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构建是一个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和谐农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也是长远之举。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要以农民培训为重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没有农民的参与,没有农民素质的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可持续发展的依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和最迫切的要求,就是要适应新形势,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分析了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情况,了解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作用,并提出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型农民的成长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他们需要新思想、优素质、高技能.新型农民的塑造要依靠农民职业教育,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对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对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工作还相对滞后,投入不足、培训就业脱节等问题仍亟待解决,新型的财政补贴机制、市场化及多元化运作模式、部门之间乃至输入地与输出地之间协作机制等制度体系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5.
实施新型农民培训是新时期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新型农民。因此,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对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是关键;而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塑造新型农民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本文阐述了塑造新型农民的必要性,分析了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目标存在的差距及影响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原因,提出了塑造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的途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7.
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提高其农业生产的科学水平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贵州省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对贵州省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贵州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农村职业教育在培养新型农民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对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也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必须抓住有利时机,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9.
我国近几年飞速发展的农村经济与农村职业教育的开展是有密切关系的。但由于我国的实际国情复杂,各地农村情况不一,农村职业教育与新型农民的培训出现了各种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村经济是无法长远发展的。文章结合笔者多年来的相关工作经验与实践,探讨了新型农民培训与农村职业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刘红侠  戴开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643-7645,764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民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智力支持和保证。通过分析农民素质的现状以及现行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全方位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培养和造就一批新型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条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论述了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新型农民是我国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条件;并且培养新型农民,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之程;培养新型农民,应着力抓好农民教育;培养新型农民,应着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新型农民,还要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应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应创新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新型农民,必须有管理作保证诸方面,系统阐述了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整体提高农民素质的方向与途径.  相似文献   

12.
浅析高等农业院校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高等农业院校具有科技、信息和人才资源优势,在农村教育科技培训体系中发挥着龙头作用。文章介绍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并从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分析入手,探索了高等农业院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决策,搞好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农民素质的提高。高等农业院校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中,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以科技信息技术、人才资源、网络信息技术信息等优势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培育新农民的素质。文从分析我国农民素质状况入手,明晰高校优势,研究其为新型农民素质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加强林农实用技术培训对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战略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培训对象需求的多样性、特殊性以及时间的有限性等,要科学合理地制定林农实用技术培训方案,编写适合林农需求的培训教材,合理评聘和培养培训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加强培训教学质量的监督与评估,以保证林农实用技术培训教学的质量,提高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关于加强农村创业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农村的创业教育,是有效解决三农难题,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应充分利用农民返乡这个挈机,大力加强农村的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作为一个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巩固下来,并通过政府、学校、培训基地等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农村创业教育网络。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新型农民培养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流砥柱,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但目前人们对农村职业教育存在认识误区、农业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失衡、资金投入不足、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与培养新型农民的标准相脱节、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也有限等问题阻碍了新型农民的培养进程。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有必要从强化宣传、宏观调控、统筹经费、深化改革、微博求职等方面提出一系列的补救措施,为培养和造就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与就业创业能力的新型农民提供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向丽红  刘福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4133-14136
新型农民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是农业现代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新型农民的培养关键在培养模式.在论述新型农民的内涵及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农民培养情况的总结分析,提出了构建新型农民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为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动人才振兴是重要途径。如何对农村职业教育改革从而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是本文研究的问题。通过对有关新型职业农民研究文献进行分析,从理论、现实、内涵、作用多个角度分析了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意义,归纳总结出农村职业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在学校或机构办学、社会观念、政府扶持、农民自身四个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对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培育新型农民提出提升办学质量、转变社会观念、完善政府扶持机制以及构建系统农民培育体系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9.
孔冬青  刘福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981-4983,5062
阐述了传统农民向现代新型农民转变的必要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现代新型农民;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传统农民向现代新型农民转变;发展现代农业需要传统农民向现代新型农民转变。分析了"新生代"新型农民的特征和作用,并提出加速"新生代"新型农民培养的路径,即:健全法规,为培养"新生代"新型农民提供坚实基础;创造条件,为培养"新生代"新型农民提供经费保障;科学规划,使"新生代"新型农民的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抓好教育,提高"新生代"新型农民的整体素质;创新内容,满足"新生代"新型农民发展的需求;突出重点,强化返乡农民工竞争力培训。  相似文献   

20.
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 培养高素质职业农民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转型的关键时期。培养大批职业化新型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求。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农村教育的政策文件,为农民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农民职业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如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缺位、教育资源结构不合理、机制依然不活等问题。推动农民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加大对农民职业教育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二是科学确定职业农民的培养目标和任务,遵循职业农民成长规律和特点,三是探索建立适合农民的职业教育方式方法,四是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