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991~1993年对13个光敏核不育系在早、中、晚三季自然变温条件下进行了6种不同光周期诱导育性转换的试验。结果表明,长日第二光周期对光敏水稻育性转换的诱导效应,决定于其本身的短日第一光周期的感光性强弱。只有感光性强的不育系才表现为光敏,而感光性弱的不育系则表现为温敏。根据对第一光周期的感光性强弱和育性转换的特点。将现有的光(温)敏不育系划分为高温敏型、低温敏型、长日光敏型、近长日光敏型和光温互作型5种类型。当高于育性转换的温度阈值时,光周期控制着光敏不育系的育性表现,温度控制着温敏不育系的表现。不同不育系之间存在育性转换的温度阈值和临界光周期的差异。本文还讨论了两个光周期敏感性的非独立性关系和光(温)敏不育系利用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1 籼型光敏核不育系的转换期在湖南省中部地区,籼型光敏核不育系由可育向不育转换期。大致在6月下旬到7月中旬,7月下旬至8月中旬进入稳定不育阶段(即历年低温出现最少时段),8月下旬至9月中旬又由不育向可育转换.  相似文献   

3.
连续两年对湖北农科院等单位提供的粳型光敏核不育系5047—1S等5份,籼型光敏核不育系W6154S等3份在吉林市(43°52′N)自然条件下的育性观察以及人工光照诱导育性转换特性的研究,并对光敏组合F_1进行考种分析,结果表明: 1.不同的光敏核不育系的临界光照长度不一样。粳型光敏核不育系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临界光长,而籼型的不明显。 2.相同的光照条件下,高温促进抽穗,育性表达进程加快;相同的温度条件下,长光照延迟抽穗期,育性表达进程缓慢。 3.在吉林市,从7月到8月上中旬,日照处理大于14小时,为光敏核不育系的不育期,此间可以杂交制种;并且光敏核不育系和正常水稻的盛花期基本—致,利于制种。 4.杂种F_1代的优势较为明显。抽穗期8月5日左右,结实率达25%以上,在穗长、每穗实粒数方面比对照秋光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4.
经利用架桥亲本选育的方法,将三系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导入光敏核不育系,是克服目前现有光敏核不育性不够稳定、易受低温影响、转换期不够彻底的有效途径。本文还提出了以育性转换特性和雄蕊特征为选择实用籼型光敏不育系的批示性状。  相似文献   

5.
提出利用自然日长鉴定粳稻光敏不育系的方法。应用AMMI(additive main effects and multiplicative interaction)模型,对8个水稻光敏不育系对日长和温度反应的遗传敏感性进行比较分析,将其育性敏感期日长分成6个梯度,温度分成11个梯度。结果表明:在杭州自然条件下种植参试的8个不育系均为光敏核不育系,具有以下特性,抽穗前10~20 d是育性转化敏感期,不育系的可育临界日长为13.0~13.8 h,育性的临界高温为25.0℃,临界低温为21.0℃。  相似文献   

6.
在南宁的自然条件下,对4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的表现,及其与光、温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是:不同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表现及不育期的天数有差异,同一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在不同年份的育性转换表现及不育期天数也有差异。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KS-9,在南宁只有一个转换期,粳型光敏核不育系N5088S和农垦58S在南宁有两个转换期。  相似文献   

7.
以粳型光温敏感雄性核不育系农垦58S转育的粳型光温敏感核不育系为试验材料,经人工气候箱不同光温反应测试证明:适应上海地区粳稻光敏感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临界光周期为日照长度13.5h,临界日平均温度为23.0℃。在自然环境下,通过观察不同时期抽穗扬花后不同不育系的结实率,提出了适合上海地区粳型不育系育性转换期与在本地制、繁种的时间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水稻光敏核不育系在河北省的育性表现及其利用价值的研究。证明:1647S等4个光敏核不育系的育性稳定且育性转换期明显,可以直接利用;用光敏核不育系为母本与当地粳稻良种配制的两系杂交稻组合F1的结实率正常,生育期适宜,株高适中,杂种优势大,产量高,其竞争优势一般为20%以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1989~1991年,通过对籼型两用核不育系安农S-1及其杂交后代的育性性质与育性分离比例观察,对其在长沙地区的育性转换动态及育性遗传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安农S-1的育性转换总趋势是:可育→部分可育部分不育→不育→部分不育部分可育→可育,但在温度有较大变动时,育性产生波动;安农S-1有2个育性转换期,第一个育性转换期比较稳定,稳定不育期为7月中旬至8月底;安农S-1的育性主要由细胞核内1对隐性等位基因控制;安农S-1和W_(6154)S 的育性各受1对隐性非等位基因控制,并且这对非等位基因之间存在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冀东稻区自然条件下,对5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的育性稳定性和育性转换特性及其开花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5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不育性稳定,不育期长达30左右,花粉败育率,自交结实率分别为95.72-99.12%和0.03-0.10%,育性转换明显,转换期自8/25-8/27日先后开始,可育期花粉败育率34.20-76.51%,自交结帝率6.29-21.45%,在本地区不仅可以制种,基本上也能  相似文献   

11.
粳型光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及花粉败育类型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 4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 96 - 19S、96 - 37S、96 - 4 5 S、96 - 5 1S在天津地区育性转换及花粉败育类型的研究认为 ,7月下旬至 8月中旬抽穗对制种较安全 ;8月底至 9月初抽穗对繁种较有利  相似文献   

12.
两系稻育种实践显示 ,以农垦 58s为光敏核不育基因源转育成的籼稻两用不育系大多是温敏型的 ,而光敏型籼稻两用不育系又大多表现为发育的感光性 ,在籼粳类型、发育感光性与育性转换的光敏特性三者之间似乎存在一定联系 .为探索这一问题 ,以杂种 F1花药培养获得的 2个光温敏不育系群体 [一个为随机选育的不育系群体 ,记为 DHS;另一个为育种获得的 (偏 )籼型不育系群体 ,记为 Hs]为材料 ,对上述 3种特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所有 Hs株系皆为 (偏 )籼型 ,而 DHS株系籼型和粳型皆有 ,但以中间型居多 .DHS和 Hs中约有一半株系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发育感光性 ,且绝大多数株系的育性转换特性为光温互作型 .在总共 39个株系中 ,仅发现 3个为光敏型 .其中 Hs- 9和 DHS- 2 4的育性光敏效应极显著 ,其温敏和光温互作效应几乎不存在 ,表现为单纯的光敏型 ;DHS- 38的光敏和温敏效应显著 ,但互作效应不显著 ,表明其育性转换可能同时受到光长和温度的独立控制 .未发现单纯的温敏不育型以及发育感温的光敏不育型 .在DHS和 Hs群体中 ,3种特性间相互独立 ,但发育感光性和育性转换的光敏性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 .以上研究结合育种实践表明 ,将光敏核不育基因重组到籼稻背景中是可行的 ,而培育早籼光敏不  相似文献   

13.
生态雄性不育小麦ES-50育性转换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探讨生态雄性不育小麦的育性转换特性,在长沙自然气候条件下,通过分期播种对生态雄性不育小麦ES-50育性转换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ES-50是一个有明显育性转换特性的生态雄性不育系,早播不育,晚播可育;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约为13℃,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为抽穗前21-13d。  相似文献   

14.
华北地区两系杂交水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华北的京、津、唐地区既有长光,又有相应的高温,两系杂交稻研究有可能在近期取得突破。华北地区应以光敏为主,而不是温敏。起点温度以22~23℃为宜。选育有实用价值的粳型两系应注意解决异交结实率、杂种优势、抗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守海  吴爽  杜士云  王德正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673-7674,7677
[目的]介绍籼稻温敏核不育系皖2311S的选育过程、育性表现和农艺性状。[方法]以籼稻温敏核不育系2301S为母本,与籼稻品系3401杂交,经5年8代选择育成籼稻温敏核不育系皖2311S(简称2311S)。[结果]2009年8月3日至9月21日2,311S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99.93%~100.00%,套袋自交不结实,稳定不育期50 d。2010年7月21日至9月6日,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99.82%~100.00%,套袋自交不结实,稳定不育期48 d9,月8~10日表现雄性可育,镜检花粉败育率97.11%~99.93%,套袋自交结实率0.24%~1.08%9,月13~21日,又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99.73%~100.00%,套袋自交不结实。2011年7月8日至9月21日,连续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99.55%~100.00%,套袋自交结实率0.00%~0.13%。长日不育起点温度低于23.0℃。[结论]该不育系稳定不育期30 d以上,米质优,比较适宜选配中籼优质米组合。  相似文献   

16.
对培矮64 S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培矮64S在湛江地区有明显的不育期、育性转换期和可育期;不育期较长且育性稳定,连续不育天数为68 d;可育期内自交结实率较高,但可育期较短;育性转换敏感期为抽穗前20~10天,最敏感期为抽穗前17~13天,育性转换临界温度约26.1℃.培矮64S在湛江自然生态条件下可以安全制种,也可自交繁殖,但自交繁殖产量不能保证.  相似文献   

17.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转换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威  孙辉  赵昌平  刘黎明  于卓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349-6350,6362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的转换规律,是二系法杂交小麦应用的前提和基础。不同的小麦光温敏不育系表现出不同的育性转换特点,包括光温敏感时期和光温转换阈值。对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的育性转换规律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鉴定、筛选二系杂交小麦安全制种生态区和不育系高效繁种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S的育性转换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总结了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自1986~1989年在广州(23°08′N)人工处理及自然条件下育性转换的特点和诱导因素。结果表明:育性转换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不育期间不育性彻底而稳定,在可育期间可育性变化较大,有些年份只有不育期和半可育期。导致农垦58S育性转换的环境条件是光照长度、诱导天数和温度。温度提高临界光长度将减短。幼穗发育的不同时期对育性转换存在敏感度的差异,以第2次枝梗原基分化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敏感度最强,这段时期长光诱导可导致全不育。但短光诱导可育时,表现为诱导天数越多可育度越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光敏核不育系皖2304S的选育过程、育性表现、抗病性和农艺性状。[方法]以粳稻光敏核不育系7001S为母本,与双九杂交,经4年7代选择育成了粳稻光敏核不育系皖2304S(简称2304S)。[结果]2009年8月12~28日,2304S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99.54%~100.00%,套袋自交结实率0~0.07%;8月31日至9月21日,表现雄性可育,镜检花粉败育率79.94%~99.79%,套袋自交结实率0.56%~28.76%。2010年8月2日至9月1日,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99.53%~100.00%,套袋自交结实率0~0.36%,稳定不育期31 d;9月3~17日,表现雄性可育,镜检花粉败育率96.38%~99.46%,套袋自交结实0.57%~18.82%。长日不育起点温度低于24.0℃。田间种植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较强。[结论]该不育系稳定不育期30 d以上,适宜选配中粳组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明大白菜雄性不育的育性转换特性。[方法]以大白菜温敏不育系A和小白菜可育品系"小青口"为试材,进行育性观察和花粉生活力测定。[结果]供试的大白菜不育材料属高温不育类型,诱导雄性稳定不育的温度阈值为日均温24℃以上,诱导雄性可育的温区为16℃以下,日均温16~24℃为育性转换温区;在我国北方春季大白菜繁种期间,花期日均温度大多在16℃以上,即使有少量花粉产生,授粉竞争力远不及父本正常可育花粉,利用温敏不育系杂交制种安全可靠;16℃以下的温度条件,在北方冬季或早春利用温室等保护地设施能轻易达到,大白菜温敏不育系自交繁殖的可操作性强。[结论]该研究为大白菜两系法杂交制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