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花少留果枝保留叶枝栽培法方四元,刘莉湖北省枣阳市棉办441200杨昌宝,黄明学湖北省枣阳兴隆棉花分公司1基本方法在棉花长出3~5个果枝时,抢晴天断其头。留住3~5个叶枝使其继续生长。当每个叶校长出5个果枝时再断其头,使其集中生长果枝。当叶枝上的果枝...  相似文献   

2.
多年生产实践证明,棉花三桃齐结不易实现,并存在早发易早衰,前期烂桃多,后期秋桃多的缺憾。为探讨新的栽培途径,1986年与中棉所合作进行了棉花留叶枝去果枝控晚蕾试验。试验表明,留叶枝去果枝控晚蕾的,平均亩产皮棉112.8公斤,霜前花90.2%,亩产值585.83元,比对照增产30.9%;亩增收161.93元,减少用工5.1个。  相似文献   

3.
目前,人们大都认为棉花叶枝害处大。说它长得快、耗肥多、结桃少,影响棉花生长发育,使蕾铃脱落增多。主张格杀勿论。其实,叶枝也非一无是处,也无须立斩不救。大家知道,棉花生长发育,一方面靠根部吸收土壤中的水份、养分;一方面靠叶面的光合作用制造有机养料。此外,叶片还有呼吸、蒸腾和吸收的生理功能。可见,叶面积的大小,不仅与棉花产量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是反映棉花群体营养生长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枝叶的生长状况也同时影响着地下根系的发展,是地下部分生长状况的反映。俗话说“根深叶茂”,指的就是这种根系和枝叶间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棉花苗期,叶面增长速度很慢,而这一阶段,叶面积的状况如何,对棉株一生影响深远。棉花一般又是先长叶枝后长果枝。所以,这个阶段叶枝更是构成蕾铃期棉株叶面系数的重  相似文献   

4.
棉花叶枝的发生及其利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龚京明 《作物研究》1997,11(2):36-37
从分析棉花叶枝的发生规律、叶枝作用入手,提出合理利用叶枝是提高棉花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5.
1 在赣北湖口试种示范概况。棉花多头叶枝栽培法是利用主茎下部潜伏腋芽发育成营养枝而结桃的一种新式栽培方式。湖口县农业局于2003年在武山、文桥、付垅等乡镇进行了15公顷的简优1号试种示范,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增产效果,10月中旬,对其中的6块棉田(面积0.4公顷)进行了一厘地法测产,共测12点,平均每株桃数63.0个,密度每公顷17520株,平均铃重4.2克,每公顷总桃数110.4万个,子棉产量4635公斤。12月中旬,调查了植棉水平中上等的10家农户,多头叶枝棉种植面积2.2公顷,共收子棉9075公斤,每公顷子棉产量4125公斤。比同等地力和施肥水平而采用常规栽培法的棉田增产15%~20%。  相似文献   

6.
棉花果枝类型划分的统一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棉花果枝类型划分的统一化杜雄明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安阳455112棉花果枝为多轴式分枝,根据果枝节数的遗传特性,人们通常把棉花果枝分为若干类型,但由于以前的分类较为混乱,且与品种材料的特性不相适宜,果枝分类(尤其是零式果枝)因人而异,很难作为统一...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高效去除机采棉下部果枝、叶枝的方式,在中高密度(7.5万株·hm-2)和不同时期(4~6个果枝、7~10个果枝、11~14个果枝)下,以免去除(D4)为空白对照,研究3种化学制剂去除[草铵膦1 g·L-1(D1)、尿素280 g·L-1(D2)、碳酸氢铵200 g·L-1(D3)]和人工去除(D5)方式对机采棉品种中棉425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D1、D2、D3均能够去除机采棉下部果枝、叶枝;在中高密度下,适期使用化学制剂去除机采棉下部果枝、叶枝,可使烂铃数减少25%~100%,籽棉产量增加24.9%~33.4%,皮棉产量增加24.2%~31.9%;D1和D2在4~6个果枝、7~10个果枝时处理,及D5在11~14个果枝时处理有利于提高棉花的纤维品质。本研究初步表明,适期使用化学制剂去除下部果枝、叶枝有利于增加产量,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8.
棉花叶枝的生长及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已有研究表明 ,叶枝对棉花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有较好的补偿作用 ,可调节棉花的开花成铃期 ,使棉花的成铃高峰与温光高能期吻合 ,增加优质桃成铃数和比例 ,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级  相似文献   

9.
棉花叶枝的生长发育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叶枝生长发育及其利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叶枝叶面积和叶枝干重分别为全株的3.0%~20.5%和3.06%~6.66%。在密度分别为11.4、15.1、19.2万株hm-2的情况下,叶枝铃皮棉产量分别为全株皮棉产量的5.7%、2.5%和1.1%。叶枝铃纤维品质略差于全株铃。  相似文献   

10.
棉花叶枝发生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棉花叶枝的发生受品种、密度、肥水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低位叶枝发生量占总叶枝量的70%以上。棉花留叶枝对主茎生长,果枝、果节的发生以及单株主茎成铃有明显的抑制效应。而对群体果节及总铃数有显著的补偿效应,且在一定的密度和肥水条件下,棉花留叶枝的补偿效应大于抑制效应。叶枝成铃比主茎成铃时段后延,成铃大多集中在全年光照富照期内的7月下旬~8月下旬,从而增加了优质铃比例,有利提高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11.
棉花叶枝在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一定的群体和肥力水平下,利用叶枝不仅可以节省棉田整枝的用工,而且可利用叶枝补偿群体的不足,达到省工节本增产的目的。在明确叶枝利用上述效应的基础上,重点开始该项技术在江苏沿江海地区的应用效果,为大面积推广应用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棉花果枝节间长度性状是棉花株型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宜的节间长度能够为棉花群体提供良好的光能条件,降低蕾铃脱落比例,提高棉花产量,也能提高棉花机械采收适应性。通过对Ⅲ式果枝材料TM-1和Ⅰ式果枝材料川农72318的节间长度调查,发现Ⅲ式果枝其节间伸长速率符合“慢-快-慢”生长规律,分析TM-1和川农72318的节间长度差异是由于川农72318果枝节间伸长速率慢并且没有明显的快速伸长期造成的,这一结果对解释棉花Ⅰ式果枝形成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棉花叶枝对皮棉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年以常规棉泗棉3号作供试品种,对去叶枝、留1个、留2个叶枝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留叶枝对主茎株高、主茎果枝数、果树成铃数有抑制效应,但皮棉产量、纤维品质无明显差异,因而在南方棉区稀植的情况下,单株可预留1-2个叶枝,以减少棉田用工。  相似文献   

14.
棉花留叶枝对生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留叶枝棉现蕾强度比常规棉增加1.15 倍, 开花强度增加0.76 倍, 吐絮强度增加0.88 倍, 增结7~8月优质成铃, 提高单株生产力; 适当保留1~3 个优势叶枝, 有利于棉花高产、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15.
棉花叶枝结铃规律及其产量潜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研究表明,种植密度为3.6万株·hm-2左右的棉花群体,单株留叶枝数和现蕾数量呈正相关关系(r=0.9706);单株留叶枝数和蕾铃脱落率也呈正相关关系(r=0.9604)。同时发现,棉花单株留叶枝1~2条,并用水肥措施适当控制叶枝生长量,有利于增蕾、增产;若留叶枝数多于3条或叶枝生长量不加控制、肥水过大,则易造成徒长、减产。  相似文献   

16.
棉花叶枝发生及其产量贡献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棉花主茎每一片叶子的叶腋里含有一个胶芽,按其发育方向可区分为叶芽和混合芽,前者发育成叶枝,后者则发育成果枝。主茎腋芽的发育方向有明显的分带习性,子叶节和基部1~3个节位的腋芽是潜伏状态,果枝始节以下3~5个节位属叶枝带,腋芽一经诱发即发育成叶枝,果枝始节以上则发育成果枝。在棉花栽培实践中,叶枝通常在棉株现蕾后去除,以利于更多的养分向果枝棉铃中输送,这是传统精耕细作栽培方式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棉田密度较高条件下不可缺少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之一。但是,随着棉花品种的不断改良、肥料投入的增加及其它栽培技术的变…  相似文献   

17.
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是早熟、高产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地膜覆盖的增温保湿效应,为棉花的生长发育创造了一个特定的环境条件。它不仅加速了棉种的发芽出苗、花芽分化、现蕾,开花等生育进程,而且棉株的外  相似文献   

18.
自1984年以来,对棉花花铃前期的调控技术进行了研究。从大量的调查数据中,应用农业系统工程原理和生物统计方法,找出了棉花花铃期植株日增长量和果枝数相对应的最佳指标。通过调控技术维持这个指标就能  相似文献   

19.
以陆地棉(G.hirsutum)品种北农一号为材料研究了棉花果枝始节节位与气温日较差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棉花2~3片真叶展开时,基部1~3节叶腋里的腋芽其分化性质与平均气温和最高、最低气温无明显相关,而与气温日较差则有显著的相关性。在日较差6~13的变化范围内,果枝始节一般降低1~2个节位。  相似文献   

20.
对于肥水条件较好,棉株长势旺,蕾铃脱落较重的棉田,及时剪除无效果枝能减少养分的无效消耗,促使棉花早吐絮,单株结铃增多,铃重增加,烂铃率和僵瓣率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