安岭地区野生蓝莓资源中菌根真菌进行了实地采样调查,通过压片法对野生蓝莓菌根真菌着生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根真菌对野生蓝莓的侵染率在75%左右.外生菌丝有隔,菌丝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侵入点侵入同一根段或不同根段;观察到2种内生菌丝体类型:穿梭于细胞间的菌丝和胞内菌丝团.另外,还观察到菌丝体侵入细胞形成的一种"扳口"状结构和根表皮细胞的缺失.研究认为,大兴安岭野生蓝莓中菌根真菌侵染率较高,菌丝侵染方式多样.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兰属植物菌根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进一步区分11个分离自不同地理分布的5种中国兰属植物的共生菌根真菌菌株,该文结合各菌株的传统形态学特征,对菌丝隔膜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并将其鉴定为无性态的瘤菌根菌属真菌。鉴定结果表明,瘤菌根菌是可与中国兰属植物形成菌根结构的最普遍的菌根真菌种类。   相似文献   

16.
新疆伊犁野生植物VA菌根真菌及其生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伊犁地区8种野生植物的VA菌根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其生态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8种野生植物根围土壤中均有VA菌根真菌的孢子分布,从中分离并鉴定出丽孢无梗囊霉(A cau losp oraeleg ans G erdem ann&T rappe)、蜜色无梗囊霉(A cau losp ora m ellea Spa in&Schenck)、苏格兰球囊霉(G lom us ca le-d on ium N ico lson&G erdem ann)、缩球囊霉(G lom us constrictum T rappe)、地球囊霉(G lom us g eosp orum N ico lson&G erdem ann)、台湾球囊霉(G lom us f orm osanum W u&Chen)和白色球囊霉(G lom us a lbidum W a lker&R hodes)7种VA菌根真菌,其中缩球囊霉和地球囊霉的出现频率较高,为优势菌种;同一菌种在不同宿主上的种群频度存在差异,表现出较强的VA菌根真菌与宿主植物之间的选择性;在不同地区的同种宿主上,土壤中孢子数量与平均侵染率亦存在差异,并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表现出VA菌根真菌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