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试验选取隐性乳房炎患牛87头,饲喂抗菌肽制剂进行效果试验。试验日期为2010.4.17-2010.6.17,试验共分为三个处理组,对照组、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添加抗菌肽制剂0g/d.头、100g/d.头、50g/d.头。试验结果显示,高剂量组共有26头奶牛痊愈,2头有效,痊愈率65%;低剂量组共有31头奶牛痊愈,痊愈率77.5%;高剂量组试验前体细胞数为136.45万个/mL,试验后为44.02万个/mL,降低67.74%;低剂量组试验前体细胞数为107.50万个/mL,试验后为32.76万个/mL,降低69.53%。  相似文献   

2.
为了观察芪草乳康散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试验将患隐性乳房炎的60头奶牛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芪草乳康散高、中、低剂量组,万乳康药物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并选12头健康奶牛作为空白对照组,从给药前1日(第0天)起,每天观察并按组逐头记录奶牛的精神状态、饮食状况,于第0天、给药后第5天、给药后第10天检测各试验牛的隐性乳房炎的炎症度,分别统计各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并在第0天和给药后第10天采集每头牛乳样测定乳脂肪、乳糖、乳蛋白含量,乳密度以及日均产奶量。结果表明:芪草乳康散高、中剂量组的痊愈率、总有效率好于低剂量组(P0.05),略优于万乳康药物对照组(P0.05),极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1);芪草乳康散高、中剂量组治疗前后的日均奶产量提高了2.03~2.54 kg,且与低剂量组、万乳康药物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说明芪草乳康散按150 g/(头·d~(-1))剂量连用5 d能有效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3.
为验证乳痈康复膏对奶牛乳房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本研究将试验牛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不进行治疗,治疗组用低、中、高剂量的乳痈康复膏对乳房肿胀部位进行涂抹,连续用药8d,每天观察治疗效果、每两天检测奶中体细胞数、每天检测每头牛的产奶量,观察期30d。结果显示,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从第2天开始有效,第4天开始痊愈;低剂量治疗组有效率87.50%、治愈率84.38%,中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有效率100%、治愈率93.75%;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中、高剂量治疗组与低剂量治疗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但中、高剂量治疗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低剂量治疗组日均产奶量提高17.62%,中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日均产奶量提高22.1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中、高剂量治疗组产奶量与低剂量治疗组差异显著(P0.05);中、高剂量治疗组之间产奶量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乳痈康复膏对奶牛乳房炎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促进乳房炎转归和提高产奶量。  相似文献   

4.
北京某牛场24头经BLT检测为阳性的隐型乳房炎患牛,共发现有32个患病乳区,将24头牛分成4个组,每组6头(8个患病乳区)。分别用重组溶葡萄球菌酶粉200U/乳区、400U/乳区、600U/乳区3个剂量,对照组以注射用头孢噻呋钠0.25g/乳区给药,每天早晚挤奶后乳池灌注,共用4d,研究不同剂量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3个剂量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均能降低牛奶中的体细胞数。200U剂量组降低隐性乳房炎牛奶中的体细胞的作用略优于头孢噻呋钠(P〉0.05);400U、600U剂量组降低隐性乳房炎牛奶中的体细胞的作用显著优于头孢噻呋钠(P〈0.01);400U、600U剂量组降低隐性乳房炎牛奶中的体细胞的作用无差异(P〉0.05)。重组溶葡萄球菌酶是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为了观察乳黄消口服液治疗奶牛乳房炎的临床疗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头患临床型乳房炎的病牛随机分为乳黄消口服液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对照药物组,每组10头,另从牛场随机挑选10头健康奶牛作为健康组。试验药物每天灌服1次,连续3~5 d,健康组奶牛不做处理,统计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及乳汁体细胞数。结果表明,乳黄消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治愈率分别为70%、90%和60%,对照药物公英散治愈率50%;乳黄消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对照药物组和健康组奶牛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愈后的奶牛乳汁体细胞数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呈下降趋势,但3~5 d未能下降到20万/mL左右,治愈后第30天乳黄消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所有奶牛乳汁体细胞数均降到20万/mL,与健康组奶牛乳汁中体细胞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乳黄消口服液各剂量组对奶牛乳房炎的临床疗效均好于对照药物组,且中剂量组临床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中草药添加剂对泌乳后期奶牛产奶量、乳品质和隐性乳房炎的影响.本试验随机挑选了32头产奶量、体况评分、采食量、胎次、体重等指标相似的西门塔尔牛,试验分为4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0 g/头·d(对照组)、100 g/头·d(低剂量组)、200 g/头·d(中剂量组)、300 g/头·d(高剂量组)中草药添加剂,...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抗菌肽复合制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效果,试验选取隐性乳房炎患牛40头,随机分为2组,即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0头。试验组奶牛在奶牛全混合日粮(TMR)中添加抗菌肽复合制剂,10 g/(头·d),对照组不添加,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试验结束时试验组奶牛日均产奶量显著提高(P0.05);乳脂率与乳蛋白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试验前体细胞数为63.86万个/m L,试验结束时为26.15万个/m L,降低59.05%,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束时试验组共有17头奶牛痊愈,痊愈率85%。说明抗菌肽复合制剂可以有效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改善奶牛的健康状况,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8.
过瘤胃甜菜碱对隐性乳房炎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择15头体细胞数在100万个/mL以上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5头,分别在日粮中添加0g/d、18g/d和24g/d过瘤胃甜菜碱,研究其对隐性乳房炎奶牛产奶性能和体细胞数的影响。结果发现:对照组奶牛产奶量与试验前相比,下降了1.04kg,而试验组分别提高了0.52kg和0.88kg;乳脂率、乳蛋白等乳成分略有提高,但差异均不显著。添加过瘤胃甜菜碱组牛奶中体细胞数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表明隐性乳房炎奶牛补饲过瘤胃甜菜碱,能够降低牛奶中体细胞数,提高奶牛产奶性能。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不同牧场中的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以100~200g/(头·d)的剂量添加干酪乳杆菌HM-09和植物乳杆菌HM-10及其代谢产物的复合乳酸菌微生态制剂(有效活菌数≥1.5×109 cfu/g),应用牛场DHI数据中的乳体细胞数(SCC)数据对试验牛只进行隐性乳房炎分析,研究其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饲喂5~10d乳酸菌微生态制剂后,奶牛平均体细胞数显著降低23.8%~62.8%。结果表明,本试验所用复合乳酸菌微生态制剂可应用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生化黄腐酸对奶牛乳房炎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2头泌乳奶牛饲喂生化黄腐酸的对比试验表明:生化黄腐酸对奶牛乳房炎、隐性乳房炎的有效预防率达100%,治愈率达80%;试验组比对照组产奶量提高13.84%(P<0.05);校正体重后试验组比对照组产奶量提高14.94%(P<0.05);提高饲料转化率13.79%(P<0.05);每头奶牛每年增加的经济效益=产奶量提高效益 牛奶级别提高效益 防治乳房炎、隐性乳房炎减少的牛奶损失=881.45元 400元 377.86元=1 659.31元,增收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金黄超微透皮软膏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将30头隐性乳房炎患牛和25头临床型乳房炎患牛分别各自随机分为2组。其中,隐性乳房炎患牛中的15头48个乳区为试验组,另15头42个乳区为对照组;临床型乳房炎患牛中的15头25个乳区为试验组,另10头15个乳区为对照组。试验组奶牛每天涂抹受试金黄超微透皮软膏2次,连用3~5d;对照组不用药。每天采集隐性乳房炎患牛奶样,测定其体细胞数变化情况;每天分别从外观、手感、乳汁性状和CMT4项指标评判其临床型乳房炎的治疗情况。结果显示,隐性乳房炎患牛治疗3d后,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89.58%,而不用药的对照组无1例痊愈;临床型乳房炎患牛连续用药5d,停药1周后观测,试验组80%的乳区4项指标全部达痊愈水平,而对照组均未达痊愈水平。试验结果表明,金黄超微透皮软膏对奶牛隐性和临床型乳房炎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将患隐性乳房炎的奶牛30头随机分为5组,3个试验组奶牛分别在乳房淋巴结内注入低、中、高剂量的胸腺五肽(TP-5);阳性药物对照组奶牛在乳房内灌注"乳炎"(主要含林可霉素和新霉素);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治疗前和治疗后1、2、3周采集奶样进行细菌学检查和体细胞计数(SCC)。停药后4d之内每天采样进行牛奶抗生素残留检测。结果表明,和空白对照组比较,经药物治疗后各组感染乳区有不同程度减少,牛奶SCC减少的幅度依次为阳性药物对照组〉TP-5高剂量组〉TP-5中剂量组〉TP-5低剂量组。"乳炎"治疗组在停药后3d之内可以在牛奶中检测到抗生素残留,而TP-5则没有。因此,TP-5对奶牛隐性乳房炎具有治疗作用,并且不会在牛奶中造成有害的残留。  相似文献   

13.
生化黄腐酸对奶牛乳房炎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2头泌乳奶牛饲喂生化黄腐酸的对比试验表明,生化黄腐酸对奶牛乳房炎、隐性乳房炎有效预防率达100%,治愈率达80%;试验组比对照组产奶量提高13.84%(P<0.05);校正体重后试验组比对照组产奶量提高14.94%(P<0.05);提高饲料转化率13.79%(P<0.05);每头奶牛每年增加的经济效益=产奶量提高效益+牛奶级别提高效益+防治乳房炎、隐性乳房炎减少的牛奶损失=881.45元+400元+377.86元=1659.31元,增收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了奶牛日粮中添加“宝尔康”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影响。试验选用了20头隐性乳房炎奶牛,根据产奶量,泌乳天数和胎次相近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添加“宝尔康”组。结果表明,添加“宝尔康”组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了2.52 kg,差异显著(P<0.05);添加“宝尔康”组,阳性乳区基本转阴,而对照组阳性乳区有所增加,检测结果比试验前更严重;乳糖变化也明显,对照组乳糖下降4.8%,而添加“宝尔康”组提高3.6%。  相似文献   

15.
壳聚糖对乳房炎奶牛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6头健康奶牛和30头隐性乳房炎患牛,组成健康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壳聚糖1、2、3、4试验组,每组6头。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壳聚糖0 g、0 g、10 g、20 g、40 g和80 g/d·头,探讨壳聚糖对乳房炎奶牛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牛连续饲喂2周,分别于试验开始(0周)、1周和2周采取血样,测定血液WBC、LYM、TLYM、BLYM、PMN吞噬率和吞噬指数,血清CIC含量和隐性乳房炎乳阳性乳区/阳性牛的数量等指标。测定结果表明:饲喂壳聚糖后, WBC和LYM降低至临床健康牛的水平。活性TLYM和BLYM升高;PMN吞噬率和吞噬指数下降。血清CIC含量和隐性乳房炎乳阳性乳区/阳性牛数下降。表明壳聚糖具有抵抗炎症、清除血清CIC、调节PMN的吞噬活性,可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促进隐性乳房炎奶牛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选用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初产新西兰荷斯坦奶牛60头,随机分为两组(n=30),通过饲养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日粮中添加腐植酸钠对奶牛产奶量和隐性乳房炎的影响。试验组牛每头饲喂腐植酸钠40g/天,拌到精料中,分2次给予,连续饲喂30天,两组牛基础日粮和饲养管理条件一致。试验期间,试验组牛和对照组牛平均产奶量分别为22.6kg/天和22.2kg/天,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CMT法检测隐形乳房炎的结果,试验组乳区均分值与对照组比较下降了59.1%(P<0.01),腐植酸钠添加前后比较下降了60.8%(P<0.01)。奶牛日粮中添加腐植酸钠可明显降低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具有提高产奶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选取240头不同泌乳阶段、1~8胎次的荷斯坦奶牛,探讨影响牛奶中体细胞数以及产奶量和乳成分的某些因素。同时,12头健康奶牛、15头亚临床乳房炎奶牛以及15头临床乳房炎奶牛分别分为3组,第1组不添加蛋氨酸锌,第2、3组分别添加蛋氨酸锌5g/d·头和10g/d·头。亚临床和临床性乳房炎奶牛乳房内注射抗生素(100mg),直到完全康复。研究结果显示,冬季乳中体细胞数最高(P0.05),接着是夏季,最低的是秋季。体细胞数的变化是随着泌乳开始产奶量上升到高峰期的过程中呈现下降趋势,之后显著升高(P0.05),并且随着泌乳期的增加也在升高。正常奶牛、亚临床乳房炎奶牛和临床乳房炎奶牛的比例分别为77.71%、15.82%以及6.46%。产奶量和乳成分以及产奶收入都随着体细胞数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补充蛋氨酸锌导致乳中体细胞数显著下降(P0.05)。亚临床和临床乳房炎补充蛋氨酸锌显著降低了乳中体细胞数、导电性、康复时间以及与未添加组奶牛相比消耗的费用(P0.05)。  相似文献   

18.
《畜牧与兽医》2015,(9):91-94
为观察乳头药浴涂膜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预防效果,选择隐性乳房炎奶牛6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头。试验Ⅰ组为对照组,Ⅱ组为4%次氯酸钠组,Ⅲ组为0.5%洗必泰组,Ⅳ组为1%碘伏组,Ⅴ组为药浴涂膜剂浸组。在第0、30、60、90天采用SCC法和CMT法检测牛乳中体细胞数,并记录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数和发病率,同时记录各组奶牛泌乳总量和平均泌乳量。结果:同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均能显著降低隐性乳房炎病牛体细胞数,且对奶牛乳脂、乳蛋白、乳糖及乳汁p H值、比重、日均泌乳量几乎没有影响。用于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时,试验Ⅲ、Ⅴ的效果高于试验Ⅱ、Ⅳ组,差异显著(P0.05)。在进行奶牛隐性乳房炎临床治疗试验时,试验Ⅴ组对隐性乳房炎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7.78%、88.89%,远高于其他各组。结论:奶牛乳头药浴涂膜剂是一种更适合于进行临床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新型奶牛药浴药物,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可以作为预防类药物用于奶牛生产中,降低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旨在研究乳房炎及病原菌组成对中国荷斯坦牛测定日泌乳性能及体细胞数变化的影响.本研究于2009年9月对江苏某奶牛场140头成年中国荷斯坦泌乳牛进行乳房炎检测和DHI测定,同时对隐性乳房炎阳性乳区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分析了不同乳房炎类型和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组成对测定日泌乳性能和乳中SCC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牛场临床乳房炎、隐性乳房炎和正常奶牛比例分别为10.00%、51.10%和37.90%,其中隐性乳房炎以大肠杆菌和链球菌混合感染最多(19头,占26.00%),其次为链球菌单独感染(17头,占23.30%).由1种细菌单独感染的比例为26头(占36.11%),2种或2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为44头(占61.11%).乳房炎类型对测定日产奶量、乳糖含量、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4个指标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临床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奶牛日产奶量和乳糖含量极显著低于正常奶,同时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极显著高于正常奶,而临床乳房炎奶和隐性乳房炎奶在所有检测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但临床乳房炎奶比隐性乳房炎奶体细胞数高出约100万·mL-1.不同病原菌组成类型对乳中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对其它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混合感染奶牛测定日产奶量极显著低于单独感染奶牛(P<0.01),同时乳中体细胞数显著高于单独感染奶牛(P<0.01).乳房炎类型对乳中SCC的变化趋势有显著影响(P<0.01),正常奶牛维持较低SCC的能力较强,隐性乳房炎奶牛在下一泌乳月体细胞增加的可能性较大.不同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组成类型对乳中SCC的变化无显著影响.奶牛生产中隐性乳房炎发病率高,危害性也最大,不同病原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隐性乳房炎对测定日产奶量和乳中体细胞数影响最大.该结果为奶牛场采取合理措施,降低隐性乳房炎发生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低水平激光辐照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防治效果,试验以某大型奶牛场的奶牛作为试验动物,通过CMT法筛选出阳性牛12头分成2组用于治疗试验,阴性牛12头分成2组用于预防试验,各组奶牛于每天早晨榨奶后应用低水平激光(650 nm、2.5 m W、30 m W/cm2)照射15 min,连续照射10 d,于照射后第3,5,7,10天进行体细胞测定和乳成分分析,并记录产奶量。结果表明:低水平激光照射后体细胞数下降,产奶量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体细胞数与乳糖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干物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乳蛋白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激光辐照可以防治隐性乳房炎,能降低奶牛体细胞数,提高产奶量,对乳品质无不良影响,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