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超高产小麦新品种洛麦22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洛麦22号是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具有高产、广适、品质优良、商品性好等特点,200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文中介绍了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小麦新品种洛麦22由洛阳农林科学院选育,具有高产、广适、品质优良、商品性好等特点,200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得到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资助,并已成为河南省主推小麦品种.为了做好该品种的示范推广,文章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并提出其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超级小麦新品种洛麦2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洛麦21号是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最新选育的半冬性中熟、大穗大粒型超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参加2004~2006年河南省高肥小麦冬水组区试、生产试验,连续3年居试验第一,表现出高产稳产、大穗大粒、三要素协调、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广等突出优点,一般产量9 000 kg/hm2,高产栽培产量可达9 000~10 500 kg/hm2,达到了国家中筋超级小麦的标准,适宜黄淮麦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洛麦22是利用杂交育种理论,采用混合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多年试验结果统计和生产实践表明,该品种丰产性突出、稳产性较好,是一个适应性好的水地小麦新品种。为了做好洛麦22的推广应用,摸索出洛麦22在河南省高产水肥地的产量特性和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5.
洛麦26是洛阳农林科学院利用多抗广适选择混合小麦育种方法选育的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根据河南地区气候特征制定育种目标,经过双亲互补、亲本组配以及早代单株选择混合和高代系谱法选择的育种技术方法,同时历经早代剔除春性苗、病害接种筛选、株高世代梯度控制等多种田间技术鉴定和成型品系品质近红外检测,采用优质亚基辅助分析、耐热和抗倒测定等多种鉴定技术,最终育成国审小麦新品种洛麦26。其具有突出的特性:矮秆抗倒,株高68~73 cm,基部节间短,抗倒指数1.23;综合抗病性好,中抗条锈病和纹枯病;千粒质量热感指数为0.433,容重热感指数为0.71,为耐热品种;试验平均产量为8 076 kg/hm2,高产方平均产量为10 806 kg/hm2,产量潜力高;试验适应度为75.00%~92.31%,生产试验增产点率为100%,适应性广;分子标记鉴定含有1,7+8,5+10优质亚基,为优质中筋品种。该品种较好集成了亲本优异遗传基因,适宜黄淮地区高水肥地种植。  相似文献   

6.
开麦22是河南省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用周麦18作母本,百农矮抗58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生育期适中。在2011~2013年河南省小麦区试中,平均产量为7 237.50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2.25%。在2013~2014年河南省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8 545.50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6.00%。2014年通过河南省审定。通过对开麦22选育过程、产量表现、品质、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和描述,以期推广该品种,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7.
小麦新品种豫麦22号一般亩产400kg左右。具有晚播高产优质和高抗土传花叶病的特点,是豫南稻麦两熟区较理想的接班小麦品种。栽培上主以穗多粒重夺高产。  相似文献   

8.
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淮麦2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淮麦22(淮麦0208)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用高产品种淮麦18作母本,扬麦158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代选择育成,2007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小麦新品种洛麦23的种植表现,总结了其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宁麦22在国家长江中下游组2008—2009年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6 354.00 kg/hm2,比对照品种扬麦158增产4.20%,居13个参试品种的第3位,增产点次率达73.3%;2011—2012年度,平均产量6 229.50 kg/hm2,比扬麦158增产8.80%,居13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增产点次率达82.4%;2012—2013年度,国家长江中下游组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各试点全部增产,平均产量4 940.00 kg/hm2,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7.60%。宁麦22全生育期203~205 d,穗大粒多,籽粒商品性较好,中抗赤霉病,2013年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并定名为宁麦22(国审麦200303)。该品种适合在长江中下游麦区的苏皖淮南地区,湖北中北部及河南信阳、浙江中北部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小麦新品种“洛麦22”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对洛麦22产量影响较大的播种期(x1)和播种量(x2)二因素高产优化栽培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播种期、播种量的合理配置是夺取高产的关键,并得出洛麦22的优化栽培技术组合,即最佳播种期为10月6~7日,最佳播种量为114.8 kg/hm2。  相似文献   

12.
国审小麦新品种漯麦8号的选育及其丰产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漯麦8号是漯河市农科院1998年选用鲁麦14为母本、豫麦41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号为2007008。为了更全面详细了解漯麦8号的生产特性,对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进行了论述.并以2004~2005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黄淮南片水地B组区域试验汇总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等参数分别对漯麦8号和对照品种豫麦49进行比较分析,以促进该品种在生产中的椎广应用。结果表明,漯麦8号丰产性能高、稳定性能好,是一个比较理想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3.
国审品种京冬22的选育·特性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全面分析和比较小麦新品种京冬22号的特征特性和生产利用价值。[方法]以国家区试结果为依据,采用与区试对照品种相比较的方法,分析了京冬22号的特征特性和产量结构。[结果]京冬22号的产量三因素协调,其平均产量在参试15个品种30个点次试验中位居前列,在国家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平均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5.3%,达到显著水平。[结论]京冬22具有较好的丰产、稳产和适应性,于2007年国家审定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中涡22是安徽省同丰种业有限公司以济麦22为母本,西农979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品种。该品种为半冬性,高产、抗病、抗逆性强,适宜在安徽沿淮、淮北地区推广种植。本文简要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洛麦23通过建立穗行圃或穗系圃,与“三圃制”结合,形成了4个级别的种子生产程序:先建立穗行圃,再建立穗系圃;穗行圃和穗系圃,隔年交替进行;穗行圃混合收获种子或穗系圃收获种子,再加繁一代即为育种家种子;育种家种子繁殖原原种,原原种繁殖原种。原种即应用于大田生产。通过和种子企业、农场、种子生产专业村合作,采用“科研单位+种子企业+农场+生产基地”联合体,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至2013年,洛麦23在黄淮麦区南片得到了较大面积的推广利用,累计推广应用面积在100万hm2以上,创社会经济效益13.7亿元。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新品种晋麦86号(原名汾4858)是以晋麦62号为母本、97水3205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的。在2006—2008年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高水肥区域试验中,2年折合平均产量5 908.9 kg/hm2,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11.9%;在2007—2008年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高水肥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5 911.5kg/hm2,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14.8%。2008年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子粒含粗蛋白(干基)14.49%、湿面筋30.30%,沉降值19.00 ml,形成时间2.2 min,稳定时间1.2 min。适宜在山西省中部和全国北部冬麦区高水肥地种植。  相似文献   

17.
小麦新品种毕麦18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麦18是贵州省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方法育成的小麦新品种,2007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毕麦18具有产量高、抗性好和品质优等特性,适合在黔西北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以选育早熟、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作为育种主攻方向,以鲁麦14、尉132和"87初20"为亲本,运用复交方式,育成早熟高产小麦新品种烟农22。先后参加山东省小麦晚播早熟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均居参试品种首位,并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时就育种目标制订、亲本选择、穗行前期选拔和选择时注重均衡其它性状探讨了早熟高产小麦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