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EM,也称有效微生物,是日本学者比嘉照夫教授等80年代初期研制成功的新型复合微生物菌剂,该菌种由光合细菌、放线菌、酵母菌、乳酸菌等10个属80多种微生物复合而成,能有效改良生态环境,提高动、植物的成活率,不含任何有害化学物质,无毒副作用,不污染环境,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环保方面,效果显著。对于EM在罗非鱼养殖上的应用,目前尚无专门研究,本试验首次将EM作为水质净化剂和饲料添加剂,使用于奥尼罗非鱼鱼苗培育中,以期解决奥尼罗非鱼鱼苗培育水质、养殖成活率及生长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海鲜世界》1990,(2):17-17
将三组罗非鱼鱼苗喂以下列持定饲料三个星期。一组饲料中含Vc,一组含氯化钴,一组不含Vc与氯化钻。然后,观察其在生长率,食物及蛋白转化率的不同。结果表明:饲科中含Vc的一组鱼苗生长效果最好,食物及蛋白转化率最高。饲料中含有氯化钴的一组鱼苗比什么也不含的一组鱼苗其生长率及蛋白转化率要高,  相似文献   

3.
新型幼鱼饲料日本发明一种新型颗粒饲料,适用于鱼苗,幼鱼养殖。该饲料有下列特点:(1)颗粒大小在幼鱼的可食范围内;(2)饲料在水中漂浮30分钟以内不会沉降;(3)在水中不会崩坏,膨润;(4)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不会溶解到水中;(5)鱼类喜食;(6)饲料散市...  相似文献   

4.
永州市芝山区麻元村是全国四大胡子鲶鱼苗人工繁殖基地之一,鱼苗远销全国20多个省,实现年销售收入400多万元。但生产中存在一个棘手问题:鱼苗饵料缺乏稳定供应。养殖户到离家几十里或几百里的地方捞水丝蚓用作鱼苗饵料,劳动量大,花时多,且水丝蚓出自肮脏污泥之处,易引发鱼苗患病。本人自1994年至2000年,一直从事胡子鲶鱼苗饲料的研究和生产,先后30多次赴麻元村了解饲料的使用情况,饲料配方经养殖实践的检验而多次修改成为现今较为全面的饲料配方。现将其饲料配方、添加剂、制备方法、过程及其质量分析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饲料原料秘鲁…  相似文献   

5.
采用4种不同动、植物性蛋白质及其不同含量的饲料分别喂养4组倒刺鲃鱼苗别。试验结果:植物性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比含量较低的饲料更好促进鱼苗的生长;饲料中含有一定比例动物性蛋白质比不含动物性蛋白质会更好促进鱼苗的生长,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采用4种不同动、植物性蛋白质及其含量的饲料分别喂养4组倒刺鲃鱼苗30d。试验结果:植物性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比含量较低的饲料更好促进鱼苗的生长;饲料中含有一定比例动物性蛋白质比不含动物性蛋白质会更好促进鱼苗的生长,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许多国家都致力于仔鱼开食饲料、的研究,以扩大鱼苗生产规模。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于1980年研制成AMASIL开食饲料,多年来,用这种微粒配合饲料培养草、鲢、鳙鱼鱼苗,效果良好。经20~30天的饲喂,鱼苗体重达60~200毫克,成活率不低于50%,每立方米水体产5~10万尾。该饲料的特点是:抗水性强,入水后很快铺展于水面,并似轮虫一般长时间悬浮于水中。  相似文献   

8.
鰤鱼(Seriola Purpurascens Temmimket Schagel)的养殖,在日本已有近几十年的历史,现已成为日本海水鱼类养殖最主要的品种。1990年,其养殖年产量达16.1万吨,占海水鱼类养殖总产量的80%以上。日本在鰤鱼的网箱养殖、人工育苗、天然鱼苗的选择培育、初期鱼苗的饵料开发等方面已做过许多研究,但在鰤鱼苗种的人工繁殖技术上还尚未完善,其产苗量远不能满足养殖需要量,现鰤鱼养殖所需的鱼苗绝大部分仍依赖于本国以及国外进口的天然  相似文献   

9.
用每公斤含有0.78,390毫克维生素C的饲料喂养斑点叉尾鮰Ictaluous punchatus鱼苗120天后,观察维生素C不同含量对鱼苗生长,尾鳍发育及耐受环境因子能力的影响。试验表明,不含维生素C的饲料与维生素C中等或高含量的饲料相比,鱼苗表现为生长缓慢,尾鳍畸形明显,对氨的耐受力差,以及窒息点较高等特点,而喂给含有维生素C的两种种饲料,鱼的生长,尾鳍发育及耐受力均相似,维生素C饲料对圈养在网中10天内的各试验鱼组表现为耐受不利因子的能力未见减弱。  相似文献   

10.
哈尔滨市鱼苗繁育试验场从1991年开始工厂化培育家鱼乌仔的研究生产,常规方法以丰年虫幼体开口培育5至6天后辅助人工配合饲料。为了探讨完全人工开口饲料工厂化育苗的可行性,我们进行了人工配合饲料的配方研究及应用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幸奠权 《齐鲁渔业》2012,(10):41-42
刚孵出来的鱼苗称鱼花、水花、夏花,适应环境能力差,个体较小,抗病能力弱,如果管理不细,饲喂不当等易引起鱼苗的死亡、成活率低,因此,加强饲料供给,科学调节水质,注重日常管理,有利于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增加养鱼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月鳢苗种培育和商品鱼养成方法。月鳢鱼苗自开口摄食浮游动物不久,经驯化完全养吃人工配合饲料习惯,苗种培育成活率达72%以上。商品鱼生产阶段全部采用自行研制的全价颗粒饲料,5-6月繁殖的鱼苗养至10-11月,个体重达0.1kg以上起捕上市,生长速度是同龄野鱼的3-4倍,商品鱼养成阶段,成活率100%,饲料系数1.1,亩产855斤以上(6422kg/ha),亩纯收入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13.
<正> 1 给鱼播放音乐加快生长 日本渔业专家通过试验证实,给鱼播放音乐能增加鱼产量。将大功率扬声器安装在鱼池旁,每次投喂饲料时,即将扬声器打开,播放各种音乐,众多的鱼就会闻声赶来,聚在一起“会餐”。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提高饲料利用率,还能加快鱼的生长,提高鱼产量。2 脂肪饲料促进鱼苗生长 英国西部渔业实验站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证实,在内含蛋白质30~32%,能量为1.4×10~6J/kg的半精制饲料中再添加4~8%的脂肪(动物性或植物性油脂均可,以脂肪酸甘油三酯为最好)喂养鱼苗时,鱼苗的生长速度比对照组快30%,同时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冬季培育鲤鱼苗的饲料问题,从1981年冬开始,对鲤鱼苗的人工饲料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1983年初研制成功“5号”人工开口饲料。用这种饲料直接喂养鲤鱼苗,可使其成活及正常生长。在鱼苗放养密度分别为20万尾/米。和10万尾,米^2,水中不合饵料生物的条件下,经过15天饲养,鱼苗体长分别可达到11—13毫米,体重可达15—22毫克,成活率为77—97%.5号饲料的成份为:粗蛋白36.7%,粗脂肪5.5%,粗纤维1.8%,水分8%,灰分19.0%,碳水化合物29%。  相似文献   

15.
试验于水温27—32℃的条件下用含60、90、120和240mg/kg乙炔基睾酮(ET)的饲料投喂金色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鱼苗22天,获得了100%雄鱼。喂含60、90和120mg/kg甲基睾酮(MT)的饲料获得了96—99%雄鱼。对金色罗非鱼鱼苗采用偶然过量的ET或MT并不妨碍单性雄鱼的实际规模生产(建议剂量在300%范围)。  相似文献   

16.
<正> 4 苗种培育 4.1 鱼苗培育 当鱼苗能够开口、头部能来回活动后,开始游至水面寻找食物。鱼苗的“上浮”通常出现在孵化后的第3~4天,此时应投喂包含各种营养要素的高蛋白饲料(含粗蛋白45%~50%)。据最新研究,鱼苗饲料中的蛋白质应包含60%的鱼粉,饲料应磨得很细,易于鱼苗摄食。  相似文献   

17.
国隙地     
《内陆水产》2013,(10):25-25
印尼正成为新的鳗鱼产地 印度尼两亚的鳗鱼生产基地正在逐步发展。丸红等日本商社已开始在爪哇岛采集、养殖鳗鱼鱼苗,加工烤鳗鱼,然后出口到日本。日本人特别喜欢吃的日本鳗鱼近年来捕获量大幅减少,所以价格快速上涨。印尼品种的供应增加有望缓和供需情况,估计鳗鱼料理的价格也将下滑。  相似文献   

18.
提高商品鱼苗生产效益的技术措施目前,大规模生产的人繁鱼苗,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渔业生产需要,绝大多数鱼苗成为商品鱼苗对外出售,然而有很多生产单位生产效益不够理想,如何提高商品鱼苗生产效益是生产者关心的问题,笔者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抓社会需...  相似文献   

19.
《渔业现代化》1987,(6):43-43
据日本《水产界》报道,为建设海洋牧场,日本首次实验用电网围圈养鱼获得成功。这一成果已被各国所关注。这种用双层防护电网建起的海洋牧场,既能防止鱼苗逃离场外,又可防止凶猛海洋动物进入场内吞食鱼苗。  相似文献   

20.
海外渔业     
新型鱼饲料日本一公司制成了一种新型颗粒饲料,适用于鱼苗和幼鱼养殖。该饲料的特点是:1.颗粒大小在幼鱼的可食范围内;2.饲料在水中浮游30分钟以内不会沉降;3.在水中不会膨胀和腐败变质;4.幼鱼爱吃,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