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湖鲚是以摄食浮游动物为主的小型中上层鱼类,近年来湖鲚产量及占总渔获量比重不断上升。针对太湖鱼类资源的实际情况,2014年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承担了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的水产三新工程项目《太湖小型鱼类资源生态调控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实施时间为2014年3月至  相似文献   

2.
太湖大银鱼生长与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成德 《水产学报》1985,9(3):275-287
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Abbott)为太湖主要经济鱼类之一.为了合理利用太湖银鱼资源和探讨湖泊鱼类构成“小型化”问题提供参考,在1981年2月至1982年2月研究了太湖大银鱼的周年生长与食性,主要结果如下:大银鱼全年在太湖生长发育,属一年生的定居性小型鱼类,其生长较为迅速,经7个月平均体长可达到110毫米;大银鱼为肉食性鱼类,幼鱼阶段摄食枝角类与桡足类,成体在太湖中主要以湖鲚和太湖短吻银鱼等为食.为提高太湖银鱼产量和合理利用资源,建议大银鱼的起捕规格由全长40毫米提高到60毫米(体长约为52.4毫米)。  相似文献   

3.
祖国各地     
内蒙岱海移养驯化太湖大银鱼初获成功自云南省滇池移养太湖短吻银鱼获得成功后,北方地区曾先后多年进行了引入太湖短吻银鱼的试验,但至今未获得生产性成效。占太湖银鱼总产50%以上的太湖大银鱼,是出口创汇的经济鱼类之一。这是一种一年生小型鱼类,比较耐寒。苏州蚕桑专科学校(水产专业)与内蒙古水产研究所合作,以大银鱼作为北移对象,并选择  相似文献   

4.
太湖鲌鱼数量变化规律及生态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2003~2005年的食性分析和渔获物组成调查,研究了太湖翘嘴红鲌、蒙古红鲌数量变化的规律及在鱼类群落演替过程的作用。食性分析表明:太湖翘嘴红鲌、蒙古红鲌主要摄食鲚鱼,其次是小型鱼类和虾。其中鲚鱼在翘嘴红鲌、蒙古红鲌消化道的出现率分别为95.24%、59.26%;在翘嘴红鲌食物中的重量组成比例为59.2%±11.4%。渔获量统计表明:1952~1958年鲌鱼平均年产量为406.4±102.5 t、占渔获总量的6.28%±0.85%;1987年达到历史最高产量1 090.8 t、占渔获总量7.65%;1993年后鲌鱼资源在快速减少,由1993年的922.3 t、占6.55%下降到近年的100~160 t、仅占渔获总量的0.4%~0.8%。2004年调查表明,在74 667kg渔获物中,翘嘴红鲌、蒙古红鲌仅占0.0038%。分析历年渔获量变化趋势发现,随着鲌鱼数量的不断减少,鲚鱼和小型其它鱼类均呈相反的快速增加趋势,而银鱼则有大体一致的持续下降趋势。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分析发现,鲌鱼-鲚鱼、鲌鱼-小型鱼类渔获量的负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鲌鱼-银鱼渔获量的正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研究认为:太湖翘嘴红鲌、蒙古红鲌对鲚鱼和小型鱼类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银鱼可能有间接促进作用;人为过度捕捞使翘嘴红鲌、蒙古红鲌数量不断减少,从而导致鱼类群落向鲚鱼为绝对优势种、小型鱼类不断增加的方向变化。鲚鱼和小型鱼类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其快速增加抑制了浮游动物、有利于浮游植物生长,这是太湖蓝藻频繁暴发的生物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隶属于胡瓜鱼目(Osmeriformes)、银鱼科(Salangidae)、新银鱼属(Neosalanx),浮游动物食性,生命周期一般一年,是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重要的小型经济鱼类。太湖新银鱼是巢湖银鱼中最主要的品种,年捕获量达数千吨。目前国内对太湖新银鱼的研究大部分在生物遗传学、种质资源、移植养殖等方面,周彦锋等人对河南陆浑水  相似文献   

6.
太湖生态系统发育的Ecopath with Ecosim动态模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以20世纪60年代作为初始状态,采用Ecosim对1961-2002年间太湖生态系统的发育动态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在时间强制序列的驱动下,模型较准确地预测了各个功能组的捕捞量和生物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较好地解释了太湖生态系统的发育机制.在不断增强的渔业捕捞压力下,大中型鱼类尤其是顶级肉食性鱼类的资源量遭到破坏,从而减少了对小型鱼虾类的捕食压力,使得这些r型物种占据了系统的统治地位,它们对植食性浮游动物的控制作用,由此从上至下(top-down)地改变了太湖生态系统的结构.而水体的富营养化使得太湖初级生产力显著提高,由于蓝藻不适于动物摄食和利用,使得大量初级生产力未能循环利用,造成水华暴发和底泥有机质富积,进而由下而上(bttom-up)地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建议保护凶猛鱼类和大型鱼类资源,利用营养级串联效应控制小型鱼虾类,来恢复太湖生态系统自然结构、减缓其富营养化程度和逆向发育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太湖水生维管束植物资源变动及其对鱼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我们在1980~1982年及1987年夏季对太湖的水生植物资源作了调查,结果表明太湖水生植物种群分布有一定的特殊性,对鱼类区系组成及鱼产力影响较大。.方法调查工作按"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试行规范"进行。东太湖水生植物资源茂盛,故采取划分断面,定点采样。西太湖除竺山湖、杨湾等处作定点采样外,其余湖面随机取样。计算沉水植物生物量,  相似文献   

8.
海洋小型鱼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江胜锋  程家骅 《海洋渔业》2006,28(4):336-341
海洋小型鱼类对整个渔业资源变动起到指示作用,而且对经济鱼种资源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着重论述了海洋小型鱼类的研究现状,其中包括海洋小型鱼类分布与环境关系、渔业生物学、资源数量评估的研究,并论述其将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水产文摘     
银鱼在云南安家落户云南省移植的银鱼是银鱼科的太湖新银鱼和短吻间银鱼二种。它们原定居太湖,是生活周期为一个生殖期的淡水小型名贵鱼类,为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湖泊中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1979年开始移植,至1982年起先后形成了银鱼种群,并形成了云南省的银鱼渔业。  相似文献   

10.
太湖敞水区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和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思明 《水产学报》1997,21(2):135-142
太湖敞水区鱼类群落组成,除人工放流的种类外,河湖洄游性鱼类已基本失,种群数量以湖鲚、银鱼、虾类和小型鲤科鱼类占绝对优势。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值表明属温带水域范围,具有明显的年、月变化。  相似文献   

11.
太湖鲂鲌     
正翘嘴鲌为中上层鱼类,生长快,肉质鲜嫩,经济价值高,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名优经济鱼类,且以太湖产最负盛名,位列太湖三白之首。"太湖鲂鲌"(品种登记号:GS-02-001-2017)由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选育。与翘嘴鲌同一亚科的鲂属鱼类——三角鲂,为中下层鱼类,体型宽厚,肉质细嫩,具有食性杂、养殖成本低、性情温驯、  相似文献   

12.
易耀刘  林东年 《水产科技》1997,(4):30-31,37
太湖新银鱼是盛产于太湖的小型名贵经济鱼类,其成鱼产品畅销国际市场;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水产品之一。1979年将太湖新银鱼由太湖移入滇池,揭开了我国大规模移殖银鱼的序幕。近年来我国已将银鱼成功地移殖到许多新水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太湖鱼类群落变化规律、机制及其对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渔获物调查并结合历年鱼类渔获统计资料,用Wilhm改进式计算鱼类组成的均匀度指数,研究了太湖鱼类群落组成变化的规律.用鱼类食物个数组成比例、体积组成比例及食物重叠指数等定量指标,分析了富营养化条件下太湖主要鱼类的食物组成特点及相互关系;并根据渔获物统计资料,用SAS软件建立最优回归模型作为辅助手段,分析了鲚与主要鱼类数量变化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探讨太湖鱼类群落演替的内部机制.结果表明:(1)太湖鱼类群落组成变化的规律表现为鱼类种类在不断减少,鲚为绝对优势种,总量快速上升,鱼类组成的均匀程度逐年下降,鲚、鲤、鲫等鱼类年龄结构低龄化趋势加强;(2)富营养化条件下,太湖主要鱼类的食物组成特点及相互关系是鲚主要摄食枝角类,太湖新银鱼主要摄食桡足类,它们的主要食物有很大差别;鲚和鲢、鳙食物中浮游动物组成比例几乎相同,在蓝藻没有暴发期间存在食物竞争;翘嘴鲌、蒙古鲌的主要食物是鲚和小型鱼类,它们之间有捕食与被捕食关系;鲤丰要摄食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鲫主要摄食篮藻,鲚与鲤、鲫可能存在功能上相互促进的共生关系.这些食物关系和鲚与主要鱼类数量变化的最优回归模型结果相一致.太湖鱼类群落演替的内部机制是特有的鱼类间相互关系,而环境变化通过这种相互关系起作用.鱼类群落变化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是浮游动物食性鱼类数量的快速上升,对浮游动物的牧食压力不断增加,可能使藻类更易暴发;鲢、鳙、鲫主要摄食蓝藻,可能有抑制蓝藻暴发的作用.控制鲚数量快速增加的有效调控途径是降低捕捞强度,增加鲚捕食者--鲌、食物竞争者--鲢鳙的数量.  相似文献   

14.
太湖新银鱼是栖息于大中水面畅水区的野生小型经济鱼类,肉嫩美味,营养价值高,是我国名特优水产品之一。为使太湖新银鱼移植增殖技术能在我市大面积推广,茂名市海洋与渔业局和茂名市鉴江流域水利工程管理局合作开展了太湖新银鱼移植增殖试验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分别于2019年4、7和10月对网围拆除后东太湖原网围养殖区和非养殖区的鱼类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网围拆除后东太湖的鱼类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网围拆除后,东太湖采集到鱼类39种,分别隶属于4目10科31属,其中鲤科鱼类占比最大,达66.67%.原网围养殖区与非养殖区在种类组成、优势种上有一定差别:原网围养殖区...  相似文献   

16.
1978年,南京地理研究所与云南省水产研究所、昆明市水产公司协作,在对滇池鱼类资源进行调查时,注意到该湖具有适合太湖短吻银鱼生长、繁殖的良好水域环境和丰富的浮游动物资源。1979年4月份,我们将太湖所产的太湖短吻银鱼春季生殖群移入滇池,  相似文献   

17.
银鱼是太湖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它的盛衰直接关系到太湖渔业经济的效益和渔民收入,在这种形势下,对于银鱼资源的增殖保护就显得更为重要本文作者结合太湖湖区实际情况,从增殖保护的角度对太湖银鱼资源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确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18年冬季(12月)在太湖设置24个采样点,用网目12cm、7cm和3cm的浮、半沉和沉刺网和网目1.6cm的地笼相结合采集鱼类样本,参考历年渔业监测结果,选取4个参照点,筛选5大类27个候选参数,构建太湖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体系(Fish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F-IBI),评价太湖水质状况。在太湖共采集鱼类1765尾,1门1纲6目8科28属37种,总重94017.7g。2018年冬季太湖鱼类的优势种类为刀鲚Coilia ectenes taihuensis,优势度为43.23%,重量优势种类为鲤Cyprinus carpio,优势度为37.57%。该体系包括鱼类总物种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肉食性鱼类个体百分比、鱼类总个体数、产粘性卵鱼类物种数百分比、借助贝类产卵鱼类物种数百分比、中等耐污鱼类个体百分比,共7个参数。等级和评分为:"优",F-IBI≥4.36;"良",4.36F-IBI≥3.27;"中",3.27F-IBI≥2.18;"一般",2.18F-IBI≥1.09;"差",F-IBI1.09。结果显示:西部湖区和湖心区为"一般";南部湖区和梅梁湾为"中";竺山湾为"中"~"优";东部湖区和贡湖湾为"良"~"优"。F-IBI结果与水生态健康指数(M-IBI)、物理生境指数(PHI)的相关性好,而与水质参数的相关性不高,这表示鱼类为湖泊顶级生物类群,活动能力强,其状况反映出水体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环境要素的综合结果,建议M-IBI将F-IBI纳入,以丰富水生态健康体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中型水域银鱼引种移植的现状及今后发展意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我国大中型水域银鱼引种移植的现状及今后发展意见全国大中型水域水产养殖增殖顾问组银鱼移植专题调查组银鱼是鲑形目一年生小型鱼类,它因“长江面鱼”和“太湖银鱼”作为佳肴而被人们称道,随着出口创汇更引起了多方注目。1979年将太湖新银鱼由太湖移入滇池以及19...  相似文献   

20.
正翘嘴红鲌分类上隶属鲤科、鲌亚科、红鲌属。翘嘴红鲌俗称白条、太湖白鱼,是远近闻名的"太湖三白"之一,翘嘴红鲌个体大、生长快、肉质洁白、肉味细嫩鲜美为鱼中珍品,市场价格较高,是热门的养殖品种之一。目前湖泊和水库的翘嘴红鲌资源日益减少,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因此,开展翘嘴红鲌池塘养殖技术试验研究,对于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品种开发利用、保护鱼类资源都十分有益。1生物学特性翘嘴红鲌属中、上层大型淡水经济鱼类,行动迅猛,善于跳跃,容易受惊,拉网操作时,可"飞"越1m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