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确立了人的行为应当的“绝对命令”,并勾划了人类走向至善的基本途径。康德的研究成果,具有现实意义:实践是理性的;人的实践活动是自由的,但是这种自由是以道德律为前提的;实践理性的目标,是达到至善境界;重视道德教育。有两点值得商榷:割裂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过分地突出“形式”的地位和理论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
法的基地一般说来是精神的东西,它的确定的地位和出发点是意志。基于此,黑格尔在其《法哲学原理》中阐述和论证了一个核心的概念--自由意志。这也是黑氏整个法哲学思想的理论支点。不管是抽象法还是道德抑或伦理,黑氏法的三种形态都有着自由意志的烙印,充分证明了自由意志是法的根本规定。  相似文献   

3.
康德所谓自由,本旨是先天的道德法则,自觉的道德行为.道德的法则和行为都是以自己为根据和原因的,故而自由.自由不仅与自然无涉,而且与自然无法沟通.审美的主要功能在于沟通自由与自然两个世界.自由的美学意义体现在它给审美活动提供一个不受因果律支配,不受功利束缚的维度,使审美判断成为自由的愉快.  相似文献   

4.
何期 《甘肃农业》2003,(7):59-61
读恩格斯的《反杜林论》 ,对恩格斯的自由观重新进行把握 ,深刻了解自由的内涵 ,自由与必然的关系 ,以及自由实现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生活于英国十九世纪的密尔,在对英国国内状况的敏锐分析下,看到了大众民主对个人自由的威胁及这种社会暴虐的可怕性,在其《论自由》一书中,密尔尝试着从社会自由的角度消解民主与自由之间的这种矛盾。首先,密尔在社会权威与个人自由之间划定了一个界限,即人类之所以有理有权可以个别地或者集体地对其中任何分子的行动自由进行干涉,唯一的目的只是自我防卫。其次,密尔指出了人类社会自由的适当领域,即意识内向境地的自由、趣味和志趣的自由以及联合的自由。  相似文献   

6.
陈俊亮 《甘肃农业》2006,42(11):294
道德自由作为人的一种自主、自决、自律的能力,是人们通过对道德必然的认知与遵循,通过道德责任的自觉选择,通过理性对自我的调控与限制,以达到道德的理想境界。道德自由与人类其他领域的自由,特别是与法律自由相比,它具有独特的特征。当前,在建构道德规范体系的过程中,科学地把握道德自由的真实含义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国无政府主义者的绝对自由理念,是在对政府、社会、法律的消解过程中建立的,这种建构模式所内含的现实批判因素挤占了学理的创造空间,而无政府主义思想中的卢梭资源又将他们带向终极革命的道路,从追求绝对自由一个极端走向了绝对专制的另一极端,自由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8.
康德的伦理学一方面强调的是道德主体性思想,但同时,也十分重视道德的规范性和合法则性.康德通过对道德义务、法则、自由观及其内在联系的阐述,深刻地揭示了其道德主体性和客观性的内在统一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9.
贡斯当在1819年的一篇演讲中,对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进行了一番比较,首次对自由的古今概念进行了分析。古代人与现代人享有的是完全不同的自由,古代人自由体现一种公民资格及政治参与性质,同时意味着牺牲私人领域的自由。现代已无法复制古代人的自由,现代人珍视的是个人自由,而且必须把政治自由与个人自由相结合以更好地保障个人自由。  相似文献   

10.
超声波-真空协同干燥自由水迁移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尺寸规格为200 mm×100 mm×20 mm的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为试材,在干燥温度为40、60℃,绝对压力为0.05、0.02 MPa,超声波频率为20、28 kHz和超声波功率为60、100 W的条件下进行超声波-真空协同干燥.通过对试件的干燥动力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干燥温度、绝对压力、超声波频率、功率对木材超声波-真空协同干燥的自由水迁移速率的影响规律,并通过统计方法得到了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超声波的协同可以使真空干燥的自由水迁移速率提高8%~40%,自由水迁移速率随着超声波功率的增大和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且绝对压力越小,自由水迁移速率越快,但超声波频率对自由水迁移速率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康德对人及人的自由的思考与重视,正是他提出“美是道德的象征”命题的大前提。康德哲学美学是主体性学说,在哲学人类学的背景下,美必然以道德为旨归;该命题有着深远的历史思想渊源,在其哲学探索人与自然统一关系的背景中诞生;同时也与康德推崇卢梭有重要关系,受卢梭影响而对人及人的自由重视;该命题的提出有着它的现实基础,康德感于当时人的生存状况而对人及人的自由思考与重视“,美是道德的象征”就是在意识层面上达到人与自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同为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小说家和公共知识分子,安·兰德与萨特的哲学思想之间存在不可忽略的可比性。如两者都强调个人意志、生命意志以及自由意志等。但是从本质上而言,兰德强调“客观”的客观主义哲学与萨特强调“主观”的存在主义哲学在具体哲学观念上有很大的分歧。具体表现为,在本体论与认识论上,前者强调存在的实体性,意识(理性)反映存在的被动性,后者强调存在的自在性和自为性,以及意识作为自为存在的主动性;前者强调自由的理性本质、绝对性以及目的性,后者强调自由的非本质性、处境以及非目的性;前者强调自我与他人的无冲突论、人只对自己负责,后者强调人总是处于与他人的关系中,人不光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还要对他人的选择负责。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些研究者对康德《实践理性批判》所作的自相矛盾的三种解释情况,作了适当的探讨与分析,并提出了新的看法,作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康德先验幻相理论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验幻相理论是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一个重要内容,从纯粹理性批判体系上讲,先验逻辑论是主要部分,分为先验分析论和先验辨证论,在先验分析论揭示了我们能知道什么或我们怎么知道后,先验辨证论要指出我们不能知道什么或我们只能知道什么。先验幻相理论是先验辨证论的第一部分,正是幻相的出现才揭示了对纯粹理性的局限性,才有了对其进行批判的必要性,在此意义可以说先验幻相理论是整个纯粹理性批判体系的中心所在,本文简要分析了先验幻相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当哲学把它考察的重点从古代的本体论转移到认识论以后,关于作为观念意识的认识与作为物质存在的对象为什么能相符合,是一切反映论者感到头痛的问题。康德提出,主体认识的不是纯粹的自然物(物自体),而是主体用时空先天形式和感性材料构成的“经验对象”。这样康德就用“经验对象取代了物质对象,即把认识对象从主体之外移到了主体之内,这就解决了认识和其对象的一致性问题。这样在认识与对象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康德来了个彻底的颠倒:不是认识如何符合对象,而是对象如何符合认识;不是人消极地屈从于自然,而是人积极地为自然立法。这就是康德自誉为“哥白尼式的革命”。我们历来对康德这一变革持批评态度,认为康德认识论是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的混种。本文认为,康德的这一颠倒是深刻的。它实际提出了客观真理(具有普遍必然性的认识)不在消极的感性反映中,而在能动的理性思维中。这正是康德认识论的新贡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的趋势刘文超同志在1996年4月19日《中国科学报》撰文提出当今世界科技革命的十大趋势。概括起来,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和现代高科技的发展,除了从绝对走向相对、从单义性走向多义性、从精确走向模糊、从因果性走向偶然性、从确定走向不确定、从可...  相似文献   

17.
优先购买权制度是民法体系中一项相当重要的制度,通过对此制度的最具标志性的部分的把握,我们能够发现该制度实际上是合同自由、意思自治与交易安全原则对诚实信用、情事变更及契约解释原则让步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必然结果。建议在制定民法典的进程中构建以绝对同等说为基本内核、同时充分借鉴《日本民法典》做法的新的优先购买权制度,在保证市场主体自由本质的同时,节省交易成本、稳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营地"及"自然体验"的概念的阐述,梳理了营地景观设计的要点。通过对自由家营地入口景观设计的分析,结合游人的自然体验,从平面布局、竖向设计、植物种植设计等层面探析营地景观设计的方法,旨在为营地景观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认为晏殊《珠玉词》在情感抒发中带有浓厚的客观理性色彩 ,表现为不觉痕迹的情感流露 ;适可而止的理性分寸 ;深刻透彻的观察分析和对自然人生的哲理点示。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人类哲学思想的“蓄水池”,康德不仅以其批判哲学实现对传统哲学的根本变革,而且以其新哲学理念深刻影响现当代西方哲学的总体发展。康德的批判哲学开德国古典哲学之先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渊源,其贡献在于倡导并实践批判的精神。然而康德的批判是不彻底的。当前,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高扬“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的精神,“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由康德所奠定的那种高瞻远瞩的理性批判精神,是永远值得人们珍惜和深思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