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家蚕茧品种资源的茧色丰富多彩 ,但在生产中使用的蚕品种基本为白色茧品种。为了利用家蚕茧中的有色茧 ,开发出具有天然色彩的生丝 ,许多学者对天然彩色茧丝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家茧彩色茧丝固色等内容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了彩色茧丝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以及有色茧后加工处理技术。在我所现在保存的 6 80份家蚕种质资源中 ,有许多珍贵的家蚕有色茧品种 ,它们大多为从各省征集的地方品种 ,以及从国外引进的品种。为充分利用家蚕有色茧资源 ,选育出具有实用性的天然彩色茧基础品种 ,我们对其中的部分有色茧品种进行了茧色、茧丝质成绩、茧…  相似文献   

2.
家蚕天然有色茧品种间性状与茧色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本所保存的12个有色茧蚕品种进行了调查,对其发育性状、生命力、经济性状、蚕茧色度及在紫外光照射处理后的变化、蚕茧含胶率、脱胶溶液中类胡萝卜素与黄酮类物质的吸光度等性状进行了比较。调查发现供试品种中以金黄1、金黄2和金黄4的综合性状最优,可为今后开展天然有色茧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家蚕品种资源茧丝性状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昌麒  陈克平 《蚕业科学》1994,20(4):206-213
对209个家蚕保育品种的茧丝长进行调查,平均丝长840m,最长1273m,最短344m。各类品种中以中系二化品种最长,日系二化次之,多化最短。解舒率的调查结果是,平均值79.4%,最高100.O%,最低41.5%,90.0%以上的品种31个。解舒率多化品种和日本系统品种较好,中系和欧系品种较差。平均解舒丝长663m,最长1043m,最短274m。调查218个品种的净度,平均93.9分,最高99.2分,最低76.7分,98分以上的品种18个,多化品种净度最好,二化品种次之,一化品种最差。调查了200个品种的茧丝量,平均0.233克,最高0.354克,最低0.071克。以日系一化品种最高,二化品种次之,多化品种最低。  相似文献   

4.
5.
田谷 《中国蚕业》1997,(1):31-31
  相似文献   

6.
田谷 《中国蚕业》1997,(3):29-29
  相似文献   

7.
8.
家蚕品种性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运用回归分析法,对部分纯系家蚕品种的茧质性状进行了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品种782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性状表现稳定,在杂交育种中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田谷 《中国蚕业》1996,(1):35-35
  相似文献   

11.
家蚕有色茧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智文  刘冠峰 《蚕业科学》1995,21(3):200-201
家蚕有色茧利用的探讨胡智文,刘冠峰(浙江丝绸工学院)为了利用家蚕有色茧开发天然色彩的生丝,对黄色生丝(黄茧所缫的生丝)进行了研究。现简报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黄色蚕茧及其所缫生丝。1.2调查项目调查茧层不同部位丝胶含量。测定茧层不同部位的黄...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以四川省几个现行家蚕品种为代表,通过对全茧量与产卵性状相关关系的调查,明确了其相关程度因品种而异,依性状而异;通过对不同全茧量个体各项成绩的统计学分析及多重比较,明确了产卵成绩的最佳区域在雌全茧量平均数周围,具体范围因品种而异;通过对不同全茧量个体和蛾区逐日羽化蛾数、生种发生率的调查,明确了全茧量轻的个体及蛾区羽化偏早,重者羽化延迟,全茧量轻者生种发生率高的现象。本试验的结论充分说明,在蚕种生产中必须通过加强饲育管理提高各品种全茧量的总体水平,同时加强过大过小(尤其是过小者)蛾区和个体的淘汰,加强对苗尾蛾的淘汰,以挖掘品种潜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制种成绩和蚕种质量。  相似文献   

13.
家蚕品种性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谷 《中国蚕业》1998,(1):33-33
  相似文献   

14.
对现行家蚕品种全茧量区间平均数与该区间内各产卵性状的平均数之间的相关和回归的分析,结果:全茧量区间平均数和各产卵性状的相关性,与全茧量的区间数量即全茧量分散程度有关,换言之,与全茧量的集中度有关。对于全茧量较为分散的品种,部分产卵性状与全茧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则可以通过直线回归方程,由全茧量来估算有关产卵性状。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结果表明,五对蚕品种强健好养,发育齐一,各龄经过一致.全期23天21小时.综合分析显示,5号品种的茧丝质最好.其茧质成绩:全茧量2.08g、茧层量0.511g、茧层率24.50%;丝质成绩:茧丝长:1 450M,纤度2.890dt,干茧出丝率48.92%,强力3.342 CN/dt,粒内纤度均方差0.44.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绿茧系家蚕品种的茧色性状遗传规律,以家蚕绿茧品种G1和白茧品种C108为亲本,配制正反交F1及其自交F2和回交代等多种群体材料,茧色分离调查结果显示:F1为浅绿色茧;自交F2呈现白色茧∶浅绿色茧∶绿色茧=1∶2∶1的分离比;回交后代(C108×G1)×G1、G1×(G1×C108)均呈现绿色茧∶浅绿色茧=1∶1的分离比,而C108×(G1×C108)呈现白色茧∶浅绿色茧=1∶1的分离比。此结果说明家蚕品种G1的绿茧性状对白茧性状为不完全显性遗传。家蚕绿茧系的显色物质为黄酮类化合物,分析不同茧色蚕体组织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是研究色素代谢与绿色茧呈色机制的重要途径之一。采用NaNO2-Al(NO3)3-NaOH比色法,测定亲本绿茧品种G1、白茧品种C108和(G1×C108)F1的幼虫中肠、血液、丝腺组织在整个5龄期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以及茧层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结果显示:3种茧色个体的中肠组织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无明显差异,推测其合成黄酮类化合物的能力相当;中肠组织与血液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与茧色没有明显关系;丝腺组织和茧层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以G1最高,(G1×C108)F1居中,C108最低。此结果说明绿茧色的深浅与丝腺和茧层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家蚕品种性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训理  刘庆信 《蚕业科学》1996,22(4):256-257
家蚕品种性状稳定性研究刘训理,刘庆信,周洪荣,宋晓妍,方德文(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青州蚕种场)研究品种性状的稳定性,特别是稳产性,对科学评定品种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家蚕新品种86A·86B×54A[1]、86A·86B×243·463[2]的性状稳...  相似文献   

18.
家蚕天然彩色茧分为黄红茧系和绿茧系。黄红茧是通过来自桑叶的类胡萝卜素在茧丝的丝胶中分布形成的,包括:黄茧(内层黄茧和外层黄茧)、淡黄茧、肉色茧、锈色茧、红色茧等;绿茧是桑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在家蚕中肠和血液进一步代谢后在丝素和丝胶中积累引起的,分为互补绿茧和独立遗传绿茧。家蚕天然彩色茧相对于普通白茧有一些独特的优良性状,如色彩艳丽柔和、更加柔韧、更强的抗辐射性能等,是理想的健康环保纺织材料。对家蚕天然彩色茧分子水平的研究不仅有重大的生物学意义,也可以为我们更好地利用家蚕天然彩色茧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就家蚕天然彩色茧(黄红茧系和绿茧系)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19.
家蚕荧光茧色判性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家蚕绵茧(Flossy)突变系二化性、单基因显性突变,表型为茧形浮松、多分层,是几个较为重要的蚕茧突变之一。本文选取夏芳、大造作为对照,对绵茧的茧层率、含胶率、茧丝显微镜观察、丝胶蛋白SDS-PAGE进行调查比较。实验结果显示,夏芳、大造、绵茧茧层率为23.476%、12.919%、15.551%;含胶率依次为24.980%、33.765%、28.399%;夏芳、大造、绵茧茧层显微镜观察结果未显示明显差异;丝胶蛋白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绵茧和对照之间没有明显不同。就目前结果来看,丝胶蛋白含量有可能是致使绵茧表型的原因,但与对照的差异不明显,因而绵茧突变性状形成的真正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为家蚕绵茧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