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盐亭县是华夏母亲嫘祖的出生地和归葬地,是嫘祖文化圣地。近年来,盐亭县充分发挥嫘祖文化品牌优势,将蚕桑产业发展作为重要内容,融入嫘祖文化旅游开发。以祭祀嫘祖为主题的祭祖大典,被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列入对台交流重点项目。"四川盐亭嫘祖蚕桑生产系统"入选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岳鲲 《四川蚕业》2019,(2):54-54
盐亭县金鸡镇碧月春风家庭农场位于嫘祖故里,蚕桑丝绸发源地盐亭县金鸡镇,紧临嫘祖陵风景区,属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四川盐亭嫘祖蚕桑生产系统核心区。近年来,我场紧跟全县嫘祖文化开发步伐,围绕发展生态蚕业,栽植茶用桑、果叶兼用桑、叶用桑,开发桑芽茶、桑椹酒,桑园林下养鸡、养鸭、养鹅,新建蚕桑主题农家乐,加强品牌建设,农旅结合,产业融合发展。2018年实现产值500万元,利润150万元。  相似文献   

3.
<正>四川是蚕桑发源地之一,蚕桑与丝绸文化历史底蕴厚重。四川是蚕神"嫘祖"的故乡,留下许多历史古迹与民间传说。四川是南方丝绸之路起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蜀锦、蜀绣与大熊猫并称为四川"名片"。  相似文献   

4.
正(续2017年第4期)5文物佐证嫘祖故里四川盐亭金鸡镇嫘祖村出土的《嫘祖圣地》碑,为唐代韬略家,经史学家赵蕤撰写,该碑文是研究嫘祖文化非常珍贵的史料,碑文曰:女中圣贤王凤,黄帝元妃嫘祖,生于本邑嫘祖山,殁于衡阳道,尊嘱葬于青龙之首,碑碣犹存。生前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宫室,奠国基,统一中原......。  相似文献   

5.
赵均中 《四川蚕业》2013,41(2):59-60
<正>1991年初春,我当时在盐亭县外事侨务旅游办公室工作。盐亭县金孔镇退休干部王映维先生有天笑眯眯地走进我的办公室,陪同王老前来的还有时任金鸡乡党委书记王兴江,王老神秘兮兮地递给我看一个复印件,他说那价值连城,我将信将疑。不久,他又让我看了那原始抄件。这本原始抄件是王映维先生1949年复抄在一本蜡黄的小书上的,这本小书是他民国末年读过的高等小学数学课本,上面落款是赵蕤撰的《嫘祖圣地》序文。对这个序文我仔细研读了许多遍,慢慢读懂弄通,很是有滋有味。想不到啊,这几百字的碑文竟改变了我人生的命运。以前,我不知道盐亭赵蕤其人,更不知道盐亭远古有嫘祖这位发明家、黄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养蚕,缫丝起源于黄帝时代,黄帝正妃西陵氏之女嫘祖"教民养蚕","治丝茧以供衣",早在黄帝时代,通过嫘祖氏族与岷江上游蜀山氏的结合,促成了蜀山氏的饲养桑蚕到饲养家蚕的重大历史性转变,从而引发了巴蜀丝绸的起源和演进,在中国蚕桑、丝绸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古文献所传而且大量考古材料也表明中国是蚕桑、缫丝、丝绸的起源时代相符合,同时也显示嫘祖为中国蚕桑丝绸之祖。1嫘祖始蚕世所公认嫘祖,亦作累祖、絫祖、纍祖、螺祖、傫祖和雷  相似文献   

7.
《四川蚕业》2013,41(2)
绸文化旅游区、支持德昌发展"德昌桑果节"观光旅游业. ◇组建四川蚕桑丝绸文化研究会,主要包括配套设备,培养人才.开展蚕桑丝绸文化资源挖掘、文化创意、文化传播研究,出版发行《四川蚕桑丝绸文化研究》会刊. ◇组织编写出版《四川蚕桑丝绸文化发展史》. ◇每年支持经营性文化单位制作一批反映四川蚕桑丝绸文化的影视作品、电视和平面公益宣传广告.  相似文献   

8.
赵均中 《四川蚕业》2013,41(2):56-58
在四川盐亭,黄帝嫘祖历史悠久,远可追溯至帝颛顼时,黄帝嫘祖崇拜又往往和其他神灵崇拜"和而不同",多元共存,以黄帝嫘祖崇拜为显著特征的三教合一范围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本文试图从人文祖先崇拜与上古文化英雄崇拜的同与异,来阐明黄帝嫘祖崇拜与其他崇拜和而一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先进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 嫘祖风景区位于四川省盐亭县的金鸡、高灯、古来、四栓等乡交界处,她是丝绸的发祥地。经考证,轩辕黄帝之元妃嫘祖就在这里发明了栽桑、养蚕、抽丝。由此传遍全国、全世界。自古以来,这里就有纪念嫘祖的名胜古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该区人民纪念先贤,弘扬民族文化,因势利导修复了多处景点,已逐步开发成为独具特色的纪念蚕丝发明家嫘祖的古丝  相似文献   

10.
<正>绵阳是"丝绸之母"嫘祖的故乡,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蚕丝文化源远流长。绵阳是四川省优质蚕茧主产区之一,蚕桑产业是我市特色优势产业。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蚕桑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为促进我市蚕桑产业健康发展,2014年6-9月,我们对全市蚕桑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与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进行了座谈,针对蚕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措施。1蚕桑产业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1.
赵廉 《四川蚕业》2000,28(2):1-5
<正> 四川栽桑养蚕历史悠久,素有“蚕丛古国”之称,相传古代“教民养蚕治丝”的黄帝元妃嫘祖就诞生在四川盐亭。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蚕丝业既是四川的一项传统产业,又是一项特色产业,而且是一项优势产业。在四川几千年的经济发展中,蚕业经济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四川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史,可以说是由“南方丝绸  相似文献   

12.
<正>龙泉乡藏丝洞盐亭嫘祖文化景观藏丝洞位于四川省盐亭县龙泉乡金龙村石马沟一悬崖上。相传,古西陵时这一带属于深浅丘陵,气候暖和,桑林茂密,先民乐于采摘。现在,这一带发现了许多古桑化石,古墓群,石斧等。1996年,盐亭县开展文物普查时,对这处名叫蛮子洞的石洞进行仔细探查。发现该洞距地面7.98m,分为左右二洞。从左洞进去则见石壁上刻有"保密有功,泄密有罪"8个大字。字是刻好后用土红填上的,很醒目。前壁上  相似文献   

13.
<正> 近日,盐亭县对原有丝绸体制进行改革,将原丝绸公司和县内有一定规模和管理技术水平的10户丝绸企业进行合并,组建成盐亭县丝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盐亭县是我省蚕桑基地县这一,丝绸行业是该县优势支柱产业。近年来,由于传统的丝绸体制与市场经济不配套,农民、厂家、公司、银行、地方财税之间存在较多矛盾,导致生产发展不稳定,贸工农利益分配不平衡,“蚕茧大战”屡禁不止,“三角债”日趋严重,整个丝绸行业出  相似文献   

14.
正绵阳是"丝绸之母"嫘祖的故乡,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蚕丝文化源远流长,是四川省优质蚕茧主产区之一,蚕桑基地规模、蚕茧质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近年来,绵阳蚕桑产业围绕创新发展模式和经营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技术服务,蚕桑产业实现了由"零星分散、粗放经营、质量低端"向"适度规模、科学经营、优质高效"的转变,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民增收和农  相似文献   

15.
正绵阳是"丝绸之母"嫘祖的故乡,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蚕丝文化源远流长,是四川省优质蚕茧主产区之一。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深化"三个结合",着力"三个注重",突出"三个创新",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技术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全市蚕桑产业提质增效和蚕农增收。全市桑园面积1.39万hm~2(20.85万亩),建成了万亩现代蚕桑产业示范区5个,2016年全市养蚕发种20.95万张,生  相似文献   

16.
<正>"巴蜀人文圣地,秦汉丝锦名邦",有着"全国优质茧丝原料生产基地"称号的嘉陵区,蚕桑产业具有3000多年历史,是富民兴区的传统优势支柱产业之一。嘉陵区是我省20个蚕桑丝绸重点县之一,区位优势明显,桑树资源丰富,区内丝绸服装企业聚集且发展态势良好,拥有依格尔、顺成、嘉兴、长荣等15户省内著名丝纺企业和千年绸都第一坊丝绸文化体验园等众多蚕桑丝纺服装经济实体,蚕桑发展势头强劲。随着"东桑西  相似文献   

17.
龚国 《四川蚕业》2015,(1):58-60
<正>蚕桑是我国的传统特色产业,自嫘祖煮茧缫丝至今,已历5000余年。漫漫历史长河中,既有"丝绸之路"的悠悠岁月,又有文人骚客的浅唱低吟,时间的浸润已使"蚕桑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最具吸引炎黄子孙和外国友人的本土根源文化之一。作为四川重要的蚕桑大县,乐至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蚕业资源基础雄厚,蚕桑文化积淀深远,发展蚕桑产业已成为乐至创建"川中生态型经济强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产业软实力的突  相似文献   

18.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倡议以来,"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叙述了发展蚕桑生产加强国际合作的意义,介绍了"一带一路"沿线沿岸国家蚕桑丝绸的生产概况和蚕桑丝绸产业的国际组织——国际丝绸协会(ISA)和国际蚕业委员会(ISC)的概况,提出了加强国际蚕业合作,建立全球化的蚕桑丝绸发展战略体系、成立国际蚕丝合作组织、设立常态化的国际蚕业培训示范中心、高度重视我国蚕桑丝绸产业发展的对策。蚕桑丝绸产业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相连,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以维护中国丝绸国家利益为核心,建立起一个全球化的蚕桑丝绸发展战略体系,形成中外"双赢"的丝绸生产贸易新格局,做大做强蚕桑丝绸产业;以蚕桑丝绸文化为纽带,传播合作包容、利益共享的丝绸之路精神,确保中国丝绸在国际上的优势主导地位,保障"丝绸"这张象征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国格的"名片"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相似文献   

19.
杨绪堂 《四川蚕业》2009,37(4):17-18
<正>近一年多时间以来,我国蚕桑丝绸产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丝绸外销出口市场需求锐减,特别是四川的蚕桑产业基础受5.12四川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更是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20.
蚕桑丝绸文化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历经几千年都未曾消亡,也从侧面说明了蚕桑丝绸文化的独特魅力。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纺织业飞速发展,许多国家的蚕桑丝绸业正在逐渐消退和转移,在我国也不例外,蚕桑丝绸文化辉煌时期不再。但是,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之后,传统的蚕桑丝绸文化又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发展蚕桑丝绸文化时将其与乡村旅游业进行结合,是其创新发展的新趋势。文章对二者融合的可行性、融合模式等进行研究,以求能够更好的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传统蚕桑丝绸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