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研究溃害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确定渍害指标,建立冬小麦渍害风险评估的技术体系.对多种气象资料、地理背景资料、冬小麦产量资料的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逐年的相对气象产量值,构建冬小麦渍害减产率,分析江淮地区冬小麦渍害孕灾环境和渍害基本特征进行.结果表明,渍害是冬小麦减产的主要因素,淮河以南区域冬小麦减产率≥10%的情况有80%是渍害引起的.综合考虑降水量、降水日数和日照的作用,基于灾损率和致灾因子确定了冬小麦渍害灾害分级指标,构建了反映冬小麦渍害程度的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2.
地下害虫是秋季冬小麦的主要害虫,危害冬小麦的种子及幼苗造成缺苗断垄,给生产带来很大损失.为保证苗全苗壮,应加强秋季冬小麦地下害虫的防治.在北京、河北一带秋季危害冬小麦的地下害虫主要种类有蝼蛄、金针虫、蛴螬.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8~2009年度田间小区冬小麦灌溉试验资料,研究了不同水分胁迫程度、不同水分胁迫时期对冬小麦生理生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冬小麦株高、叶绿素、干物质积累以及籽粒产量受到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拔节中期是冬小麦需水较为敏感时期,此时水分胁迫对冬小麦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及产量具有重要影响;而灌浆中后期水分胁迫对冬小麦千粒重影响较为严重.因此,冬小麦拔节期允许轻度的水分胁迫,而灌浆期则应尽量避免任何程度的水分胁迫.且适当减少小麦灌溉次数和灌水量对产量影响并不大,并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回茬冬小麦是以大秋作物或复种作物为前茬种植的冬小麦,也是冬小麦轮作倒茬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是甘肃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约1100万亩,东部的陇东冬小麦的播种面积550万亩左右,占当地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4873%,占全省冬小麦面积的一半.由于冬小麦新品种推广速度慢,主栽品种丰产、抗旱、抗病性差,致使陇东旱塬冬小麦生产处于徘徊局面,平均亩产不足110kg.因此,要改进冬小麦生产技术,探索实现冬麦生产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的途径,应采取以下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是额敏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0.8万公顷左右.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在冬小麦生育期内,根据冬小麦需水需肥规律,将水分和养分均匀、持续地运送到小麦根部,最大限度利用水分和养分.同时,为了稳定和提高冬小麦单产和品质、增加效益,需要从品种、灌溉、施肥、科学防病等方面不断优化.本文从播前准备、播种技术、水肥管理...  相似文献   

7.
引起冬小麦"根病"的原因较为复杂,但主要与土壤、种子带菌量、品种的抗病性、耕作栽培条件及外界自然环境关系密切.预防冬小麦死亡的目标是防治冬小麦"根病",应坚持农业防治为主,化学农药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水是农业的命脉.冬小麦是粮食作物中生长期最长、耗水最多的作物,根据这一特性,专家提出冬小麦高产的生产模式是一生中至少需要浇四五水.  相似文献   

9.
利用EOS/MODIS信息提取陕西冬小麦种植面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OS/MODIS数据1、2波段是具有250m空间分辨率红和近红外波段,也具有较高时间分辨率,可对冬小麦长势进行动态跟踪监测.随着冬小麦生长发育,NDVI值逐渐增大,并在一定生育期内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陕西南北较长,秦岭山脉是南北气候主要分界线,冬小麦在不同种植区的生长发育期进程略有不同,NDVI峰值出现的时间也不完全一致.通过对陕西2002-2003年3-6月的EOS/MODIS数据的NDVI值采样分析,结合冬小麦生产调查,陕西冬小麦主产区NDVI值在3月中下旬相对较高,5月上中旬最大.利用陕西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依据冬小麦主产区NDVI值的时序变化从MODIS数据中提取陕西冬小麦面积,生成其空间分布图,精度可达到91%以上.  相似文献   

10.
环县地处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沟壑纵横、梁峁起伏、气候干旱、灾害频繁,属冬小麦、春小麦混播区,县城北部为晚熟冬小麦的最边缘地带,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冬小麦产量长期低而不稳.从省内外引进的冬小麦优良品种虽丰产性能好,但因抗寒、抗旱能力差,在本县难以越冬.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经过多年努力,选育出了适宜我县栽培的冬小麦新品种环冬1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