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抗除草剂作物尤其是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的开发,使田间防除杂草变得简便易行,并且降低除草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对抗除草剂基因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挖掘抗除草剂基因在作物中的利用  相似文献   

2.
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转基因植物以来,小麦的遗传转化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化学农药的应用对作物产生伤害,因此人们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来获得抗性作用。经过近20年的研究,抗除草剂转基因小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对作物抗除草剂基因工程的研究情况作一概述,并重点介绍抗除草剂转基因小麦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抗除草剂基因的来源、抗除草剂作物的抗性机制及抗除草剂基因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对抗除草剂基因和启动子选择的局限性及抗除草剂遗传转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目前植物抗除草剂研究存在可转入的抗除草剂基因种类较少、获得抗性稳定表达的植株比较困难等问题.提出选择抗性基因时,应重点考虑以降解除草剂为抗性机制的基因以减少代谢负担、加强对多价基因转入的研究等策略.  相似文献   

4.
对抗除草剂基因的来源、抗除草剂作物的抗性机制及抗除草剂基因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对抗除草剂基因和启动子选择的局限性及抗除草剂遗传转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目前植物抗除草剂研究存在可转入的抗除草剂基因种类较少、获得抗性稳定表达的植株比较困难等问题.提出选择抗性基因时,应重点考虑以降解除草剂为抗性机制的基因以减少代谢负担、加强对多价基因转入的研究等策略.  相似文献   

5.
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近十余年研究迅速,就其主要研究方面作了概述。1Bar基因及pat基因转入作物,可获得抗草丁膦烟草、番茄、小麦、水稻等;2多种植物的EPSP合成酶基因可产生抗草甘膦的突变,现Monsoto公司商品化的抗草甘膦大豆基因来源于CP4EPS会成酶基因,一些氧化、代谢酶可将草甘膦快速成无毒化合物而将这些酶基因转入作物,是获得抗草甘膦的另一余径;3植物ALS酶基因突变及酶量的过量产生,是产生抗磺酰脲及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主要原因;4土壤中一微生物的硝酸酶bxn基因,是溴苯腈的抗性基因;5植物psb基因多点突变、均可产生抗阿特拉津作物;6一些细胞色素P450及卤素酶等快速代谢除草剂,从而利用此类酶基因获得抗除草剂作物;7愈伤组织培养,悬浮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等生物技术也是获得抗除草剂作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全球农业正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育种技术是种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基因编辑技术是指对目标基因进行定点修饰,实现对特定靶标基片段的删除、插入和替换。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准修改目标基因或将某种优良基因引入到作物中产生优良农艺性状,在分子设计育种中具有巨大潜力,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杂草危害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巨大,如何高效、安全、可持续地防治草害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目前,全球市场已经出现超过200种的化学除草剂,利用化学方法来防治草害已成为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抗除草剂作物的推广也显著降低了杂草防治成本,但随着抗除草剂作物的大面积推广和长期使用单一除草剂,杂草抗/耐药性和抗性基因逃逸等环境安全问题逐渐被发现。目前,功能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中的广泛应用),为创制抗除草剂作物和新型高效的除草剂系统创造了条件。本文首先介绍抑制植物氨基酸生物合成、植物脂类代谢、植物类胡萝卜素、质体醌和生育酚生物合成途径除草剂的主要作用靶标基因及其作用机制。其次,介绍2种挖掘新型抗除草剂基因与除草剂系统的方法,包括基于CRISPR/Cas系统对作物内源的除草剂抗...  相似文献   

7.
农作物抗除草剂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外抗除草剂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利用体细胞无性系产生抗除草剂新种质和转入人工克隆的抗除草剂基因;对几种解除草剂毒性的基因的作用原理进行了阐述,给出了已获得的转抗除剂基因的植物种类,并对农作物抗除草剂基因工程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国内外抗除草剂、抗病、抗虫、抗逆境的作物基因工程,以及直接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改良农作物的品质、产量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叶绿体转化基因工程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及其安全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在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利用中占据主导地位,为了使其健康、有序的持续发展,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在综述了抗除草剂基因的转化方法及其抗性机理的同时,还讨论了其安全性问题,并对今后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抗除草剂草甘膦转基因作物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抗除草剂作物新品种、近年来研究发展迅速。草甘膦因其具有最优秀的除草剂特性而成为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研究的首选对象,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已培育成功并大面积种植。将抗性基因导入油菜、烟草、番茄、棉花、玉米等作物也获得了表达。本文对草甘膦的作用靶标酶———EPSP合酶的发现,抗草甘膦突变的EPSP合酶基因及变异的EPSP合酶抗性特点,及其将快速催化草甘膦代谢成无毒产物的酶的基因导入植物,而获得抗草甘膦作物研究作了概况综述。  相似文献   

11.
油菜雄性不育基因工程植株的建立及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含有抗除草剂溴苯腈与雄性不育嵌合基因、抗除草剂溴苯腈与育性恢复嵌合基因转化油菜下胚轴组织,分化再生获得转基因雄性不育植株和育性恢复植株。用除草剂溴苯腈对转基因雄性不育植株和育性恢复植株进行抗性鉴定,抗性可达10-3mol/L。再以抗溴苯腈基因为探针分别对其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杂交结果均为阳性。对两种植株花器解剖表明,雄性不育植株的花丝明显比花柱短,花粉少,育性恢复植株与正常植株相同  相似文献   

12.
杨树抗性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杨树是世界上广泛栽培的重要造林树种之一 ,已成为林木基因工程研究的模式植物 .目前在杨树的抗除草剂、抗虫、抗病等生物抗性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成功 ,但在非生物抗性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该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杨树抗性基因工程研究的最新进展 ,并提出了杨树抗性基因工程育种存在的问题 .  相似文献   

13.
基因工程在甜菜育种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工程作为1种最有效的现代作物育种方式,已在多种作物中得到广泛应用。甜菜转基因研究起步较晚,但取得的成绩显著。从抗病、抗虫、抗除草剂及品质改良等领域综述了基因工程在甜菜育种方面的研究成果及进展。  相似文献   

14.
生物技术在亚麻抗除草剂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20年来,生物技术在亚麻抗除草剂育种领域中研究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细胞工程技术在亚麻抗除草剂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基因工程技术在亚麻抗除草剂育种中的研究进展,以及生物技术在亚麻抗除草剂育种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棉花生物技术在基因工程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基因工程中,随着农杆菌介导法、花粉管通道法、基因枪轰击法等技术的突破,在棉花抗病虫害、抗除草剂等方面的育种获得成功,相应的新品种已开始了商业化生产.中国棉花生物技术在抗棉铃虫等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作者结合该实验室的研究工作,综述了生物技术在中国棉花育种中的应用进展,分析了中国棉花生物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观赏植物花色分子遗传学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了观赏植物花色的分子遗传学及基因工程研究成果及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关于植物花色形成的影响因素及花色素苷的代谢途径研究较多,有许多与花色相关的结果基因和调节基因被克隆。目前花色基因工程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反义RNA技术、共抑制法及导入新的目的基因等。  相似文献   

17.
综述开展甘蔗基因工程育种工作20多年来,从最初的利用农杆菌介导法研究抗除草剂和抗虫转基因成功,到目前高转化效率的转基因方法应用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分析影响农杆菌转化甘蔗的关键因素,并对农杆菌介导的甘蔗遗传转化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异噁草酮是一种用量少,活性高,杀草广谱的有机杂环类长残留除草剂,目前广泛应用于多种作物田。由于异噁草酮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对后茬敏感作物的毒害作用日趋严重。对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威胁。文章对异噁草酮的作用特点、危害及微生物降解进行综述,分析了微生物对异噁草酮协同降解的可能性及基因工程技术在除草剂降解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132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系统损害与抗SSA、抗SSB抗体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对流免疫电泳法(CIEE)和免疫印迹(IBT)法检测132例PSS患者血清中抗SSA、抗SSB抗体。结果:PSS患者抗SSA、抗SSB抗体阳性组出现系统性损害发生率75.0%,而阴性组仅为16.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抗SSA、抗SSB抗体与PSS的系统性损害密切相关,它代表了不同的临床类型,对PSS病情临床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反腐败刑事司法协助是国际打击与惩罚腐败犯罪的重要制度之一。证人制度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刑事司法协助中的证人制度规定较为具体,如电视会议作证方式、污点证人作证、证人作证刑事责任豁免制度等。我国仅在《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普通刑事案件的证人制度,在刑事司法协助中的证人规定上存在明显不足。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视角,梳理该公约对刑事司法协助证人制度的规定,指出我国制定《刑事司法协助法》、引入高科技作证方式、构建污点证人及证人作证刑事责任豁免制度等具有迫切的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