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近年来,景宁县通过采用低山区向高海拔山区引种、北种南调、秋播繁种等途径,扩大了马铃薯种植面积,取得了显著增产增收的效果。但由于我县山区交通不便,马铃薯用种量大,种薯成本高,调运困难,不可能每年从东北调入大量的生产用种。因此,影响了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2.
甘肃大麦、青稞病害调查及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年来,对我省武威、玉门、甘南等12个县市、16个单位、乡、农场的试验田、大田进行了调查及室内镜检、培养。共鉴定大麦病害24种,计有真菌性病害18种,细菌性病害1种,病毒病害5种。其中有9种为省内首次记录,2种为国内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3.
山东淄博宏企电子生物技术应用研究所研制成功一种全新防腐技术的特效电子生物技术处理机,并投入批量生产。用该机处理过的酱油等食品可保持5年不变质。对卷烟、茶叶、药品等易吸潮物质处理,可免除霉变。该机用于种子处理,可免除小麦、棉花、地瓜等作物多种病害,为作物的抗病治产、减少农药污染,提供了一种新方法。DSJ特效电子生物技术处理机@国信  相似文献   

4.
玉米三种遗传效应研究现状与技术集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大量详实资料,对玉米杂种优势、雄性不育、油分基因花粉直感等三种遗传效应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作了详细概述,根据相关的遗传理论与实践,提出了将三种遗传效应进行技术集成的可能性,从而形成一种高产优质玉米生产模式,有可能是未来玉米生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洞庭湖区油菜田杂草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摸清油菜田杂草的种群分布,运用双对角线5点取样法对洞庭湖区油菜田杂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油菜田杂草有20科47种,其中前茬棉花油菜田杂草有19科46种,棒头草、画眉草、卷耳、婆婆纳等为优势种群;前茬水稻油菜田杂草有13科27种,棒头草、繁缕、牛繁缕等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6.
水稻旱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旱种是一种特殊的栽培形势,它不仅节约稻田灌溉用水,而且是一种轻简的栽培方法,此技术时实行水稻节水、减本、轻简、高效栽培具有重要意叉。本文从旱种与移栽稻的区别、旱神栽培的条件厦技术要点等方面,提出了综合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7.
英德茶区蜘蛛种群发生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了英德茶区蜘蛛的种群动态,经鉴定,记截了十五个科66种蜘蛛,在当地优势种为草间小黑蛛、警戒蝇豹、条纹蝇虎、粽管巢蝇、八斑球腹蛛、白斑猎蛛等,蜘蛛在各种捕食性天敌中约占70%左右,占居重要地位,测定了几种蜘蛛对小绿叶蝉的捕食量,调查了蜘蛛的消长和茶园施药后对蜘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茶树低位嫁接换种一次成园技术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摸清了影响老茶树低位嫁接换种成活的各种因素,砧木和接穗最佳组合,换种时期,单位面积上需嫁接的数量和适合生产需提高嫁接效率等技术问题,文章总结了茶树低位嫁接换种一步成园的五个优点是:成活率高、成园提早、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保持和提高秦叶品质,经济效益显著,并简要介绍了各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夏播实生种薯和常规实生种薯的比较试验,揭示了夏播实生种薯具有带毒少,出苗率高、长势强、退化轻、晚疫病轻、产量和淀粉质量明显提高等特点,进一步证明利用马铃薯实生种子夏播生产优质实生种薯是效果显著、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种植模式对棉花农艺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常规模式(行距(66+10)cm)和等行密植模式(行距76 cm)2种机采棉种植模式,调查了2种种植模式棉花生长发育、产量、纤维品质和含杂等关键指标。结果表明,等行密植模式生育期比常规模式早3 d左右,在盛花期比常规模式果枝和开花果枝多了0.5个和1个。与常规模式比,等行密植模式机采籽棉的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分别提高了0.4 mm和0.4 cN·tex-1,加工皮棉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分别提高了0.2 mm和0.3 cN·tex-1,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含杂率。因此,等行密植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1.
稻属(Oryza L.)植物染色体组命名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属约25种,分别属于AA、BB、CC、BBCC、CCDD、EE、FF、GG、HHJJ和HHKK等10类染色体组。早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Morinaga及其同事开创性地开展了稻属染色体组的鉴定和命名工作。他们采用的常规方法是,根据两物种之间的形态和生理差异,尤其是人工杂交产生的种间杂种F1的染色体配对行为来鉴定新的染色体组。其后,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然而,对于一些靠人工杂交难以产生种间杂种的稻种来说,就无法利用上述常规方法鉴定其染色体组。最近,人们利用分子标记和荧光原位杂交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这些难以与稻属其他种之间实现有性杂交的个别野生种的染色体组进行了鉴定和命名。由于稻属染色体组的鉴定主要是在20世纪40~60年代间开展的工作,为使人们在今后使用时更加明确其本质含义,对稻属各个种的染色体组定名过程进行了概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不同有机酸对大豆生长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试验采用发芽试验、水培试验及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经GC-MS检测出的大豆根系分泌物和根茬腐解液中的几种有机酸对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3-硝基邻苯二甲酸、邻甲氧基苯甲酸、3,4-二氯苯甲酸、肉桂酸等四种有机酸均抑制了大豆种子的萌发,表现在萌发率、胚根长和 胚根干重与对照相比均有所降低,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且有机酸浓度不同,抑制程度也有所差别;3-硝基邻苯二甲酸、邻甲氧基苯甲酸、3,4-二氯苯甲酸、肉桂酸、邻苯二甲酸等五种有机酸不同程度地抑制了水培大豆幼苗的生长发育,表现在株高、干物质重、相对生长速率等均低于对照,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随着有机酸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次报道了苎麻属野生近缘种15种7变种在种植条件下的主要特征特性和纤维细胞的形态结构。野生近缘种的出苗期与茎木质化程度有关,现蕾开花期一般在9月;种间农艺性状差异显著,野生近缘种明显劣于栽培种;野生近缘种抗寒能力较强,但大部分抗旱能力较弱;种间纤维细胞在外观形态上无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单纤维细胞的长度、直径、壁厚、节间距离等解剖结构上。对野生近缘种在无融合生殖、品质改良、抗逆性及其开发利用潜力进行了评价和讨论,并提出了利用的途径与方法。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鸭跖草科植物叶片颜色丰富,观赏价值高,是一种优良的地被植物。通过对广州10个城市公园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常用的鸭跖草科植物的种类及其配置方式,并进行实例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广州城市公园常用鸭跖草科植物有3属4种,常用的配置方式有路缘配置、滨水旁配置、立面配置等5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不同茎段部位,不同药剂类型、处理浓度和浸泡时间等25种处理组合对木薯单芽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0.05 g/L GGR处理1.5 h、0.5 g/L TDZ处理30 min、0.1 g/L ABT处理 30 min等3种药剂处理组合,采用茎段中部材料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1 前 言山西中南部限制马铃薯复播面积的主要原因是无优质种薯。北部种薯区因早熟马铃薯上市早、价格高,优质种薯被当作商品薯食用,加上早熟马铃薯种薯贮藏时间长,损耗大,种薯价格相应提高,农民无法接受。解决早熟马铃薯留种困难的方法是夏播育苗移栽留种。据杨孝楫、何廷飞等研究,夏播、育苗留种技术有增加产量,减缓退化,减少病害的作用〔1,2〕。山西北部在7月15日左右春麦收获后,移栽优质薯苗,每667m2可产种薯750~1000kg,这就为扩大早熟马铃薯及其复播面积,提供了种源,同时开辟了一条经济有效的繁种…  相似文献   

17.
植物远缘杂交是创造新物种和培育新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关于黄麻长果种与圆果种,红麻与木槿属某些种的种间杂交,国内外已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一些进展。我所于1978-1980年先后对黄麻属的长果种与圆果种,木槿的红麻与金钱吊芙蓉、玫瑰麻等的种间杂交进行了一些探索试验,目的是为选育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高产优质的黄麻、红麻新品种,创造新的杂交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8.
中国苎麻属植物野生种考察报告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1984-1994年对苎麻属植物主要分布了广西、云南等10省(区)的部分山区进行苎麻属植物野生种考察,共收集到苎麻属17种7变种157份材料,其中活体保存于本所搜集圃有16种7变种123份。考察发现广西新记录种5种,云南新记录种1种,湖南新记录种2种;首次发现茎花苎麻与滇黔苎订、茎共麻和水苎麻的中间类型材料,收集到一批种内新变型材料,从而充实了苎麻属植物的特征特性。对咱群的生长习性、繁衍生死特点及  相似文献   

19.
广州地区观赏植物疫霉种的鉴定及交配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广州地区观赏植物疫病发生普遍。1987 ̄1992年,从九重葛,长春花,忍冬,白兰、五彩椒,米兰及云南黄素馨等观赏植物上分离获得39个疫霉菌株,根据孢子囊形态,脱落性,有性器官的形成,生长温度及致病性等,将其鉴定为寄生疫霉、辣椒疫霉和棕榈疫霉。对这3种疫霉分别作了种的描述,试验结果表明,甲霜灵和甲霜灵锰锌防病效果比较显。  相似文献   

20.
利用点式突破玉米育种方法改良郑单958,确立改良母本郑58为育种目标,构建核心种质资源,采用二环系、三环系、回交等方法选育新的玉米自交系,用父本昌7-2为测验种,郑单958为对照种,经过5年的育种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育种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