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将长足大竹象幼虫肠道分为前中后三段,研究长足大竹象幼虫在不同pH值、不同温度的交互作用下不同段肠道中的不同纤维素酶的活性,为了探索其肠道中酶活的最佳pH值和最佳温度。结果表明:后段肠道的纤维素酶活性最高;外切-β-1,4-葡聚糖苷酶的酶活性的最适温区为50℃-60℃(0.03±0.005μmol·min-1·mg-1),最适pH值为5~6(0.02±0.005μmol·min-1·mg-1);内切-β-1,4-葡聚糖苷酶的最适温区为50~60℃(0.023±0.05μmol·min-1·mg-1),最适pH值为4~7(0.025±0.005μmol·min-1·mg-1);β-葡萄糖苷酶的最适温区为40~60℃(0.02±0.05μmol·min-1·mg-1),最适pH值为4~7(0.02±0.05μmol·min-1·mg-1  相似文献   

2.
长足大竹象幼虫种群动态及其气候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8年于四川沐川定期调查长足大竹象为害的3个慈竹林内所有竹笋上的幼卵和幼虫密度变化,运用主成分、相关和通径分析及决策系数研究影响幼虫种群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结果表明:幼虫种群变化呈单峰型,8月为高峰期,10月上旬以后虫口密度逐渐趋向于0水平。长足大竹象幼虫种群变化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是旬平均气温,最主要的决策因素是旬最低气温。8种函数拟合表明平均虫口密度与旬平均气温、旬最低气温之间分别用直线函数方程Y=-0.535+0.031X、对数函数方程Y=-1.594+0.600lnX拟合的效果最好,据此建立平均虫口密度气候预测表,提出长足大竹象防治的温度指标为旬平均温度21.5℃或旬最低温度17.7℃。  相似文献   

3.
上海地区长足大竹象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长足大竹象是慈孝竹上危害性较大的害虫,文章首次报道了其在上海的发生。在上海浦东局部地区,已有63.28%的慈孝竹新笋受其危害而不能成竹。该虫在上海1a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中蛹室内越冬,7月上旬成虫开始出土,持续至10月上旬,幼虫危害的高峰期在7—9月,7月下旬—10月下旬化蛹,8月上旬—11月上旬成虫在土中羽化。宝发1号、氧化乐果、乐斯本、阿克泰等4种农药喷雾防治长足大竹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31.70%、31.42%、31.42%及9.09%。  相似文献   

4.
以长足大竹象Cyrtotrachelus buqueti Guer雄性成虫精巢为实验材料,采用醋酸洋红压片法观察了长足大竹象染色体的数目、形态等,并对其染色体核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足大竹象染色体数目2n=22,其中常染色体10对,性染色体1对,均为中部/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NF=22;性别决定机制为Xyp型,核型公式为2n=22=16m+4sm+Xyp;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比大于4∶1,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百分比为0.1,故长足大竹象的染色体核型为2C型,未观察到次级缢痕及随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6.
氯氰菊酯对长足大竹象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农药氯氰菊酯对慈竹长足大竹象进行了室内和室外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浓度为1∶300~1∶600倍液,竹笋的成竹率从50%提高到87.5%~94.7%。显示了氯氰菊酯对长足大竹象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长足大竹象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长足大竹象 ( Cyrtotrachelusduqueti Gu’erin M’eneville)属鞘翅目 ( Coleoptera)象虫总科 ( Curculionoidea)象虫科 ( Curculionidae) ,在国内广泛分布于四川、重庆、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主要危害慈竹 ( SinocalamusaffinisMc Clure)、粉箪竹 ( Lingnania var.pubescens)、青皮竹 ( Bambusa textilis Mc Clure)、杂交竹等丛生竹竹笋。长足大竹象在四川主要危害慈竹和杂交竹。据粗略统计 ,全省每年发生面积近 6.7万公顷 ,一般危害率为 50 %~ 80 %,严重的可达 1 0 0 %。近几年来 ,随着我省三大工程的实施 ,全省大力发展经济林 ,…  相似文献   

8.
体表挥发物是昆虫个体间交流重要的信息素,长足大竹象Cyrtotrachelus buqueti为我国南方丛生竹的主要害虫,本文旨在研究其体表挥发物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顶空采样法、应用GC-MS技术对长足大竹象体表挥发物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共测得28种化合物,其中雄虫23种,雌虫也含有23种。同时采用GC-MS分析长足大竹象体表挥发物的日变化及旬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雌虫主要挥发物中顺-9-二十三烯(9-Tricosene,(Z)-)、二十一烷(Heneicosane)这两种物质在整个8月都存在,其中二十一烷(Heneicosane)的相对含量从上旬到下旬都呈现下降趋势,且日变化基本一致,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雄虫体表挥发物十九烷(Nonadecane)在整个8月都存在,从上旬到中旬相对含量增加,下旬相对含量减少。结合长足大竹象的生活习性,推测顺-9-二十三烯、二十一烷、十九烷在长足大竹象个体信息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为长足大竹象信息素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和客观评价昆虫肠道各段内纤维素酶的活性,在不同pH及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定长足大竹象成虫肠道3段(前、中、后)内3类纤维素酶的活性。结果表明:长足大竹象成虫肠道内有完整酶系,长足大竹象成虫前肠中CX酶的适应温度以及pH的范围较广,具有更强的稳定性,最适温度(T)在50~70℃,最适pH为6~8,在高温和强碱条件下均为检测出酶活性,且前肠中的C1酶较其他两段存在最大的酶活性,为0.0349μmol·min-1·mg-1(pH值=3,T=40℃)。长足大竹象成虫中肠中C1酶的适应范围远大于其余两种,最适温度为30~70℃,最适pH值为5~8,在强酸、强碱情况下均未检测出酶活性。长足大竹象成虫后肠中的3中酶的最适温度区间都为30~50℃,最适pH值区间为5~8,较前、中肠两段的最适温度、pH值区间较窄。  相似文献   

10.
长足大竹象的危害特性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介绍了长足大竹象(Cyrtotrachelus duquetiGu’erin-M’eneville)在四川省慈竹主产区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并总结了一套操作简单、适合推广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1.
乐氰乳油对长足大竹象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农药乐氰乳油对慈竹长足大竹象Cyrtorachelus buqueti进行了室内和室外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施药浓度为300-600倍液,竹笋的成竹率从50%提高到75.9%~76.7%,显示了乐氰乳油对长足大竹象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采用野外实地观察法详细掌握了长足大竹象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活史.选用粮虫克粉剂、敌敌畏、BT粉剂、白僵菌粉剂、粉拟青霉菌粉剂等药剂进行长足大竹象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以敌敌畏10倍液涂抹产卵孔的防治效果最佳.文中提倡以营林措施为基础,配合人工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溴氰菊酯与渗透剂混配防治慈竹长足大竹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溴氰菊酯和以溴氰菊酯为主体添加百威3号高渗增效剂两种药物对慈竹长足大竹象进行了防治研究,以竹笋成竹率评价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使慈竹竹笋的成竹率从50.2%提高到67.4%,估算竹材增产34.2%;百成3号高渗增效剂能增强农药渗透能力,从而提高防治效果,使竹笋成竹率从50.2%提高到71.5%,估算竹材增产40.6%。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核桃长足象的风险分析,其风险评估值R=1.83,属于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建议列入全国危害性林业有害生物名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檫树人工林的增加,檫树害虫种类也逐渐增多,檫树长足象是其中为害性大的一种。檫树长足象Alcidodes sp.属鞘翅目Coleoptera象鼻虫科Curculionidae,在我区主要分布在会同县和靖县与会同县相邻的几个公社。它的成虫、幼虫均为害檫树。成虫取食檫树新梢、芽苞,致使嫩梢枯死;在枝条上打孔成线,产卵于髓心,  相似文献   

16.
核桃长足象室内发育进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桃长足象越冬代成虫 4月上旬平均气温达 12℃时开始活动 ,5月上旬气温达 15 .5℃为产卵始见期 ,5天后开始孵化 ,幼虫为 5龄 ,蛹发育起点温度为 17.98℃± 0 .92℃ ,有效积温为 6 3.93℃± 6 .9℃日度。提出了发生预测式  相似文献   

17.
在丽江市宁蒗县西川乡花椒基地,开展了几种不同杀虫剂对花椒长足象[Alcidodes sauteri(Hellter)]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花椒长足象死亡率极低,几种药剂(25 g/L溴氰菊酯乳油、77.5%敌敌畏乳油、45%毒死蜱乳油、40%速扑杀乳油、90%灭多威可溶粉剂、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0%三唑磷乳油)对花椒长足象均有防效。其中,25 g/L溴氰菊酯乳油防效最好,药后7 d防效达90.17%,其次为45%毒死蜱乳油(88.11%)、40%速扑杀乳油(84.02%)、77.5%敌敌畏乳油(82.78%);90%灭多威可溶粉剂、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0%三唑磷乳油防效较低,均未达到63%。  相似文献   

18.
核桃长足象是核桃产区的重要蛀果害虫之一,该虫在十堰市核桃果象发生区常常致核桃青果大量落果,引起核桃减产甚至绝收。十堰市森防站利用自身优势服务生产,组织开展了针对核桃病虫害防治实用技术的研究,市县二级森防机构连续五年对核桃长足象虫情开展监测,通过实地虫态调查,基本了解了十堰核桃产区核桃长足象的生活习性及危害特点,同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可为本地和其他核桃种植产区核桃果象的防治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核桃长足象是分布于贵州省核桃产区主要的驻果害虫,幼虫蛀入后会导致果实变黑脱落,严重影响产量。针对核桃长足象的生物学特性、测报方案及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其综合治理和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核桃长足象生物学特性观察防治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毕节地区核桃长足象的发生范围,危害程度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发生区定点、定株、定时观察,观察生物学特性,开展防治试验和风险评估。核桃长足象在毕节地区发生1世代,以成虫越冬。发生区有虫株率在40.5%~100%,果实被害率在5.2%~98.4%之间。通过风险分析评价,核桃长足象(R=1.7)属于中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直接威胁着主要经济树种核桃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