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杉木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年龄、不同生长代数杉木林地及立地条件相同的檫树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分析表明,①随杉木年龄的增加,林地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及微生物总量表现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而氨化细菌数则随年龄的增力。而增加,②细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量檫树林地明显高于杉木林地,但各类菌的组成比例均无明显不同,③头栽杉木林地土壤的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量及氨化细菌分别是二栽林地的1.52、1.42、1.47和2.79倍,但真菌数量两类林地无差异,从各类菌所占比例来看,只有真菌比例二栽林地有增加的趋势,细菌、放线菌两类林地间无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
对云南屏边6、13及18年生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种植杉木后,林地土壤含水量增加,容重降低,紧实度减小,土壤物理性状有改善的趋势;土壤有机质逐渐增加,速效P、pH逐渐降低,而水解N在杉木生长后期有上升趋势,速效K则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杉木林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杉木林采伐迹地两种更新方式(人工营造杉木纯林、自然更新)的林地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定位观测,研究了杉木林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连栽杉木林地土壤粘性明显高于针阔叶混交林,自然更新形成的针阔叶混交林对林地土壤质地、通气性有了明显的改善;两种不同更新方式林地土壤自然含水量动态变化呈现出基本一致的季节变化规律,但在0~10cm、10~20cm土层中,不同季节,自然更新林地土壤含水量高于杉木人工林地,在垂直方向上,自然更新林地土壤含水量在不同层次空间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杉木人工林地的变化却不明显;与杉木林地相比,自然更新林地的pH值、有机质含量和营养元素含量增加的程度更为显著.说明针阔叶混交林能够更好地维持和恢复林地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4.
杉木种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云南屏边6、13及18年生极木人工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种植杉木后,林地土壤含水量增加,容重降低,紧实度减小,土壤物理性状有改善的趋势;土壤有机质逐渐增加,速效P、PH逐渐降低,而水解N在杉木生长后期有上升趋势,速效K则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南方红壤丘陵区杜仲和油桐人工林水土保持效应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南方红壤丘陵区杜仲和油桐人工林土壤蓄水功能、径流及泥沙流失特征进行监测,对比研究2种人工林的水土保持效应.结果表明:杜仲人工林林冠枝叶最大持水容量及林地凋落物吸水容量均高于油桐人工林;杜仲林地0~140 cm土层年均土壤蓄水量达到239.7 mm,高出油桐林地4.1%;2002-2005年油桐人工林年均径流深为75.1 mm,是杜仲人工林的2.6倍;油桐林地年均土壤侵蚀模数达到19.6 t·km-2,是杜仲林地的2.9倍.杜仲林的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密度、最大持水量、渗透速率和毛管孔隙度)优于油桐林,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强于油桐林;杜仲人工林枝叶繁茂,其密度及盖度均高于油桐林,其控制水土流失的效果比油桐林好.作为水土保持树种,杜仲比油桐具有更好的水土保持效应.  相似文献   

6.
建德林场1983年营造的112.5亩杉木、马褂木混交林经过对其的生长情况、根系分布特点、林地养分消耗与归还、土壤肥力的变化及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等调查研究,认为这是一个有前途的混交组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相同立地条件下的不同人工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实现人工林养分的精确调控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在柳州沙塘林场马尾松采伐迹地上同为1987年营造的木荷、米老排、蓝果树和杉木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以未造林灌草地为对照,分层(0~15、15~30、30~50、50~70、70~100 cm)测定14个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结合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同种林分内,随土层加深,土壤密度递增,孔隙度、土壤有机碳、全N、碱解N、有效P含量递减。不同林分间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明显,5种林地的土壤pH值变幅为3.94~5.12;土壤有机碳、全N、碱解N、有效P含量以及化学计量特征C:N、C:P、N:P比值均表现为:阔叶林>针叶林>灌草地;杉木林土壤的全P含量在所有林分中最低,杉木林生长可能消耗更多的磷元素;与对照灌草地相比,营造这4种人工林后使土壤全K含量明显减少,速效K(除米老排林外)也有相似规律,这种变化规律暗示了人工林对K元素的消耗量大;木荷林和杉木林土壤的p H值、全K、速效K及阳离子交换量的含量明显低...  相似文献   

8.
3种人工幼林的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常绿针阔混交林地和杉木林地这3种人工幼林的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细菌数量大小排序为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常绿针阔混交林地〉杉木林地,真菌数量为常绿阔叶混交林地〉杉木林地〉常绿针阔混交林地,放线菌数量为常绿针阔混交林地〉常绿阔叶混交林地〉杉木林地,表明常绿阔叶混交林的土壤有利于微生物的发育;脲酶活性为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常绿针阔混交林地和杉木林地,磷酸酶活性为常绿针阔混交林地〉杉木林地〉常绿阔叶混交林地,过氧化氢酶活性为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常绿针阔混交林地〉杉木林地,表明常绿阔叶混交林地能够供给土壤微生物较多的营养物质,从而提高了土壤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湖南会同第2代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质量状况,研究了林地土壤酶活性特点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第2代杉木林林分年龄的增长,土壤酶活性呈递减趋势;土壤酶活性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0-30 cm土层中的酶活性明显高于30-60 cm土层;立地条件不同,土壤酶活性也不同,山顶和山脊土壤酶活性明显低于山腰,而山腰又低于山洼,自然恢复杉木林地(Ⅶ区)的土壤酶活性明显高于20年生的第2代杉木人工林地(Ⅲ区);各种土壤酶活性夏季最高,其它季节酶活性因不同酶而异,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其它肥力因素的关系密切,林地土壤中各种酶活性之间共同作用影响土壤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5种套种模式(油桐+玉竹、油桐+黄精、油桐+桔梗、油桐+麦冬、油桐+石蒜)下油桐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套种模式间土壤物理性质存在显著差异,相同套种模式不同土层间也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套种模式间总体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在不同时期也存在一定差异。套种黄精、玉竹和麦冬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和比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套种麦冬土壤容重降低率最大达18.23%,套种黄精土壤孔隙度和土壤毛管持水量不降反增,最大增加率分别为3.32%和25.57%。  相似文献   

11.
土壤是油桐生长所需要的重要生态因素之一,加强油桐林地的土壤管理,提高土壤肥力,是油桐丰产栽培的重要技术措施。因此,必须加强对油桐林地土壤条件的研究,为科学地进行土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然而到目前为止,对油桐林地土壤研究的不多,从全国范围内研究油桐林地土壤类型的更是未见报道。为此本文着重对全国油桐林地的土壤类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四川盆周山地几种不同退耕还林类型(三倍体毛白杨林、桤木林、杉木林、杂交竹林)下0-40cm土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002-2005年的年际变化动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林分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其变化的程度是:杉木林〉三倍体毛白杨林〉桤木林〉杂交竹林,且基本上都是土壤上层变化大于土壤下层。这说明,不同的植被类型对土壤的改良作用也是有明显区别的,不同退耕还林模式下的林地土壤理化性质与林地的林分类型有明显的相关性。另外,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纵向比较可以看出,在退耕还林初期(前5年),不同类型林分对土壤的改良速率是有明显差异的,总体表现为:杉木林〉三倍体毛白杨林〉桤木林〉杂交竹林。  相似文献   

13.
浙江凤阳山不同林地类型土壤微生物季节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浙江凤阳山自然保护区选取7个不同林地类型(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毛竹林、柳杉林以及灌草林)采集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在不同林地类型、不同土层及不同季节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林地类型间土壤微生物数量差异较大,三大类群微生物数量关系为细菌>放线菌>真菌;不同林地间,细菌数量以毛竹林土壤为最高,针叶林的最低;真菌数量以毛竹林最高,针阔混交林最低;放线菌数量以杉木林为最高,针叶林为最低.不同季节各林地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差异很大,其数量变化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细菌、放线菌表现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规律,而真菌则表现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的规律.在土壤剖面上,随土层深度加深,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呈现出减少的规律,表层土壤微生物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林地土壤容重、孔隙度、蓄水性指标和土壤渗透性能反映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大小,以连续施肥6 a的杉木林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处理的氮、磷肥对杉木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为施肥杉木林地科学经营和水源涵养提供依据.[方法]对杉木林地进行不同的施肥处理:CK、N1(50 kg·hm-2a-1)、N2(100 kg·hm...  相似文献   

15.
对鼠茅草覆盖条件下的油茶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等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覆盖鼠茅草的油茶林地土壤电导率、pH值、土壤含水率与无覆草林地(对照)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其土壤全碳(TC)、全氮(TN)和钠元素含量及碳氮比均高于对照,土壤脲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也均显著高于无覆草的油茶林地,说明覆盖鼠茅草不仅能提高...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将乐县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养分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选取典型杉木人工林样地18块,对其土壤化学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将乐杉木人工林地土壤呈酸性;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递减;全磷和有效磷垂直变化不明显,且有效磷含量都小于5 mg·kg~(-1),缺磷比较严重;土壤全钾明显低于土壤速效钾的变异程度,钾素能够满足树种生长的需求。在杉木林经营过程中,合理适量的施用氮磷肥有利于林地地力的维持,特别是磷肥。  相似文献   

17.
对转基因欧洲黑杨林地和邻近黑杨林地的土壤微生物状况和酶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林地中转基因植株与非转基因植株间根系周围土壤3大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霉菌)数量和酶活性无显著差异,转基因林地与邻近林地土壤3大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霉菌)数量和酶活性无显著差异,初步说明转基因欧洲黑杨对土壤生态系统尚未造成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桉树林地土壤酶分布特点及其活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资兴市桉树人工林地土壤酶的分布及其活性的研究表明:土壤酶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土壤转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蛋白酶等4种酶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酶活性依次减弱,以0~20 cm土层的酶活性最大;在同一层次土壤中,土壤酶活性一般下坡>中坡>上坡,但蛋白酶的变化不明显.桉树人工林地土壤酶活性与对照杉木林地相比,对照区酶活性明显优于桉树林地.立地条件好、栽植时间短的桉树林地,土壤酶活性高.桉树林分蓄积量和平均木生物量及林分生物量与蛋白酶和转化酶存在一定的负相关,说明桉树林地的蛋白酶和转化酶的存在不利于林木养分积累.  相似文献   

19.
杉木是我国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材质好的优点。土壤微生物与杉木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以及植物根系之间有密切的关联。文中概述了不同林分条件下杉木林地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质量之间的响应机制,尤其是与植物根系共生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实现杉木林质量的精准提升提供理论参考。天然林和阔叶林较杉木人工林有更丰富的微生物群落,在杉木林生长发育过程中,中龄阶段各微生物指标最低。杉木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生物量和活性等均与土壤酸碱性、通气状况、养分含量等存在密切的响应关系。杉木林菌根真菌主要属于球囊霉属,国内对杉木林下菌根真菌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土壤微生物的研究热点包括土壤微生物的时空演变规律、土壤微生物在提升土壤肥力上的机理和途径、菌根真菌在土壤养分高效利用中的机制等。  相似文献   

20.
对成熟期的11年生尾巨桉林和23年生杉木林的土壤物理性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相对于杉木,种植尾巨桉后,尾巨桉林地0~60cm各层次土壤容重、自然含水量均较小,0~60cm各层次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田间持水量均较大,林地土壤变得较为疏松,改善了土壤的透气状况和透水性,但土壤变得较为干燥,土壤表层沙化,粘粒下移。经方差分析,尾巨桉林和杉木林间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