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抚育间伐对江南油杉林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8年生江南油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抚育间伐对其林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3 a为江南油杉胸径和树高生长缓慢期,4~18 a为其速生期;抚育间伐对江南油杉林分胸径、单株材积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处于生长旺盛期的树高生长影响显著,但其后期对树高生长的作用不大;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曲线在38 a时未相交,表明其材积生长尚未达到数量成熟。建议继续加强该江南油杉林分的抚育管理,采取及时合理的间伐措施,以期实现江南油杉人工林优质大径材的高效培育。  相似文献   

2.
闽北江南油杉人工林的生长规律和生物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福建省邵武市江南油杉人工林的生长规律和生物量。结果表明,12年生江南油杉人工林树高前期生长较快,随后变慢,在第1年左右达到生长高峰期,10年后树高生长缓慢,胸径生长逐渐加快;乔木层生物量达119.41t·hm-2。  相似文献   

3.
该文对广西不同地点江南油杉人工林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8个样地中,0-10cm土层和10-20cm土层均以六万林场2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有机质、有机氮、全磷、全钾含量受样地坡度、海拔及坡向影响较大,坡度较大的样地土壤有机质、有机氮、全磷含量较高,海拔较高的样地全钾含量较高。该研究结果为江南油杉人工林培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坡位下,以30年生江南油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根系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江南油杉根系各组分生物量的排列顺序一致,均为粗根主根大根小根,但所占比例差异范围比地上部分有所增加;江南油杉根系生物量空间分布规律性明显,坡位对根系各组分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影响显著。在垂直方向上,江南油杉的小根、大根和粗根生物量均随着土层的增加呈减小趋势,但随着根径的增大其主要分布土层生物量所占比例明显减小,在0~20 cm土层,小根、中根、粗根的生物量分别占其总生物量的71.7%、53.4%和48.1%。在不同土层中,坡位因子对不同根系的生物量存在不同程度差异性影响,其中小根总生物量大小排序为上坡中坡下坡,大根总生物量为下坡中坡上坡,粗根总生物量为下坡中坡上坡。在水平方向上,江南油杉大根、粗根生物量从树兜向外呈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而小根在下坡位表现为近区中区远区,在上坡位和中坡位则表现为中区近区远区。在不同区位,坡位因子对不同根系生物量存在不同程度差异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典型样方法对福建江南油杉4种天然林群落(江南油杉林、江南油杉+甜槠林、江南油杉+赤皮青冈林、江南油杉+毛竹林)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4种类型天然群落的乔木层有2个亚层,江南油杉多处于乔木上层,有伴生树种16种;亚热带常绿阔叶建群科壳斗科、樟科、木兰科、山茶科的种类共10种,占总种数的62.5%。不同类型林分的灌木层种类组成较多,达26种,樟科、木兰科、山茶科的种类有9种,占总种数的34.6%;草本层及层外植物种类组成较少,分别有7种;但不同类型林分的灌草层种类组成差别不大,而优势种差别较大。江南油杉林灌木层、草本层分别以老鼠刺、狗脊蕨为优势种;江南油杉+赤皮青冈林灌木层以福建酸竹、弯蒴杜鹃为共优种。草本层以芒萁为优势种;江南油杉+甜槠林及江南油杉+毛竹林灌木层以马银花、翅柃为共优种.江南油杉+甜槠林草本层以狗脊蕨、芒萁为共优种,江南油杉+毛竹林草本层以狗脊蕨为优势种。受较大的灌草盖度的影响,江南油杉天然更新不良,将被常绿阔叶树所取代。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坡位下,以30年生江南油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根系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江南油杉根系各组分生物量的排列顺序一致,均为粗根>主根>大根>小根,但所占比例差异范围比地上部分有所增加;江南油杉根系生物量空间分布规律性明显,坡位对根系各组分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影响显著。在垂直方向上,江南油杉的小根、大根和粗根生物量均随着土层的增加呈减小趋势,但随着根径的增大其主要分布土层生物量所占比例明显减小,在0~20 cm土层,小根、中根、粗根的生物量分别占其总生物量的71.7%、53.4%和48.1%。在不同土层中,坡位因子对不同根系的生物量存在不同程度差异性影响,其中小根总生物量大小排序为上坡>中坡>下坡,大根总生物量为下坡>中坡>上坡,粗根总生物量为下坡>中坡>上坡。在水平方向上,江南油杉大根、粗根生物量从树兜向外呈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而小根在下坡位表现为近区>中区>远区,在上坡位和中坡位则表现为中区>近区>远区。在不同区位,坡位因子对不同根系生物量存在不同程度差异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江南油杉林植物种群竞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南油杉及其伴生树种在正常纯林和以伴生树种为优势种组成的混交林中的优势度为环境容纳量,用重要值百分数求取种间竞争系数,采用Lotka—Volterra竞争方程研究江南油杉林的共优种群(江南油杉与其伴生树种)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平衡时,江南油杉与其伴生树种相对优势度分别为65,55%和34,45%,说明未来江南油杉仍将处于支配地位。  相似文献   

8.
用D isc聚丙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油杉属8个种的过氧化物同工酶.结果表明:属内种间具有明显的酶谱差异,每个种都有其特征酶谱.用数量分类中的系统聚类方法对油杉属8个种酶谱的相似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把8个种分为3个类群,6个种,归并了2个种.其中:油杉、江南油杉为一类群,铁坚油杉、黄枝油杉为一类群,云南油杉、旱地油杉为一类群,铁坚油杉与青岩油杉归并为同一物种,云南油杉与蓑衣油杉归并为同一物种,推断旱地油杉为云南油杉的生态变种,从分子水平上论证了油杉属各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
以30年生江南油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量的结构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南油杉各器官的生物量构成比例稳定,坡位差异对各器官(组分)间生物量的大小排列顺序影响不大,但对同一器官(组分)的生物量大小具有不同程度影响,主要测树因子与各器官生物量大小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江南油杉整株各器官间生物量大小顺序均为树干树枝树根树皮树叶,且坡位间各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差异不大,分别为50%、22%~23%、15%~17%、8%、3%~4%。树干生物量占比约是树枝的2倍,侧根生物量占比约是主根生物量2倍。江南油杉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大小顺序不受坡位因子影响,均表现为树干大枝小枝皮叶,所占比例分别在59%~60%、16%~17%、10%~11%、9%~10%、4%;树干、大枝、皮和总生物量坡位间的大小排列均为下坡中坡上坡;而小枝叶生物量排序为中坡下坡上坡,数值上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缓释肥用量对江南油杉幼苗生长、根系发育以及养分状况的影响,为江南油杉优质苗木繁育提供依据。【方法】以1年生江南油杉容器苗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方法,设置7个缓释肥用量处理:即对照(0 kg/m~3,CK)、M_1(1.0 kg/m~3)、M_2(2.0 kg/m~3)、M_3(3.0 kg/m~3)、M_4(4.0 kg/m~3)、M_5(6.0 kg/m~3)和M_6(9.0 kg/m~3),分析各处理江南油杉生长发育指标以及植株N、P、K养分含量。【结果】(1)与对照相比,施用缓释肥的江南油杉地径、苗高显著增加,叶、茎、根及全株生物量明显提高,且均以M_3(3.0 kg/m~3)处理幼苗生长效果最佳。(2)施用缓释肥处理的江南油杉平均根直径、根表面积、根体积以及各根径等级的细根长度增幅明显,均高于对照,且M_3处理幼苗根系更为发达。(3)随着缓释肥用量的增加,江南油杉叶、茎、根的N、P和K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趋势,M_3处理植株N、P和K含量整体较高。(4)江南油杉容器苗生长、生物量与缓释肥用量的二次项方程拟合效果最优,R~2均大于0.950,最佳缓释肥用量为2.75~3.28 kg/m~3,与M_3处理生长最优的实测结果相吻合。【结论】适量缓释肥能促进江南油杉幼苗生长、生物量积累和根系发育,建议缓释肥用量以3.0 kg/m~3为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加工番茄高光谱数据与叶绿素密度的相关关系,为加工番茄生育期生长状况的实时、无损、快速的遥感监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非成像ASD地物光谱仪获取加工番茄两个品种四个氮素水平冠层关键生育时期的反射光谱,与其相应的冠层叶绿素密度(CH.D)进行逐步回归相关分析.加工番茄冠层CH.D分别在其近红外反射光谱757 nm波段处和红光677 nm波段处的相关系数达最大值(rp757 -CH.D=0.7521**,rp677 -CH.D=-0.8437**,n=44,α=1;);采用这两个波段的反射率分别组成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比值植被指数(RVI),建立与加工番茄CH.D的5种线性和非线性的相关模型.[结果]NDⅥ和RVI所构建的加工番茄CH.D的双曲线函数模型的相关性和精度最高,再采用这两个植被指数的双曲线函数模型分别对加工番茄CH.D进行估算,它们的实测CH.D与估测CH.D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检验水平(r实测CH.D-NDVI估测的CH.D -NDVI=0.8041**,r实测CH.D-RVI估测CH.D- RVI=0.8094**,n=44,α=1;),估算精度均为86.6;.[结论]利用高光谱植被指数可以精确提取加工番茄冠层叶绿素密度信息并对其进行遥感估算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万猛  樊巍  田大伦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437-1438,1456
[目的]为太行山地区以重量为计测单位的森林测计提供基础,方便该地区森林资源的清查。[方法]根据太行山南麓栓皮栎林的样方调查数据和生物量实测资料,通过回归分析,考察栓皮栎各器官生物量(W)与胸径(D)和树高(H)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栓皮栎材积与生物量间的关系,建立用材积推算栓皮栎各组分生物量的回归模型。[结果]栓皮栎各器官生物量(W)与胸径(D)和树高(H)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即:Ws=0.932 6D0.590 9(r=0.879 6);Wb=0.099 58D0.048 9(r=0.970 2);Wl=0.011 3(D2H)0.718 2(r=0.982 1);Wr=0.538 1(D2H)0.299 6(r=0.945 6)。栓皮栎可通过以下方程来进行材积和生物量间的换算:Ws=-62.280 2+30.640 9V(r=0.912 8);Wb=-35.678 3+15.41V(r=0.966 8);Wl=0.097 4e15.909 4V(r=0.928 7);Wr=9.531e2.087 6V(r=0.970 1)。[结论]此回归模型的建立方便了该地区森林资源的清查,有着使用简便、省时省力、实用性强、高精度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采用染色体压片技术对薯蓣属(Dioscorea)4种植物进行核型研究。结果显示小花盾叶薯蓣(Dparviflora CTTing)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20,核型公式K(2n)=20=8m+12sm;盾叶薯蓣(野生种)(Dzingiberensis CH Wright)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20,核型公式K(2n)=20=14m+6sm;盾叶薯蓣(Dzingiberensis CH Wright)栽培株系A-02-6的染色体数目为2n=4x=40,核型公式K(2n)=40=20m+18sm+2st;黄独(Dbulbifera L)的染色体数目为2n=8x=80,核型公式K(2n)=80=34m +46sm;山药(薯蓣Dopposita Thunb)的染色体数目为2n=14x+4=144,核型公式K(2n)=144=57m+84sm+3st。结果表明:薯蓣属是染色体数目和倍性复杂并且存在许多多倍体的植物群,核型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4.
对肯尼亚红碎茶、云南碎二、海南碎二茶样的滋味品质进行化学评分方法试验,采用六因素五水平的正交试验处理,从中寻找出一种化学检测得分与感官审评评分相一致的组合.不同处理的试验结果与感官审评给分的趋向是一致的;经过极差与回归分析,选定实验号9、13和20,即A2B4C1D4E4F5、A3B3C2D3E5F5、A4B5C3D4E5F1,其化学滋味得分与感官评分相吻合.这3个试验都是比较好的组合.其中13号(A:15 min,B:20 mL,C:3 min,D:2.0 mL,E:0.5 mL,F:8.5)是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5.
基于机载激光雷达的森林地上碳储量估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生态站为研究对象,以2012、2013年的66块样地数据和2012年同步获取的机载Li DAR遥感数据为数据源,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随机森林回归算法,通过对比不同算法间的估测精度差异,选择更适于研究区的估测方法,实现研究区森林地上碳储量的遥感估测。结果表明:随机森林回归算法的估测精度最优,模型训练精度(R2为0.861,RMSE为11.133 t/hm2,rRMSE为0.279)和预测精度(RMSE为17.956 t/hm2,rRMSE为0.342,估测精度范围40.898%~95.129%,平均估测精度76.385%)均优于多元线性回归的模型训练结果 (R2为0.676,RMSE为11.846 t/ha,rRMSE为0.351)和模型预测结果(RMSE为22.703 t/hm2,rRMSE为0.636,估测精度范围45.824%~94.752%,平均估测精度69.859%)。机载Li DAR数据的高度变量和密度变量与森林地上碳储量均具有显著相关性,高度变量相关性更为显著。随机森林回归算法对区域森林地上碳储量的估测结果趋于真实分布情况,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尾叶桉地径与胸径、树高、材积的数学模型,为利用地径测算林木立木材积提供测算方法。【方法】实测148株尾叶桉立木的地径、胸径和树高,运用SPSS软件建立尾叶桉地径与胸径、树高、材积的回归模型,进行选优和适应性检验。【结果】研究区尾叶桉地径—胸径、地径—树高、地径—材积最优模型分别为D1.3=0.857D0-0.539、H=0.966D01.048、V=0.0000481D02.749,尾叶桉地径与胸径、树高、材积均显著相关。地径—胸径模型适应性检验的总相对误差为-1.14%、平均相对误差为1.29%,精度为98.46%;地径—树高模型适应性检验的总相对误差为13.07%、平均相对误差为-14.32%,精度为94.88%;地径—材积模型适应性检验的总相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3.87%、1.69%,精度为94.70%。【结论】选出尾叶桉地径与胸径、树高、材积的3个最优回归模型,其中地径—树高模型总相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过大,不提倡以尾叶桉地径直接估算树高;地径—胸径、地径—材积模型预测误差均在±5%以内,方程预测精度较高,可以用于估算立木材积。  相似文献   

17.
在河北省平山县岗南镇寺家沟村的田边地头随机选择17株直径大小不同的酸枣,通过测定其单株相关指标,建立酸枣单株耗水尺度扩展参数模型,以树高、地径、生物量作为基础,挖掘其与边材面积之间的回归关系,建立回归模型,并用实测值和相关系数等来选择回归模型。经过相关系数、模型、实测检验,并综合测定难易程度,确定酸枣耗水模型的扩展参数。结果表明,将酸枣耗水模型的扩展参数定为地径、地上部生物量、全株生物量3种。模型有,地径与边材面积为 Y=0.45936 D2地+0.88467 D地-0.97092,R2=0.997;全株生物量与边材面积为Y=2.6×10-12 W3-1.1×10-7 W2+0.00215 W+0.96432,R2=0.994,中间模型为全株生物量与地径:W=927.02 D2地-2366D地+1577.8,R2=1;地上部生物量与边材面积为Y=8.6×10-12 W3上-2.6×10-7 W2上+0.00321 W上+1.07127,R2=0.940;中间模型为地上部生物量与地径:W上=681.13 D2地-1890.2 D地+1350.9,R2=1.000。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黄瓜的容积指数(Ⅵ)与瓜条容积(Ⅴ)、瓜条鲜重(Wf)和瓜条干重(Wd)的关系。用瓜梗和瓜身的长度l_1和l_2,瓜条上4个部位的直径D_1、D_2、D_3和D_4计算瓜条的容积指数(Ⅵ),Ⅵ=l_1D_1~2+l_2(D_2~2+D_3~2+D_4~2)。Ⅵ与Ⅴ之间表现为高度正相关(r=0.976),达1%显著水平。直线回归方程为Ⅴ=222.87Ⅵ。Ⅵ与Wf和Wd的关系分别为:Wf=307.9Ⅵ-50.54Ⅵ~2-10.76,Wd=4.721Ⅵ+0.327Ⅵ~2+1.476。  相似文献   

19.
用C-分带技术鉴定六倍体燕麦的21对染色体并建立燕麦的C带核型模式,发现燕麦的21对染色体分成3组,每组7对,其中C组染色体分布有较多的异染色质区域,染色较深,很容易与A组和D组区分开。A组和D组染色体染色较浅,尽管每对染色体都有自己的特征带,但要将14对浅染的染色体归入不同的部分同源染色体组还需要积累更多的细胞学和分子学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尾叶桉地径与胸径、树高、材积的数学模型,为利用地径测算林木立木材积提供测算方法。【方法】实测148株尾叶桉立木的地径、胸径和树高,运用SPSS软件建立尾叶桉地径与胸径、树高、材积的回归模型,进行选优和适应性检验。【结果】研究区尾叶桉地径—胸径、地径—树高、地径—材积最优模型分别为D1.3=0.857D0-0.539、H=0.966D01.048、V=0.0000481D02.749,尾叶桉地径与胸径、树高、材积均显著相关。地径—胸径模型适应性检验的总相对误差为-1.14%、平均相对误差为1.29%,精度为98.46%;地径—树高模型适应性检验的总相对误差为13.07%、平均相对误差为-14.32%,精度为94.88%;地径—材积模型适应性检验的总相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3.87%、1.69%,精度为94.70%。【结论】选出尾叶桉地径与胸径、树高、材积的3个最优回归模型,其中地径—树高模型总相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过大,不提倡以尾叶桉地径直接估算树高;地径—胸径、地径—材积模型预测误差均在±5%以内,方程预测精度较高,可以用于估算立木材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