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赤皮青冈1年生轻基质网袋容器苗为对象,采用析因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和缓释肥施用量对其生长及根系发育的影响,并提出优化育苗方案。结果表明,除根系发育的缓释肥效应不明显外,赤皮青冈容器苗生长对基质配比和缓释肥施用均较为敏感。随着基质中泥炭比例的增加,地径、生物量及根系指标值均呈现显著的先增高再降低现象,当泥炭所占比例为60%时,地径、各部位生物量及根系发育指标均达最大值。随着缓释肥施用量增大,苗高、生物量和根体积先升高再降低,当缓释肥施用量为2.5 kg·m-3时,相应指标值最大,且显著大于其它缓释肥施用处理,但其根系形态指标如根长、根表面积和根直径的缓释肥效应较小,不同缓释肥施用量间差异不显著。综合基质配比和缓释肥施用量两因素效应及其交互效应,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为赤皮青冈1年生容器苗优选出最优育苗方案及备选的其它4种较优育苗方案。最优育苗方案为配比基质中泥炭:谷糠体积比6:4,并增施2.5kg·m-3缓释肥爱贝施(Apex)。  相似文献   

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不同施氮水平对杉木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杉木苗的苗高、地径、根长、生物量、分枝数、分枝总长、根蘖数等生长指标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施N量均以150kg/hm~2时最高,但当施N量≥225kg/hm~2时又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缓释肥对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容器苗生长的影响,设置3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容器苗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结果表明,缓释肥能够有效地促进华北落叶松容器苗的生长,有助于苗木生物量的累积。当施氮量为100mg/株时,容器苗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累积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14cm、2.51mm、0.51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施加量过高或者过低均不利于容器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不同缓释肥添加梯度和接种菌根菌互作试验,分析缓释肥添加和接种菌根菌对赤皮青冈1年生容器苗生长性状和养分状况的作用规律,以提高赤皮青冈容器苗的菌根化育苗水平。[方法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菌根菌处理,分为接种(育苗容器中间部位注射浓度为36.28 mg·mL-1的彩色豆马勃10mL)与不接种2个处理;副区为基质缓释肥添加处理,设置5个缓释肥添加梯度(1.50、2.25、3.00、3.75和4.50 kg·m-3)。[结果 ]接种菌根菌对不同缓释肥梯度下1年生赤皮青冈容器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缓释肥添加和接种菌根菌对容器苗总生物量和P利用指数有显著的互作效应。接种菌根菌后,赤皮青冈容器苗苗高、地径、高径比、总生物量、总根长和根系直径等生长性状相比不接种分别增加18.70%、7.16%、10.75%、24.55%、1.02%和18.47%,N含量、N吸收量和N利用指数、P吸收量和P利用指数分别增加2.04%、27.10%、27.67%、19.72%和30.52%,P含量降低2.94%,除总根长和N、P含量外各生长性状和养分状况指标接...  相似文献   

5.
2019年5月,在福建农林大学田间实验室大棚,以杉木优良无性系“洋061”当年扦插成活的轻型基质苗为材料,开展缓释肥不同施肥量(缓释肥分别为200、400、800、1000、1200 g·m-3,以不施肥为对照)试验,研究不同缓释肥用量对杉木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促进杉木苗高和地径的生长,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整体呈增加趋势,在缓释肥1200 g·m-3时达到峰值。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光合色素含量整体上呈增长的趋势,叶绿素含量在缓释肥1200 g·m-3时达到最大值,类胡萝卜素在缓释肥200 g·m-3时达到最大值;但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缓释肥1200 g·m-3与200 g·m-3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同施肥处理增加杉木叶片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且降低...  相似文献   

6.
张运根 《绿色科技》2021,(7):50-51,54
为探究不同品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轻型基质容器苗生长表现,以杉木扦插无性系容器苗、杉木第3代种子园实生容器苗和红心杉种子园实生容器苗为研究对象,以红心杉种子园实生容器苗为对照(CK),于2020年12月测定了各品种苗木生长量、生物量和测算苗木质量指数QI值,分析了不同品种杉木容器苗生长表现差异,结果表明:杉木扦插无性系容器苗相对对照(CK)的苗高、地径和总生物量相比分别增长了3.8%、16.6%和70.6%;杉木第3代种子园实生容器苗相对对照(CK)的苗高、地径和总生物量相比分别增长了15.1%、16.1%和27.5%,杉木扦插无性系容器苗QI值最大,其次为杉木第3代种子园实生容器苗,最小为对照(CK),综合分析杉木扦插无性系容器苗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育苗方式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苗根系生长的影响,从生长量、生物量以及根系生长状况等方面,分析采用沙床及托盘培育的1年生杉木苗的生长差异。结果表明,采用沙床培育的轻基质杉木苗的平均苗高和平均地径分别为31.38 cm、4.51 mm,高于采用托盘培育的轻基质杉木苗(25.69 cm、3.34 mm)。采用沙床及托盘培育的杉木苗的根冠比分别为0.24、0.16;采用沙床及托盘培育的轻基质杉木苗的侧根数量分别为84.3、68.8条。采用沙床培育的轻基质杉木苗的侧根数量以及根冠比显著高于采用托盘培育的轻基质杉木苗,说明沙床较托盘培育的苗木根系发达,更利于保持苗木水分的平衡。采用沙床培育的苗木出圃率为88.75%,显著高于托盘培育的苗木出圃率。  相似文献   

8.
采用析因试验设计,开展了基质配比、缓释肥施用量和容器规格对1年生木荷轻基质容器苗生长和质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泥炭比例的提高,木荷容器苗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增加,而根系参数减少致使根冠比下降;当每立方米基质中缓释肥量在2.5 kg以上时,缓释肥施用量对木荷容器苗地上部分生长和根冠比的影响较小,但随着施用量的增大却会明显影响根系的发育;容器规格对木荷容器苗生长和质量影响显著,容器规格的增大可明显促进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及根系的发育,但根冠比有所下降。从苗木质量和育苗成本等综合考虑,木荷轻基质容器苗的优化培育方案为:基质的泥炭与谷糠比为7∶3,每立方米基质中缓释肥施用量为2.5 kg,容器规格为5.5 cm×10 cm。此外统计分析还表明,木荷容器苗质量不仅受基质配比、缓释肥施用量和容器规格主效应的影响,而且其主效应间还存在一定的互作效应,即可根据基质配比相应地调整缓释肥施用量或改变容器规格大小,以达到低成本生产木荷优质容器苗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缓释肥N/P养分配比及加载量对南方红豆杉、浙江楠和浙江樟苗木生长发育的影响,以科学指导大规格容器苗的高效培育。[方法]试验采用析因设计,研究N/P养分配比(1.75∶1、2.25∶1、2.75∶1和3.25∶1)及其加载量(1.5 kg·m~(-3)、2.5 kg·m~(-3)、3.5 kg·m~(-3)和4.5 kg·m~(-3))对3种珍贵树种2年生容器苗生长、株高生长节律、干物质积累及叶片SPAD值等影响。[结果]缓释肥N/P养分配比及加载量对3个树种容器苗生长及SPAD值影响不一。南方红豆杉、浙江楠和浙江樟干物质积累及根冠比在不同N/P养分配比间差异不大,浙江樟苗木生长受N/P养分配比影响较小,随着N/P养分配比增加,明显促进了浙江楠容器苗生长,却抑制了南方红豆杉的生长。缓释肥加载量对3个树种2年生容器苗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随着缓释肥加载量增加可明显地促进3种树种株高、地径生长及干物质积累,增加了浙江楠地上干物质积累及南方红豆杉地下干物质积累,而对浙江樟根冠比影响未达统计学显著水平,但均显示加载量在3.5 kg·m~(-3)时达到最大值。N/P养分配比及与加载量的互作对3个树种苗木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影响不明显,说明N/P养分配比对3个树种容器苗生长和质量的影响不因加载量的改变而变化或变化不大,反之亦然。随着缓释肥N/P养分配比的增加,可明显地延长南方红豆杉苗木株高的线性生长期,提高浙江楠株高的线性生长量,但对浙江樟株高的线性生长影响不明显。3种树种苗木叶片SPAD值差异很大,N/P养分配比及加载量并未改变3种树种叶片SPAD值动态变化规律,但随着N/P养分配比提高使南方红豆杉和浙江樟叶片SPAD值的起伏强度增大,3个树种SPAD值动态变化均随加载量增加而增大。[结论]南方红豆杉大规格容器苗培育较适宜的N/P养分配比为A1(1.75∶1)或A2(2.25∶1),而浙江楠和浙江樟为A3(2.75∶1),加载较高量的缓释肥F3(3.5 kg·m~(-3))可明显促进3种树种大规格容器苗的生长及SPAD值的提高,但加载量超过一定限度后,反而影响苗木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杉木生态公益林碳储量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浙江省3个年龄级杉木优势林和含杉木混交林的生物量及其分布和碳储量。结果表明:杉木优势林依靠高密度种植和人工管理,在前10年乔木层生物量达到47t·hm-2以上,在中龄林(11~20年)及成熟林(21~30年)阶段杉木优势林乔木层生物量增加很少,且都低于同龄级的含杉木混交林;含杉木混交林乔木层的生物量随着林龄增加明显增加,中龄林比幼龄林增长了147%,成熟林比中龄林增长了28.1%;若杉木优势林改造为含杉木的混交林,碳储量至少增加0.84t·hm-2a-1;若不改良,碳储量至多增加0.21t·hm-2a-1。  相似文献   

11.
缓释肥的应用是提高苗木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研究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轻基质容器苗为培育目标,以材用和脂用马尾松家系为材料,采用三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开展缓释肥养分配比和施用量的育苗试验,筛选适宜的缓释肥养分配比和施用量。缓释肥N-P-K配比的试验梯度分别为18-5-12、20.5-4.5-10和23-4-8,施用量试验梯度为1.5、2.0和2.5 kg·m~(-3)。结果表明:缓释肥的NPK配比、施用量及其交互作用对苗木的生长量、生物量和根系形态指标的影响显著。适当降低缓释肥中氮的占比,提高磷和钾的占比,显著提高了苗木的苗高、地径生长量以及茎叶和根的生物量,苗木根系的主根长、平均直径和总体积也显著增加。1a生苗高、地径和根系的质量、根冠比随着缓释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其根系的主根长、总根长、表面积和总体积也随着显著提高。说明适量添加缓释肥进行平衡施肥,能够促进株高和地径的生长以及根系的形态建成,有利于苗木的生长和物质的累积。适宜马尾松轻基质育苗的缓释肥N-P-K配比为20.5-4.5-10,施用量以2.5 kg·m~(-3)为宜,苗木的生长量、生物量和根系总体积与试验群体均值相比整体提高15%以上。  相似文献   

12.
以泥炭土和黄心土两种基质培育的杉木实生容器苗为研究对象,开展生长量、生物量、质量指数(QI)值、生长量区间、成活率和相关性分析等方面研究,分析不同基质容器苗生长差异。结果表明:泥炭土和黄心土两种基质培育的杉木容器苗苗高、地径、高径比、茎叶干重、根部干重、总干重、根冠比、QI值和成活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杉木苗高、地径在各区间的分布频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泥炭土和黄心土基质培育的杉木容器苗生长量和生物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杉木人工林地下细根的碳分配及其随年龄变化规律,于2014年4月用土壤钻法对湖南省会同县杉木人工林三个不同林龄(7年生、17年生和25年生)细根生物量变化、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0~60 cm土层内杉木细根生物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7、17、25年生杉木林细根生物量分别为239.79 g·m-2、271.90 g·m-2和191.60 g·m-2,占杉木细根总生物量的68.45%、56.39%和68.64%。而林下植被层地下细根生物量随杉木林年龄的增大而减少,7年、17年和25年生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层细根生物量为别为207.20 g·m-2,54.87 g·m-2和39.54 g·m-2。不同林龄杉木林细根生物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其中7年生杉木人工林细根分布主要在表层;利用渐进累积方程分析表明,25年生杉木人工林向土层深处生长比较明显。不同林龄活细根比根长和比表面积呈现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组织密度则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杉木播种苗生长过程动态研究,掌握杉木播种苗的生长规律,以探索地径、苗高、根系及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及不同的间苗方式对杉木苗质量的影响,为今后培育壮苗,制订更适宜的技术措施,指导育苗生产将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20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杉木细根的生长分布情况及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第2代杉木人工林的土壤有机碳与全氮主要分布在0~30 cm土壤中,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少;杉木细根生物量在不同土壤层次问差异显著,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主要分布在0~15 cm的表层土壤中,占总量的50.35%,15~30 cm层占30.04%,30~45 cm层占19.61%;细根表面积在不同层次土壤间差异不显著,主要分布在0~30 cm层中,为2.86m2·m-3,占总量的79.88%;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杉木细根比根长增加不明显;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杉木细根生物量、比根长和根表面积密度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土壤全氮含量与杉木细根生物量和根表面积密度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与细根比根长存在不太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的生长状况及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三明中亚热带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的生长状况及生物量的研究 ,结果表明 ,与纯林相比 ,混交林中杉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及单株生物量均得到提高 ,单株细根量增加 2 4 5 4 % ,林分总蓄积量增加 14 72 % ,林分总生物量增加 2 7 4 % ,表明混交林比纯林有更高的生产力。混交林中杉木单株生物量是观光木的 1 85倍 ,且具有明显的树干有机物积累优势。与纯林相比 ,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占林分总生物量比例较高 ,而林下植被层则较小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柚木轻基质容器苗质量,在椰糠中添加基肥作为育苗基质,研究缓释肥和有机肥对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缓释肥和有机肥能显著提高苗木生长量、生物量和保存率;施用单一肥料时,缓释肥最佳施用量为2.0和4.0 kg/m^3,有机肥最佳施用量为2.0 kg/m^3;缓释肥和有机肥同时施用效果比单一施用更好,但增效不显著;从苗木养分库的构建考虑,柚木轻基质容器育苗的最佳配方为椰糠+3.0 kg/m^3缓释肥+3.0 kg/m^3有机肥。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不同施肥方式对杉木幼苗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以半年生杉木实生苗为试验材料,共设置了对照CK(0 mg/株)、常规施肥CF1(20 mg/株)、CF2(40 mg/株)、CF3(60 mg/株),指数施肥EF1(20 mg/株)、EF2(40 mg/株)、EF3(60 mg/株)7个处理,比较杉木幼苗的生长和生物量差异。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肥对杉木幼苗苗高、地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各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指数施肥中,EF3幼苗苗高最高,比CK高48.6%;地径最粗,比CK粗4.8%。与对照相比,施肥能有效地增加杉木幼苗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及总生物量,且各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相同施氮量下,指数施肥更优于常规施肥。EF3处理下的幼苗生物量最大,说明其更有利于杉木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杉木播种苗生长量和生物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杉木一般产区(安溪) 进行2 年的播种育苗重复试验, 结果表明, 1 年生杉苗生长规律基本一致, 生物量增长与苗高、地径成正相关, 苗木根系速生期比苗高、地径推迟1 个月, 苗高、地径与苗木生物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适合川南地区乌桕容器育苗技术体系,本研究通过析因试验设计,分析基质配比、缓释肥量、容器规格对乌桕容器苗生长的影响,并对容器育苗摆放密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年生乌桕容器苗生长受基质配比、容器规格、缓释肥量三种因素及其两两相互、三者之间作用的影响显著;单因素均值分析来看,基质配比A1(椰糠1:泥炭1:土1)的苗高、地径均值显著高于其他配比;苗高与高径比均随缓释肥量水平的提高而提高;10.0×13.5cm规格容器的苗高、地径、高径比均显著优于其他规格;采用A1基质可以在较低的缓释肥施入量(1 kg·m-3)、中等规格容器(10.0×13.5)cm的情况下获得高质量的苗木,节约育苗成本。当乌桕容器苗摆放密度为6×6(个·m-2)时,苗高、地径、高径比均表现最好,随着容器苗摆放密度增大,地径、高径比均有显著减小的趋势。筛选出最适合四川南部地区进行乌桕容器育苗的因素组合是:基质配比为椰糠1∶泥炭1∶土1、缓释肥量为3 kg/m3、无纺布容器规格为10.0 cm×13.5 cm、容器摆放密度为6×6(个·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