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4-2006年记录的30例药品不良反应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中,由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的有20例(占66.7%),由抗生素引起的4例(占13.3%);均由静脉给药引起;老年人(60岁以上)21例(占70.0%)。结论给药途径、药物剂型、患者年龄等因素均会影响ADR的发生,临床用药时要考虑这些因素,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中药饮片制剂黄连的用量配伍及临床安全性进行研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本院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使用黄连饮片的96例患者进行一般资料、用药情况、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不良反应研究分析对比。结果 96例患者中,54例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使用汤剂治疗71例(73.96%)、水丸治疗13例(13.54%)、颗粒治疗8例(8.33%)、粉剂治疗4例(4.17%);男性患者的黄连日用量明显大于女性患者黄连日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的疗程、黄连总用量显著低于女性患者的疗程、黄连总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6例患者中共有5例患者出现ALT、AST变化,变化率为5.21%;7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7.29%。结论 使用黄连饮片制剂进行疾病治疗,通常情况下不会出现过多的不良反应,但对于肝功能受损患者,在使用黄连饮片及配伍用药后,ALT、AST水平会出现一定程度升高,临床可据此进行配伍用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微剂量肝素治疗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 IC)的临床疗效。方法:患儿确诊D IC后,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应用肝素每次0.05~0.1 m g/kg,加生理盐水1~2 mL稀释后静脉推注,每12 h 1次。结果:27例均于用药后24h内出血停止并痊愈出院,有效率达90%,3例因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5.5±3.8)d;用药后24h,除血小板外,其余凝血指标比用药前均明显好转。结论:早期应用微剂量肝素治疗新生儿D IC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长沙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对长沙市2011~2013年各单位上报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98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占同期报告总数的6.15%。长沙市ADR/ADE报告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12年是报告数急剧增加的一年。2012年、2013年严重ADR/ADE比例均在10%以上。 ADR/ADE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全身性损害,其次为呼吸系统、胃肠系统、心血管系统等。ADR/ADE涉及84个生产厂家的55个中药注射剂品种,有5个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注射剂品种出现ADR/ADE频率居前10位。结论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具有客观性、多样性和一定的规律性,应当充分重视中药注射剂发生的ADR/ADE,进一步加强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一、发病情况:1982~1989年6月各年发病例数分别为1、1、1、2、2、11、13、7例,近年来病例明显增加;在38例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16~83岁,平均年龄48.7岁;院外感染者11例(均为60岁以下,其中45岁以下者9例).院内感染者27例。原发病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者12例(死亡3例,占25%),慢性肾炎尿毒症4例(死亡3例),严重肝炎者3例(死亡1例),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肺癌并感染各2例,脑血管息意外2例(死亡1例),血管瘤手术后、  相似文献   

6.
杨秋兴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2,20(3):215-215,216
目的 :观察凝血酶胃管注入治疗新生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新生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49例随机分成治疗组 (n=2 8)和对照组 (n=2 1 ) ,两组的原发病综合治疗相同 ,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予胃管注入凝血酶作局部治疗。结果 :治疗组 :显效 1 9例(67.9% ) ,有效 8例 (2 8.6% ) ,无效 1例 (3.6% ) ,总有效率 96.4% ,止血时间 (2 8.93± 9.1 1 ) h。对照组 :显效 6例 (2 8.6% ) ,有效 8例(38.1 % ) ,无效 7例 (33.3% ) ,总有效率 66.7% ,止血时间 (75.0 0± 1 7.32 ) h。两组总疗效、显效率、总有效率和止血时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均 <0 .0 5~ 0 .0 1 )。无 1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凝血酶胃管注入治疗新生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佳 ,且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53例氟喹诺酮药物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因静脉给药出现不良反应的有328例(92.92%),用药后2h内出现的比例较高,为60.91%,累及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神经和精神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600例次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液透析180例次,腹膜透析110例次,非透析患者310例次)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感染部位、病原体、原发病因、肾功能状态及营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①慢性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感染率(26.6%)明显低于肾功能衰竭期和尿毒症期的患者(46.8%)(P<0.05);原发病中糖尿病感染率最高;②细菌培养328例次,其中阳性268例次,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常见(46.3%);③感染组中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显著低于非感染组(P<0.05);④血液透析患者的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46.4%)和静脉导管(21.3%),腹膜透析患者感染部位主要为腹腔;⑤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总体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是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18.3%)和丙型肝炎病毒阳性率(8.7%)均高于腹膜透析患者(P<0.05),而腹膜透析患者腹腔真菌感染率却明显高于血液透析患者(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感染率较高,糖尿病感染多见.贫血、低蛋白血症、肾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高龄等因素均可能增加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感染的机会.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总体感染率差异无显著,但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和丙型肝炎病毒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腹膜透析患者,而腹膜透析患者腹腔真菌感染率却明显高于血液透析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乳腺手术患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以期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有效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46例Ⅰ类切口乳腺手术患者出院病历,填写相关表格,对患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用药时机及用药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6例乳腺手术患者预防用药40例,使用率为27.4%;选用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有23例,选药合理率为57.5%(23/40);单用1种抗菌药物占77.5%(31/40),二联用药占22.5%(9/40);用药时机合理率为65.0%(26/40),用药时间合理率为12.5%(5/40)。结论我院乳腺手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高,选药、用药时机及用药时间不规范,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65例患者全部采用XELOX方案治疗,第1天静脉点滴奥沙利铂130mg/m2,2h;第1~14天口服卡培他滨1000mg/m2,2次/d;3周为1个周期,其中第3周无需用药。化疗期间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每两个周期复查影像学检查,出现不良反应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65例晚期胃癌患者,最终可评价病例62例,其中完全缓解1例(1.6%),部分缓解12例(19.4%),稳定17例(27.4%),进展32例(51.6%),总有效率为48.4%;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5.3个月(95%CI:4.9~5.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1.0个月(95%CI:10.2~11.9个月)。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骨髓抑制、消化道症状、疲乏、神经毒性、口腔黏膜炎和手足综合征等,多表现为Ⅰ~Ⅱ级。结论 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耐受,可作为晚期不可手术胃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 FDP(1 .6-二磷酸果糖 )治疗新生儿急性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 :将新生儿急性心肌损害 46例 (全部病例肾功能均正常 )随机分成治疗组 (n=2 6)和对照组 (n=2 0 ) ,两组的原发病综合治疗相同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 FDP 2 50~ 350 mg/(kg· d) ,每天静脉滴注 1次 ,连用 5~ 7d。结果 :治疗组 :显效 1 9例 (73.3% ) ,有效 7例 (2 6.7% ) ,总有效率 1 0 0 % ,住院天数 (9.2 3± 3.0 1 ) d。对照组 :显效 8例 (40 .0 % ) ,有效 9例 (45.0 % ) ,无效 3例 (1 5.0 % ) ,总有效率 85.0 % ,住院天数 (1 2 .2 0± 4.34) d。两组疗效和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值 <0 .0 5~ 0 .0 1 ) ,且无 1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FDP是新生儿急性心肌损害最有效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某院心内科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特点,探讨ADR发生的可能原因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该院2012—2015年上报的心内科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72例心内科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306例(53.50%),女性266例(46.50%);70~<80岁人群ADR发生率最高,有188例(32.87%);ADR发生率最高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206例(36.01%),其次是口服给药205例(35.84%);新的ADR报告113例(19.76%),严重的ADR报告28例(4.90%);心血管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最多,有410例(71.68%),其次为中药注射剂73例(12.76%);以消化系统损害145例(25.35%)最为常见。结论 心血管药物(抗血小板、抗凝和调脂药物)、中药注射剂是心内科ADR监测重点药物类别,60岁以上患者是ADR监测重点人群,静脉滴注是ADR监测重点给药途径,消化系统损害是提示ADR发生的重要信号。  相似文献   

13.
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临床应用广泛,其不良反应多见于长期用药,但致急性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者则较为少见,现将我院诊治的6例作一报道。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6例均为男性,年龄25~35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4例,阿杰金氏病1例,变应性亚败血症1例。6例患者有5例服用强的松,1例服用地塞米松,服药时间最短为2个月,最长达2年。6例中先后9次发生急性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1.2发作原因分析6例中仅1例因严重感染而诱发,余5例的8次发作中6次发生于激素减量过程中,最短在减量后用,最长在25d发生本症。2次在静滴ACTH后诱发。1…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针刺结合耳穴贴压对经行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60例经行头痛患者,观测不同方法干预治疗前后头痛症状评分、VAS评分,评价疗效,检测血浆β-内啡肽(β-EP)、精氨酸升压素(AVP)、内皮素1 (ET-1)以及血清前列腺素F2α(PGF_(2α))、前列腺素E2 (PGE_2)、NO含量,并与20名健康妇女血浆指标比较。结果表明:两组均能有效降低经行头痛患者血浆AVP、ET-1和血清PGF_(2α)含量及PGF_(2α)/PGE_2比值(P0.05);提高血浆β-EP及血清PGF_2/NO含量(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显效率为80.00%,对照组总显效率为63.3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体疗效相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属于安全性评价Ⅰ级;对照组患者出现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评价Ⅱ级、Ⅲ级各2例;两组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这一研究显示针刺结合耳穴贴压治疗经行头痛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经行头痛患者血浆AVP、ET-1和血清PGF_(2α)含量及PGF_(2α)/PGE_2比值,提高血浆β-EP及血清PGE_2/NO含量,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炎合并SIADH的发生率、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检测25例重症肺炎合并SIADH患儿血、尿钠浓度,血、尿渗透压,血浆ADH水平,并与24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合并SIADH的患儿均有不同程度低钠血症伴低渗透压(123.28±4.17,253.64±11.82 mmol/L)及高尿钠浓度(47.78±23.61 mmol/L)、高尿渗透压(326.88±97.24 mmol/L)、高血浆ADH水平(8.26±2.19 n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5).24例患儿痊愈,1例死于脑疝、呼吸衰竭.结论:①提高对本病认识;②重症肺炎患儿出现缺氧、酸中毒加重;出现循环和神经症状;出现尿少、体重增加而无皮肤水肿时应高度警惕合并SIADH的可能;③重症肺炎患儿应常规测定血电解质,必要时同时测定血、尿渗透压和尿钠浓度;④诊断SIADH后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和纠正低钠血症.轻症患儿限制水入量即可,重症患儿应补充3%氯化钠和应用速尿.  相似文献   

16.
大量蛋白尿而无肾上腺皮质激素禁忌症的患者,经系统的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等治疗,蛋白尿依然不降称之难治性蛋白尿。本组采用转换酶抑制剂(ACEI)中的洛汀新(Lotensin)治疗17例,收到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病例与方法本组17例,男10例,女7例,平均年龄377岁(17~72岁);原发病有原发肾病综合症II型[NS(III)]10例。狼疮性肾炎(LN)5例、紫级性肾炎(SHP)2例,伴轻至中度肾功能不全11例,伴高血压8例。全部患者均曾住院或门诊系统使用过肾上腺皮质激素(即强的松ling儿g·d2个月以上,维持用药4~12个月),其…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由于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增高,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降低,致血液高凝状态,再加上CRF患者体内微炎症状态存在,更易引起血栓形成。冠心宁注射液具有活血化淤、扩张小动脉,从而改善肾脏供血及肾功能。我院从2003年~2005年采用冠心宁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竭42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根据K-DOQI指南,82例患者均符合慢性肾衰竭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冠心宁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30~82岁;原发病:慢性肾炎22例,高血压肾损害7例,糖尿病肾病6例,尿酸性肾病4例,多囊肾2例,慢性肾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用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与二级预防作用,为临床防治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0例。随机分两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单用药组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方案,联用药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方案。统计两组病人临床疗效和复发率、不良反应。结果:联用药组总有效率90.14%,明显高于单用药组(7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药组复发率为4.23%,明显低于单用药组的12.66%(P0.05)。联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27%,单用药组为11.39%,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用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上有效率高,且具备较好的二级预防作用,可降低此类疾病的复发率,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药制剂品种的不断开发及临床应用逐渐增加,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ADR)也相应增多。据报道,中药制剂引起的ADR所占比例仅次于抗菌药物[1],有关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人们日渐广泛的关注。本文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集的中药注射剂所致的不良反应3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1对象与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共194份,其中中药注射剂所致的ADR共37例,占ADR报告数的19.1%。我们对所有中药注射剂所致的ADR进行调查分析,对中药注射剂ADR相关患者的性别、年龄及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并依据药品各中药注射剂的说明书核对给药方法、给药剂量、溶媒的选择、稀释液的浓度、联合用药情况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2.1患者一般情况37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男性25例(占67.6%),女性12例(占32.4%),男女之比为2∶1。年龄3~86岁,平均年龄达48.9岁,其中60岁以上17例,占45.9%,18~60岁15例,占40.5%,小于18岁者5例,占13.5%。2.2给药方式、给药剂量、溶媒的选择、药物的浓...  相似文献   

20.
清开灵注射液致过敏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开灵注射液是纯中药复方制剂 ,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肝炎等治疗 ,其引起的不良反应亦时见报道 [1 ,2 ] 。为总结其不良反应的原因 ,笔者收集 1 0例清开灵过敏史者作一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1 0例中男 7例 ,女 3例 ,年龄 4~ 43岁 ,有家族过敏史者 4例 ,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肺炎、急性肝炎、咽喉炎等 ,体温均≥ 39℃。成人用清开灵注射液 40 m L 加入 5%或1 0 %葡萄糖 2 50 m L 中静滴 ,儿童则用清开灵注射液 8~ 1 0 m L加入 5%或 1 0 %葡萄糖 50 m L 中静滴。 1 0例均在输液后 8~ 2 0min内出现皮肤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