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鲜活水产品中甲醛本底含量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法,先后对12种314个淡水鱼类样品、19种356个海水鱼类样品、9种147个虾蟹类样品、5种137个贝类样品和4种59个头足类样品共计1013个鲜活水产样品中本底甲醛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鲜活水产品中甲醛含量中位值为0.25mg/kg,平均值为6.31mg/kg,中位值远低于平均值,因而多数水产品中甲醛的本底含量处于低端水平。在调查的49个水产品样品种类中,龙头鱼、鳕、中国枪乌贼、口虾蛄、梭子蟹等种类甲醛本底含量较高,另外淡水鱼类样品中的罗非鱼甲醛含量要显著高于其它种类的淡水鱼类(p<0.05)。不同类型的水产品之间甲醛含量也存在一定差异(p<0.05),具体表现为海水鱼类样品中甲醛含量最高,其次为头足类样品、甲壳类样品和贝类样品,淡水鱼类样品中甲醛含量最低 。  相似文献   

2.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以下简称《宝塔》)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结合中国居民膳食结构特点设计的,它把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质量,并以直观的宝塔形式表现出来。《宝塔》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3.
促进农业增产,保障农产品供给一直是中国农业发展主要任务,但是中国的农业生产并没有同中国居民的膳食需求相结合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生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依据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的膳食标准,计算出平衡膳食条件下中国各类农产品的需求量,通过与目前中国各类农产品的产量对比发现中国大部分农产品的产量已经超过了平衡膳食条件下中国居民的合理需求量,调整中国的农业生产结构,倡导平衡膳食,成为解决中国农产品供求平衡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水产品在低温贮藏中,其体内的氧化三甲胺脱甲基酶将催化三甲胺产生内源性甲醛,降低水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通过阐述氧化三甲胺脱甲基酶的性质及催化机理,分析近年来水产品中氧化三甲胺脱甲基酶抑制措施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控制水产品中内源性甲醛的产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特别强调了食用谷类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作为膳食宝塔的塔基.五谷杂粮是最好的基础食物,也是最便宜的能量来源。成年人每天摄入250g-400g谷物,就有利于预防相关慢性病的发生。对于各种各样的五谷杂粮,它们都有各自的最佳吃法,从而把其中的营养效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6.
为了将马铃薯提取淀粉的废弃物——马铃薯渣变废为宝,利用联合酶解法提取薯渣中的膳食纤维。分别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来确定α-淀粉酶和糖化酶联合酶解法提取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首先,在保证糖化酶酶解工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膳食纤维百分含量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提取马铃薯渣膳食纤维α-淀粉酶的工艺条件;然后,利用确定的条件进行α-淀粉酶酶解,再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糖化酶酶解的最优工艺条件。确定的酶联法提取膳食纤维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先添加300 U/g的α-淀粉酶(酶解时间60 min,酶解温度55℃,p H值6.5);灭活酶后,再利用糖化酶进行酶解,添加250 U/g的糖化酶酶解(酶解时间30 min,酶解温度65℃,p H值4.0)。在最佳组合条件下,试验取平均值得到膳食纤维百分含量为76.92%,同时提取后的膳食纤维其持水性和持油性显著高于马铃薯渣。  相似文献   

7.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带来的风险给居民生活必需农产品的有序供给造成影响,由黑天鹅和灰犀牛理论引发出关于建设居民食用农产品供应风险防御机制的思考,在风险发生的不同时段通过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数字技术对其进行分析,充分依托数字化农业保障民生、维稳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8.
渤海湾部分地区常见生鲜海产品甲醛含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估计渤海湾地区生鲜海产品甲醛本底值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测定渤海湾部分地区常见生鲜海产品中的甲醛含量,在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三地港口随机采集渔船上的海产品4类23种共222份,其中鱼类7种,甲壳类6种,贝类8种,软体动物类2种。利用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醛含量。结果表明:海产品中均有一定含量的甲醛,均值为1.798 mg/kg。鱼类甲醛本底含量平均值为1.284 mg/kg,甲壳类甲醛本底含量平均值为2.950 mg/kg,贝类甲醛本底含量平均值为1.387 mg/kg,软体动物类的甲醛本底含量平均值为0.845mg/kg。海产品有一定的甲醛本底值,本研究为制定海产品中甲醛安全限量标准及食品卫生执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再生水养殖鱼体内重金属残留及食用风险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再生水经过各种途径进入养殖水体,污染物经过食物链在鱼类中富集,为了探讨鱼类对再生水污染物的富集和累积特征,本文分析了某再生水水库中鱼体重金属和农药残留,并对再生水养殖鱼食用风险进行了评价。相对池塘鱼,Pb、As、Cd含量没有变化,但Hg含量有明显的增加,是普通淡水池塘鱼的4~9倍。致癌风险 最大的As为2.35×10-7 a-1,非致癌风险最大的Hg为2.19×10-8。五种重金属的 <2.17×10-6, <3.75×10-8, <2.20×10-6。结果表明再生水用于鱼类养殖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中国鲜活水产品市场增长迅猛,但产销地域差别明显,长距离运输需求显著。镇静剂能够抑制机体的新陈代谢,降低鲜活水产品应激反应,其被应用于水产品运输、繁育和手术等环节,以提高水产品的成活率。但是镇静剂在水产品中广泛使用而可能导致的残留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关注。本文对水产品中镇静剂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对水产品中镇静剂的类型及使用规定进行了介绍,分析并总结了近10年来水产品中镇静剂类药物的检测研究进展。论述了水产品中镇静剂残留检测样品前处理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展,归纳了相关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其发展做出展望。在目前研究的基础上,未来应在新型简单、高效样品前处理方法方面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甲醛是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的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在水产品中残留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综述了水产品中出现甲醛残留的原因,比较了甲醛的定性判定方法、定量检测方法以及样品前处理方法对甲醛测定结果的影响,提出了减少水产品中甲醛的本底含量、控制水产品养殖加工过程中的污染、杜绝水产品中甲醛的人为污染等3项措施来控制水产品中甲醛的残留。  相似文献   

12.
了解广州地区蔬菜中甲醛本底及实际含量,并进行人群暴露的初步风险评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广州大型超市中有机蔬菜及广州市三个区农贸市场蔬菜的甲醛含量。结果表明:40种有机蔬菜的甲醛平均含量为0.272 mg/kg,其中有25种蔬菜检出,检出率为62.5%,指天椒中甲醛含量最高,为2.354 mg/kg。与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建议的甲醛每日允许摄入量(ADI)比较,人群膳食蔬菜的甲醛暴露量风险较低。市场可能存在非法添加甲醛的行为,但是整体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3.
黄渤海区域是中国重要的畜产品和水产品生产基地。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标和区位商法测定了环渤海区域主要养殖产品的生产规模及生产效率等方面的优势。结果表明:环渤海区域猪、牛、羊、家禽产业不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其指数仅为0.79、0.96、0.84 和0.63。奶类、禽蛋和水产品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其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分别为1.05、1.51和1.43,应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扑草净对人体健康及水生环境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产养殖中,扑草净作为一种三嗪类除草剂被违规使用。近年来中国水产品扑草净残留频频被检出,甚至超过水产品进口国命令检查的基准值,影响了正常的水产品出口贸易。但目前水产品中扑草净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未见报道,而较难降解的扑草净对水生环境存在安全隐患。以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公布的扑草净相关报告为主要依据,文章分析了国内外扑草净残留的限量标准现状,详细介绍了扑草净对人体健康的安全性评价,阐述了扑草净对水生环境的生态毒理效应,并综述了水产品中扑草净的检测方法及其风险评估研究现状,以期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并为把扑草净作为水产用药纳入国家标准目录及建立正常的水产品出口贸易秩序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新冠疫情下中国进口水产品供应链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全球水产品供应情况和中国水产品进口需求及相关问题,旨在缓解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保障中国进口水产品的安全和供应链的稳定运行。笔者调研分析全球和中国的水产品的供应现状、供应链中存在的问题和已采取的相关措施,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受疫情影响,全球水产品贸易略有缩减,供应环节和交易场所都存在病毒感染的风险,针对这些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中国都已采取多项措施,例如发布相关企业操作指南、利用数字化促进电子贸易、督促严格的人员管理、加强港口检疫、改进市场销售模式等。在此基础上,建议通过建立产品全程可追溯系统、加强重点产品防疫强度和产品质量检测、创新消费模式和服务模式、建立一系列应急响应机制等措施,保障中国进口水产品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收入水平、城市化率等指标是影响水产品消费量的重要因素,探讨人均GDP增长对人均水产品消费量的影响程度,有助于客观评判中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特征。借助1981—2015 年相关统计数据,应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经济分析方法,探讨了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与人均GDP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与人均GDP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人均GDP增长变化是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增长的单向Granger 原因,即经济收入增长有助于提高水产品消费量;人均GDP对于人均水产品消费量的冲击力度大于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对于人均GDP的冲击力度,保持收入水平增长是促进水产品消费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水产品加工是渔业生产的延续,也是渔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能防止水产品发生腐败变质,从而延长水产品货架保存期的有效办法。水产品在加工过程中,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溶解度、Ca2+-ATPase活性等特性指标会发生变化,直接影响水产品的营养组成及品质。水产品的加工方式种类繁多,如何选择适当的加工方式是保证水产品品质的关键。介绍了水产品加工方式及其优缺点,并对加工过程中蛋白的特性变化进行了概述,旨在为水产品加工方式的运用及新型加工方式的创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消费者对水产品质量安全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通过对上海市消费者问卷调查数据,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消费者安全水产品支付意愿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消费者的家庭月收入水平、每月在农产品上的花费、水产品的鲜活程度、质量安全以及性别因素对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支付意愿有较大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加大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及推广;增加对认证水产品的补贴;健全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水产品中农药残留检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水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水产品已经成为我国居民获取动物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是大量不规范使用农药使得农作物和水源被污染,被污染的农作物和水源再将残留的农药富集到水产品中,从而造成水产品中农药的残留。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对国民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本文着重介绍水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突出分析水产品中农药残留的前处理方法。通过比较,认为采用乙腈作为提取剂的固相萃取前处理方法及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更能有效检测水产品中的农药残留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