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棉铃虫与新疆植棉业的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顾了棉铃虫在国内猖獗成灾和防治的历史,面对棉铃虫威胁植棉业持续发展的现状,分析棉铃虫成灾的基本条件,认为棉铃虫防治应走生态调控,综合治理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朝阳县棉田棉铃虫1年发生2代,主害代为二、三代。通过对近年来棉铃虫发生情况调查分析,提出种植方式改变、外区域棉铃虫发生重、天敌种群数量减少、偏重药剂防治、轻视诱杀防治是棉铃虫加重发生的主要原因。在棉铃虫综合防治中强调运用应急防治和长期控制相结合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转Bt基因抗虫棉棉铃虫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1995~1997年就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抗性及棉铃虫的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虫棉对棉铃虫具有很强的内在抗性,对初孵幼虫致死率达90%以上,对幼虫的生长发育影响严重,其毒力随幼虫龄期的增大而降低。在棉铃虫大发生年份,对二、三代棉铃虫不进行药剂防治则显著减产。初步提出抗虫棉的棉铃虫防治策略为:二代以保棉株生长点为主,三代要重点防治以保蕾铃。其防治指标是:二代棉铃虫百株累计卵量200~300粒,三代百株累计卵量80~120粒。  相似文献   

4.
棉铃虫为害猖獗,直接制约棉花生产的发展。在棉田防治棉铃虫效果不太理想,因棉田第一代棉铃虫的虫源潜伏在麦田,所以在麦田有效防治棉铃虫.可免棉田隐患,做到麦棉双丰收。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根据近几年来在棉铃虫防治中的研究实践和有关文献报道,综述了我国棉铃虫抗性发展的概况,分析了棉铃虫产生抗性的基本原因,提出了对棉铃虫综合防治、特别是化学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李博  杨丽兰 《农村科技》2005,(12):21-21
喀什地区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棉铃虫防治是棉花生产的关键。该地区在棉铃虫的防治上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原则,坚决贯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虫情测报为依据,以物理和生物防治为重点,以化学防治为辅助,严格按照防治指标,做到一代从严、二代控制、三代从宽的防治策略”,科学防治棉铃虫,提高防治效果,确保棉花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7.
性诱剂与农药组配防治棉铃虫试验王登甲,赵延义,程建国,张广义,薛怀芳,王少华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一大害虫,1990年以来连续暴发成灾,1992年因棉铃虫暴发减产50~60%。针对棉铃虫防治这一难题,于1993年在山东农业大学白马河实习农场开展了“性诱剂...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安庆棉区70年代以来棉铃虫发生的历史状况,较为详细地阐述了1992~1996年棉铃虫的发生特点。主要表现在:发生期早、发生量大、发生盛期长、发生范围广。分析自1992以来棉铃虫发生量回升,发生程度加重的原因,主要是农田生态条件改变,食料更加丰富,气候条件适宜,天敌控制作用削弱,棉铃虫抗药性发展致使高繁殖力的棉铃虫种群数量急剧增长。根据当地棉铃虫发生的特点及发生原因分析,提出控制棉铃虫为害的根本途径在于加强综合治理,大力推行行之有效的农业、生物和化学防治,强化统的功能,策略上3代防治重点为早发棉田,兼治其他棉田,4代全面防治,5代以中、晚熟棉田为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9.
由于棉铃虫具有暴食性,发生危害重,同时对农药具有较强的抗药性,给防治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因此,为了控制棉铃虫危害,降低生产成本,在防治上必须采用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棉铃虫是我区制约棉花生长的主要害虫之一,棉田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在棉花生产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防止棉铃虫危害保证棉花丰收,多年来,我们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尽力保护生态环境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本文结合棉铃虫危害特点,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选育抗虫棉等方面分析了棉铃虫,提出了适合我区的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对我区棉铃虫防治,减少其对棉花的危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阐述了澧阳平原棉区近年来棉铃虫发生规律和发生特点,重点介绍了综合防治棉铃虫的方法,认为棉铃虫防治必须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有机结合起来,以减少棉铃虫对棉花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棉铃虫是威胁棉花和花生等作物的主要害虫,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掌握该类害虫的发生规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控,确保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来尽可能减少对农作物的损害。农户也可以通过众多防治措施来选择出最适合自家农作物的防治方法来减少经济损失。笔者主要讲述了棉铃虫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包括棉铃虫的发生世代及发生条件,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以期让更多的农户受益。  相似文献   

13.
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郭予元我国从“六五”以来,一直把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等有关科技单位经过十多年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收到较好效果。1.根据棉花在不同发育阶段对棉铃虫为害的反应,...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棉铃虫的严重发生已成为棉花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对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历经几年的研究,终于在棉铃虫的防治技术方面取得一套较为有效的值得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棉花棉铃虫在安乡县发生量大,为害重。应用新型高压汞灯杀来棉铃虫,可显著降低田间落卵量,是棉铃虫大发生时期的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精河县近年来棉铃虫大发生的主要原因,针对棉铃虫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生物杀虫剂防治棉铃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锦绣  陈友祥 《安徽农业科学》1997,25(3):242-245,251
应用Bt乳悬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和棉烟灵(棉铃虫NPV病毒)乳悬剂于棉铃虫产卵盛期施药防治棉铃虫均有较好的杀虫保顶效果,能有效保护棉田自然天敌种群繁演,是棉虫综合防治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复合NPV-棉铃虫病毒杀虫剂防治棉铃虫药效试验周青,范阳(安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安阳455000)(汤阴县生物农药厂)近十年来,由于棉铃虫对化学农药抗性剧增,对其防治难度增加,因而造成连年严重发生危害。生物农药NPV一棉铃虫病毒杀虫剂能较好地弥补化学...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德州市1997—2005年抗虫棉棉铃虫发生情况的系统调查和数据分析,表明抗虫棉对各代棉铃虫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但防治压力仍然较大,其他寄主田已成为棉田棉铃虫的主要虫源基地。种群数量的消长主要受气候、虫源、食料、天敌、及防治状况等综合影响。防治策略上,对二代棉铃虫要适当施药防治,对三、四代棉铃虫应注重施药防治,重点保护棉花蕾铃;同时,注重对玉米、花生、大豆、辣椒及蔬菜田棉铃虫的防治,减轻棉田防治压力,全面压低棉铃虫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20.
大力推广防治棉铃虫的有效经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赵清棉铃虫自90年代以来,连续在全国范围内大发生,严重制约了棉花生产的发展,广大棉农谈虫色变。一家一户单一防治,投入成本高而防治效果差,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开展棉铃虫的统防统治已成为植保工作的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