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草地螟对寄主植物及其粗提物的选择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对草地螟具有引诱效果的寄主植物,采用“Y”型嗅觉仪、取食选择及产卵选择法进行了草地螟对灰菜、大豆、苜蓿、向日葵和甜菜的选择行为。结果显示:幼虫喜欢选择取食灰菜;成虫产卵偏好性顺序为:灰菜>大豆>苜蓿>向日葵>甜菜。与对照相比,灰菜、大豆、苜蓿和向日葵的粗提物对雌成虫均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两两比较时,灰菜粗提物的引诱作用与其他4种植物的粗提物相比均达到显著水平。灰菜及其粗提物对草地螟具有明显的引诱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幼虫对不同寄主植物的危害性,本研究选取灰菜、苋菜、甜菜和葱4种植物进行了选择性实验,并同时研究了幼虫对4种植物的营养利用。结果表明:甜菜夜蛾1龄幼虫的趋性表现为灰菜、苋菜、甜菜、葱;3龄幼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低于1龄幼虫,且随观测时间的延长,选择性明显减弱。取食甜菜组的幼虫相对生长率和食物转化率显著高于其余组;取食葱组的幼虫相对取食量和近似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余组;取食灰菜组的食物利用率最高。甜菜夜蛾3龄幼虫可严重为害甜菜和葱。因此,在农业操作过程中,应加强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监控和治理。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入侵种群是否对中国果蔬生产构成威胁,采用室内饲养观察的方法比较分析草地贪夜蛾3~5龄幼虫对玉米、甘薯、番茄和冬枣叶片的取食选择性。用甘薯和番茄叶片将初孵幼虫驯化饲喂至3~5龄后,检测其对初始驯化食物及其他3种食物的选择性,同时研究比较草地贪夜蛾对植物不同部位的取食选择性差异。结果表明,各龄期幼虫的取食选择总体表现为玉米(43.23%~61.82%)>甘薯(20.37%~25.62%)>番茄(10.91%~24.3%)>冬枣(5.45%~9.26%)。经过甘薯和番茄叶片取食驯化后的5龄幼虫对初始驯化食物的选择性已高于嗜食寄主玉米。3、4龄幼虫仍然对玉米叶片有较高的选择倾向,但较未驯化的幼虫,对初始驯化食物的选择率均大幅度提升,甘薯提升16.42~24.11个百分点,番茄提升18.07~20.89个百分点。不同部位的取食选择结果表明,低龄幼虫喜欢取食玉米新叶和玉米须,老熟幼虫喜欢取食老叶和雄穗;低龄幼虫喜欢取食植物茎秆,老熟幼虫喜欢取食植物叶片。研究表明,虽然草地贪夜蛾幼虫对甘薯、番茄和冬枣的取食选择性低于玉米...  相似文献   

4.
正甜菜网螟,又叫黄绿条螟、网锥额野螟、草地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重要的迁飞性、突发性大害虫。它主要为害甜菜、油菜、大豆、玉米、谷子、马铃薯、花生、向日葵、亚麻、甘蓝、紫甘蓝、胡萝卜、菜用大豆、豌豆、扁豆、瓜类、洋葱、葱、细香葱、青花菜、茴香、枸杞、人参、西洋参、苜蓿等多种植物。一、症状和诊断甜菜网螟成虫体灰褐色,体长8~12毫米,翅展24~26毫米。前翅灰  相似文献   

5.
不同寄主植物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繁殖及飞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表明,取食不同食物斜纹夜蛾幼虫的发育历期、存活率、蛹重和成虫的羽化率有显著的差别。取食人工饲料的幼虫发育历期最短(18.11 d),其次为取食甘蓝和大豆(20.13 d和20.45 d)。取食人工饲料幼虫存活率达91.80%,显著高于取食棉花(75.47%)、甘蓝(\{73.68%\})和大豆(72.22%)的处理。幼虫取食人工饲料、甘蓝、棉花和大豆的成虫寿命和产卵前期没有显著性差别,但成虫的产卵期、产卵量和卵的发育历期有显著不同。取食人工饲料成虫的飞行能力显著高于取食甘蓝的处理,而以取食大豆和棉花处理的飞行能力最差。鉴于较差的幼期营养条件并不导致成虫飞翔能力的增加,斜纹夜蛾的远距离迁飞是成虫对羽化后所处不良环境的行为反应。  相似文献   

6.
对导入马铃薯蛋白酶抑制剂基因(pinⅡ)的大白菜和菜心植株当代和自交后代进行了菜青虫(Pieris rapae L.)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的抗性筛选。室内生物测定表明:取食转基因植株的1,2龄幼虫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取食转基因T1大白菜的菜青虫生长发育受到明显抑制,转化株老叶对菜青虫幼虫的毒杀作用明显高于嫩叶;取食转基因T2大白菜和菜心不同转化株的小菜蛾生长发育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转基因大白菜比菜心对小菜蛾有更好的抗虫效果,取食转基因菜心2—24植株小菜蛾的幼虫死亡率最高达64%,取食转基因大白菜2-6小菜蛾幼虫死亡率最高达90%;取食转基因植株小菜蛾的化蛹率、蛹重和羽化率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双斑长跗萤叶甲取食几种主要农作物对成虫生殖力的影响, 在 25℃恒温条件下, 分别用大豆叶片、 玉米花丝、 玉米叶片、 水稻叶片、 棉花叶片、 马铃薯叶片和向日葵叶片等寄主组织饲养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 观察其取食不同寄主组织的寿命和产卵情况。结果表明, 双斑长跗萤叶甲雌成虫取食不同寄主组织的寿命、 雌成虫产卵比例、 产卵量等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在供试寄主上雌成虫寿命和雌虫个体产卵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玉米花丝、 棉花叶片、 大豆叶片、 马铃薯叶片、 玉米叶片、 向日葵叶片和水稻叶片; 产卵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棉花叶片、 玉米花丝、 大豆叶片、 向日葵叶片、 马铃薯叶片、 玉米叶片和水稻叶片; 产卵进度除取食马铃薯叶片表现为明显集中在前期外, 取食其余寄主组织的产卵进度均表现为相对均衡。在寄主玉米上, 取食雌穗花丝的产卵量显著高于玉米叶片。综合评价玉米、 大豆、 棉花和向日葵是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期较理想的寄主植物, 在农田生态系中是该害虫选择危害的主要农作物。  相似文献   

8.
Bt转基因棉花抗棉铃虫毒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应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提供的Bt转基因棉花(编号8840),经盆栽、田间反复鉴定对棉铃虫1龄幼虫抗虫效果平均为93.1%,叶、蕾、铃饲喂3龄幼虫抗虫效果分别为90%、85%、55%测定毒性机理。棉铃虫3龄幼虫取食抗虫棉2d后,其食量、排泄量分别比该材料未导入Bt转基因对照植株减少57.10%,57.19%;幼虫长度、体重增长率分别比对照减少71.69%、81.51%。4d后食量、排泄量减少72.02%、77.33%,体长和体重增长率分别比对照减少93.02%、107.79%。测定中肠、血清pH值分别为8.19和6.4,与对照8.36、6.5差异不大。中肠超微结构观察,取食抗虫棉中毒死亡的棉铃虫幼虫中肠横纹肌呈收缩状;表明中肠处于中毒痉挛状态,吸收营养物质的柱状细胞微绒毛萎缩并局部被破坏,肠壁细胞质内的细胞器减少。营养物质自耗成空胞。而取食对照植株幼虫中肠超微结构则相反,肌肉舒畅。微绒毛多而正常,细胞器丰富,幼虫生长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9.
管侧沟茧蜂的寄生对甜菜夜蛾幼虫取食和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明确和评价管侧沟茧蜂的利用价值,采用寄生与未寄生对比的方法,研究了管侧沟茧蜂的寄生对甜菜夜蛾幼虫取食量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被寄生的甜菜夜蛾1,2,3龄幼虫与未被寄生的同龄期幼虫取食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被寄生的1,2,3龄幼虫分别比未被寄生的同龄期幼虫取食量减少75 01%,65 64%和57.45%。被寄生的1,2,3龄幼虫取食量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被寄生的2,3龄幼虫与被寄生的1龄幼虫的取食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即1龄<2龄<3龄。被寄生的3龄幼虫与未被寄生的发育历期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被寄生的2,3龄幼虫与被寄生的1龄发育历期差异达显著水平。被寄生的幼虫随发育历期的延长,其取食量和幼虫体重缓慢上升,被寄生的从第6d或第7d后取食量和幼虫体重缓慢下降。所有被寄生的幼虫均不能化蛹。该寄生蜂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甜菜夜蛾当代危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抑制甜菜夜蛾的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离体酶活性测定,研究取食苜蓿、苋菜、生菜、白菜、玉米5种寄主植物对甜菜夜蛾磷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取食寄主植物后,体内磷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均发生变化。除取食苋菜的甜菜夜蛾碱性磷酸酯酶活性与取食苜蓿、白菜的之间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各处理之间差异均显著。其中玉米对这3种酶的诱导能力最低。  相似文献   

11.
国内草地螟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属鳞翅目Lepidoptera 螟蛾科Pyralidae, 是一种多食性昆虫,据报道可取食35科200余种植物,给农牧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对于它的认识和相关防治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回顾了草地螟的发生危害特点、生物生态学特性、人工饲养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从加强合作研究、开展中长期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关键技术研究、重视新技术应用研究等角度指出了持续控制草地螟灾害的对策与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不同棉花品种对棉蚜羧酸酯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取食不同棉花品种后棉蚜羧酸酯酶比活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棉花品种对棉蚜羧酸酯酶活性影响较大,并且能影响棉蚜羧酸酯酶对底物的活性。棉蚜取食高抗品种后,总的羧酸酯酶活力提高,并且酶活力与单宁的含量呈不显著的正相关(r=0.787)。这种相关性表明棉花中的单宁的含量可能是影响棉蚜外源解毒酶活性提高的一个因素,同时棉蚜羧酯酯酶的活性也是衡量棉花抗性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光肩星天牛寄主范围扩大的生理生化机制,给该虫制定可持续的控制措施,采用生理生化的研究方法,测定了取食复叶槭、白桦、胡杨和白蜡的光肩星天牛成虫体内5种解毒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复叶槭和白桦上取食后的天牛成虫羧酸酯酶显著高于在胡杨和白蜡上取食后的天牛成虫(P<0.05),白桦上取食后的天牛成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复叶槭、胡杨和白蜡上取食的天牛(P<0.05)。在复叶槭上取食后的天牛成虫碱性磷酸酯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在胡杨和白蜡上取食物的天牛,(P<0.05)。说明寄主树种对光肩星天牛成虫体内的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碱性酶活性有明显影响。在4种寄主上取食的天牛成虫类酸性磷酸酯酶活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多酚氧化酶也得到了类似结果。说明寄主树种对天牛体内酸性磷酸酯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通过2年多点广泛和系统的田间调查和观察,结合以往调查结果,确定了草地螟取食和产卵植物种类、方式,阐述了不同地区间、幼虫不同龄期时,草地螟对不同植物种类表现喜好度有差异;且观察到草地螟产卵寄主和取食寄主不完全一致,产卵部位和所占比率随环境温度和湿度不同而有所变化。以上结论进一步阐明了草地螟对寄主植物具有较强的选择性,而这种选择性是草地螟种群生存的需要。由此认为,草地螟是种植业上的重要害虫,调整种植作物种类是草地螟治理的有效措施,适时中耕除草可起到趋利避害作用。  相似文献   

15.
棉花品种对棉铃虫体内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取食不同品种棉叶的棉铃虫,其体内羧酸酯酶,乙酰胆酯酶、谷胱甘酞-S-转移酶的活性不同,用新复极差法测验,解毒酶活性差异显著。取食高抗品种棉叶的棉铃虫,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比活力较大,而取食感虫品种叶片的棉铃虫,其比活力较小,由于食料不同,高效氯氰菊酯、辛硫磷对羧酸酯酶,辛硫磷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抑制力也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桑树活性物质1-DNJ对甜菜夜蛾幼虫生长和体内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本试验将被不同浓度1-DNJ浸泡30s后的甘蓝小叶饲喂4龄的甜菜夜蛾幼虫。结果表明:甜菜夜蛾4龄幼虫对1-DNJ在24、48 h的拒食率分别为77.20%、92.01%,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0.48、0.21 g/L;生长抑制检测表明,1-DNJ对于甜菜夜蛾生长的抑制率最高达到92.34%,说明1-NDJ对甜菜夜蛾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1-DNJ对甜菜夜蛾体内保护酶活性具有明显的影响,其中SOD和CAT活性,在各时段的检测结果均呈现先被诱导后被抑制,CAT活性较对照下降幅度明显,与对照组差异达到显著水(P<0.05),而1-DNJ对甜菜夜蛾体内POD活性影响不大。1-DNJ对甜菜夜蛾幼虫拒食和抑制生长的作用时间上滞后于对保护酶系统的破坏作用,表明:甜菜夜蛾幼虫体内保护酶系统对桑树活性物质1-DNJ反应敏感。本研究结果说明:桑树活性物质1-DNJ对甜菜夜蛾的生长和保护酶活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其结果可为将桑树作为开发植物源杀虫剂的原料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Bt棉对棉叶螨发生的影响及与次生代谢物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明确Bt棉对棉叶螨发生的影响及其与棉株次生代谢物质的关系,以4个Bt棉品种为材料,以不携带Bt基因的常规棉为对照,在大田和温室中调查了棉叶螨的发生趋势,室内观察了棉叶螨的发育历期,测定了不同品种棉花叶片的棉酚和单宁含量,以及取食不同棉花品种的棉叶螨羧酸酯酶的比活力。结果表明,棉叶螨在4个Bt棉品种上的发生显著重于非Bt棉中棉所12,取食4个Bt棉品种的棉叶螨发育历期均明显短于取食中棉所12的棉叶螨的发育历期。4个抗虫棉品种间棉酚和单宁含量虽有差异,但均显著低于中棉所12,而取食中棉所12的棉叶螨的羧酸酯酶比活力也显著低于4个Bt棉品种。Bt棉本身次生代谢物质含量的改变可能影响了棉叶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斜纹夜蛾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斜纹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采用浸渍法和分光光度法进行了海南省斜纹夜蛾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海南不同地区斜纹夜蛾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与两院斜纹夜蛾种群对阿维菌素的LC50抗性比值可以看出,2004年崖城、罗带、金江和通什斜纹夜蛾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分别是两院的8.94、4.60、6.12和2.82倍,2005年分别是两院的24.66、22.59、11.24和4.41倍,抗性发展十分迅速;羧酸酯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用阿维菌素18.00、9.00、4.50、3.00、2.25 µg/g处理斜纹夜蛾后,各处理的斜纹夜蛾羧酸酯酶活性均明显增强,且均与清水对照差异显著,说明羧酸酯酶活性显著增强可能是导致斜纹夜蛾对阿维菌素敏感性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10年中国草地螟轻发年份的新特点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娟  姜玉英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8):273-281
为揭示草地螟在中国北方农牧区发生危害的年度间变化规律,探明轻发年份的成因和警示意义,通过10个主发省份多个监测点规范连续、广泛系统的测报调查及历史数据比对,得出以下结论:2010年草地螟发生面积是第三个暴发周期以来最小的一年,在这一轻发年份中,出现了山西北部一代成虫集中迁入、二代幼虫局部成灾,新疆阿勒泰地区首见二代幼虫和越冬茧等新的特点。分析讨论了2010年北方大部农牧区草地螟轻发的主要原因有:2009年境内越冬虫源量少,2010年春季无大规模境外虫源迁入,且大部地区气候和生态条件不适于草地螟的发生。重点指出了境外虫源和小生境条件对山西等地草地螟异常发生的影响,新疆阿勒泰地区发现二代幼虫和越冬茧的意义,虫源保留地对草地螟种群延续的作用以及在轻发年份加强监测和研究工作的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