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省农牧渔业厅经作处主持的“红壤新植苎麻速成高产优质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课题,经过三年努力,于1988年3月22日在江西省南昌市通过鉴定。参加鉴定的专家、教授一致认为;红壤新植苎麻速成高产优质配套技术研究应用推广,基本探明了苎麻速成生育规律和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农牧渔业厅经作处主持的“红壤新植苎麻速成高产优质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课题,经过三年努力,1988年8月22日在江西省南昌市通过鉴定。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国内对红壤地新植苎麻配套速成栽培技术与高产优质的研究论述极少,也尚未见报导。因此,我们从1985年初至1987年底,连续在省内红壤地麻区开展新植苎麻以改土、改种、适时早播、早育、早栽、密植、盖草、去杂除劣。抽行疏蔸。重施冬肥等中心的速成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实践证明,该套技术初步显示出在红壤旱地新植苎麻获得速成高产优质的作用。改变了千百年来农民认为的“一年种麻三年穷”的传统观念,并为会后红壤地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开发苎麻生产,缓解作物之间争地矛盾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三年来,由于国内外苎麻的热销,推动了苎麻栽培的技术进步,彻底改变了过去所谓“一年栽麻三年穷”的被动局面,促进了苎麻种植业、加工纺织业和外贸事业的共同发展。根据我省自然条件,重点抓了丘陵红壤旱地植麻速生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获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初步总结如下,供交流。一、推广苎麻速生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效果1.新植苎麻获得了当年丰产、次年高产早在1979年,我省部分重点麻区的科技工作者就开始从事苎麻“三当”(当年栽、当年收,当年收益)栽培技术的经验示范研究。到1984年,“三当”面积达6546亩,占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苎麻生产大发展的形势的推动下,新建苎麻园象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我省各地,并涌现了许多当年栽麻、当年丰收,当年受益的典型,更新了“一年种麻三年穷”的传统认识。近两年来,我省及时组织起技术攻关协作组,全面总结推广新植苎麻园速成高产优质综合栽培技术(可概括为“三当、四早、五快”栽培技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据初步统计:一龄麻推广应用该技术,此未推广增产62.8—140.7%,二龄麻的增产幅度更大,达到125.4—168.4%,现将有关资料整理成栽培技术要点,供各地推广应用时参考,并希望在实践中补充、修改、完善。一。“三当”一龄麻园的速成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措施1.推广适宜我省栽培的高产优质的  相似文献   

6.
“当年栽麻无受益,一年栽麻三年穷”,是人们传统的旧观念。1985—1987年,我们在范镇、横港、洪岭、桂林、高丰、南阳六乡推广《速成麻园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简称“速高”技术)示范。三年中,逐年按“速高”技术的新园累计有25,349亩,占全县三年新发展面积57.3%。其中1985年新栽的11368亩,三年的亩均原麻产量分别为44.9公斤、87.5公斤、152.5公斤,比未实行“速高”技术的亩均增长66.5%、53.8%,52.5%;1986年新栽8923亩,两年的亩均产量分别为56.5公斤,122.9公斤,增长幅度仍大。由于推广了“速高”技术,使我县苎麻生产出现了“当  相似文献   

7.
潘其辉 《江西棉花》2005,27(6):35-36
苎麻新品种“赣苎四号”(93-24),是江西农业大学刘飞虎博士(现云南大学博导)与江西省麻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合作,在“湘苎二号”种子繁殖后代中选择优良分离单株,经十余年的艰苦努力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高抗的苎麻新品种。该品种2001-2003年参加全国麻类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位居第二,2004年以后在江西省苎麻产区经试验示范表现出高产、稳产,抗病、抗风性强,纤维品质优。2005年10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赣苎四号苎麻新品种的培育成功,将为江西省苎麻生产又提供了一个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据1989年10月21日至25日在浙江省萧山市召开的中国作物学会麻类专业委员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获悉,近几年来,我国麻类作物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我会会员在从事麻类作物的科研、教学、生产管理和技术推广方面做出了许多贡献,不但在麻类作物基础理论方面有新的突破,而且在应用研究技术、管理科学和综合利用开发上也是硕果累累,有一大批成果先后获奖:如湖北、湖南、江西和江苏四省协作进行的“苎麻(三当)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获农业部1988年科技进步二等奖和1989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西省农牧渔业厅的“红壤苎麻低产变高产技术推广”获农业部1988年丰收二等  相似文献   

9.
苎麻速成、优质、高产栽培,即通过采用推广良种、早育苗、早移栽、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精细管理、及时收获以及搞好病虫防治等综合栽培技术,达到当年育苗,当年移栽、当年丰产(亩产40公斤以上),翌年高产(亩产90公斤以上)的目的。1985、86两年,全县推广该项技术2349亩,占发展总面积的11.5%。当年亩产分别达到46.6、48.0公斤,比未推广该项技术的亩产分别增加22.7、33.0公斤,增长率为99.6%、220%;翌年平均亩产达到92.3公斤,比未推广该项技术的亩产增加14.3公斤,增长率  相似文献   

10.
~(60)Coγ射线应用于苎麻育种实践,始于1973年。目前我们已从苎麻品种“湘苎一号”(“黄壳早”的天然杂交后代)的种子,经~(60)Co1万γ的辐照M,代中选育出苎麻新品种“75—10”,经多年品系比较,三年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  相似文献   

11.
“涪陵苎麻高产栽培技术”通过专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龙云 《中国麻业》2005,27(5):268-268
2005年5月20日,重庆市涪陵区科学技术委员会邀请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及涪陵区有关专家,对涪陵区农业局经作站主持完成的“苎麻优质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进行了鉴定。鉴定委员会通过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审核数据和质疑后,认为该项目针对涪陵区的土壤气候条件,研究形成的“苎麻优质高产综合栽培技术”技术成熟、实用,其中“提早播种、双膜覆盖育苗、  相似文献   

12.
“湘苎5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听从“湘苎1号”自交种子~(60)Co—γ射线辐射后代中选育出来的优质高产苎麻新品种,我们于1990年引进“湘苎5号”进行试种,两年结果表现“湘苎5号”在桃江麻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粤北山区是广东省主要苎麻产区,但因缺乏理想的优质高产品种,进一步发展苎麻生产受到限制。为了充分利用粤北山区的生态、土地资源优势,引进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苎麻品种,本所从1985年开始,陆续从湖南和广西引进当前全国推广良种,进行引种试验工作,现将四年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试验材料与方法圆叶青、黑皮蔸、芦竹青、牛耳青品种都是用有性繁殖,第一次在1985至1986  相似文献   

14.
春大豆在江西是一种增加复种指数改进轮作、间、套多熟制的主要作物 ,但由于品种和栽培技术的原因 ,产量比较低 ,影响了我省春大豆的发展。本文在九·五国家重点推广项目“南方红黄壤大豆良种及配套技术推广”五年多的实施过程中 ,根据高产试验、示范和高产攻关中出现的一批 3 0 0 0kg/hm2 以上的高产典型经验 ,总结提出了一套江西省红壤旱地春大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省苎麻生产发展很快,一些从来没有种过苎麻的地区也在利用种子育苗扩大面积。但是,如何做到新植苎麻快速高产,使农民尽快地富裕起来,这对新麻区来说,值得认真地摸索和探讨。一、我县利用种子育苗的概况1985年以来,我县利用种子育苗发展苎麻生产,到1986年共有苎麻种植面积8113亩,两年获得总产746吨,总产值800多万元。其中,1985年育苗1000亩,移栽了6066亩,当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苎麻纤维产量和品质,我县于1984年引进了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培育成功的高产优质新品种“圆叶青”。采用种子繁殖的方法,通过先示范后推广的途径,种植面积逐步扩大。1985年全县“圆叶青”栽培面积达1000亩左右。当年移栽的平均单产达40公斤,次年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历时四年对苎麻品种细叶绿高产优质模式栽培进行了调研和总结,找到了细叶绿品种壮(老)龄麻园纤维产量6000kg/hm 2以上,单纤支数1800支以上的生育规律和栽培技术,总结出的苎麻高产优质模式栽培技术经同行专家教授鉴定,在国内处先进技术水平,近年来在我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全市1400hm 2壮龄麻园,最高产量可达3799.5kg/hm 2,并出现了3450kg h/m 2的高产户、高产片,平均产量都在3000kg h/m 2以上。现将推广应用的高产优质模式栽培技术的产量结构、生长发育规律及主要栽培措施分述于后。1高产优质的产量结构表1苎麻300…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我省是全国苎麻重要产区之一,但苎麻多栽植于旱地红壤上,土质瘠瘦,单产低。为了扭转我省这一局面,1987年我省成立旱地红壤苎麻低产变高产栽培技术协作组,目前这一技术已取得明显的效果。全省推广该项技术的苎麻达48.34万亩,占全省苎麻面积的86.48%,收获苎麻  相似文献   

19.
新植苎麻采取幼苗打顶,能促进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显著提高纤维产量,这是新植麻园快速高产优质的一项有效措施,已在生产上广泛应用。但此项技术在推广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有时效果不理想,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种:  相似文献   

20.
罗素玉 《中国麻作》1985,(1):23-25,49
^60Coγ射线应用于苎麻育种实践,始于1973年。目前我们已从苎麻品种“湘苎一号”(“黄壳早”的天然杂交后代)的种子,经^60Co1γ万γ的辐照M。代中选育出苎麻新品种“75-10”,经多年品系比较,三年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性强和适应性广的特性,颇受产区干部和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