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甘蓝夜蛾赤眼蜂滞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寄生在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a)卵内的甘蓝夜蛾赤眼蜂(Trichogramma brassicae)在河北衡水地区田间能进入滞育越冬。当日均温度从15℃降低到5℃,田间诱导滞育率降低,多数个体在进入滞育虫态前死亡。实验室,采用变温和恒温方法均能诱导甘蓝夜蛾赤眼蜂滞育,在11℃恒温诱导卵期和前期幼虫赤眼蜂30d滞育率分别达到84%和82.5%;10℃恒温诱导前期幼虫和中期幼虫赤眼蜂30d,滞育率达到92.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苹果蠹蛾滞育解除的机理及影响因子。[方法]研究不同的光周期与温度梯度对苹果蠹蛾滞育解除的影响。[结果]对于苹果蠹蛾滞育幼虫,在一定低温范围内,低温处理的温度越低,苹果蠹蛾滞育解除的效率就越高;长光照虽然能够促进苹果蠹蛾滞育的解除但不是其打破滞育的依赖因素,如果不经过低温处理,苹果蠹蛾很难解除滞育;在低温处理的基础上,光照时间越长,其化蛹率越高,越有利于苹果蠹蛾滞育的解除,低温与长光照的配合能有效地解除滞育。[结论]低温是解除滞育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光周期和温度对菜粉蝶滞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 :菜粉蝶光周期反应的感应虫期为 2~ 4龄幼虫 ,以 3龄幼虫的感应性最强 ,在 1 7℃条件下 ,其临界光周期为 1 1h44min。滞育蛹在高温下可以解除滞育 ,但时间较长。低温对滞育蛹有活化作用 ;低温处理明显降低滞育蛹在高温下的历期。种群内个体间滞育的解除异质性较强  相似文献   

4.
昆虫滞育诱导的光周期反应类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介绍了昆虫滞育诱导的4种光周期反应类型,即:长日照反应型、短日照反应型、短日照一长日照反应型与中间型日长反应型。根据这4种光周期反应类型显示的结果,光周期反应可能是温度补偿或温度敏感的;基于数量的时间测量或基于质量的时间测量的;极短日照或极长日照对滞育诱导的影响是不同的;诱导夏季滞育的长日照和诱导冬季滞育的短日照对滞育诱导效果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文章研究光周期和温度对大猿叶虫3个不同地理种群及其杂交F_1代滞育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哈尔滨种群无明显温度和光周期反应,滞育率91.8%~100%;山东泰安种群和江西龙南种群光周期反应明显,给定温度和光周期下其滞育率分别为10.7%~100%和1.1%~100%。温度和光周期对大猿叶虫哈尔滨种群与泰安、龙南种群杂交F_1代诱导反应与亲本哈尔滨种群显著不同,具有明显温度和光周期反应,与亲本泰安种群和龙南种群温度和光周期反应相似,短光照抑制滞育,长光照诱导滞育,温度与光周期可协同诱导滞育发生,低温和长日照诱导大猿叶虫滞育,而高温和短日照则不利于滞育发生。两地理种群雌雄虫无论正交还是反交,杂交F1代滞育率差异均不显著,但均显著低于亲本哈尔滨种群,大多数温度和光周期下滞育率显著高于亲本泰安和龙南种群。研究结果预示大猿叶虫不同地理种群滞育现象复杂,对光周期和温度反应存在种内变异,滞育发生受雌雄基因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环境因素对昆虫滞育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阐述了环境因素对昆虫滞育诱导的影响。在所有的环境因子中 ,光周期是最重要的滞育诱导因子 ;温度在滞育诱导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热带地区昆虫中 ,温度常作为滞育诱导的主要刺激因子 ;食料、密度和湿度对滞育诱导的作用相对较小 ,但在一些依赖季节性食料才能生存的植食性和捕食性昆虫中 ,食料可作为滞育诱导的主要因子 ;在一些贮粮害虫中 ,密度对滞育诱导起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滞育诱导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不同温度、光周期以及温光组合条件对烟蚜茧蜂滞育诱导的效果。结果表明,僵蚜形成前,各种温度、光周期及温光组合条件均著的作用。僵蚜形成后,低温可大量诱导产生滞育,0℃处理30d,60%以上个体进入滞育,而光周期的诱导作用仍不明显。作者认为你温是引起烟蚜茧蜂滞育的主要因素,处理的敏感时期为老熟幼虫-预肾期。滞育虫态为肾。  相似文献   

8.
光周期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室温 (2 6± 1 )℃、相对湿度 80 % -85 %条件下 ,分别采用 5种不同光周期 (光暗比为 8∶ 1 6、1 0∶ 1 4、1 2∶ 1 2、1 4∶1 0、1 6∶ 8)对甜菜夜蛾各虫态进行处理 .结果表明 ,光暗比 1 2∶ 1 2的光周期 ,各虫态生长发育状况最好 ,幼虫存活率、平均蛹重、蛹羽化率、成虫寿命、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等都明显优于其它处理 ;其次为光暗比 1 4∶ 1 0的处理 ;而光暗比 8∶ 1 6的处理各虫态发育状况最差 ;随着光照时数的增加 ,幼虫发育历期逐渐缩短  相似文献   

9.
在室温、恒温及不同光周期条件下测定了柞蚕滞育蛹与非滞育蛹的呼吸速率,结果表明,滞育起始时,呼吸速率急剧下降;而终止时则显著升高。室温下,蛹体于化蛹后第30d进入滞育;化蛹后约2个月滞育终止。  相似文献   

10.
光温条件影响黑纹粉蝶夏季滞育和冬季滞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光周期,光脉冲和温度对黑纺粉蝶Pieris melete Menetries夏季滞育和冬季滞能发生,维持与终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黑纹粉蝶的光周期反应属于中间型,即只有在日照时数12h-13h15min范围内,才有部分越夏蛹或越冬蛹不滞育而正常发育;在日平均气温为20.5℃的秋季,其自然种群的临界光周期为12h30min;3龄末与4龄初的幼虫为感尖光周期最敏感的时期.2.断光扣第10-  相似文献   

11.
甘蓝夜蛾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甘蓝夜蛾的成虫、卵、幼虫、蛹分期饲养并进行观察,明确了越冬蛹羽化要经过6~7个月的时间,第一代和第二代蛹期为10~20 d。羽化后成虫寿命,雌虫为5.5 d,雄虫为3.7 d,交尾1~3次,每头雌蛾产卵1~6块,产卵3~5 d,卵孵化期为4~5 d。幼虫一年发生3代,幼虫发育期32 d左右,脱皮6次,最适温度为18~25℃。  相似文献   

12.
甘蓝夜蛾发生特点及赤眼蜂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年的研究,明确了太原地区甘蓝夜蛾年发生三代。第一代幼虫为害期为5~6月,第二代为害期为7~8月,第三代为害期为9~10月。室内用4种赤眼蜂对甘蓝夜蛾卵进行了抑制孵化试验,寄生率分别为:螟黄赤眼蜂97.68%,广赤眼蜂92.91%,玉米螟赤眼蜂80.90%,松毛虫赤眼蜂53.51%。甘蓝田、苤蓝田释放螟黄赤眼蜂、广赤眼蜂防治甘蓝夜蛾,5月份螟黄赤眼蜂寄生率68.76%,广赤眼蜂寄生率56.25%;9月份螟黄赤眼蜂寄生率92.82%,广赤眼蜂寄生率88.16%。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的甘蓝田、苤蓝田均未发现有赤眼蜂寄生。  相似文献   

13.
文章报道了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bNPV)和苏云金杆菌菌株2(0 Bt20)混用对甘蓝夜蛾2龄幼虫的毒力测定。研究结果表明,Bt20菌株对MbNPV具有增效作用,用浓度为5×106、1×107芽孢.mL-1的Bt20与MbNPV混用,能显著提高MbNPV的杀虫效果和杀虫速度,研究结果表明,Bt20与MbNPV复配生物制剂的开发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甘蓝夜蛾高毒力Bt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农业大学昆虫教研室从黑龙江地区病死鳞翅目昆虫体内分离出苏云金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Bt)菌株74株,随后以甘蓝夜蛾为供试昆虫对这些菌株的毒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很多菌株对甘蓝夜蛾的初孵幼虫均具有一定的毒力,经过初筛、复筛,试验选出了毒力相对较高的5个菌株,当菌液浓度在8×10~7个芽孢·mL(-1)时,甘蓝夜饿死亡率分别达到80%~95%,Lc50分别为43,63,68,710,1778倍液。  相似文献   

15.
甘蓝夜蛾人工饲料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利用灰菜(ChenopodiumalbumL.)叶粉为主要原料配制的简易人工饲料,连续数代饲养甘蓝夜蛾(MamestrabrassicaeL.),于第四代同天然饲料对照,成虫的生殖力差异不显著。同时饲养了草地螟(Loxosiegeslicticalis),红棕灰夜蛾(Sarcopoliailloba),苜蓿夜蛾(Heliothisdip-sacea),银纹夜蛾(Autographaamuria)和粘虫(Leucaniaseparta)。除粘虫外,其它几种害虫均成功地饲养了二代以上。此配方简单、价廉、易于配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对昆虫人工饲料的商品化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甘蓝夜蛾滞育蛹体内过氧化氢酶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较系统研究了甘蓝夜蛾越夏蛹和越冬蛹体内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1)越夏蛹在夏季高温下培养和在恒温15℃下培养,两之间没有显示CAT活力的差异;(2)越冬蛹在冬季低温下培养和在恒温25℃下培养,在滞育期间两之间CAT活力达到显差异;(3)滞育个体和非滞育个体在幼虫未龄期、预蛹期和化蛹初期,CAT活力未发现有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以2龄初的甘蓝夜蛾幼虫为供试虫,通过生物测定确定荧光素钠、活性碳、黑色素3种物质对MbNPV的光保护作用。结果表明:0.1%的黑色素对MbNPV的光保护作用最强,紫外光照20、40、60 min后幼虫的校正死亡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18.
文章报道了以甘蓝叶、白菜叶、灰菜叶、大豆粉、菜豆粉、玉米粉、麦麸为主要原料配制的5种人工饲料对甘蓝夜蛾的饲养效果。结果表明,以甘蓝叶和大豆粉为主要原料配制的配方—人工饲料对甘蓝夜蛾饲养效果最好,甘蓝夜蛾不仅能正常生长发育,而且在产卵量、蛹重、幼虫存活率方面均优于天然饲料,用该人工饲料连续饲养4代甘蓝夜蛾,未发现饲养后代生命力减退现象,表明该人工饲料可用来室内大量连续饲养甘蓝夜蛾。  相似文献   

19.
以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L.))4龄取食期幼虫为材料提取总RNA,利用RT-PCR技术扩增得到部分几丁质合成酶基因的cDNA片段,该基因片段包括2295bp,编码一个含765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分子量约为87.6ku。在765个氨基酸组成的片段中存在9个跨膜螺旋,几丁质合成酶的催化区在该序列的401~765位。序列比对表明,克隆得到昆虫几丁质合成酶基因是比较保守的,与埃及伊蚊、四斑按蚊、冈比亚按蚊、铜绿蝇、黑腹果蝇、赤拟谷盗、小菜蛾、烟草天蛾、甜菜夜蛾等其他昆虫几丁质合成酶基因相应的cDNA序列同源性为65.4%~87.8%,相应氨基酸的序列同源性达到68.0% ̄96.5%。该cDNA序列已经登录GenBank并获得登录号为EU1605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