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2年5月对昆明近郊水稻土、菜园土、大棚土136个土壤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了解昆明近郊水稻土、菜园土、大棚土3种土壤肥力现状。结果表明:有机质、全N、全P、碱解N、速效P在耕作中不存在缺乏现象。全K3种土壤全层都缺乏。速效K在水稻土、菜园土的20~40cm、40~60cm土层中缺乏,其余土壤的土层不缺乏。  相似文献   

2.
3.
依据粘质水稻土的保肥供肥性能和水稻需肥特性设计专用肥的使用技术,采用田间试验法验确定。结果表明,对粘质水稻土,集中前期施肥的增产效果明显优于分散迟施,粘质水稻土水稻专用肥最适经济施肥量为生亩35kg,最高产量的施肥量为每亩43kg,继续增大施肥量,稻谷产量不再增加,但稻秆干物重仍可增加。  相似文献   

4.
对广东18个不同类型水稻土的大、中、微量元素进行化验及必要的土壤吸附试验,然后对照临界值初步判别土壤各元素的丰缺状况,提出推荐施肥建议供水稻盆栽试验参考,最后确定不同类型水稻土的养分限制因子。试验结果表明,全部供试土壤缺N,90%缺K,75%缺P,45%缺S及Zn,33%缺Mo,28%缺Mg,17%缺Cu,Mn,B。若不施这些元素,水稻产量(以干物量表示)将减少N38%,K25%,P,S,Zn,M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肥处理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有显著差异,其中,N2P2K2处理产量最高,为7825公斤/公顷,是N0P0K0处理稻谷产量的1.41倍。在P2K2水平上,增加氮肥能提高水稻产量,而在品质研究中发现,氮肥可以提高糙米的蛋白质含量、糙米率和精米率,钾肥可以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磷肥的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根据2004年采集的300个海南不同地区水稻土耕作层样品分析数据和第二次土壤普查的706个剖面点资料,对全省水稻土有机质时空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海南水稻土有机质近20多年来下降十分明显,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标准,属于“丰”水平的样点数从31.9%下降到22.4%,“中”水平的样点数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在31%左右,而“缺”水平样点数明显增加,从37.3%升高到46.6%,说明改变当前海南农民重化肥、轻有机肥偏向,大力提倡秸杆还田,增施有机肥,补充土壤有机质是维持海南水稻田地力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桂林市水稻土养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解桂林市水稻土养分现状,为全市土壤诊断施肥提供科学依据,1998年秋收后,我们对全市稻田进行了取样化验,共采集土壤农化样3536个,经化验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养分状况相比较,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呈上升趋势土壤速效磷无明显变化、速效钾略有下降土壤PH值呈下降趋势.本文对这些化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研究,为今后桂林市稻田培肥地力和合理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稻土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水稻土改种水果、果蔗、双季稻轮作秸秆还田、双季稻秸秆无还田以及稻-冬季瓜菜轮作5种不同利用方式,分析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提出今后有利于土壤培肥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9.
对我省耕作土壤主要养分障碍因素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除氮磷钾供应不足仍为主要养分障碍外,中微量元素养分供应不足,包括缺素的种类、范围和严重性都越来越显示其已经成为新的养分障碍,尤其是旱地和坡耕地果园土壤的养分障碍问题尤为突出。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加大土地管理力度、合理利用土地、防止土地资源退化;加快作物专用肥料的发展,全面实现平衡施肥;发展绿肥,增施有机肥,加速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生产工艺和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0.
靖江地处长江下游北岸,泰州市最南端,成土母质为长江冲积物,质地以中壤为主,渗育型水稻土亚类淤泥土土属,土壤肥力中等.全市土壤耕层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7.8g/kg,速效磷8.4mg/kg,速效钾66.7mg/kg(全市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1985),土壤缺磷缺钾严重.水稻生产水平较高,历史最高产量1998年全市平均单产达652.0kg.但肥料结构不尽合理,其氮、磷、钾亩用量1998年分别为26.38、4.43、7.83,三要素之比1:0.17:0.30,用养矛盾突出.为进一步完善水稻高产平衡配套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与报酬率,采用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建立水稻施肥数学模型,揭示肥料三要素的产量效应和相对效应,确立氮、磷、钾肥最佳施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广东茶园土壤营养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茶区茶园土壤检测结果表明,广东茶区茶园土壤肥力偏低,60%以上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至极缺乏,70%以上土壤碱解氮偏低至极缺乏,50%以上茶园土壤速效磷含量偏低至极缺乏,80%以上茶园土壤速效钾含量偏低至极缺乏。根据广东茶区茶园土壤养分现状,需要提高茶园土壤肥力,增加茶园土壤有机质,合理施用氮、磷肥,重视施用钾肥,平衡施肥才能获得茶叶高产、优质、高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预培养温度对氮素矿化影响,选择南北方典型稻田土壤,经12、25和35℃预培养2周后,与风干土一起恒温培养28 d(25℃),测定培养前后铵态氮含量,分析预培养过程中土壤有机氮组分变化。结果表明,随预培养温度升高,初始铵态氮含量逐渐增加,矿化氮含量逐渐减少,当预培养温度为35℃时,矿化氮含量甚至降为负值。虽然12和25℃预培养不会影响土壤总矿化氮含量,但模型拟合显示,风干土矿化过程与经预培养的土壤矿化过程明显不同。风干土直接培养2周或经25℃预培养2周后,可酸解氮含量均有所增加,难酸解氮含量明显降低;与风干土相比,12℃预培养有机氮组分变化不明显;而随预培养温度升高,酸解氮含量先增后减,难酸解氮先减后增。可见,难酸解氮在矿化过程中可能也发挥重要作用。35℃预培养温度会改变土壤供氮过程,12℃预培养后土壤有机氮组分变化较小,矿化过程更符合实际。因此,测定土壤氮素矿化应以12℃作为预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不同有机废弃物配施化肥对不同肥力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通过室内恒温恒湿好气培养试验,监测了施用不同有机废弃物(猪粪、秸秆、木本泥炭和糖蜜)并配施无机肥料对不同土壤肥力(低肥力土壤、高肥力土壤)中碳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培试验90d后,土壤肥力和有机废弃物类别均表现出对土壤养分的差异性影响,其中化肥配施有机废弃物可以显著提高低肥力土壤的总氮含量,提高比例可达25.78%~63.92%,但仅有施用化肥+木本泥炭和化肥+糖蜜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高肥力土壤的有机碳和总氮含量,分别提高了27.18%、53.53%和24.04%、56.15%,且高肥力土壤更易于将氮素转化为硝态氮存留在土壤中,木本泥炭和糖蜜对土壤氮素转化和磷素活化的效果较优,低、高肥力土壤有效磷(Olsen-P)含量分别提高了65.98%、130.13%和50.25%、74.84%。由此可知,对于不同土壤肥力应采用不同的养分管理策略,采用有机废弃物配施化肥有利于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并活化土壤自身养分,其中木本泥炭和糖蜜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OM)由胡敏酸、富里酸等组成。为了解热处理对土壤DOM的结构和组分的影响,将水稻土样品在温度200℃、250℃、300℃和时间2、4、6 h下进行加热,对热处理前后的水稻土DOM进行了紫外光谱、三维荧光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紫外-可见光光谱的特征指标250 nm和365 nm紫外吸光度比值E_2/E_3,随着加热温度增加而逐渐增加,而单位溶解性有机碳浓度下254、260、280 nm处波长SUVA_(254)、SUVA_(260)和SUVA_(280)则逐渐减少,表明随着加热温度增加,DOM的芳香性和疏水性降低;加热后DOM在253 nm与203 nm吸光度的比值A_(253)/A_(203)由低到高,表明未加热时DOM组分芳香环取代基以脂肪链为主,加热后脂肪类物质大量分解。样品加热后的三维荧光光谱发生蓝移现象,荧光强度增加,同时紫外区类富里酸荧光峰值与可见区类富里酸荧光峰值的比值r(A/C)降低,表明加热后土壤DOM芳香性降低,分子量降低。红外光谱特征表明,加热后DOM中羧酸类物质增多;200℃和250℃加热时,DOM中脂肪族类物质增加,300℃加热时脂肪族类物质减少。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的磷钾指标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在对广东省多个市县2007~2008年开展的水稻"3414"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广东省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中的磷、钾养分丰缺指标,建立的水稻土有效磷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为y=7.2212Ln(x)+59.705、r=0.671,有效钾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为y=9.3529Ln(x)+46.928、r=0.486,有效磷含量与推荐施磷量的数学模型为:r=0.023x+4.463、r=0.716,有效钾含量与推荐施钾量的数学模型为r=-4.1001Ln(x)+24.834、r=-0.817;提出了土壤有效磷和有效钾的极低、低、中、中高、高5个等级指标及不同肥力水平水稻土的磷、钾肥推荐施用量.  相似文献   

16.
生物质炭施用对不同深度稻田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揭示生物质炭施用下不同深度稻田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的变化,为提高稻田土壤生物质炭施用下的固碳效应提供参考。以太湖地区施用生物质炭2 a后的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采集了7个不同土壤深度的土壤样品,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分析了生物质炭施用下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分布及矿化特征。结果表明,生物质炭仅显著增加了表层(0~10 cm)土壤总有机碳含量,而对深层土壤无显著影响。然而,与对照相比,施用生物质炭显著降低了土壤0~40 cm有机碳矿化强度,0~10、10~20、20~30、30~40 cm土层的降幅分别为23.74%、37.57%、37.62%和15.95%,并降低了10~40 cm土层的微生物生物量碳和0~40 cm土层微生物代谢熵,同时表层(0~10 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显著增加11.3%,而以上各指标在40 cm以下土层未因生物质炭添加而产生显著变化。因此,生物质炭在2 a尺度上提高了稻田土壤0~40 cm有机碳的稳定性,有助于增加深层土壤固碳潜力。  相似文献   

17.
酸性矿山废水对稻田土壤中磷形态及磷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我国西南典型喀斯特地区的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不同污染浓度酸性矿山废水(AMD)的污灌试验,分析稻田土壤磷酸铁类化合物(Fe-P)、磷酸钙类化合物(Ca-P)、磷酸铝类化合物(Al-P)、闭蓄态磷(O-P)等不同矿物形态磷及土壤总磷和有效磷的变化,并初步探讨AMD中主要污染因子pH值、Fe3+对稻田土壤磷释放的作用,评价AMD持续污染对稻田土壤不同磷形态及磷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MD添加比例小于50%时,随着AMD污染浓度的持续增加,稻田土壤中Fe-P呈显著升高的趋势(P=0.0001),在AMD添加比例为50%~75%时土壤中Fe-P趋于稳定,并在无机磷总量中占绝对优势;而Ca-P、O-P、Al-P在AMD 0.1%~1%极低污染水平下含量显著升高,而在AMD大于1%后又均呈显著降低的趋势(PCa-P=0.0003、PO-P=0.0001、Pl-P=0.0001);土壤有效磷和Ca-P、O-P、A1-P有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说明较高AMD污染程度可造成稻田土壤有效磷的显著淋失.土壤有机磷含量在0%~10% AMD浓度范围内先小幅上升,在AMD浓度10%~75%范围内趋于平稳,当AMD浓度大于75%时,土壤有机磷含量与AMD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30).稻田土壤中总磷的含量随着AMD污染程度的增加呈先小幅上升后持续降低的趋势,但总体变化不明显.对应AMD相应比例下的pH值和Fe3+浓度,单独的pH值降低对土壤中磷(Ca-P)溶出效果不明显,而结合铁的添加可显著增加土壤中磷(Ca-P)的溶解.综上,酸性矿山废水污染可显著改变稻田土壤中磷的存在形态及有效性,其中AMD中高含量的Fe3+污染造成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8.
选取酸性水稻土进行土壤培养试验和水稻盆栽试验,分别施用生石灰(Q)、白云石粉(DP)、钙镁磷肥(CMP)以及土壤改良剂1号(M1)、2号(M2)、3号(M3)和4号(M4),分析其土壤pH值、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磷含量的变化,探讨土壤改良剂对酸性水稻土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改良剂(CK)比较,使用改良剂均显著提高了土壤pH(P0.05);Q、DP和M2处理交换性钙含量增加显著(P0.05),DP、M2、M3和M4处理交换性镁含量增加显著(P0.05);M1、M3和M4处理显著降低了有效磷含量(P0.05)。盆栽试验与土培试验相比较,施相同改良剂的土壤pH、交换性钙、镁、有效磷的变化幅度差异大,交换性钙含量除M3处理降低4.9%外,其余处理均升高,升高最多的有20.9%;交换性镁含量除DP处理升高14.9%外,其余均下降,M2处理降低最多,为9.2%;所有处理有效磷含量均升高,增加最多是M2处理,达114.6%。研究阐明了土壤改良剂在短期内能够影响土壤pH值、交换性钙、镁、有效磷含量的变化,但土培和盆栽两种方式造成的效果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氮、磷施用水平对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以海南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采用水稻盆栽试验分析不同氮磷处理水平下的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变化,以期为海南的合理施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施用尿素和过磷酸钙,总体上会降低土壤pH,导致农田土壤酸化,且土壤酸化程度与其初始土壤pH值有关;适当的施用氮、磷,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供试条件下,对于pH较低的土壤,N2P2处理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最为显著,而pH较高的土壤,N1P3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显著.  相似文献   

20.
模拟酸雨对水稻土磷素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分析不同强度的酸雨下水稻土p H值、磷素的动态变化,探讨不同酸雨对水稻土磷素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模拟酸度为3.5、4.5、5.5的酸雨淋溶40 d过程中,水稻土p H值没有显著影响,说明水稻土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而水稻土中全磷变化不大,速效磷含量变化显著,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在一定酸度的酸雨(p H=5.5)淋溶下水稻土中速效磷含量最低。随酸雨酸度的增强,水稻土中微生物量磷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呈先增强后降低的趋势。研究揭示p H≥4.5的酸雨可以促进水稻土中微生物生物量磷活性,当酸雨p H3.5时可以促进水稻土中酸性磷酸酶的活性;高酸度的酸雨(p H4.5)对水稻土中微生物量磷有抑制作用,当酸雨p H≤3.5时可以抑制水稻土中酸性磷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