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牛病毒性腹泻多见于冬末和春季,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其发病率较低,但病死率较高,可达90%以上。主要对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以及防控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引起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病原,该病毒具有较大的变异性,根据病毒基因组结构特点分为2个基因型,即BVDV1和BVDV2.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是造成奶牛生产性能下降、繁殖障碍、持续感染等的一个主要原因,并能给养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从牛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及诊治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牛病毒性腹泻多见于冬末和春季,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其发病率较低,但病死率较高,可达90%以上。主要对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以及防控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牛病毒性腹泻病(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一种普遍存在且临床表现复杂的传染病,会对养牛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针对此问题阐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牛病毒性腹泻病/黏膜病的临床症状以及对奶牛养殖业的危害,并依据国内外经验对该病提出防控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6.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多型性及疫病防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该病毒具有较大的变异性,根据病毒基因组结构特点分为2个基因型,即BVDV1和BVDV2。每个基因型包括多种基因亚型,每个基因型又有2个生物型,致细胞病变(CP)型和非致细胞病变(NCP)型。病毒的这种特性造成各病毒株的抗原性和血清学特性的差异,给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诊断、疫苗研究和防控工作造成一定困难。文章论述了病毒的这种特性造成疫病的多种临床表现,导致疫病防控困难,说明了流行病学分析在该病防制的重要性,提出疫病主要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牛病毒性腹泻病研究进展及防控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病毒性腹泻病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主要感染牛并引发疾病,呈世界性分布,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发展,牛病毒性腹泻病对养殖业的危害日益显现.本文主要对牛病毒性腹泻病的病原特性、基因型分类、危害、诊断检测方法、国内流行情况和防控现状等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家尽快建立完善的防控体系和净化消除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现如今,我国百姓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人们对饮食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而牛作为我们最常实用的肉类之一,如何保护它们的健康,降低患有疾病的概率,就成为了诊断的关键。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简称BVDV,该种病毒危害大,具有变异性,包括两个基因类型,每种类型又分为不同的基因亚病,一旦动物患上此类疾病,不仅难以治愈,还很容易引发病变,造成其他动物大感染。一般而言,牛换上病毒性腹泻之后,就会伴随肺炎、腹泻、出血同时产生,而怀孕的奶牛患上该病,则会导致流产。据数据显示,由于牛得上此疾病,引发的养殖业损失非常巨大,给牧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可引起临床感染和某些疾病,包括繁殖障碍、呼吸综合症、先天性缺陷、肠炎、持续感染(PI)和粘膜病(MD)〔1,2〕。本文阐述BVDV的生物学特征、基因组、编码蛋白及MD致病的分子机制。1BVDV生物学特征1.1BVDV分类位...  相似文献   

10.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oea virus,BVDV)在我国发现有20多年,而在世界范珏来讲已有近100年的历史。由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造成奶牛生产性能下降、繁殖障碍、持续感染等,是导劐集约化奶牛场严重亏损的重要原因。且牛病毒性腹泻导致的黏膜病致死率几乎1000A,已经严重阻碍养斗业的发展,但目前我国对牛病毒性腹泻还没有好的防控措施。文章对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生历史总结,便于石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诊断和预防中参考。  相似文献   

11.
牛病毒性腹泻病(Bovine Viral Diarrhea,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主要侵害牛的一种重要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黏膜糜烂、溃疡、白细胞减少、持续感染(Persistently Infected,PI)、咳嗽及怀孕母牛流产或产生畸形胎儿等等。羊、猪、鹿和多种野生动物等也能感染和传播。该病呈世界性分布,从世界范围内讲已有6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也已存在20多年之久,给各国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的预防和控制BVDV的措施。本文阐述了BVDV的基因组结构、编码的蛋白质、分子流行病学、生物型及生物型之间转化机制以及国外BVDV新型疫苗研制等方面的进展情况,以便人们进一步了解该病分子生物学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yine viral diarrhoea virus,BVDV)在我国发现有20多年,而在世界范围来讲已有近100年的历史.由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造成奶牛生产性能下降、繁殖障碍、持续感染等,是导致集约化奶牛场严重亏损的重要原因.且牛病毒性腹泻导致的黏膜病致死率几乎100%,已经严重阻碍养牛业的发展,但目前我国对牛病毒性腹泻还没有好的防控措施.文章对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生历史总结,便于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诊断和预防中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查明新疆某规模化牧场犊牛发病死亡的原因,本试验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病的发病率为39.43%,病死率为32.14%,易感牛群主要是3月龄以内的犊牛,具有典型BVD症状,病理变化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病死牛肠道有大量出血点、肠黏膜溃疡、脱落、肠壁菲薄、胃肠道内容物中有大量气泡、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等;RT-PCR检测结果表明4份病死犊牛的肠组织、32份发病犊牛和3份(3/10)同群亚健康犊牛肠内容物核酸均为阳性;序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牧场感染的病毒为BVDV-1a型,与Genbank上登陆的部分BVDV-1型参考株的同源性为88.0%-98.4%,与部分BVDV-2型参考株的同源性为31.5%-43.7%;结合实验室检测及临床防控需求,牧场采取了净化阳性牛结合BVD-IBR二联疫苗免疫的方式有效地控制了该病的进一步发生。  相似文献   

14.
15.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危害养牛业的重要病原之一。BVDV感染能够引起广泛的临床症状,包括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持续感染与免疫耐受、繁殖障碍、血小板减少与出血综合征等,其相应的致病机理也非常复杂。持续感染是妊娠母畜在怀孕早期通过子宫内感染非致细胞病变(NCP)型BVDV引起的,是BVDV在自然环境中维持存在的一种重要形式。当持续感染动物再次感染抗原性相似或同源的致细胞病变(CP)型病毒时就会发生粘膜病。本文将粘膜病发生过程中CP型病毒的来源机制概括为五点:①外源细胞序列的插入;②病毒基因的重排和拷贝;③外源细胞序列插入同时伴有病毒基因的复制;④缺陷干扰粒子;⑤点突变。BVDV感染导致奶牛繁殖力下降的机制可能有两条:一是造成卵母细胞的质量下降,二是使性腺类固醇激素生成机制受到破坏,导致血浆中雌二醇、黄体酮等激素紊乱。血小板减少和出血性综合征是BVDV感染引起的又一重要临床症状,其致病机理主要有两种:①BVDV进入到外周循环,使外周循环中血小板受损程度增加,病理检查表现为血小板体积平均值较正常有明显增大;②BVDV感染造成骨髓生成血小板的能力下降,病理检查表现为血小板的体积平均值较正常减少。  相似文献   

16.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基因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病毒基因组5'端非翻译区(UTR)的序列比较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分成两组。种系发生分析说明BVDV-1和BVDV-Ⅱ组互有不同,根据5'端非翻译区和编码p^126多肽的基因区,设计了用PCR鉴别BVDV-I和BVDV-Ⅱ。用该试验,140株BVDV毒株中有76株被鉴定为BVDV-Ⅱ,并注意到BVDV-I和BVDV-Ⅱ之间的抗原性和病原性差别,BVDV-I普遍用于疫苗生产、诊断试验和研  相似文献   

17.
18.
张淑琴  谭斌  武华 《畜牧与兽医》2012,44(1):100-103
牛病毒性腹泻病是危害养牛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疾病,给养牛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引起该疾病的病毒除感染牛外,还可以感染野生动物。本文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野生动物的临床表现和病毒分离、血清学变化、基因型变化以及病毒在牛宿主与非牛宿主之间的传播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牛病毒性腹泻(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被感染后,会导致牛群腹泻、发热、黏膜糜烂溃疡、先天性免疫等症状。本文通过对牛病毒性腹泻流行情况、检测方法、临床类型以及预防与防控等进行论述,为我国的牛病毒性腹泻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畜牧与兽医》2014,(11):109-111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除可感染牛外,还可以感染猪、绵羊、山羊、鹿及野生动物。猪感染BVDV后会出现类似慢性猪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本文通过对猪场发病猪进行临床及实验室诊断,最终确定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所致,建议加强对该病的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