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少耕、免耕法简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一、什么是少耕法和免耕法传统耕作法,是每季作物收获后均要翻耕土地再种植下季作物。这样就形成了连年翻耕土地的传统整地法。少耕法,则是将连年翻耕改为隔年翻耕或隔2~3年再翻耕,以减少耕作次数。免耕法,则是少耕法的进一步发展,前作收获后不耕不耙,也不中耕,即把所有的耕作过程,精简到只剩下在地面开出一条可供  相似文献   

2.
玉米免耕(少耕)栽培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免耕(少耕)栽培是在适宜播种(移栽)条件下,耕作土壤不进行任何的翻耕、犁耙,通过采取有效的化学除草处理后,直接在前茬地开穴(或开沟)施肥、播种(移栽)玉米,在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适当进行中耕、施肥、培土的一种玉米种植方式。为探索免耕(少耕)栽培技术在六枝特区的应用效果,2007年进行了试验,以便今后大面积推广玉米免耕(少耕)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玉米免耕(少耕)栽培技术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4种玉米栽培方式比较试验,探讨了玉米免耕(少耕)栽培的技术效果。结果表明免耕移栽覆盖秸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玉米免耕(少耕)栽培是在适宜播种(或移栽)条件下,耕作土壤不进行任何的翻耕、犁耙,通过采取有效的化学除草处理后,直接在前作茬地开穴(或开沟)施肥,播种(移栽)玉米。在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适当进行中耕、施肥、培土的一种玉米种植方式。玉米免耕(少耕)栽培是旱地耕作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为探索玉米免耕(少耕)栽培技术,提高玉米产量和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5.
我国少耕与免耕技术推广应用情况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45,自引:5,他引:45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少耕与免耕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少耕与免耕在提高度作物产量等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通过抓耕作改制等项目的实施,对少耕、免耕技术提高了认识。这里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就我国少耕和免耕情况以及增产机理、功能作用与发展前景等,谈点情况与意见,同大家一起探讨研究,进一步推动少耕与免耕事业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虽然玉米和大豆少耕制可减少土壤侵蚀,但也可改变所有的其他生产环节。应该考虑这些生产环节,发展新的植物保护方法,有时还必须探讨新的技术。一种特殊的耕作制对生态系统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和生物学特性具有综合的影响。例如,免耕制与常规耕作相比,春天土壤湿度较高,而土壤温度偏低.使作物残体留在土壤表面的少耕制,其基本概念是与  相似文献   

7.
免少耕水稻的根系活力和叶片衰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前文叙述免(少)耕水稻的干物质积累,光合产物运转效率及C/N比时,曾指出它们与根系活力等有密切关系(王永锐等,1992)。而关于免(少)耕水稻的根系活力和叶片衰老迟早问题,则未曾见过报道。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免(少)耕水稻地下部根系活力和地上部叶片衰老状况,阐明免(少)耕稻比翻耕稻增产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四川有旱坡耕地3500万亩,其中坡度10~30°占63%,>30°占22%。因受多种自然条件的影响,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生产力水平极低。南充地区农科所于1984~1986年在南充县共兴乡结合旱地改制开展农业综合技术实验,定点定位观察,对多熟覆盖少耕与水土流失进行了研究。 一、多熟覆盖少耕对保持水土的效应  相似文献   

9.
作物免少耕栽培技术集保护性耕作与轻型栽培于一体,是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农业技术体系。简要分析了江苏主要农作免少耕栽培发展背景及研究历程,阐述了江苏作物免少耕栽培主要技术模式、特点及推广应用情况,并指出了免少耕栽培技术应用面临的几个关键问题,据此提出免少耕栽培技术发展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少耕的水稻栽培,是指前茬麦作物收割后,采用旋耕机浅旋耕6~8厘米,畜力耙平后,移栽中熱水稻的耕作栽培,简称少耕栽培。常规耕作栽培,是指麦类作物收割后,用旋耕机浅旋耕6~8厘米,再用有壁犁耕翻14厘米左右,再行浅旋耕,畜力平田的耕作,或麦收后用铧式犁深翻,旋耕机浅旋耕碎土,畜力平田的耕作栽培,简称为常规耕作。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玉米栽培面积较大,历年播种面积均在180~200万公顷,传统上多实行70厘米行距大垄栽培,每亩保苗2000~2700株,偏于稀植,漏光损失严重。这种种植方式影响了玉米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不能充分发挥玉米的增产潜力,尤其是在我省北部冷凉地区表现尤为明显。第三积温带以北的许多县份,玉米亩产只有200公斤左右,其低产原因之一就是大垄稀植。为了大幅度提高玉米单产,发挥玉米群体增产效益,我们于1988~1989年研究示范了少耕平播密植  相似文献   

12.
一、浙江免耕栽培简史和现况免耕栽培是浙江省的传统农艺之一,水稻与早作都有应用。最早记述于农书的,是距今一千六百余年前西晋(公元265~316年)郭义慕《广志》中的再生稻,但应用范围泛指华南。明确指在浙江种植再生稻的,是南宋宁宗时的《嘉泰会稽志》(公元1201~1204年):“再熟日魏撩(古人喜用谐音字。魏撩即收获“未  相似文献   

13.
邱振英 《作物杂志》1995,11(6):18-18
旱地大豆带作少耕抗旱栽培效果邱振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嫩江农业科学研究所齐齐哈尔161041)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瞩大陆性季风气候,除具有低温寒冷外.旱灾是本地区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且以春旱出现的频率最高,夏秋旱也时有发生,持别是春早表现在春季土壤...  相似文献   

14.
湖南稻田种植制度,主要是绿肥-双季稻。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土壤耕作一般田早稻采取二犁三耙,晚稻田采取一犁二耙,泥土整得成浆,以致土壤结构被破坏,泥沙分家,浮泥封面,通透性变差,不利水稻生长。双季稻面积大,传统的育秧移栽,收早稻插晚稻时,劳力十分紧张;早稻插秧后常遇到5月低温和晚稻插秧后,因7月下旬高温天气,禾苗生长发育慢,造成单位面积的苗数、穗数不高,  相似文献   

15.
免耕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免耕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实用技术,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作用甚大。在此,阐述了免耕定义、原理、作用及免耕的历史与发展,归纳了免耕对土壤水分、温度、土壤物理、土壤化学、土壤生物学和作物生长发育及最终产量、经济效益方面等的影响:免耕由于减少了土壤蒸发,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促进作物生长;但免耕降低土壤温度,特别是春季,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同时,免耕土壤结构、土壤微生物数量与活性相对稳定有利于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和作物生长。在产量和效益方面,免耕有利于提高产量,更有利于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6.
稻茬免(少)耕麦1983年被列为全省重点推广项目,近年来推广应用面积每年都已超过2000万亩,占我省稻茬麦面积的70%以上。其中,太湖地区各市、县和连云港市推广面积在80%以上。这项科学技术的开发应用以后,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一、稻茬免(少)耕麦发展情况和推广依据  相似文献   

17.
耙茬少耕在我国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8.
我县今年绿肥免耕(实为少耕)原计划2000亩,落实1185亩,实际种了11920亩,为计划数的5.9倍,比去年实种2000亩扩大了5.9倍。其中财神区种了3800亩,恒底区德卓公社绿肥免耕670亩,占绿肥面积的58.2%,比去年扩大了34%。财神区鱼塘公社仓库队阎兴章,3亩多包谷实行绿肥免耕,部分烤烟地也进行了免耕种植,长势很好。恒底区德卓公社海坝队粟多全,三年来有分的责任地没有用一斤化肥,全靠种绿肥解决了缺肥低产的问题,既减少了投资,又提高了地力,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据  相似文献   

19.
稻茬油菜免耕栽培技术的应用和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茬板田油莱用移栽器进行免耕栽培与常规翻耕栽培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移栽器移栽的稻茬(板田)免耕油菜籽产量与翻犁移栽的油莱产量相当。但免耕栽培均可节资翻铧、中耕除草、起垄上行等生产费用90元/667m^2。是一项技术简便、省工、节本增效的措施,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油菜免耕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和效益,采取两因子四水平随机区组试验方法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移栽平均产量183.11kg/667m2,最高产量203.56kg/667m2,免耕条播平均产量156.45kg/667m2,最高产量169.78kg/667m2,免耕移栽比免耕条播平均增产17.04%,增产达显著水平;免耕移栽比免耕条播纯经济收入平均增加24.24元/667m2,差异不显著;油菜免耕移栽适宜密度为6000株/667m2,免耕直播适宜播种量为0.35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