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玉米杂交种主要性状的杂交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我所培育的10个杂交组合和生产上应用的杂交种以及亲本自交系为试验材料、进行了8个性状的(株高、穗位、茎粗、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杂种优势率和双亲平均值与F1各性状的相关系数的分析。明确了株高、穗位、穗长、行粒数、千粒重优势指数最大;穗行数、穗组为中等;茎粗为最小。双亲和双亲平均值与F1代的株高、穗长、行位数、千粒重等4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穗位性状呈显著正相关;茎粗、穗粗、穗行数三性状表现相关不显著,通过分析,为培育亲本,组配优势大,配合力高的杂交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2个优良爆裂玉米自交系与6个Reid类群普通玉米自交系杂交组配12个杂交组合,研究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穗重、穗粒重和出籽率8个穗粒性状的F1表现、杂种优势和F2群体表现、分离特征及其与亲本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组合F1表现、中亲优势(MH)、超高亲优势(HH)和F2群体的平均值(F2M)、变幅、变异系数、优势衰退(HDR)等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各穗粒性状杂交早代的遗传背景效应突出;F2群体各性状均呈连续正态分布,存在超双亲分离,为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杂种优势较小的穗行数、出籽率和穗粗可以根据两类亲本或其均值初步预测其组合F1和F2M值的表现,对于杂种优势较大的穗重、穗粒重和百粒重不宜进行预测;除穗行数和出籽率外,其余性状F1表现与F2M、MH和HH以及F2M、MH、HH间多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HDR与F1、F2M、MH和HH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R2×N04、R4×N10和R5×N10组合为进一步开展遗传作图和改良爆裂玉米自交系穗粒性状的最佳群体。  相似文献   

3.
主要对8个含非洲血缘的玉米杂交种主要穗部性状与其单株产量之间了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表明,各穗部性状与单株产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关系由大到小依次为百粒重、行粒数、穗长、穗行数、穗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穗部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百粒重、穗长、穗行数、穗粗、行粒数。因此,为了获得含非洲血缘的高产玉米杂交种,应着重选择百粒重较大、穗长较长和穗行数较多的基因型,而对于穗粗和行粒数的选择标准可以放宽。  相似文献   

4.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玉米杂交种穗部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玉米杂交种单穗粒重最为相关的性状是穗粒数.与单穗粒重关联度高的还有穗长、行粒数、粒深等,而其他几个穗部性状如轴粗、穗行数、穗粗、百粒重、秃尖、粒厚等与其关联度也较高。玉米杂交种穗部产量性状间具有复杂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选用6个引进的玉米自交系,按照NCⅡ遗传交配设计配制了9个杂交组合(3×3),研究了8个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结果表明:(1)同一自交系不同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不同,不同自交系同一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表现也不相同。穗行数、行粒数、轴粗受母本一般配合力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穗行、秃尖长、穗粗、轴粗受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也都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2)不同组合同一性状和同一组合不同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也不尽相同。一般配合力不能够完全决定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一般配合力都高的双亲配组,得到高特殊配合力组合的概率较大:(3)所研究的8个穗部性状的广义遗传力由大到小顺序是:行粒数、穗行数、千粒重、轴粗、秃尖长、穗长、穗粗、穗粒重。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穗行数、轴粗、穗粒重、秃尖长、穗长、千粒重、穗粗、行粒数。其中,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都较高的性状有穗行数和轴粗,均在75%以上,它们可以作为进行早代选择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玉米穗部性状的遗传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李开忠  李盛旻 《玉米科学》2006,14(3):013-016
采用增广NCⅡ设计,对玉米穗部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配合力分析及遗传模型测验。结果表明:穗粒重的杂种优势最大,穗行数的优势最小。所研究的5个性状均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对穗行数、行粒数和穗粒重可在早代进行选择,对穗长和穗粗不宜进行早代选择。5个穗部性状均不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穗长存在着明显的加性效应;穗粒重、行粒数除显性效应外,还存在明显上位性效应;穗粗和穗行数存在着显著的显性效应,上位性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玉米穗部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穗部性状与单株粒重遗传相关通径分析及有关遗传参数的估计分析表明,穗部性状对单株粒重的贡献是由本身的直接效应和通过其它性状间接效应来实现的,是综合利用的结果。在选择这些性状时必须考虑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出籽率在影响单株籽粒产量诸因素中占主导地位,在此基础上增加穗长、穗粗、提高穗重,并且协调好穗长与行数、穗粗,行数与行粒数、出籽率,出籽率与轴粗、轴重等相互制约关系,可望选出单株籽粒产量高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8.
玉米不同产量水平下穗粒结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利用相关及通径分析的方法,对河南省18年夏玉米区试255个杂交种的产量和穗部性状进行分析.认为7500kg/hm2以下的杂交种,起主要作用的依次是千粒重、穗长、行粒数、出籽率、穗粗、穗行数.在选择7500kg/hm2以上的杂交种时,除了要稳定、提高穗粗、穗行数外,必须重点对千粒重、穗长进行正向直接选择,其次是行粒数和出籽率;对秃尖、轴粗进行负向直接选择;同时要协调好各性状间遗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采用NCⅡ杂交设计,对六棱大麦9个性状进行遗传研究,估算了F2代杂种优势和亲子相关。结果表明:株粒数、株粒重、有效穗数F1代杂种优势较高,F2代优势衰退缓慢,而穗长、小穗排数、千粒重、穗粒重衰退较快。株粒数、株粒重、株高的亲子相关不显著,F2代的小穗排数、千粒重、穗粒数、穗粒重与亲本和F1代相关均达显著和极显著,从而可根据后代的优势和相关表现来选配亲本。通过性状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在进行丰产育种时,应着重对有效穗数和穗粒数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 11年 591个 F1组合和 8个 F2 组合的资料 ,分析了 F1组合及 F2 单株的表现类型。结果表明 ,F1超亲组合的双亲差值要小于 F1中间型组合的双亲差值 ,即双亲差值小时 F1容易出现超亲现象。 F1组合的千粒重、主穗粒数和主穗粒重容易出现超亲类型 ,有利于产量性状的选择。当 F2 双亲差值较小时 ,出现超亲单株的比率较大 ,二者呈极显著负相关 ,后代容易选择出超亲类型单株来。  相似文献   

11.
史新海  赵格 《玉米科学》2003,11(2):059-061
通过对山东省1990~2000年紧凑型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认为山东省紧凑型高产玉米杂交种产量的提高,主要是增加了穗粒数、穗行数、穗长、千粒重、生育期和抗病性.山东省1990~2000年紧凑型高产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是,公顷产量、株高和千粒重呈上升趋势,小斑病和大斑病基本呈平稳发展趋势,穗位高、穗长、穗行数、穗粒数和生育期的变化则无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12.
玉米重组群体果穗性状的遗传潜势与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含有Reid、Lancaster及国内地方种血缘的自交系和地方品种作为基础材料,按血缘关系分别合成3个群体,再进行群体间杂交,以3个群体和6个群体间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探讨群体内遗传潜力和群体间杂种优势.结果表明,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子粒产量6个果穗性状在群体内遗传差异极显著,且群体间杂交后这6个性状的杂种优势均为正值,依次为子粒产量>行粒数>百粒重>穗长>穗粗>穗行数.综合这6个果穗性状表现,以D×R、R×L、R×D和L×R的总优势较。  相似文献   

13.
影响超甜玉米子粒种皮厚度因子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近年参加广东省超甜玉米区域试验的8个超甜玉米组合乳熟期鲜穗子粒种皮厚度与其他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子粒种皮厚度与其他10个农艺性状间的关联度排序为穗行数>行粒数>株高>单苞鲜重>穗粗>穗位高度>穗长>单穗鲜粒重>单穗净重>可溶性多糖含量.这说明穗行数对子粒种皮厚度影响最大;行粒数和株高以及单苞鲜重对子粒种皮厚度影响次之;而可溶性多糖含量对子粒种皮厚度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4.
研究分析50份不同爆裂玉米种质材料的果穗性状及其膨爆特性。结果表明,果穗性状中秃尖长的变异系数为68.88%;果穗穗长、行数、行粒数、穗粗、百粒重呈正态分布,果穗秃尖长呈偏态分布。膨爆特性中膨爆倍数的变异系数为32.86%,膨爆倍数呈正态分布,膨爆率呈偏态分布,表明爆裂玉米种质材料间主要性状具有较为丰富的多样性。膨爆特性、果穗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膨爆倍数与膨爆率呈显著正相关;膨爆倍数与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穗粗呈正相关,与秃尖长、百粒重呈负相关;膨爆率与行粒数、穗粗呈显著正相关,与穗长、秃尖长、行数、百粒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玉米株型、果穗性状的遗传和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尹燕枰  王振林 《玉米科学》1995,3(4):008-011
本试验以14个玉米自交系及由其组成的9个杂交组合以及相应的F2代为材料,系统地研究了自交系与杂交种之间及杂交种性状与性状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玉米杂交种自交衰退的数量指标.研究结果表明,(1)玉米穗长,行粒数和百粒重在母本与F1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穗位高、穗直径和单穗粒重在父本与F1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株高在父母本与F1之间均为显著正相关.(2) F1单穗粒重与株高、穗长、行粒数、穗粒数和百粒重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3) F1性状优势越强,F2衰退越重(r=0.8830).单穗粒重优势分别与行粒数和穗粒数优势呈极显著正相关(r=0.8618和r=0.8441).(4) 单穗粒重的衰退主要是由穗粒数衰退所致(r=0.7473).穗行数,植株叶片数和叶向值的衰退值较小或为负值。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对玉米杂交种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4个广泛种植的玉米杂交种,在干旱地区自然降水条件下,进行不同生育时期的干旱处理,研究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对玉米杂交种农艺经济性状的影响.研究表明,玉米的株高、穗位高、节间长、节间数、节间均值只受到生育前期干旱的影响,而茎粗基本上不受干旱的影响,玉米的节间数在干旱条件下没有规律性的变化;产量、成穗率、穗长、穗粗、行粒数、穗粒数、穗重、穗粒重、出籽率、千粒重严重受到不同生育时期干旱的影响(秃尖长显著),与水分的供给时期和次数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各性状在大喇叭口期到灌浆期受到水分变化的影响最明显;秃尖长、出籽率在不同干旱处理间显著差异幅度较小;穗行数不受干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玉米组合鉴定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玉米组合鉴定试验中主要参试品种的产量、株高、穗位高、茎粗、穗长、穗粗、轴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出籽率和单株粒重等性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与各性状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株粒重>穗粗>出籽率>轴粗>茎粗>千粒重>穗行数>行粒数>穗长>株高>穗位高>秃尖长。因此,在玉米组合鉴定试验中,要注重选择单株粒重高、穗比较粗、出籽率比较高和茎比较粗的品种,而对于株高、穗位高和秃尖长可适当放宽要求。  相似文献   

18.
玉米播期推迟与生长发育、有效积温关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试验选用先玉335、郑单958和浚单20为供试品种,从5月6日至6月7日共设7个播期,研究春旱条件下玉米播期推迟与生长发育、有效积温的关系。结果表明,随播种期推迟各阶段生育进程加快,播种期推迟30 d,播种至出苗天数缩短4 d;出苗至抽雄天数各品种间表现不同,先玉335缩短11 d,郑单958缩短8 d,浚单20缩短3 d。随播期的推迟株高和穗位高增高,总叶片数和穗上叶片数不变;秃尖增长,行粒数减少,穗长、穗粗和穗行数不变;子粒长度减小,宽度不变,千粒重和容重降低,播期对千粒重的影响大于容重。产量与玉米生长期有效积温呈正相关,浚单20的相关系数最大,其次是先玉335,郑单958最小。研究结果表明,浚单20播期最迟为5月16日(有效积温2752.9℃.d),先玉335播期最迟为5月23日(有效积温2624.4℃.d),郑单958播期最迟可至5月27日(有效积温2560.9℃.d)。  相似文献   

19.
鲜食型超甜玉米组合产量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鲜食型超甜玉米组合产量性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粗、穗长、行粒数与单穗净重、单穗鲜重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秃尖长与穗行数、穗长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叶脉数与株高、叶片数和行粒数极显著正相关。通经分析表明: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和叶脉数依次对单穗净重有直接影响;穗长、穗粗、秃尖长和叶片数依次对单穗鲜重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