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了更好的市场推广和作为种质资源利用,连续分析了11年小麦品种新麦26的品质性状。结果表明,小麦品种新麦26的品质指标受年际和地域影响较小,无论籽粒品质指标还是加工品质指标都比较高且稳定,为在黄淮南片小麦主产区进行优质强筋小麦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一个较为适宜的强筋优质高产小麦品种。因此,在今后黄淮南片小麦强筋育种方面,作为种质资源,要利用好新麦26,在此基础上要大力引进、利用国内外的优质资源,积极发掘、探索新的近缘野生优质资源,丰富遗传基础,从而拓宽小麦育种种质库。  相似文献   

2.
新麦26是高产优质型强筋小麦新品种。介绍了新麦26的特征特性、主要品质指标、当前应用情况,并展望了利用前景,以期充分挖掘该品种利用潜力,为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品种支撑。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强筋小麦品种,在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伟隆169、新麦58、新麦26、郑麦379、存麦21、新麦38、郑麦369、新麦45共8个品种较对照品种百农4199的产量更高,综合农艺性状较好,在当地推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出抗气候胁迫因子强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2018-2019年在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现代农业长葛试验区,开展了11个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在气候胁迫下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根据对参试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抗病性、抗逆性、室内考种结果、产量结果等相关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不同处理间多重比较可知,丰德存麦5号、珍麦3号、新麦26具有良好的丰产性、抗逆性,田间综合表现好,适宜在长葛市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5.
董昀 《现代种业》2010,(6):31-32
品种来源:新麦26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以新麦9408作母本,济南17作父本,2001年杂交,采用系谱法育成的超强筋半冬性中熟多穗型小麦新品种,综合品质指标超过国家一级强筋小麦标准。新麦26的育成,解决了生产上强筋小麦品质性状质量不高,产量偏低,抗寒、抗逆性差的毛病。该品种2010年将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6.
王献忠 《农业知识》2023,(10):18-19+21
<正>优质专用小麦是指营养品质高、蒸煮品质好的小麦,近年来,随着我国优质专用小麦需求量的逐年增加,对该类小麦的种植栽培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现将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该技术适宜在黄淮、华北等地推广应用。一、选用优质专用品种根据不同用途选用不同的优质专用品种。加工面包、糕点可选用强筋小麦品种,如济麦229、济麦44、新麦26等。制作面条、包子、馒头,选用中筋品种,如济麦55、济麦22、烟农1212、烟农999等。生产饼干、糕点等选用弱筋小麦品种,如郑麦1354、安农1589、秦农578等。  相似文献   

7.
一、选用优质高产的强筋小麦品种1.小麦的品质特性和产量特性是其遗传基因所决定的,要生产高质量的强筋小麦,首先要选用优质高产的强筋小麦品种。根据本县的生态特点,宜选用适宜本县栽培的、市场前景较好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如豫麦34、高优503、郑麦98、豫麦47、郑麦9023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解决黄淮砂姜黑土区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多乱杂、抗逆减灾能力弱及强筋小麦品质达标率低、种植不规范等问题。[方法]选用优质高产小麦品种开展试验,筛选出适宜黄淮砂姜黑土区种植的优质、抗逆性强、高产稳产的小麦品种。[结果]山农22号和菏麦18产量较高且综合性状好,而周麦26、菏麦17、鲁原502、周麦18、济麦20虽增产效果不明显,但综合性状也较好。[结论]山农22号、菏麦18等8个小麦品种适宜在黄淮砂姜黑土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笔者从产量、品质、抗病性和田间综合表现等方面,对新麦26等11个强筋抗逆稳产小麦品种进行对比,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强筋小麦品种3个,分别是新麦26、西农979和师栾02-1,可供当地农技部门推广和农民种植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小麦面粉进行品质性状对比分析,挖掘新麦系列品种强筋优质的形成机制,为强筋小麦品质特点和筛选指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笔者以新麦45和新麦58为试验材料,以新麦26为对照,通过对比试验分析了3个品种的7个品质性状。结果表明,小麦品质性状表现出广泛的表型变异,变异系数为1.34%~22.35%;新麦45在容重、湿面筋、吸水率和拉伸面积的指标中分别高出对照1.88%、14.38%、4%和2.24%,面粉蛋白质(干基)、面粉稳定时间和面团最大拉伸阻力的指标中分别低于对照0.69%、2.51%和8.78%;新麦58在容重、蛋白质(干基)、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和最大拉伸阻力的5项指标中比新麦26都有所提高,其中稳定时间高出36.22%,但吸水率和拉伸面积分别低于对照2.4%和0.32%。  相似文献   

11.
自2016年滑县被确定为小麦供给侧改革试点县以来,全县发展种植优质强筋小麦16.4万亩,新麦26发展种植7万亩。通过笔者4年来对新麦26开展的试验种植,发挥品种自身优点,克服品种自身的弱点,应用了测土配方施肥、合理化学调控、病虫害综合防治、化学除草等新技术,提高优质强筋小麦的生产水平,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小麦品种品质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强筋小麦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如何加强优质强筋小麦的管理,做到既优质又高产,实现优质和高产的有机统一,已成为当前优质麦生产上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在现有的已经审定的诸多小麦品种之中.我们连续多年进行优质小麦品种引种筛选、品质鉴定工作,以供加工利用,广泛引进适合郑州及周边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在田间调查的同时,重点进行室内品质研究。本试验选择10个品种进行筛选、鉴定,结果表明,郑农16、中优16,陕225-2-10、97003-2、中优16冬小麦品种在郑州种植,其品质可以达到一等强筋小麦水平;郑农16、豫麦47强筋小麦品种品质优良,其淀粉品质达到国际发达国家优质面条小麦品种的先进水平,可供生产加工利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邳州市砂僵黑土区引进示范的11个强筋小麦品种进行的生育期、茎蘖动态、抗性、产量、品质等指标试验,筛选出适宜在黄淮砂姜黑土麦区种植的优质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15.
强筋小麦新品种宿553的选育·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解决现阶段黄淮南片冬麦区强筋小麦品种缺乏、强筋小麦品种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的现象。[方法]介绍宿553的选育、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其生产潜力和推广价值。[结果]宿州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一室以烟361为母本、该院自育小麦品系宿1264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于2006年育成强筋小麦新品种宿553。安徽省区试连续3年共23点次试验,21点增产,2点减产,增产点率91.3%;品质达到国家强筋麦标准,实现了产量和品质的有机结合。[结论]宿553适宜我国黄淮冬麦区大面积推广。2011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16.
<正>为有效缓解干热风对小麦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2011~2015年,河南省新乡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连续4年针对干热风为害进行试验研究与高产示范,并对新乡市多年的小麦生产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整理,研究与集成了小麦预防干热风高产栽培技术。一、选择高产稳产品种,确保用种安全以半冬性高产稳产品种为主导。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重点推广新麦26、郑麦366、西农979;中筋小麦以矮抗58、周麦22、百农207等为主。晚  相似文献   

17.
国审超强筋半冬性小麦品种新麦26号,品质优、产量高、抗病抗逆性好、适应性广,品质指标达到国家强筋小麦一级标准且稳定性强,适合规模化种植和深加工,有着良好的发展应用前景,可以满足黄淮南片麦区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需求,有效促进我国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选用优质高产的强筋小麦品种 近几年来,河南省已选育出一批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如河南省新乡币农业科学院培育的新麦18、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育成的郑麦9023、河南省郑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豫麦34、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选育成的郑麦366等均属于优质高产的强筋小麦品种。栽培时选用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是高产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豫麦47号在不同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下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豫麦 47号 (原名丰优 3号 )是由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丰优育种室选育的优质强筋面包小麦 ,1 99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被首批选定为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核心品种 ,是河南省人民政府指定重点推广的优质小麦品种之一。其品质性状达到了国家优质强筋小麦的品质标准 (GB/T1 7892 - 1 999)。豫麦47号具有良好的遗传基础 ,表现出高产优质兼用。优质小麦的生产既受遗传基因控制 ,又受生态环境条件的影响 ,同时 ,也有基因与环境互作的结果。本文针对优质专用小麦品种豫麦 47号在不同生态环境与栽培条件下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围绕冬小麦冻害、干热风等灾害,开展抗逆优质高产小麦品种筛选。结果表明:在当年试验条件下,百农207产量居参试品种第一位,但抗倒性较差,倒伏率60%,不利于机械化收获;综合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为众麦2号,抗倒春寒能力中等,抗倒性较强,产量位居参试品种第二位。强筋小麦品种表现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