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云南省171个养老旅游资源点作为研究样本,结合最邻近指数、基尼系数和规模度指数研究方法,利用ArcGIS 10.4软件和SPSS软件对云南省养老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特征、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省养老旅游资源总体呈现东西密南北疏,滇中地区和滇西呈现集聚形态,滇南和滇西北地区为分散型分布。(2)云南省养老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为:一级集中区为昆明;二级较集中区为玉溪、保山;三级一般集中区为临沧、曲靖、红河、大理、西双版纳、德宏;四级较分散区为昭通、普洱、文山、楚雄;五级分散区为丽江、迪庆、怒江。(3)各类型养老旅游资源数量排序为景区型>社区型>乡村型>养老院型>酒店型,且各类型养老旅游资源分别呈现不同的特征。(4)总体空间分布格局呈现出以滇中地区为中心向四周分散的中心-外围空间格局,且具有明显的经济、特色资源偏好性。(5)在影响因素方面,自然环境基础影响养老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社会人文条件通过影响养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发展力度,进而影响养老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且以医疗资源条件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朱会娇 《绿色科技》2021,(1):187-189
指出了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和旅游市场发展的不均衡性,限制了区域旅游业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必须认清旅游空间结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寻出优化解决方案,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区域联合协作,从而促进区域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从四川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市场发展出发,分析了四川省各市(州)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旅游...  相似文献   

3.
从旅游资源单体类型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级别结构4方面分析法泉寺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结构,探讨了法泉寺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特征。采用专家意见评分法,对旅游资源进行总体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法泉寺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多样性和组合性良好,整体价值为三级优良级旅游资源,资源质量高,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全域旅游点空间分布特征对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基于昆明市全域旅游POI数据,利用标准差椭圆分析法、冷热点分析法和核密度分析法研究了昆明市全域旅游空间结构和空间分布模式特征。结果表明:(1)全域旅游点主要分布在昆明市西南部的主城区,各种旅游点分布有一定区域差异性。所有全域旅游点均呈现空间聚集态势;(2)全域旅游点在整体格局上空间极化特征鲜明。所有类别的全域旅游点均呈现出"西南密集,东北部稀疏"的对称空间分布格局;(3)昆明市全域旅游以昆明市主城区为核心,禄劝县、东川区、寻甸县、宜良县5个区域内全域旅游点分布相对集中,为热点区域,而嵩明县、安宁市的大部分地区相对匮乏,为冷点区域。昆明市全域旅游最集中的区域位于盘龙区、五华区、西山区、官渡区的四区交界处,整体空间格局呈现"单核心+多聚集"多点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5.
朱勇 《林业调查规划》2023,48(2):160-166
以西南民族地区171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地理联系率等统计方法对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探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的最邻近指数为0.789,表明其在空间上呈凝聚型分布;研究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地理集中指数G=44.90,大于理想状态分布下的地理集中指数34.2,表明其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但集聚度不高;研究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分布密度呈多核心特征,高核密度值地区有成都市、渝东南地区、渝西南地区、六盘水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其中成都市的核密度值最高;研究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分布受到地形、河流湖泊、资源禀赋、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分布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共享经济的兴起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国内乡村民宿呈现蓬勃发展状态。以江西省为研究区域,以去哪儿平台乡村民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分析、核密度分析等分析方法,研究江西省乡村民宿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基于地理探测器探测影响乡村民宿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江西省乡村民宿呈聚集分布特点;2、江西省乡村民宿呈多核心点状分布,单核心聚集收拢,东北至西南递减的分布格局;3、基于对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社会条件和旅游因素4个方面13个因子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3A级及以上景区数量(0.93)、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0.89)、常住人口数量(0.8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0.78)、城镇化率(0.77)q值排列前五,为影响力最高的五个因子。  相似文献   

7.
选取2017—2021年贵州省所有4A级及以上景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标准椭圆差等方法,通过ArcGIS软件对其空间结构演变进行定性、定量描述。结果表明:2017—2021年4A级及以上景区数量增长幅度大,2021年达到了173个,呈集聚性分布;4A级及以上景区集中分布在中部,且以中部为核心向周边拓展;4A级及以上景区形成以贵阳、安顺为中心的高密度集聚带,集聚方向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资源要素、地质地形以及社会经济、交通等共同影响了贵州省4A级及以上的景区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8.
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包括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和怒江坝2个部分,总面积约1 000km2,其旅游资源丰富、品位高、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交相辉映,内涵深刻、旅游资源相对集中.根据GB/T 18972-2003标准评价,本区百花岭-江苴为特品级旅游资源区,有优良级38处,普通级10处.分析了旅游开发的优势与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9.
藏东南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称为"西藏江南"的藏东南包括林芝和昌都2个地区.根据全国旅游资源分类标准,藏东南共有2437个旅游资源单位,其中特品级旅游资源(五级)148个,优良级旅游资源(四、三级)1553个,普通级旅游资源(二级)736个.提出了旅游资源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昆虫在自然界以种群形式存在。种群内的个体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即昆虫空间分布型。研究昆虫种群分布型,一方面可为我们揭示出昆虫种群空间结构特征;另一方面能为野外调查简化抽样技术,便于制定确切的抽样的方法。对于确定不同虫口密度和不同允许误差条件下的抽洋数量,提高测报质量和防治技术,特别是对分析防治效果,研究种群数量消  相似文献   

11.
利用ArcGIS 10.2及Stata 14.0软件探析高级别黑色旅游景区的空间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级别黑色旅游景区整体呈分散与集聚并存分布状态,7大分区内呈现显著的差异,华东区数量最多、密度较大;高级别黑色旅游景区核密度分布空间差异显著,各级别景区间存在明显差异;高级别黑色旅游景区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集聚特征明显;社会经济及旅游业发展水平对高级别黑色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具有中高度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对于森林游憩的需求与日俱增,森林游憩的发展需与时俱进。森林游憩资源是森林游憩的重要载体,探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有利于为京津冀森林游憩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方法】选取京津冀区域内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相关的自然风景区三类共计293处森林游憩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GIS空间分析,采用平均最邻近指数、Voronoi多边形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核密度分析方法对京津冀森林游憩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探究。【结果】1)京津冀森林游憩资源在整体空间尺度上为聚集分布,最邻近指数(R)为0.5332,多边形变异系数(CV)为262.1%;2)在市域尺度上,资源分布均衡度低,差距悬殊,基尼系数为0.7957。其中,北京拥有资源数量最多,占总数的39.1%;北京、承德和石家庄三座城市累计比重超过60%。3)资源分布密度上总体呈现出以北京为强聚集中心,向东北倾斜的“十字型”的大聚集,小分散格局;4)分布格局与太行山、燕山山脉走势相契合,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显著相关,并且受到重点林业工程和交通网络的外在推动。  相似文献   

13.
张诗云  杨惠君 《绿色科技》2023,(24):265-272
为探讨农村居民点格局和影响因素能够为居民点优化布局提供一定参考,促进区域建设。基于实地调研数据、遥感影像数据,采用景观格局指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揭示平果市农村居民点和姓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探索了两者存在的关联。结果表明:(1)平果市农村居民点呈现南北密集中部稀疏的分布格局,南部和北部斑块面积大、斑块数量多、斑块密度高,中部斑块面积小、斑块数量少、斑块密度低;(2)平果市各主要姓氏的空间分布基本上表现为空间正相关,各姓氏分布呈现出空间集聚状态;(3)根据姓氏组成相似程度,平果市形成3个较大集群,主要姓氏分布越多的地区,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和密度越大,农村居民点越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4.
在旅游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古镇旅游被认为是一种新兴的旅游产业,全面认识游客在古镇的游憩体验和体验满意度是推进古镇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宁德市霍童古镇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核密度估算法(KDE)、IPA分析法等方法,分析游客对霍童古镇游憩体验及满意度感知。研究表明,游客在古镇下街形成高重要性、高满意度、高密度分布的集聚性体验区域。同时,游客总体期望与实际体验满意度存在一定差异,游憩体验分布不均匀,一方面是古镇基础设施和服务不完善,另一方面是古镇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未能全面有效地传播、资源未能充分利用。针对古镇现有问题,综合考察霍童古镇的发展现状,为推进古镇旅游发展提供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5.
合理的林分空间结构是决定林分生产力和生态功能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河北省围场县木兰林管局孟滦林场典型林分类型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混交度、密度指数和竞争指数、空间分布格局三个定量指标分析了林分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林分的平均混交度为0.37,处于弱度混交与中度混交之间。(2)林分密度指数为841.2,林分密度较低(一般林分密度指数在1 200~1 600比较合适);竞争指数为2.704,竞争不激烈。(3)当模拟尺度d在0~0.6m时,林分呈现聚集分布;当模拟尺度d在0.6~1.0m和8.5~10.0m时林分呈现随机分布;当模拟尺度d在1.0~8.5m时,林分呈现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6.
保护区旅游资源共有8个主类17个亚类43个基本类型,273个资源单体;旅游资源结构具有资源数量丰富、类型多样,自然旅游资源以生物景观类为主,人文旅游资源呈现"共同繁荣"的局面等特点。资源单体等级评定:优良级132个,占资源总数的48.35%,普通级61个,占资源总数的22.34%,未获等级的有80个,占资源总数的29.30%,旅游资源整体处于均衡发展阶段,这与其旅游产业发展起步较晚有密切关系,其旅游发展潜质较好,提升空间较大。综合定性评价得出旅游资源具有生态环境优越,自然风光秀甲滇中;地形复杂多变,风景名胜资源奇特;狮子山牡丹,中国之最;明惠帝遗迹丰富多彩,国内罕见;佛教文化底蕴浓厚,驰名中外;景观美学价值较高等特点。提出了确保主要保护对象安全、分区管理适度利用、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等保护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武汉地区自然环境、旅游资源及人文景观特征与分布进行了实地调查,对空气、湖水和声环境噪声等级实施了监测,分析和评价其对社会的影响与作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自然环境及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更好地(用于社会)(改善社会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并提出保护和营造一个优良的自然环境和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两步路”平台爬取GPS轨迹数据和位置照片拍摄数据,结合水系空间分布,应用GIS核密度、近邻分析等方法,对漓江风景区游客时空行为特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秋冬季是漓江风景区的旅游旺季,节庆时间游客活动量大幅度增加。一日内的游客轨迹数量和拍摄照片数量变化呈现双峰型,11点至18点是游客一日中活动节奏活跃时期,拍摄点主要集中在九马画山、漓江景区和象鼻山景区。漓江风景区形成了以漓江环境为依托,景区景点为载体,水系为骨架深度串联的点线面式的网络游赏体系,其中的游客时空行为特征受到气候变化、路线丰富度和景观偏好的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丰富游赏方式、优化旅游空间结构等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依据国家标准对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涵盖8个主类,20个亚类,50个基本类型,主类拥有率100%,亚类拥有率86.96%,基本类型拥有率45.45%;优良级旅游资源54个,占比39.42%,普通级旅游资源41个,占比29.93%。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为数量较多,类型丰富;自然与人文组合度较佳;品质卓越,特色鲜明,极具竞争优势。以期为研究区的旅游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决策支撑,为其他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福州滨海游憩空间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GIS对福州滨海游憩空间进行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福州滨海游憩空间分为旅游度假型、公园绿地型、文化型和商业型4个类型。2)旅游度假型的Ⅰ级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沿海线区域,公园绿地型在县(市)中心形成了3个Ⅰ级适宜区,且在沿海线区域也有广泛分布;文化型和商业型的Ⅰ级适宜区基本相同,都主要出现在县(市)中心。3)对各类I级适宜区所占面积前30名的乡镇进行统计并确定了不同乡镇的游憩空间发展主导类型。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探讨了福州滨海游憩空间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