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张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452-11453
采用文献综述法和实例分析法。主要研究了微地形植物在园林建设中应用的原则、园林建设中微地形植物的配置等,提出了微地形植物在城市造景中应采用合理应用和科学搭配的种植模式,发挥植物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湿地植物是湿地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为丰富湿地植物多样性且塑造低养护、持久的良好植物景观,选取不同地形的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岸带植物配置模式、水域植物配置模式、浅滩岛屿植物配置模式,并开展了相关试验,选出了适宜湿地植物构建、兼顾净化功能的湿地植物配置模式。结果表明:基于低养护持久景观理念的植物配置模式,优先选择乡土植物、养护管理要求低、对环境友好的植物种类,使植物能够健康生长;以木本植物为主、辅以草本植物的湿地植物配置模式,在减少湿地植物后期维护成本的同时亦能兼顾植物群落的生态净化功能与景观持久性;以单层和简约型植物为主的配置模式,更能体现湿地植物的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针对不同的湿地生境(环境条件/立地),选择适宜的配置模式,有利于兼顾湿地群落(植被)的生态功能性和园林景观性(美观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低养护持久景观的湿地植物配置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植物是湿地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为丰富湿地植物多样性且塑造低养护、持久的良好植物景观,选取不同地形的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岸带植物配置模式、水域植物配置模式、浅滩岛屿植物配置模式,并开展了相关试验,选出了适宜湿地植物构建、兼顾净化功能的湿地植物配置模式。结果表明:基于低养护持久景观理念的植物配置模式,优先选择乡土植物、养护管理要求低、对环境友好的植物种类,使植物能够健康生长;以木本植物为主、辅以草本植物的湿地植物配置模式,在减少湿地植物后期维护成本的同时亦能兼顾植物群落的生态净化功能与景观持久性;以单层和简约型植物为主的配置模式,更能体现湿地植物的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针对不同的湿地生境(环境条件/立地),选择适宜的配置模式,有利于兼顾湿地群落(植被)的生态功能性和园林景观性(美观性)。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别墅区植物配置应遵循适地适树、适当配置乡土树种原则、功能性原则、多样统一性原则,分析了植物在别墅区中的几种配置形式及其与地形、建筑、山石等相结合的造景手法,并讨论了植物配置时应避免过多使用大树,植物配置密度大,色彩搭配未能突出重点,盲目引进、推广外地植物、设计没有亮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根据植物配置的功能和要求,从树种选择、配置模式和配置效果三个方面着手,构建了高校校园植物配置评价指标体系,并简单介绍了高校校园植物配置质量评价指标的测定和计算。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水体植物造景的功能、水体植物配置和造景的指导思想与原则及水体植物配置的形式。  相似文献   

7.
郑洁  牟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2,(7):4065-4067,4086
综述了医院绿地功能的特殊性及医院植物应用的功能作用,具体以四川省华西医院为例,探究了医院的植物种类、配置方式、空间类型营造及植物配置的优势与劣势,并提出了医院植物配置的原则,最后实证研究,对汉源中医医院进行植物配置设计。  相似文献   

8.
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对园林建设各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设计阶段,不仅要体现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更要体现其生态效益。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包括净化空气、调节温度、消音减噪、防风固沙及保持水土等方面。在具体设计中,地形设计应当对原地形"利用为主、改造为辅",合理调节地形、坡度、坡向,改善局部小气候;在植物配置上保留场地植物、采用乡土树种进行复层结构配置,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在园林建筑小品选材上,合理运用当地自然资源,实现废弃物再利用,达到环保意识与观赏价值相融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园林绿化作用、绿化植物的选择、植物的配置、功能和布局等方面介绍了园林植物配置的一般原则.总结了园林植物的配置形式。  相似文献   

10.
林允宁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3):201-203
本文从居住区绿化的总体规划设计、节约原材料、降低绿化成本以及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的适当配置、地形处理、水系岸线处理、假山置石处理、植物的合理配植等方面,对如何建成优化的生态节药型居住小区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为充分发挥居住区的生态功能与效益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和做法。  相似文献   

11.
城市居住区绿化中植物配置与造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传明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6):128-130,134
从居住区绿地的分类及功能的角度出发,遵循植物配置与造景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浅谈居住区植物配置与造景的形式,并利用上述理论对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天鹅湖畔小区的植物配置与造景的现状做出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边坡植物物种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人机的出现,给生态调查带来关键性革新。而使用无人机进行生态调查,植物遥感分类是关键,基于平地的无人机植物物种分类创新运用于边坡,使用可见光正射影像联合nDSM(normalized digital surface model,归一化数字表面模型)对边坡植物物种进行分类。结果表明,边坡样地的分类的精度达85%,自然样地达84%,与没有加入nDSM的分类结果对比,边坡、自然样地分类精度分别增加了32%和16%。在边坡条件下可见光正射影像与nDSM结合,可大幅度提升边坡植物物种分类精细度。  相似文献   

13.
园林设计植物配置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燕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448-5449
介绍了城市园林的功能与绿地现状,分析了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并论述了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原则。  相似文献   

14.
城市道路不仅是城市的交通设施,也是展示城市自然风貌和人文风貌的载体。对于有意突出城市文化特征的道路景观设计,除了用雕塑、石刻等园林小品表达之外,更重要的应通过塑造地形、配置植物等方式,利用空间的营造展现文化氛围,体现道路空间对于城市文化的解读,在连续统一的道路空间中展现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空间。阏伯路作为商丘市外环主干道肩负着对外展示城市风貌的作用,文章通过阏伯路具体的景观设计,探讨了突出城市文化特征的道路景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校园绿化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是校园绿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满足校园绿化中的功能需要,应采取不同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方式,分析影响植物配置的相关因素及植物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以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为例,探讨园林植物在校园绿化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吉林市松江北路九站段位于吉林经济开发区,临靠松花江,于2004年全线通车。根据松江北路九站段的地形状况,对公路的中央分隔带、铁路两侧、铁路桥边坡以及沿江预留地区,提出绿化功能与规划原则,并对公路绿化进行详细阐述,选择合适乡土树种,巧妙科学地利用地形变化,因地制宜进行种植。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特征等综合因素,提出好的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7.
校园园林植物配置是校园环境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为了改善校园生态环境,总结了绿化植物的功能和选择的总体原则,详细介绍了粤西地区园林景观主要树种的特征特性,提出了校园绿化植物种植的具体要求,为粤西高校新校区的绿化植物配置以及绿化形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现代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意义及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园林绿化与植物配置对城市的意义,提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植物配置的原则,以为现代城市园林植物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绿化景观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作用,针对高速公路不同区域植物选择要求,提出了植物配置方式,为高速公路绿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