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种茧期是蚕变为蛹进而转变为蛾的过渡时期,整个蛹期发育可分三个阶段,即上族至化蛹为前期,化蛹至蛹复眼着色为中期,复眼着色至羽化为后期。这三个阶段从外形上看无多大变化,但体内进行着旧器官解离和新器官产生这一重大的生理变化过程,同时体内卵细胞急速成长以至完...  相似文献   

2.
死蛹分前期死蛹和后期死蛹。前期死蛹是指熟蚕上蔟后至第7~9天(一般以茧质调查为界)发生的死蛹,蛹死于茧内。前期死蛹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大蚕期或上蔟时感染病原引起,对后期死蛹影响较大。后期死蛹是指从茧质调查结束(开始削茧鉴蛹)到化蛾这段时间发生的死蛹。主要有各种败血蛹  相似文献   

3.
<正>蚕儿结茧化蛹后至削茧前,由于有茧壳保护,蛹前期能够得以正常发育.而在削茧后裸蛹保护期间失去了茧壳这一自然保护屏障,因此极易遭受不良环境的侵袭和病菌的感染,而引起后期死蛹增多,发蛾率降低.我场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改变了过去一些旧的蛹期保护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公斤茧制种量较过去有明显的提高.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4.
原种蚕熟蚕时采用花蔟、方格蔟、塑料折蔟等不同蔟具上蔟,以观察熟蚕吐丝结茧化蛹后种茧质量变化.结果:无论是千克茧粒数、茧层率还是死笼率、双宫茧率,方格蔟均优于花蔟和塑料折蔟.  相似文献   

5.
旋蛹的防止     
<正> 近年来,在削茧鉴蛹后,常有旋蛹发生,即蚕蛹(?)部左右旋转经久不息,导致蛹体过多消耗体力和受伤出血,形成缩尾死蛹,影响蚕种产量和质量。为了提高斤茧制种量,防止旋蛹的产生,我场对最易发生旋蛹的华合和苏4进行了四次的试验和观察。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二点规律。一、旋蛹最容易产生的时间是在蛹期复眼着色后削茧鉴蛹。在复眼着色前削茧,即使温度偏高(80℉以上)湿度偏干(干湿差6℉以上)的情况下,均很少发生旋蛹。在  相似文献   

6.
李文蒲 《四川蚕业》2011,39(3):34-35
阐述了搞好蚕期饲养工作,抓好上蔟、采茧、蛹期保护和削茧鉴蛹工作,才能减少原蚕户后期死蛹的发生,多制合格蚕种,为种场、农户创造较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正>蚕种生产由专业场转向原蚕区的初期阶段,原蚕区饲养的种茧运回到专业场内进行削茧、鉴蛹和制种。在种茧削茧鉴蛹过程中,常发现数量不少的蛹体后2~3个体节半套缩于前体节内从而使整个蛹体变短小以至死去,造成公斤茧制种量大幅降低,蚕种企业种茧丰产却不丰收。为弄清楚其发生的原因,笔者收集了江西井冈蚕种科技有限公司在2005~2008年间万年和修水两个原蚕基地饲养的蚕品种、原蚕上蔟、蔟中管理、采茧与种茧保护、种茧收购  相似文献   

8.
依据柞蚕种茧检验工作的体会和发现,提出了种茧等级量化标准,补数标准,死蚕、死蛹的认定及种茧等级的调整意见。  相似文献   

9.
原种繁育过程中的种茧保护和制种是蚕变为蛹,蛹化成蛾,进而通过蛾交配生产原种的极为重要的变态阶段.这段时期,蛹体或蛾体不再依靠外界供应营养,外界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死蛹率、产卵量及蚕卵的质量.因此,种茧保护期和制种期实施有效的管理技术,将对提高蚕种质量产生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韦廷秀 《广西蚕业》2003,40(1):49-49
由多化性寄生蝇的幼虫(蛆)寄生引起的蚕病,称蝇蛆病。其症状是:当蝇产卵在蚕体的环节皱折处,卵经1~2天即孵化成幼虫,在幼虫钻入蚕体后,蚕体皮肤上产生不规则的黑色病斑,黑斑内有幼蛆,被寄生处环节常肿起、弯曲,3、4龄蚕被寄生后在大眠中不能蜕皮变黑而死,5龄蚕前期被害后出现早熟蚕,一般虽能结茧或结薄皮茧,但都不能化蛹而死于茧中,五龄后期寄生的蛆体常在蚕儿结茧后发育成熟,咬破蚕的皮肤、茧壳钻出,造成蛆孔茧,不能作缫丝原料。  相似文献   

11.
程开官 《四川蚕业》2007,35(2):15-16
硫磺熏烟在蚕种生产上是防治僵病的有效措施之一,现在还被广泛应用。2005年秋季,我场蚕四组晚秋毛脚茧收回场后,在种茧保护中却出现了大批死蛹,导致781这一品种死蛹率达70%以上,个别户达100%,损失茧量1000多公斤,少制蚕种3000余张,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究其原因,认为与硫磺熏烟有关。针对这一问题,我场于2005年10月晚秋二批毛脚茧收回场后做了种茧保护期硫磺熏烟对蚕蛹影响的试验,探讨不同品种、不同熏烟时间和熏烟次数在同一环境下死蛹发生情况。为今后生产中提供可操作的依据。现将试验情况汇报如下:1试验材料原蚕茧来源于本场蚕五组晚秋原…  相似文献   

12.
毛脚茧是由于采茧过早产生的.熟蚕上蔟后,一般在25℃左右的情况下,从上蔟第1天开始吐丝,至第3天或第4天吐丝结茧完成,再经过2~3天才蜕皮化蛹.蚕农采茧过早,有的蚕甚至吐丝未完,造成茧腔内蚕体没有化蛹或刚化为嫩蛹,就会使茧质低劣.笔者在今年的蚕茧收购检查中,发现部分蚕农售茧时毛脚茧比例高达50%以上,有的甚至还  相似文献   

13.
正许多蚕种生产单位常会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究其原由,是种茧期发生了大量病死蛹,降低了蚕种繁育系数。死蛹的表现症状较多,主要有败血蛹、僵蛹、旋蛹、干蛹等,大都属于细菌、真菌类病害~([1])。笔者结合本场生产经验与教训,探讨种茧期死蛹的发生原因和防止措施。1死蛹发生的原因1.1蚕体虚弱因蚕体虚弱,抗病力差引发死蛹,一是蚕种本身的问题;二是大蚕后期食用偏施氮肥的桑叶,或成熟度不够、日照不充足、轻度污染(如农药、  相似文献   

14.
凌荣 《中国蚕业》2010,31(4):82-84,87
在亚热带蚕区晚秋季节低温干燥的不良环境中,蚕种生产既要做好防微、桑园除虫、小蚕饲养、原蚕户的选择等工作,还要做好上蔟到蛹复眼着色阶段的技术保护措施,以及发蛾调节温湿度控制、雄蛾保护等,以提高制种质量。  相似文献   

15.
后期死蛹是蚕种场在制种过程中,从削茧、鉴蛹、摊蛹到发蛾这一期间陆续发生的较为常见的病死蛹,是影响50kg茧制种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时打乱生产计划,造成经济损失。一、本场后期死蛹发生的情况 1991年秋繁我场从原蚕区木坪点收回青松、皓月种茧共631.85kg,可由于蛹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亚致死剂量茚虫威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浸叶法对家蚕2个龄期(分为2龄至3龄末染毒,4龄后改喂无毒桑叶和5龄染毒两个龄期)饲喂染毒桑叶,调查茚虫威对家蚕眠蚕体重、熟蚕体重、全茧量、茧层量、茧层量和蛹重的影响.结果表明:2龄至3龄末时期饲喂毒叶对眠蚕体重和熟蚕体重无显著性影响.5龄时期饲喂毒叶能够显著降低熟蚕体重,并且5龄摄入药剂比2龄至3龄末摄入反应更为明显.茚虫威对家蚕结茧化蛹功能无直接影响,凡是能存活并结茧上蔟均能正常化蛹.同时茚虫威对家蚕茧质和蛹重的影响表明,2龄至3龄末染毒时期,各处理组的全茧量、茧层量和蛹重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影响.5龄染毒时期,3个高浓度处理组(0.156 mg a.i./L、0.233 mg a.i./L、0.350 mg a.i./L)雌雄家蚕的全茧量、茧层量和蛹重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并且茚虫威对家蚕吐丝结茧功能的影响无雌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正> 苏四苏三秋三这对品种是当前夏秋蚕的“当家种”,约占全年发种数的70%左右。所以,养好这对品种,对完成农村夏秋用种关系较大。苏四这一原种,削茧后蛹旋动比较厉害,特别是秋期制种,由于蛹体旋动擦伤而出血,造成后期死蛹,据调查削茧后一天内,严重的蛹匾,伤亡在80%以上,损失较大。不死的蛹因大量消耗体力,不发蛾和不良蛾的发生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在蚕种繁育过程中种茧死蛹发生的危害、影响因素,根据原蚕发育的生理要求,从病原菌感染、不良气候条件、桑叶质量、蚕房条件、品种特性和种茧保护条件等方面探讨了种茧死蛹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关于原蚕后期死蛹发生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原蚕后期死蛹是指蚕种繁殖中从种茧调查结束、雌雄鉴别以后陆续发生的死蛹,是蚕种生产上丰产不丰收的原因之一.有关这方面的问题颇受良种繁育界人士的注意,徐文奎(1973、1980)曾连续对死蛹的发生与防治提出看法,其他一些学者也曾在有关论文中涉及这一问题.多数作者偏重于认为造成后期死蛹最大原因是细菌性创伤感染,防  相似文献   

20.
杨芥 《四川蚕业》2011,39(2):37-38
<正>有效防止种茧后期死蛹,是降低一代杂交种生产成本,提高一代杂交种质量和种场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为此,结合种场生产实际,就后期死蛹发生原因及防止措施,谈谈个人粗浅认识。1后期死蛹发生的原因1.1蚕体质虚弱引发后期死蛹一是受不良气象环境的影响。如大蚕期遭受高温闷热,蚕期经过缩短,食下量减少,营养积累不够充分;或通风换气差,不能满足蚕儿的呼吸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