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本试验利用荧光定量检测技术检测生鲜乳中黄曲霉毒素M_1,最低检出限为0.047μg/L;取空白生鲜乳样品按0.05μg/L、0.1μg/L黄曲霉毒素M_1标准品进行添加,回收率均在90.00%~110.00%之间。各添加浓度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低于15%;用该黄曲霉毒素M_1荧光定量检测卡和仪器法分别对50份生鲜乳盲样进行测定,结果全部相符,提示该法简便快捷、检测结果可靠,可用于黄曲霉毒素M_1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生鲜乳中黄曲霉毒素M1进行检测,对比了3个不同厂家的试剂盒检测结果。结果表明,在空白样品中添加浓度为0.5、1.0、2.5 μg/kg时,试剂盒的回收率在93.5%~103.5%。不同厂家的试剂盒测定结果重复性、精确度均较好,说明酶联免疫法能够有效检测生鲜乳中黄曲霉毒素M1。  相似文献   

3.
保证生鲜乳质量安全就必须加强生鲜乳生产、贮运、加工等各环节的系统监管。因此,对生鲜乳中多种违禁物的监测至关重要。黄曲霉毒素就是监测生鲜乳质量安全的一个重要项目之一。但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对这些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相应操作规范,这将对保证生鲜乳质量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5,(12):107-109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南阳市13个县市区的奶牛养殖场或合作社的生鲜牛乳黄曲霉毒素M1(AFM1)污染状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800份生鲜牛乳样品的检出率为45.63%,检出范围为0.03μg/kg~0.8μg/kg,超标率为4.13%;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的生鲜牛乳AFM1检出率分别为53%、58.5%,超标率分别为5%、6%,均显著高于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检出率和超标率;800份生鲜牛乳样品中有63.5%的样品符合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等制定的0.05μg/kg限量标准,76.75%的生鲜牛乳能达到我国农业部制定的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0.2μg/kg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免疫亲和柱—荧光光度法快速测定生鲜牛乳中黄曲霉毒素M1,此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对黄曲霉毒素M1进行定量分析;且无需柱后衍生,也无需对生鲜乳进行预处理,更加简便快捷,可以满足少量和批量样品的检测需要。在2015年第一季度及第三季度对焦作市辖区内生鲜乳收购站进行随机抽样方式共抽取40份生鲜牛乳样品;用此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合格率100%。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乳及乳制品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消费品。与此同时,人们对乳及乳制品的期待不再局限于量的提高,而是对其质量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2011年发生的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_1(AFM_1)含量超标事件,以及相比于成人,婴幼儿更易受到牛奶中AFM_1的损害,人们开始更加重视乳及乳制品中存在的AFM_1污染问题。本文在国内外已有文献报道基础上,对乳及乳制品中AFM_1的来源与生物学性质、污染与限量标准、检测与防控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通过采用《GB5009.2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族的测定》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测定生鲜乳中黄曲霉毒素M1的含量,在测定过程中使用免疫亲和柱法进行精确定性、定量,然后对生鲜乳及其加标的阳性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M1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待测组分的标准系列工作溶液线性关系良好(R2=0.9995),加标回收率为95.00%~105.00%,相对标准偏差为0.50%~2.00%。结果表明,本方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生鲜乳中黄曲霉毒素M1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快速、准确检测出生鲜牛乳中黄曲霉毒素M1,保证牛奶卫生安全。[方法]采用SNAP黄曲霉毒素M1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生鲜牛乳中黄曲霉毒素M1。在2012年4月、9月和2013年6月分别对新疆巴州辖区内16个奶站的奶缸、奶牛养殖小区、运输车辆分别抽16份生鲜乳样品检测黄曲霉毒素M1。[结果]16份生鲜乳样品中检测黄曲霉毒素M1,结果全部为阴性。[结论]对巴州辖区内16个奶站的奶缸、奶牛养殖小区、运输车辆进行了生鲜牛乳黄曲霉毒素M1抽样检测项目,16份生鲜牛乳样品结果全部为阴性,未检出黄曲霉毒素M1,合格率为100%。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不同储存条件下林可霉素(LIN)、四环素(TET)、土霉素(TER)和多西环素(DOX)的残留量分析其在生鲜乳中的储存稳定性,包括储存温度和时间,复温温度、冻融次数和添加防腐剂等。试验结果显示,生鲜乳中LIN、TET、TER和DOX在相同的储存温度条件下,储存时间越长,稳定性越低;在相同的储存时间条件下,储存温度越高,稳定性越低;复温温度对这四种抗生素稳定性影响不显著;冻融次数越多,稳定性越低;LIN在添加防腐剂条件下稳定性较好;TET在添加重铬酸钾和甲醛条件下稳定性较差;TER和DOX在添加硫氰酸钠、叠氮钠、重铬酸钾、溴硝丙二醇和甲醛条件下稳定性均较差。本研究探讨了牛奶安全监测工作中LIN、TET、TER和DOX的最佳储存条件,为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浙江畜牧兽医》2012,37(2):42-42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近期液体乳专项监督检查情况,要求液体乳生产企业从源头上加强对黄曲霉毒素M1的防控。  相似文献   

11.
根据年龄、胎次、泌乳阶段和产奶量相近的原则选择15头荷斯坦牛,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分别在精料补充料中添加0、1000 g/t和2000 g/t霉菌毒素吸附剂。结果表明,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对降低奶牛乳中黄曲霉毒素M1有一定的作用,并能够提高奶牛产奶量(P<0.05),对乳成分和其他相关指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黄曲霉毒素(AFs)是存在于食物或饲料中真菌的有毒代谢物,天然产生的AFs主要有AFB1、AFB2、AFG1和AFG2,而AFM1则是AFB1经动物体内转化而来,具有致癌性,可通过牛奶排出,引起牛奶的安全问题。本文综述了牛奶中AFM1的来源与转化,主要国家和组织对奶中AFM1的限量,奶中AFM1的检测方法和控制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单一剂量黄曲霉毒素B1(AFB1)后奶山羊乳中黄曲霉毒素M1(AFM1)的分泌规律及AFB1转化为AFM1的转化率,选择3只健康、体重接近的泌乳中期关中奶山羊,每只羊饲喂1 mg AFB1。饲喂后0、4、8、24、32、48、56、72、80、96、104及120 h采集羊乳,测定AFM1含量。结果表明:1)饲喂AFB1前(0 h),羊乳中未检出AFM1,但是饲喂AFB1后4 h,在收集的羊乳中均检出了AFM1;2)3只试验在羊乳中AFM1含量存在差异,但是其分泌规律非常相似,均呈先升高后急剧下降再缓慢下降的趋势;3)羊乳中AFM1的峰值出现在饲喂AFB1后4~8 h;4)羊乳中AFM1平均含量在56 h时为0.39μg/kg,低于我国限量值(0.5μg/kg),到120 h平均含量为0.02μg/kg,低于欧盟限量值(0.05μg/kg);5)各时间点AFB1转化为AFM1的最大平均转化率为0.19%,出现在4 h;6)饲喂AFB1后24 h内的AFM1平均转化率之和占AFM1总转化率的81%。结果提示,AFM1在奶山羊乳中的排出时间主要集中在采食AFB1后的24 h内。  相似文献   

14.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污染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酶联免疫方法检测牛乳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建立了液态乳中黄曲霉毒素M1的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测定方法.在定量称量的样品中加入乙腈直接稀释定容,经过涡旋振荡,在高速冷冻离心机上离心,将离心后的上清液过针式过滤器过滤,然后直接注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中进行检测.利用ESI源(正离子模式)、C18液相色谱柱以及SRM方法对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M1进行定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国内外乳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作为乳品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剧毒物——黄曲霉毒素越发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黄曲霉毒素具有强烈的致癌性、致畸性及诱变性,已被证实可对人和动物的健康造成极大伤害,牛乳中以其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M1最为常见。本文阐述了牛乳中黄曲霉毒素M1的来源与危害,并重点介绍了对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为研制定性测定羊奶中黄曲霉毒素M1残留的高灵敏度检测卡,在硝酸纤维素膜上预包被黄曲霉毒素M1全抗原作为检测线,在硝酸纤维素膜上预包被羊抗鼠二抗作为质控线.将抗黄曲霉毒素M1单克隆抗体用胶体金标记作为金标垫.将样品垫、金标垫、预包被黄曲霉毒素M1的硝酸纤维素膜以及吸水垫依次粘贴在PVC板上,切割成4 mm宽的试纸条,将试纸条装入塑料卡壳中扣紧组装成检测卡.样本中残留的黄曲霉毒素M1与硝酸纤维素膜上的检测线共同竞争胶体金标记的黄曲霉毒素M1抗体,检测线的颜色深浅与其残留物黄曲霉毒素M1呈负相关,从而判定样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含量.结果表明,检测卡的检测限为0.5μg/L,黄曲霉毒素M1检测卡对黄曲霉毒素M1的交叉反应率为100%,而与同族的其他物质的交叉反应率小于5%,与不同族的其他物质的交叉反应率小于1%.假阳性率小于5%,假阴性率为0%,密封好的检测卡常温下储存,保质期18个月.本研究为快速准确地测定羊奶中黄曲霉毒素M1残留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霉菌毒素吸附剂对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_1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盛群  陈南南  谌刚 《饲料工业》2012,33(17):17-18
奶牛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严重影响着奶牛生长性能的发挥以及人类的健康。试验从体外和动物体内试验两方面,依次考察了两种不同霉菌毒素吸附剂对黄曲霉毒素的吸附脱毒效果。结果表明,两种霉菌毒素吸附剂在体外对黄曲霉毒素B1均有较好的吸附脱毒能力;在体内均能有效降低奶牛乳中黄曲霉毒素M1的含量,并能提高奶牛产奶量(P<0.05),对乳品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牛奶中黄曲霉毒素超标可能由环境、设备、饲草料等因素造成,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供生鲜乳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黄曲霉毒素M1(AFM1)是动物摄入黄曲霉毒素B1(AFB1)后在体内经羟基化形成的代谢产物,具有极强的毒性,存在于乳中。介绍了黄曲霉毒素M1(AFM1)的危害以及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的薄层色谱(TLC)检测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法和快速检测法,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