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的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基本要求以及当地的实际状况,选择土地合格性、碳汇潜力、生态区位、社会经济和风险威胁等5个评价指标对青海省碳汇造林项目潜力及区域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青海省适宜开展基于CCER碳汇造林项目的地块总面积达364.47×104hm2,约占全省林地总面积的48.2%;其中优先区域(主要分布在青海省的东部和南部)168.77×104hm2,占地块总面积的46.3%;大通县、乐都县和互助县是青海省CCER碳汇造林项目应优先考虑的区域。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是华南地区主要的速生丰产林基地,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力度逐年加大,这种持续增长的森林面积所储存的巨额碳汇,应该引起人们关注。文章首次对广东省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发展潜力的评价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广东省林业碳汇优先发展区域的设想与思路,一方面确保林业碳汇造林地满足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对土地利用状况的基本要求,确保林业碳汇项目建设区具有较高的碳吸收潜力;另一方面可以为各地开展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提供技术指导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2004年林业计划财务的重点工作 2004年林业建设发展宏观指导目标是:全国营造林面积773.33万hm~2,其中:人工造林546.67万hm~2,飞播造林任务80万hm~2,封山育林新封面积146.67万hm~2;全国木材产量4950万m~3;实现林业产值5260亿元;主要林产品进出口总额257亿美元,其中林业出口创汇额争取突破117亿美元。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公益林建设任务115.67万hm~2;退耕还林工程造林400万hm~2,其中退耕地造林66.67万hm~2;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治理面积74.2万hm~2,营造林35.4万hm~2;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营造林132.13万hm~2;继续建设一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和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宁省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及发生情况的全面调查,分析了林业有害生物种类组成情况,在不同起源林分、不同区域的种类分布和发生危害情况。结果表明:辽宁省林业有害生物种类以害虫为主,占总有害生物的74.44%。害虫中鳞翅目最多,占比达到近一半;其次是鞘翅目占比达到1/3。在区域分布上辽东山区林业有害生物种类最多,其次是辽南沿海地区及辽中平原区,辽西丘陵区和辽北低山丘陵地区相对较少。辽东和辽西区域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最大,分别为251 500 hm~2、242 413 hm~2,分别占全省发生面积的35.46%、34.18%,总计占比达到近70%;而辽南、辽北区域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相对小得多。林业有害生物在人工林中占有绝对优势,发生面积达到498 027 hm~2,占全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的70.23%;而天然林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要少一半,为211 047 hm~2,占全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的29.76%。建议在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区域采取生态、生物为主的防控措施,辅以药剂防治,实现在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兰州市土地面积为135.35万hm~2(公顷,下同),林业用地面积27.68万hm~2,其中有林地6.67万hm~2,疏林地0.77万hm~2,灌木林地2.05万hm~2,未成林造林地0.84万hm~2,苗圃地313.33hm~2,宜林地19.30万hm~2。四旁植树5400多万株。  相似文献   

6.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吸收大气中CO2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汇造林是指在确定了基线的土地上,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并对造林及其林分(木)生长过程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而开展的有特殊要求的营造林活动。延边林区总经营面积406.6万公顷,占全省的21.5%,占全州国土面积的95.2%。全州有林地面积325.9万公顷,其中,重点国有林区(集团)210.7万公顷,地方国有林区58.5万公顷,集体林区56.7万公顷。有林地蓄积  相似文献   

7.
<正> 1 林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为我国林业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林业发展迅速。现在,每年以造林533.3万hm~2、封山育林366.7万hm~2、全民义务植树24亿多株的速度向前发展,全国森林面积达到1.31亿hm~2,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09亿m~3,森林覆盖率达到13.68%,人工造林保存面积累计达0.33亿hm~2,居世界第一位。  相似文献   

8.
桉树是广西主要速生丰产造林树种之一,造林面积已经达到165万hm~2,"十二五"期末将达到200万hm~2,年生产木材3 000万m~3,如此大的采伐量为伐木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文章从联合采伐机和油锯的伐木成本进行分析,认为利用联合采伐机可以节约油锯伐木成本的43%,能大大的降低劳动强度,显著提高劳动效率、促进林业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对发展我国林业碳汇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碳汇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造林再造林碳汇相关科学研究及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对促进我国林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碳汇深入分析和研究,分别从发展前景、国际现状和我国发展的潜力等几方面进行了较为透彻的说明。  相似文献   

10.
我国林业碳汇项目的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气候变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世界各国纷纷探索应对策略,其中CDM是目前运用较为广泛的机制之一。作为CDM的子项目造林与再造林项目,以及未正式注册或批准的林业碳汇项目,不仅可以起到抑制全球变暖的作用,同时还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文中通过对我国造林再造林项目的分析与研究,总结其在项目中解决困难与问题的对策以及项目管理与技术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初步掌握我国实施林业碳汇项目的可行性与潜力,为碳汇政策在全国更大范围推广提供有益借鉴,为促进我国林业碳汇项目更好实施给予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景谷县是一个有75万hm~2面积,森林覆盖率达68.5%的林业重点县,实行分类经营是适应林业建设特点的需要,是转变林业发展模式的重要条件,也是巩固造林绿化成果的重要措施。根据分类经营的划分依据,将景谷县划分为①商品林448649.5hm~2,占59.6%;②生态林100173.0hm~2,占13.3%;③混合林203533.5hm~2,占27.1%,并提出了各类型森林今后的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12.
对青川县等共同开发的四川省首个森林碳汇项目——中国四川西北部退化土地的造林再造林项目等以及广元市利州区大朝乡分水村和金洞乡等地的133.33hm2国家碳汇造林营造林试点实地调查,探讨广元市林业碳汇项目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提出广元市实施林业碳汇项目的几点建议:成立广元低碳林业研究中心;成立广元区域性绿色碳汇基金会;增强森林碳汇能力;研究农村能源结构的变迁与森林保护;农村林区能源结构低碳化,逐步扩大用天然气、水能、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的比重。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林业》2006,(7):47-47
2005年底,赤峰市林业对外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技术人员,对敖汉旗实施的“碳汇”国际合作“中国东北部敖汉旗防治荒漠化青年造林项目”工程进行实地监测,结果表明:2005年春季营造的2万亩杨树、踏郎混交林合格率为100%。同时,对秋季完成的2.5万亩造林项目进行实测,结果显录造林地块、模式、树种均符合项目设计要求,至此,该项目已全面完成造林任务。  相似文献   

14.
选取林地面积、森林面积、造林面积、病虫鼠害防治面积等原有变量,采用因子分析法评价我国森林碳汇发展潜力,结果显示:森林资源总量因子是影响森林碳汇潜力最重要的因素,其次分别是森林生态建设因子、林业产业发展与投资因子以及森林灾害防治与气候因子。根据综合得分将全国31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的森林碳汇发展潜力分为5个梯度,据此提出提高森林碳汇潜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林业科学》2021,57(5)
【目的】评估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区未来宜林性潜力,预测未来三北地区潜在可造林面积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为国家建设绿色"一带一路"、保护三北地区生态和因地制宜建设防护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以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干燥度、海拔及坡度5个指标建立评估体系,以林木生长所需条件确定指标的划分阈值,采用极限条件法对指标进行划分。通过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建立适宜性评估模型,依次对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区宜林性潜力进行单指标评估,分析工程区内可造林区域的分布特征。在单个指标评估的基础上,对工程区宜林性潜力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运用最大熵模型对工程区宜林区域进行预测,将模型结果与上述5个指标的综合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单因子评估结果中,工程区内宜林性最大的限制因素为干燥度。在综合指标评估结果中,未来可造林区域面积为58.46万km2,占工程区总面积的17.52%,其集中分布在工程区西北部、东部及东南部区域。最大熵模型的模型精度高于0.8,达到良好水平,对适生区分布概率贡献率最大的环境因子是土地利用类型。模型的宜林性评估结果去除现有森林后,三北林业工程区未来乔木适生区面积为110.94万km2,灌木适生区面积为144.11万km2,分别占工程区面积的33.24%和43.19%。【结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区内可造林区域分布在工程区西北部的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和准噶尔盆地边缘、内蒙古高原以东地区和鄂尔多斯高原以南地区。西部盆地边缘宜林区分布形态受地形和冰雪融水影响呈零星分布的条带状;东部和南部地区受耕地和草地影响,宜林区域分布破碎零散。整体上,工程区东部地区宜林区域分布主要受农牧业用地影响,中部地区主要受干燥度制约,西部地区则主要受干燥度和海拔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固碳释氧功能的量化研究,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学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基于浏阳市油茶林实测数据和统计数据,采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估测了油茶林固碳释氧量。结果表明:2018年浏阳市油茶资源分布于23个乡镇,总面积达4 690.6 hm~2,其中新造林84.6 hm~2,抚育林4 606 hm~2。油茶林总生物量为1.05×10~(5 ) t,单位面积生物量为22.47 t·hm~(-2),油茶林总生物量和单位面积生物量均表现出抚育林显著高于新造林,其中新造林总生物量为111.67 t·hm~(-2),单位面积生物量为1.32 t·hm~(-2);抚育林总生物量为105 293.16 t·hm~(-2),单位面积生物量为22.86 t·hm~(-2)。2种油茶林均表现为碳汇,具有一定的固碳释氧功能,抚育林碳密度显著高于新造林,但均低于全国平均碳密度和世界平均碳密度,浏阳市油茶林固碳量为46 852.55 t·a~(-1),CO_2吸收量为171 809.88 t·a~(-1),释氧量为125 431.75 t·a~(-1),碳密度为9.99 t·hm~(-2),其中,新造林碳汇为49.64 t·a~(-1),抚育林碳汇为46 802.91 t·a~(-1),碳汇的贡献分别为0.11%和99.89%。抚育林固碳释氧能力明显强于新造林,新造林CO_2吸收量为143.44 t·a~(-1),释氧量为132.89 t·a~(-1)。抚育林CO_2吸收量为171 627.85 t·a~(-1),释氧量为125 298.86 t·a~(-1)。2018年浏阳市油茶林分布广,抚育林的总生物量和单位面积生物量均高于新造林,抚育林和新造林均表现出碳汇,但碳密度较低,抚育林固碳释氧能力明显强于新造林,本文数据以期为人工林碳氧物质循环及固碳释氧功生态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2003年林业计划财务工作简要回顾 2003年,是林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作出了加快林业发展的重大决策,确立了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等五大转变,构建了新世纪新阶段林业发展的崭新理论,指导我国林业顺利实施跨越式发展。回顾过去的一年,尽管受到突如其来的“非典”冲击和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影响,全国林业建设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林业重点工程整体推进,造林绿化取得重大进展,造林面积创历史新高,林业产业发展迅猛,各项改革不断深化,林业发展的支持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林业跨越式发展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据电快年报预计,继2002年首次突破666.67万hm~2(1亿亩)后,全国完成造林面积933.33万hm~2,同比增长20%,其中,人工造林866.67万hm~2,飞播造林  相似文献   

18.
经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咸安区国土总面积150745.33 hm~2,林业用地面积88340.71 hm~2,非林业用地面积62404.62 hm~2,活立木总蓄积量292.33万m~3,森林覆盖率43.71%。与2009年相比,林地面积增加8277.31 hm~2,乔木林蓄积量增加106.22万m~3,森林覆盖率上升1.71%。经过对咸安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全区林地面积逐步增加、森林覆盖率上升、森林质量有待提升。提出了进一步利用信息化技术,完善林地规划、加强管理、提升林地保护和利用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碳汇林业的背景、相关概念、碳汇造林国内外现状、CDM造林再造林项目运行程序及设计书内容、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涉及的几个技术问题进行了综述,建议:山东具有碳汇造林的条件、积极争取碳汇造林项目、强化农用林和经济林的碳汇作用、加强干瘠山地、盐碱地及沿海防护林碳汇造林、加强中幼林的可持续经营管理、加紧实施山东森林碳汇储量与潜力研究、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技术培训等。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底至明年初,湖南林业将推动50个以上县的国有林场,开发林业碳汇项目26.67公顷,力争明年向碳汇市场提供37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林业碳汇减排量。今年8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林业碳汇试点项目启动,湖南林业碳汇工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试点项目包括碳汇造林、森林经营、竹子造林和竹子经营4个类型。从2017年起,全省林业碳汇项目将正式铺开。"十三五"期间,湖南规划开发林业碳汇项目200万公顷,按每公顷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