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选用180羽AA雏鸡 ,进行了为期49天(前期1~21日龄 ,后期22~49日龄)的饲养试验 ,研究 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组成的复合酶制剂(G×C)对肉鸡生长和消化的影响。复合酶制剂中的木聚糖酶活性为800000B×U/g,β-葡聚糖酶活性为200000BU/g,纤维素酶活性为80000U/g。试验表明 ,添加G×C使肉鸡采食量和日增重分别提高了4.7 %(P<0.05)和9.8 %(P<0.01) ,料重比降低了4.8 %(P<0.01) ;干物质、粗纤维和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10.6 %(P<0.05)、25.9 %(P<0.05)和21.8(P<0.05)。此外 ,添加G×C使空肠内容物粘度下降17.1 %(P<0.01) ,粪中大肠杆菌数下降61.2 %(P<0.01) ,十二指肠内容物中总蛋白水解酶、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7.0 %(P<0.05)、46.6 %(P<0.05)和80.2 %(P<0.05) ,并使肝重率提高了24.8 %(P<0.01)。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中添加香菇多糖,研究其对仔猪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120头(长白×大白,体重11.34 kg左右)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试验期28 d。第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第Ⅱ、Ⅲ、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0 mg/kg、300 mg/kg、450 mg/kg的香菇多糖。结果显示:添加香菇多糖能够显著提高仔猪0 d~14 d、14 d~28 d及试验全期的平均日增重(ADG);试验各组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在0 d~14 d及试验全期均得到显著提高;而料重比(F/G)在各时期并没有显著降低。第Ⅱ、Ⅲ、Ⅳ组粗蛋白(CP)消化率分别相对提高了3.16%(P<0.05)、2.64%(P>0.05)、0.13%(P>0.05),第Ⅱ、Ⅲ组粗脂肪(EE)消化率分别相对提高了1.53%(P>0.05)、1.37%(P>0.05),较第Ⅳ组分别相对提高了1.80%(P>0.05)、1.65%(P>0.05)。第Ⅱ、Ⅲ、Ⅳ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血糖(GLU)水平较第Ⅰ组有所提高,第Ⅲ组血清尿素氮(SUN)相对降低了0.32%(P>0.05),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第Ⅱ、Ⅲ、Ⅳ组丙二醛(MDA)含量较第Ⅰ组分别相对下降了13.22%(P>0.05)、23.42%(P<0.05)、31.54%(P<0.01),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分别相对提高了4.13%(P>0.05)、13.13%(P<0.05)、24.69%(P<0.0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分别相对提高了5.54%(P>0.05)、10.43%(P<0.05)、12.13%(P<0.05)。  相似文献   

3.
以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华山松(Pinus armandii)、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 langbia-nensis)三种松针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三种松针中的干物质(DM)、粗蛋白(CP)、粗脂肪(EE)、粗灰分(Ash)、钙(Ca)、磷(P)等六种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云南松、华山松、思茅松干物质含量分别为(91.38±0.17)%、(93.55±0.11)%、(97.89±0.02)%;粗蛋白分别为(11.81±0.39)%、(10.40±0.12)%、(2.98±0.12)%;粗脂肪分别为(6.42±0.01)%、(8.20±0.01)%、(9.74±0.01)%;粗灰分分别为(0.97±0.03)%、(0.84±0.01)%、(0.36±0.05)%;钙分别为(0.54±0.02)%、(0.48±0.15)%、(0.23±0.08)%;磷分别为(0.08±0.01)%、(0.07±0.04)%、(0.05±0.03)%。说明这三种松针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三种松针粉资源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1对饲喂高脂饲粮小鼠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将45只体重相近[(35±1)g]的普通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饲粮)、高脂组(高脂饲粮)、试验组[添加质量分数为0.1%枯草芽孢杆菌B1的高脂饲粮],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饲养30 d。观察枯草芽孢杆菌B1对高脂饲粮小鼠肠黏膜、肝脏和血清的抗氧化能力、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小鼠的肠黏膜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减少了28.34%(P<0.01),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活性分别显著降低了22.91%(P<0.05)、37.35%(P<0.01)、47.47%(P<0.01)和36.42%(P<0.05);血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GSH-Px和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活性分别显著下降了30.73%(P<0.01)、47.26%(P<0.01)和8.02%(P<0.01);肝脏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含量显著增加了67.87%(P<0.01)。2)与高脂组相比,试验组小鼠的肠黏膜T-AOC显著增加了32.44%(P<0.05),肝脏GSH含量和CAT活性分别显著上升了38.27%(P<0.05)和53.01%(P<0.05);血清T-AOC、GSH含量、GSH-Px和抗O2-.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10.72%(P<0.05)、38.01%(P<0.05)、51.98%(P<0.01)和13.45%(P<0.01);肝脏丙二醛、8-OHdG含量和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分别显著下降了16.01%(P<0.05)、37.52%(P<0.01)和16.25%(P<0.05)。由此可见,高脂饲粮降低了小鼠肠黏膜、肝脏和血清的抗氧化功能;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1对饲喂高脂饲粮小鼠的抗氧化功能具有一定的增强作用,并能减少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较好地保护组织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5.
饲粮中添加高剂量无机锌对断奶仔猪消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试验研究了饲粮中添加高剂量无机锌对断奶仔猪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饲粮中添加 30 0 0mg kg氧化锌使饲料粗蛋白、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 11.35 % (P <0 .0 1)和 36 .94 % (P <0 .0 1) ;胃、胰脏、小肠的相对重量分别增加了 2 0 .0 0 % (P <0 .0 5 )、2 0 .5 7% (P <0 .0 5 )和 38.80 % (P <0 .0 1) ;十二指肠内容物总蛋白水解酶、胰蛋白酶、α 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 6 .97% (P <0 .0 5 )、2 5 .37% (P <0 .0 5 )、4 1.86 % (P <0 .0 5 )和 110 .91%(P <0 .0 1)。此外 ,30 0 0mg kg氧化锌和硫酸锌使粪中大肠杆菌数量减少了 5 0 .38% (P <0 .0 1)、4 8.5 0 % (P <0 .0 1) ,腹泻频率则分别降低了 96 .88% (P <0 .0 1)和 6 8.75 % (P <0 .0 1)。  相似文献   

6.
碘化酪蛋白对产蛋鸡脂肪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300日龄罗曼蛋鸡768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96只),在自由采食、饮水和光照16h的条件下,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组)、50mg/kg碘化酪蛋白(试验组)的玉米-豆粕型日粮13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蛋鸡腹脂重、腹脂率、肝脏重、肝脏相对重、肝脂率分别下降了25.71%(P<0.01)、24.40%(P<0.01)、11.46%(P<0.05)、8.90%(P<0.05)、15.53%(P<0.05);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甲状腺素(T4)水平分别升高了29.37%(P<0.01)和56.25%(P<0.01);血清脂肪酶活性和游离脂肪酸含量分别提高了35.28%(P<0.05)和32.37%(P<0.05),而甘油三酯含量下降了22.38%(P<0.05);腹脂中激素敏感脂肪酶(HSL)活性和肝脏、腹脂中环腺苷酸(cAMP)含量分别升高了48.54%(P<0.01)、26.95%(P<0.05)和34.34%(P<0.05)。结果提示,碘化酪蛋白能降低产蛋后期蛋鸡腹脂和肝脏中脂肪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免疫应激对断奶仔猪免疫和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试验研究了免疫应激对断奶仔猪免疫和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选用 6头体重为 (7.6± 0 .3)kg的(2 8± 3)d的达兰断奶仔猪 ,绝食 12h后 ,随机选取 4头猪从腹膜注射 2 0 0 μg/kg(BW)的脂多糖 (LPS) ,另 2头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对照。于注射后 0、1、2和 3h ,分别采血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前列腺素E2 (PGE2 )、皮质醇、生长激素 (GH)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 I(IGF I)的含量。结果表明 :(1)注射LPS激活了应激轴 :与对照组相比 ,LPS提高了注射后 1h(P <0 .10 )、2h(P <0 .0 1)和 3h(P <0 .0 1)的IL 1β水平 ,提高了注射后 1h(P <0 .0 5 )和 3h(P <0 .0 1)的皮质醇和PGE2 水平 ;(2 )注射LPS抑制了生长轴 :LPS降低了注射后 3h的GH水平 (P <0 .10 ) ,降低了注射后 2h (P <0 .0 5 )和 3h(P <0 .0 1)的IGF I水平。结果显示 ,免疫应激激活了仔猪应激轴 ,而抑制了生长轴 ,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免疫应激抑制生长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1 4 4头“长嘉 (兴 )”杂种猪按体重、性别和遗传基础分成 4组 (每组 3个重复 ,每个重复 1 2头 ) ,分别饲喂不含对氨基苯胂酸 (PAPAA) ( 1组 )和添加 70mg/kgPAPAA( 2组 )、70mg/kgPAPAA +70mg/kgOTC( 3组 )和 70mg/kgPAPAA +70mg/kgCTC( 4组 )的相同玉米 -豆粕型饲粮。结果表明 :2、3和 4组日增重分别提高了 8.7% (P <0 .0 5 )、1 3.6%和 1 4 .6% (P <0 .0 1 ) ;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了 1 1 .5 %、1 5 .4 %和 1 5 .0 %(P <0 .0 1 )。 2组和 3组胴体脂肪率分别降低了 1 6.5 %和 1 4 .5 % (P <0 .0 1 ) ;2组背膘厚降低了 1 6.3%(P <0 .0 1 ) ,瘦肉率提高了 6.7% (P <0 .0 5 ) ;2和 3组眼肌面积分别提高了 9.4 % (P <0 .0 5 )和 1 2 .4 %(P <0 .0 1 )。 2组背最长肌大理石纹评分提高了 5 .1 % (P <0 .0 5 ) ;3和 4组背最长肌肉色评分分别提高了 1 3.6%和 8.1 % (P <0 .0 1 )。 2组血清尿素氮和胆碱酯酶分别降低了 1 9.3%和 1 9.9% (P <0 .0 5 )。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脂肪酸钙和烟酸铬对热应激奶牛产奶性能、生理指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根据年龄、胎次(2~3胎)、产奶量、泌乳期相近的原则,将21头健康奶牛分为3组,每组7个重复,对照组、Ⅰ组和Ⅱ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基础饲粮+250 g/d脂肪酸钙和基础饲粮+10 mg/kg烟酸铬。预试期10 d,正试期40 d。试验期内日平均温湿指数(THI)为79.99。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脂肪酸钙和烟酸铬分别使标准乳产量极显著提高了26.37%(P<0.01)、10.78%(P<0.01);饲粮添加脂肪酸钙使乳脂率极显著提高了31.61%(P<0.01)。2)饲粮添加脂肪酸钙和烟酸铬分别使呼吸频率显著降低了10.01%(P<0.05)、11.69%(P<0.01)。3)饲粮添加脂肪酸钙和烟酸铬分别使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极显著降低了25.80%(P<0.01)、19.00%(P<0.01),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分别显著降低了9.88%(P<0.05)、8.89%(P<0.05);饲粮添加脂肪酸钙使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和丙二醛(MDA)浓度分别显著提高了14.47%(P<0.05)、23.12%(P<0.01)和38.89%(P<0.05);饲粮添加烟酸铬使血清T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分别显著提高了11.84%(P<0.05)、32.61%(P<0.05);饲粮添加脂肪酸钙和烟酸铬分别使血清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量显著提高了39.94%(P<0.01)、28.10%(P<0.05)。结果提示,饲粮添加脂肪酸钙和烟酸铬可提高产奶量,通过调节内分泌、增强抗氧化能力、调节HSP70表达等来增强奶牛耐热性。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γ-氨基丁酸(GABA)对肉牛热应激期生长性能、血清激素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本试验将年龄、体重差异不大的117头西杂牛随机分为3个组,对照组、试验A组和试验B组,每组39头牛。对照组不添加GABA,试验A组和B组分别按照1 g/50 kg(BW)添加GABA和包被GABA,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爬跨打斗,与对照组比,试验A组增加了3.17%(P> 0.05),试验B组减少了38.89%(P <0.05);与试验前比,对照组基本没变化(P> 0.05),试验A组和试验B组分别减少了0.54%(P> 0.05)和47.62%(P <0.05)。采食量试验A组和试验B组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25%(P> 0.05)和5.35%(P <0.05);日增重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42%(P> 0.05)和5.65%(P> 0.05);料重比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0.13%(P> 0.05)和0.27%(P> 0.05)。血清内分泌激素T3和T4,试验B组分别提高了23.13%(P <0.05)和13.97%(P <...  相似文献   

11.
选择160只育肥羔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中药组添加日粮干物质基础1.0%的发酵中药,试验周期90 d,试验前期(1~45 d)温湿指数(THI)为79.04,羊处于中度热应激状态,试验后期(46~90 d)羊处于非热应激状态。结果显示:(1)发酵中药显著提高了育肥羔羊的日增重(P<0.05),降低了料重比(P<0.01),尤其试验前期,显著提高了日采食量(P<0.01),中药组相比对照组提高了11.5%。(2)发酵中药显著降低了15 d(P<0.05)和45 d(P<0.01)的呼吸频率,并提高了采食完成率,其中15 d的呼吸频率较对照组降低了25次/min。(3)发酵中药对试验前期羊的表观消化率并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试验后期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灰分和钙的表观消化率(P<0.05)。(4)发酵中药显著降低了血液白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数量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0.01),且显著提高了淋巴细胞百分比(P<0.05)。(5)发酵中药显著降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相似文献   

12.
对引入青海乐都17只小尾寒羊和24只本地杂种绵羊血清中淀粉酶(AMY)、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两组羊AMY为(140.63±17.24)和(124.26±14.62)U/L,LDH为(703.7±84.6)和(821.9±136.8)U/L,AKP为(312.0±20.2)和(348.8±23.7)U/L。2组羊的3项血清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分别选取4窝长白猪×淮猪(长淮组)、大约克猪×淮猪(大淮组)和淮猪(淮猪组)进行育肥和胴体性能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猪的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大淮猪平均日增重(626.13±76.82)g(65.24%)、长淮猪平均日增重(587.00±59.58)g(54.91%)均有高于淮猪(378.93±67.74)g的趋势。长淮猪料肉比(3.04)比淮猪(4.54)降低了49.34%,大淮猪料肉比(3.27)比淮猪降低了38.84%。试验猪的平均屠宰率都在70%以上,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大淮猪的胴体斜长(74.50±1.91)cm显著长于淮猪(68.50±3.70)cm,(P<0.05)。长淮猪的眼肌面积(36.45±4.80)cm2显著大于淮猪(21.02±4.23)cm2,(P<0.01)。大淮猪后腿比例(31.08±1.97)%有高于淮猪(28.74±1.24)%的趋势。瘦肉率长淮猪(56.69±1.79)%和大淮猪(53.13±1.41)%均极显著(P<0.01)高于淮猪(44.89±2.15)%。淮猪皮(14.10±1.55)%比长淮猪(7.81±0.56)%和大淮猪(8.39±0.81)%高出5个百分点以上,且差异极显著(P<0.01)。3组猪的肉质性状指标都在正常值范围内,肉质优良,未发现有PSE或DFD等劣质肉。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牛磺酸(Tau)替代部分谷氨酰胺(Gln)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指标、肠道黏膜形态和肠道损伤修复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40头早期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1.0%Gln)、Ⅰ组(0.1%Tau+0.4%Gln)、Ⅱ组(0.1%Tau+0.6%Gln)、Ⅲ组(0.1%Tau+0.8%Gln)。饲养试验为期21 d,其中预试期3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Ⅰ组、Ⅱ组和Ⅲ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4.96%(P<0.05)、12.84%(P<0.05)和7.54%(P<0.05),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提高了1.14%(P>0.05)、4.33%(P<0.05)和1.28%(P>0.05),料重比分别降低了4.64%(P<0.05)、8.25%(P<0.05)和6.19%(P <0.05)。早期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0. 1%Tau替代0.6%、0.4%和0.2%Gln后日均纯利润分别提高了30%(P<0.05)、42%(P<0.05)和26%(P<0.05)。Ⅱ组肝脏指数、胸腺指数、空肠重量指数和回肠重量指数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Ⅱ组和Ⅲ组血清白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Ⅰ组、Ⅱ组和Ⅲ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Ⅱ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Ⅱ组和Ⅲ组血清甘油三酯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Ⅱ组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血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Ⅰ组、Ⅱ组和Ⅲ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P <0.05)。与对照组相比,血清必需氨基酸(EAA)中赖氨酸(Lys)、蛋氨酸(Met)、精氨酸(Arg)、半胱氨酸(Cys)、组氨酸(His)、异亮氨酸(Ile)、苯丙氨酸(Phe)、缬氨酸(Val)和苏氨酸(Thr)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血清非必需氨基酸(NEAA)中丙氨酸(Ala)、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和甘氨酸(Gly)浓度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Ⅰ组、Ⅱ组和Ⅲ组回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Ⅱ组空肠β-连环蛋白(β-cateni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早期断奶仔猪饲粮中复合添加Tau和Gln的效果优于单独添加Gln,其中以0.1%Tau替代0.4%Gln(Ⅱ组)时效果最佳,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试验选用10只1岁左右、平均体重为(40.43±1.70)kg的健康阿勒泰羊母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5只),对照组饲喂精粗比5:5日粮,试验组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添加2 g/d·头DL-酒石酸。预饲期14 d,正试期6 d。结果表明:在精粗比5:5日粮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酒石酸组绵羊干物质(DM)、有机物(OM)、粗蛋白质(CP)和能量表观消化率分别降低了1.99%(P>0.05)、3.31%(P>0.05)、2.96%(P>0.05)、-1.25%(P>0.05)。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分别升高了0.32%(P>0.05)、-2.91%(P>0.05)。钙、磷表观消化率分别降低了4.68%(P>0.05)、-14.98%(P>0.05);氮沉积量、沉积率分别降低了10.39%(P>0.05)、2.97%(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精粗比5:5条件下,每头绵羊添喂酒石酸2 g/d对其消化代谢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5岁林芝牦牛20头公牛和25头母牛背部、腹部毛绒纤维的物理特性.结果表明:背、腹部粗毛伸直长度在公、母牦牛分别为(8.82±3.40) cm、(23.23±8.20) cm、(5.62±1.19) cm、(18.95±4.84) cm,母牛腹部绒毛的伸直长度为(4.74±0.72) cm,背、腹部粗毛的细度在公、母牦牛分别为(52.99±10.72) μm、(73.32±7.20) μm、(54.63±10.02) μm、(65.96±6.78) μm,母牛腹部绒毛的细度为(17.35±2.22) μm,背部、腹部粗毛的强度在公、母牛分别为(41.16±9.32) g、(38.82±3.28) g、(31.19±7.87) g、(33.88±5.84) g;母牛腹部绒毛的强度为(15.28±2.96) g;背部、腹部粗毛的伸度在公、母牦牛分别为(41.84±4.58)%、(46.73±2.52)%、(41.21±3.32)%、(45.76±2.35)%;母牛腹部绒毛的伸度为(43.91±4.66)%.  相似文献   

17.
试验研究了母、乳猪日粮中添加甘氨酸铁络合物的应用效果。母猪日粮中添加甘氨酸铁络合物60 mg/kg,乳猪日粮中添加甘氨酸铁络合物100 mg/kg,总产仔数、活仔数、初生窝重和初生均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5.14%(P>0.05)、6.30%(P>0.05)、7.50%(P<0.05)和1.38%(P>0.05)。试验组仔猪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8.12%(P<0.05),而成活率则提高了2.52%(P>0.05)。母猪初乳铁含量、胎盘铁含量、乳猪脐带铁含量和乳猪血液铁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9.09%(P<0.05)、62.35%(P<0.05)、73.93%(P<0.05)和89.37%(P<0.05)。仔猪黄痢、白痢、副伤寒分别下降了84%、78.57%、20%。母猪的采食量提高了6.82%(P>0.05)。试验组的哺乳仔猪注射铁制剂与否,猪的肤色、毛色、可视黏膜的外观表象及增重没有显著性的差异,而对照组则有显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潘祖荫 《猪业科学》2014,(10):126-128
为了解苏太猪、野猪×苏太杂交猪的生产性能,对二者的育肥性能及胴体品质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苏太猪平均日增重591.50±5.71 g;料重比3.30∶1;日采食量1.95 kg;胴体重(64.96±4.20)kg;屠宰率(71.8±3.79)%;胴体瘦肉率(57.85±1.66)%;背膘厚度(2.25±0.08)cm;野猪×苏太平均日增重(481.33±5.13)g;饲料利用率3.97∶1;日采食量1.91 kg;胴体重(51.87±5.12)kg;屠宰率(68.2±4.56)%;胴体瘦肉率(50.23±7.34)%;背膘厚度(2.91±0.12)cm。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探讨牛膝多糖(ABPS)对脂多糖(LPS)刺激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炎性介质和内分泌激素的影响。选用48头(28±3)d(8.45±0.14)kg的杜洛克×长白×大白断奶仔猪,采用2×2因子设计,包括日粮处理(0或500 mg/kg ABPS)和免疫应激(注射LPS或生理盐水)。试验期28 d。在第14天和第21天,每日粮组一半的猪注射100μg/kg BW的LPS,另一半注射生理盐水作对照。注射后3 h,采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皮质醇、生长激素(GH)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含量。结果表明:LPS刺激显著降低了第14~21、22~28天的日增重(ADG)和日采食量(ADFI)(P<0.05或P=0.05);ABPS显著提高了22~28 d的ADG(P<0.05)。LPS刺激显著提高了14 d和21 d的TNF-α、PGE2和皮质醇的含量,降低了IGF-I的含量(P<0.01);ABPS显著缓解了LPS刺激导致的TNF-α(14 d和21 d)和皮质醇(14 d)含量的上升以及IGF-I(14 d和21 d)含量的下降(P<0.05)。说明ABPS缓解了免疫应激仔猪生长的抑制,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了炎性介质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植物种植对土壤化学性质的改良能力,综合运用改良功效系数法、地统计学方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定量化评价体系。对四种植物改良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改良评价值差异最大的指标是碱化度,最高和最低相差将近5000分,改良值相差1000~2000分之间的指标为pH值和Cl-含量,改良值相差最小的是速效P含量(86.7),其他值相差在100~999之间(改良值差值全盐量>CO23-含量>全P含量>Mg2+含量>速效K含量>有机质含量>Na+含量>全K含量>HCO3-含量>全N含量>碱解N含量>Ca2+含量)。籽粒苋改良能力最强的指标为全N含量(403.13)、碱解N含量(419.89)、碱化度(4910.23)、全盐量(986.07)、Na+含量(686.02)、Mg2+含量(950.61)、CO23-含量(929.97);披碱草改良能力最强的指标为全K含量(559.56)、pH值(1908.84)、HCO3-含量(731.40);小叶锦鸡儿改良能力最强的指标为全P含量(822.11)、有机质含量(641.75)、速效K含量(639.65)、速效P含量(89.26)、Ca2+含量(308.86)、Mg2+含量(1020.3)。改良能力综合评价值,籽粒苋(841.15)>披碱草(721.47)>小叶锦鸡儿(180.67)>千屈菜(429.77)。评价体系应用的地统计学方法使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区别了指标间权重差异,并综合所有指标的得分,对植物改良能力的评价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