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后灌服丙二醇防控奶牛产后能量负平衡在一些规模化奶牛场已得到了应用。为了进一步研究奶牛产后灌服保健技术,本试验研究了产后灌服丙二醇与钙磷镁合剂+复方口服补液盐对奶牛四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分娩后第18天的测定结果表明,试验Ⅰ组(灌服丙二醇)和试验Ⅱ组(灌服钙磷镁合剂+复方口服补液盐)的血酮(β-羟丁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与灌服丙二醇相比,灌服钙磷镁合剂+复方口服补液盐不仅在预防奶牛隐性酮病方面效果显著,在预防产后低血钙症方面也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研究奶牛产后灌服保健技术,试验采取对比的方法,测定了奶牛产后灌服丙二醇与钙磷镁合剂+复方口服补液盐的乳汁质量及牛奶体细胞数。结果表明:灌服钙磷镁合剂+复方口服补液盐组奶牛的乳脂率及乳干物质率较灌服丙二醇组均有提升,差异显著;而乳糖率、乳蛋白质率以及牛奶体细胞数组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丙二醇对产后奶牛血浆中葡萄糖和酮体含量的影响及牛奶中丙二醇残留情况。[方法]选择18头预产期在5~20 d内的经产牛,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不灌服丙二醇,试验1组产后2 h内灌服丙二醇500 g/头,试验2组产后2 h内灌服丙二醇300 g/头,牛只饲养管理按照场内程序进行。灌服后每天三班次挤奶采样,第2天清晨空腹采集尾静脉血液。测定牛奶中丙二醇含量、血浆中葡萄糖和酮体含量。[结果]灌服后8 h内,牛奶中丙二醇含量达到最高,16 h、24 h含量逐渐降低,在32 h时未检出丙二醇。在每个时间点,试验1组牛奶中丙二醇含量均高于试验2组;试验组血浆葡萄糖含量高于对照组,试验1组血浆葡萄糖含量3.49μmol/mL,试验2组血浆葡萄糖含量3.28μmol/mL,对照组血浆葡萄糖含量2.07μmol/mL,灌服丙二醇对血浆葡萄糖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1组血浆葡萄糖高于试验1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血浆中酮体含量低于对照组,试验1组血浆酮体含量1.14μmol/mL,试验2组血浆酮体含量1.47μmol/mL,对照组血浆酮体含量3.20μmol...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在TMR日粮中添加复合营养补充剂对奶牛发情及产奶性能的影响,选取30头年龄、胎次、泌乳日龄、妊娠期、产奶量、体重基本相似且身体健康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对照组(TMR)和试验组(在基础TMR中添加500 g/头·日的复合营养补充剂)日粮。经120 d试验结果显示,产后8~60 d内试验组与对照组平均产奶量差异显著(P0.05)在120 d内对照组与试验组每头日平均产奶量差异极显著(P0.01);120 d内对照组和试验组乳品质差异不显著(P0.0,5);极显著缩短产后发情时间(P0.01),在泌乳早期每日每头奶牛添加500g/头的复合营养补充剂,显著改善产奶性能,促进发情及配种。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通过产后灌服营养补充液试验,反映出产后灌服营养补充液对产后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为牧场产后奶牛的保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与实际参考。选择二胎以上的健康奶牛14头,随机分成三组,试验一、二组各4头,对照组6头;试验一、二组奶牛分娩后灌服由丙二醇、红糖、食盐、反刍动物专用酵母、氯化镁组成的保健制剂,试验二组奶牛分娩后灌服由丙二醇、食盐、XP酵母培养物、丙酸钙、硫酸镁组成的保健制剂,对照组奶牛只灌服等量的30~50L、37℃温水。采集血清对BHBA、NEFA、AST、GLU、Ca、P和Mg指标进行检测;统计305d泌乳量、21d时泌乳量、首次发情天数以及疾病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的两组保健制剂对奶牛产后酮病、脂肪肝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试验组奶牛305d泌乳量、21d时泌乳量明显增多,首次发情天数缩短,血液生化指标变化趋于稳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6.
选择1~4胎生产性能相似的产前健康荷斯坦牛2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头。试验组奶牛产后立即灌服"本草-产安"1剂(温热红糖水送服),对照组奶牛产后立即灌服同体积的温热红糖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奶牛胎盘组织中孕酮、雌激素、前列腺素和血管紧张素的含量,对奶牛产后主要临床指标及产后3个月内产奶量、乳成分及牛奶体细胞数进行分析,探讨中药制剂"本草-产安"预防胎衣不下的机理及对奶牛产后生产性能和牛奶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组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子宫内膜炎发病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胎盘组织中孕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奶牛产后3个月内日均产奶量、乳脂率高于对照组,牛奶平均体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本草-产安"对奶牛胎衣不下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同时可改善奶牛产后生产性能和牛奶质量。  相似文献   

7.
亚硒酸钠维生素E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对比试验设计,中国荷斯坦牛试验组与对照组各为30头,试验组30头奶牛围产期(产前、产后15d)开始补喂亚硒酸钠维生素E粉。每天补喂2次,每次15g,产前补喂15d,产后补喂15d。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胎衣不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奶牛产后第1次发情平均时间比对照组缩短6d,试验组奶牛产后空怀平均时间比对照组缩短7d;试验组确定妊娠29头比对照组确定妊娠27头多2头,并且情期受胎率和总受胎率试验组比对照组高14%和7%,差异显著(P<0.05);平均产奶量试验组比对照组高12.50%,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比较饲粮中添加纤维素酶和丙二醇对产后奶牛能量负平衡相关血清指标、尿液酮体浓度的影响。试验选择24头处于围产前期奶牛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另设置丙二醇组(基础饲粮+0.5%丙二醇制剂)和纤维素酶组(基础饲粮+0.1%纤维素酶制剂),测定产后第1、20、40、60和100天奶牛能量负平衡相关血清指标、尿液酮体的浓度。结果表明:在产后第1天丙二醇组血清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5);在产后第1、20、40和60天,丙二醇组血清游离脂肪酸和尿液酮体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20天显著低于纤维素酶组(P<0.05);甘油三酯等与肝脏脂肪代谢相关的血清指标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且以丙二醇组更好。综上,饲粮添加丙二醇及纤维素酶对奶牛产后能量负平衡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以添加0.5%丙二醇制剂效果相对更好。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选用276头高产中国荷斯坦牛为研究对象,其中120头初产奶牛和156头经产奶牛均表现为分娩期异常或产后期异常,如难产、胎衣不下、双胎难产、早产或子宫感染。试验牛被分为处理组与对照组。处理组在产后20d间隔811连续两次皮下注射氯前列烯醇(0.4mg/次),对照组注射4.0mL灭菌生理盐水。然后观察其首次发情的时间、适合第一次人工授精的时间、首次授精妊娠率、150d妊娠率、产后的空怀天数、重复配种奶牛的比例和每头牛的授精次数。结果表明,产后应用前列腺素对产后首次发情的时间和产后首次人工授精的时间没有影响,但处理组奶牛首次人工授精的妊娠率明显升高,这在头胎牛更为明显;产后应用氯前列烯醇可明显减少平均授精次数、缩短产后空怀时间、增加产后150d泌乳奶牛的妊娠率、降低产犊后重复配种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纤维素酶和丙二醇对围产期奶牛消化和产奶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24头处于围产期的奶牛,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另设置试验A组(基础日粮+0.5%丙二醇制剂)和试验B组(基础日粮+0.1%纤维素酶制剂)。结果表明:在产后第40天和第100天,试验组A体重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在产后第40天和第100天,试验组CP和NDF的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A组的DM消化率显著高于试验B组和对照组(P0.05);在第100天试验组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A组高于(P0.05)试验B组;试验A组在第20天乳脂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在第40天非脂固形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日粮中添加丙二醇制剂及纤维素酶制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产后奶牛消化及产奶性能的提高,并以添加0.5%丙二醇制剂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选择30头胎龄相近且产前生产性能相似的健康荷斯坦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头。试验组奶牛产后立即灌服中草药复方制剂(温热红糖水送服)1剂;对照组奶牛产后立即灌服同体积的温热红糖水。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奶牛胎盘组织中孕酮、雌激素、前列腺素和血管紧张素的含量,结合各组奶牛产后主要临床指标进行分析,探讨中药制剂"本草-产安"预防胎衣不下的效果及机制。同时,对试验用奶牛产后3个月的产奶量和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和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胎盘组织中孕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奶牛产后3个月内日均单产及乳脂率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体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复方中药制剂对奶牛胎衣不下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可能与其能调解胎盘组织中激素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选择2~5胎成年泌乳母牛40头,按照年龄、胎次、分娩时间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0头,研究博威钙对产后奶牛产奶性能和健康状况的影响。试验组奶牛产后0h及12h分别投喂1粒博威钙,对照组采用常规补钙(通过输液,每头奶牛补氯化钙25g)。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平均日产奶量提高了2.05kg,体细胞数降低了37.3%(P<0.05);乳尿素氮的变化不显著(P>0.05)。在产后奶牛健康状况方面,试验组奶牛的亚临床型低血钙症、临床型低血钙症、隐性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和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真胃移位、酮病以及蹄病方面的发病率则无显著变化。研究表明,补饲博威钙能够改善产后奶牛的健康状况,提高奶牛产奶性能和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3.
给产后5天内诊断为脂肪肝的9头患牛投服烟酸、胆碱和纤维素酶,同时采血测定血浆内孕酮(P4)含量,并监测受试牛产后繁殖力指标:子宫复旧时间、产后首次排卵时间、首次发情时间、分娩至受孕的间隔时间。试验结果,试验组奶牛血浆P4值在产后20天内与对照组奶牛无明显差异,20天后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在产后20~30天与产后15~20天相比无明显差异;子宫复旧时间和产后首次排卵时间,试验组分别比对照组平均早4.0天和4.8天,而产后首次发情时间和分娩至受孕的间隔时间,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早17天和23天。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应用丙二醇中药混合制剂防治奶牛隐性酮病,灌服中药3009、丙二醇500mL/(d·头)的试验组,隐性酮病发病率降到1%,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选用120头经产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原日粮,试验组添加项目组研制的4 %预混合饲料的日粮,研究其对经产奶牛的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项目组研制的4 %预混合饲料可改善经产奶牛的繁殖性能.产犊后试验组初次发情天数为34 d,对照组为43 d;产后60 d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内发情率和产后第1次配种受胎率相比,分别提高13.2百分点和32.8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给产后5天内诊断为脂肪肝的9头患牛投服烟酸、胆碱和纤维素酶。同时采血测定血浆内孕酮(P4)含量,并监测受试牛产后繁殖力指标:子宫复旧时间、产后首次排卵时间、首次发情时间、分娩至受孕的间隔时间。试验结果:试验组奶牛血浆P4值在产后20天内与对照组奶牛无明显差异,但在20天以后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在产后20-30天与产后15-20天相比无明显差异;子宫复旧时间和产后首次排卵时间,试验组分别比对照组平均早40天和48天,而产后首次发情时间和分娩至受孕的间隔时间,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早17天和23天。  相似文献   

17.
高产奶牛产后体内经常会出现能量负平衡,从而引起多种代谢性疾病,进而降低产奶性能。本试验探讨了维产康对围产期奶牛酮病发生率的影响。试验将围产期奶牛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产前3周开始,试验组奶牛饲喂添加维产康(100 g/天)的全混合日粮,持续至产后2周。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与试验组牛只酮病(亚临床和临床)发生率分别为25.0%和11.1%(P0.05)。得出结论,维产康可以有效降低围产期奶牛酮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探究归芪益母复方制剂对产后奶牛瘤胃微生物和短链脂肪酸的调节作用。将19头待产的健康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头,试验组9头。试验组奶牛产后每天灌服归芪益母复方制剂500 mL,对照组奶牛每天灌服等体积饮用水,连续6 d。产后第7天晨饲前采集瘤胃液,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和GC-MS/MS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两组奶牛瘤胃菌群的丰度和短链脂肪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瘤胃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Escherichia-Shigella属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的菌群丰度极显著升高(P<0.01),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Subdoligranulum属菌群丰度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奶牛瘤胃丙酸(P<0.05)和异丁酸(P<0.01)含量明显升高。本研究从瘤胃微生物菌群及短链脂肪酸角度揭示了归芪益母方对产后奶牛的保健机制。  相似文献   

19.
平菇菌糠替代部分精料饲喂奶牛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平菇菌糠代替部分精料饲养产奶期奶牛,记录日产奶情况,试验期为30d,结果表明,试验组每头奶牛日产奶36kg,对照组每头牛日产奶34kg,试验组比对照组日产奶提高4.9%(P>0.05),效益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验证奶牛产后注射氟尼辛葡甲胺缓解奶牛分娩应激、提高产奶量的作用,笔者对奶牛分娩后注射氟尼辛葡甲胺对其泌乳性能及SCC的作用效果进行了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产后1~21d的日平均产奶量比对照组高2.4kg(P0.05),试验组产后第7天乳汁体细胞数(SCC)比对照组低10.77万个/m L(P0.05);试验组奶牛产后1~90d的日平均产奶量比对照组高2.18kg,最高日产奶量比对照组高0.11kg(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