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日本,赤松和黑松的大量死亡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于1968年开始对松树死亡之原因进行研究,结果在死树的木质部中发现了大量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 Bubrar)Nickle。该线虫接种松树证明它有强烈的致病性,另些试验也证实该线虫是引起松树枯萎死亡的病原,详细调查与死树有关的大量昆虫,确定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  相似文献   

2.
几种松树松材线虫病木和健木pH值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江苏、安徽2疫区的黑松、赤松、马尾松、火炬松、湿地松等5个树种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病、健木pH值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感病品种黑松、赤松、马尾松病木pH值降低,且差异显著;较抗病的湿地松虽然也降低,但差异不显著;抗病性强的火炬松病木pH值反而高于健木,且差异显著。由此可见,不同松树品种松材线虫病的病、健木pH值的差异性也不同,对松材线虫越敏感和受害越严重的,其病木pH值降低的就越多,与健木pH值差异就越显著。该分析结果初步为我国松材线虫为害比较严重的几种主要松树品种,利用指示剂进行松材线虫病快速检测的可行性提供了一个依据。  相似文献   

3.
白兴月  程瑚瑞 《植物检疫》1993,7(4):333-334
通过人工接种松材线虫测定6个“北带”马尾松种源和2个“中带”马尾松种源的3~6年生苗的感病性。接种苗枯死率为37.5%至80%,与马尾松在全国现有疫区内普遍不同程度自然发病枯死的情形一致。7个种源接种苗的平均枯死率(53.5%)低于黑松对照(89.4%)。表明国内的马尾松种源对松材线虫中等或中等以上感病。测定国内重要疫区的5个代表性松材线虫株对8年生黑松和3年生马尾松苗的致病力,枯株率分别为90%以上和30%~90%。由此分析了松材线虫萎蔫病在南方林区流行的极大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过去3年的调查表明,在江苏南京镇江松材线虫病区内雪松(Cedrus deodara)自然枯死相对很少,在采得的22株枯死雪松松材中,从未查见松材线虫。在1987-1989年用松材线虫分离物1号、3号或4号(分别分离自江苏和深圳罹病黑松Pinus thunbergii和马尾松P.masso-niana病材中),分5次接种60株4或7-8年生雪松苗或20多年及30多年生雪松树,仅2株4年生接种苗发病死亡,从死苗中分离到的松材线虫数量远低于接进的虫量。可见雪松苗期至成材期在江苏病区都能高度抵抗松材线虫。  相似文献   

5.
“发育快,交配效率高”是松材线虫种群扩张和病害流行的基础。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原位杂交和RNAi等技术,本研究明确了Bxy-egl-30在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Bxy-egl-30编码区长度为1 128 bp,编码375个氨基酸,属于EGL-30蛋白亚基家族。原位杂交结果显示Bxy-egl-30基因在松材线虫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具有特异性,在胚胎期与幼虫期该基因广泛表达于性腺、肠道和附近的体壁细胞等部位;在成虫期,该基因在雌虫的阴户肌肉和雄虫的性腺部位集中表达。RT-qPCR结果显示Bxy-egl-30在二龄期表达量最高,胚胎期次之,三龄期、四龄期和成虫期表达量依次降低。浸泡Bxy-egl-30双链RNA后,松材线虫胚胎的孵化率下降了10.88%,二龄期、三龄期幼虫活力明显下降,每分钟头摆频率约下降4次。致病性接种实验结果显示松材线虫被Bxy-egl-30双链RNA干扰后致病性减弱,减缓了黑松的死亡时间,干扰组黑松的死亡时间比对照组晚9 d。本研究明确了Bxy-egl-30基因在松材线虫不同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6.
过去3年的调查表明,在江苏南京镇江松材线虫病区内雪松(Cedrus deodara)自然枯死相对很少,在采得的22株枯死雪松松材中,从未查见松材线虫。在1987—1989年用松材线虫分离物1号、3号或4号(分别分离自江苏和深圳罹病黑松Pinus thunbergii和马尾松P.masso-niana病材中),分5次接种60株4或7—8年生雪松苗或20多年及30多年生雪松树,仅2株4年生接种苗发病死亡,从死苗中分离到的松材线虫数量远低于接进的虫量。可见雪松苗期至成材期在江苏病区都能高度抵抗松材线虫。黄山上4年生黄山松(P.taiwanensis)苗在南京人工接种条件下,对松材线虫分离物1号及3号都高度感染,20株接种苗全部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7.
根据松树针叶变色程度及流脂状况,野外分别选取不同感病阶段的黑松、马尾松为对象,以研究松材线虫自然侵染黑松和马尾松后,两种松树的光合作用及其相关生理生化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黑松、马尾松在感病初期,针叶净光合速率(Pn)大于健康阶段数值,随后逐渐下降,感病重期为负值,即松材线虫的侵入破坏了黑松、马尾松的光合作用。由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可看出,光合作用的下降是由于光合系统Ⅱ反应中心实际进行光化学反应的效率(ФPSⅡ)下降引起的,而ФPSⅡ的下降是由于PSⅡ反应中心捕获光能效率Fv'/Fm'下降和开放的PSⅡ中心数目qP下降共同导致。两种松树在感病进程中,针叶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在感病初期含量上升,这也是引起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因素之一。此外,针叶含水量变化也一直呈下降趋势,是引起松树萎蔫,叶绿素含量下降,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实验表明,随着松材线虫侵染的加重,植株体内与抗性相关的抗氧化酶系统活性也会发生变化。黑松和马尾松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着感病进程逐渐下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略有上升,但不显著,说明松材线虫的侵入破坏了黑松、马尾松的抗氧化酶系统,导致松树自我保护作用减弱,同时由于两种松树热耗散能力(NPQ)的下降,产生的多余电子进一步破坏了抗氧化酶系统,导致光合速率下降。研究表明,松材线虫的侵染,对寄主光合作用产生了破坏,同时寄主也作出相应防御反应,但随着松材线虫的大量繁殖,寄主自身保护作用逐渐丧失。  相似文献   

8.
松材线虫病是林业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在进境木质包装检疫中,除该病的病原物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et buhrer)Nickel)外,还常常截获同属于伞滑刃线虫属(Bursaphelenchus spp.)的多种与之形态非常相似的线虫.本研究对进境木质包装检疫中截获的两种伞滑刃属线虫--B. rainulfi和B.conicaudatus进行了形态描述和鉴定.  相似文献   

9.
一、1986年松材线虫的调查经过和鉴定结果 1986年南京市郊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萎蔫病普遍发生。经我们建议,自10月中旬开始由南京市农林局、南京市中山陵园管理处、江苏省农林厅林业局周元生局长等和南京农业大学线虫实验室,从南京市郊(中山陵园区的江苏省植物所、汤山乡、西岗、雨花台、东善桥林场、铁心、江浦县)以及镇江市句容县、苏州市昆山县等地采集或征集了枯死、濒死的黑松和马尾松树林材样本60多份,用线盘法  相似文献   

10.
2%阿维菌素乳油对松材线虫的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阿维菌素乳油按木材体积为400和600mL/m3(60~90mL/株)的剂量,注入树干防治黑松Pinus thunbergii和马尾松P.masssoniana上的松材线虫Bursap helenchus xylophilus,持效期可达两年,第一年的防治效果为100%,第二年为88%。通过取样检查线虫在树体内的分布证实,松线光可扩散到树的顶部。大剂量用药(210mL/株)对黑松生长无影响,药剂注入树体内对环境无污染。  相似文献   

11.
Duplex PCR 快速检测松材线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duplex PCR技术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与拟松材线虫(B. mucronatus)的rDNA部分核苷酸序列扩增.根据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的ITS1序列区别,设计出特异性引物,检测松材线虫的存在;在5.8S,28S保守序列区设计通用引物,检测伞滑刃线虫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通过2001~2007年在南京机场、新生圩等3口岸现场采集的695批次木材料样本进行检疫,4次发现了松材线虫;总结了切合口岸实际的松材线虫检疫方法;针对口岸上截获松材线虫时常出现仅有幼虫的问题,研究了用真菌进行单异活体培养和松材线虫罹病木保湿法培养松材线虫的两种快速培养方法;9种真菌选择培养松材线虫效果表明,灰葡萄孢是培养松材线虫的最有效真菌,盘多毛孢等用作培养松材线虫也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不同松树品种对松材线虫的抗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报导了用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感染15种松树后,不同松树品种的枯死率不同,也就是抗病性不同.在供试的15个松树品种中,黑松为国际上公认的感病树种,感病程度高于黑松的有白皮松(Pinus bungeana)、赤松(P.densiflora)、东北红松(P.koraiensis)、华山松(P.armandii)、华南五针松(P.kwangtung ensgs)、湿地松(P.elliottii)和云南松(P.yunnanensis)等7个品种.感病程度低于黑松的有黄山松(P.taiwanensis)、樟子松(P.sylvestris var.mongolica)、乔松(P.griffithi)和粤松(P.fenzeliana)。而高度抗病的有火炬松(P.taeda)、马尾松(P.massoniana)和短叶松(P.banksiana).接种时间的不同影响松树的抗性,春季接种后树木渡过一个炎热的夏季,松树的枯死率比秋季接种的要高.  相似文献   

14.
1988年8~9月份,安徽省马鞍山市林场突然发生大面积黑松(包括少量混交的马尾松)枯死现象。经南京林业大学专家和我们现场会诊并取样检验,确认系松材线虫Bs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Steimeret et Buhrer)Nickle所致。据查,病区  相似文献   

15.
成飞雪 《植物检疫》2007,21(3):133-136
分离自对湖南郴州、耒阳、张家界地区的病死马尾松样品,采用形态鉴别和分子生物学鉴别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形态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检出线虫更符合拟松材线虫特征.同时采用ITS-PCR-RELP方法对病死马尾松中分离线虫进行分子鉴定,ITS区经EcolI和HindⅢ酶切后得到110、160、242、404bp 4条特征带,与拟松材线虫相同,而与松材线虫有明显区别.而且ITS及CoI基因序列信息显示,湖南病死马尾松中分离线虫与松材线虫的同源性分别为92.9%、89.3%,而与拟松材线虫的同源性高达97.2%、95.2%.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病死马尾松中分离的线虫为拟松材线虫.  相似文献   

16.
利用RAPD研究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亲缘关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用RAPD技术对18个松材线虫株系、8个拟松材线虫株系基因组DNA多态性进行研究。在事先优化的条件下,用15个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一共扩增出165条谱带,多态性为91.5%。通过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种间和种内都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但种间差异大于种内差异,因而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应为2个独立的种。  相似文献   

17.
 为评估自日本引进的抗性黑松对松材线虫(Pine Wood Nematode,PWN)的抗病性,选用3个不同来源的PWN强毒和中强毒虫株采用皮接法接种,对1.5年生的黑松13个优良家系进行抗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引进的黑松大部分家系对3个PWN虫株都表现出一定的抗病性,但针对不同虫株,抗病各家系间差异明显,其中有7个家系(3、4、5、6、9、11和12号)表现良好。同时,为探讨引进黑松家系感染PWN后的组织病理反应,对12号抗性家系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观察表明,松材线虫在抗性黑松和普通黑松中的纵向扩散速度差别不明显,但其在抗性黑松内的横向扩散速度比在普通黑松内要慢,且抗性黑松体内木射线细胞和围绕树脂道泌脂细胞的薄壁细胞,出现病变要比普通黑松晚;在接种后同一时间取茎段的同一部位发现,抗性松苗组织解剖结构及细胞的病变和破坏程度要比普通松苗轻。  相似文献   

18.
食线虫真菌蠕虫埃斯特菌对植物寄生线虫的侵染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评价食线虫真菌蠕虫埃斯特菌Esteya vermicola菌株NKF 13222的生防应用价值,采用2%水琼脂培养基平板接种法测定了该菌株对7种植物寄生线虫的诱引、黏附和侵染能力,并比较了其对不同线虫的侵染特性.结果显示,该菌株的菌丝对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腐烂茎线虫和水稻干尖线虫均有诱引作用,而对南方根结线虫、禾谷孢囊线虫和穿刺短体线虫无诱引作用;菌株的粘性分生孢子对有诱引现象的4种线虫都能黏附,接种24 h后的黏附率达到82%~99%,对无诱引现象的3种线虫不能黏附;粘性分生孢子黏附虫体后对不同线虫的侵染力存在差异,接种7 d后的松材线虫死亡率可达98%,而拟松材线虫、腐烂茎线虫和水稻干尖线虫死亡率分别为43%、35%和9%.表明蠕虫埃斯特菌不仅是松材线虫的强内寄生真菌,而且对其它重要植物寄生线虫也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1985-1987年,我们对黄山、芜湖、马鞍山、青阳、当涂、凤阳等15个县(市),30个林场和公园的黑松、马尾松等树种进行了调查,共取样200份。按迪曼公式进行虫体测计及形态特征描述,经鉴定确认为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又据对松褐天牛解剖分离的线虫进行尾部观察和尾刺长度测量,亦属于同一种类。分离结果说明,大部分县(市)均有该线虫发生,尤以芜湖市的赭山公园、当涂县的围屏山、青山林场、马鞍山市的采石公园等处发生量最大,以黑松样为例,每克木材含线  相似文献   

20.
用来自日本的木质包装材料上截获的松材线虫和南京松材线虫进行对雪松Cedrusdeodara和马尾松Pinusmasoniana的致病力试验,发现日本松材线虫能使4~5年生雪松苗20%发病,10%左右枯死,而南京松材线虫则没有致病力;10年生雪松对两种松材线虫具有高度抗性。这两种松材线虫都能使马尾松中度感病和10%左右的枯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