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开展以及毕业生就业压力呈现上升趋势,高校开设基于服务乡村振兴的毕业 生返乡就业创业指导具有重要的作用。乡村振兴战略中存在部分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意识欠缺、乡村振兴中毕业生返 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系统性不强以及乡村振兴中部分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相关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乡 村振兴战略实施进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乡校合作加强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指导中对乡村人 才择业观的正确引导,乡校合力推动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指导队伍的建设,乡校合作完善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指导的 指导方式和指导内容,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就业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梁博 《乡村科技》2020,(8):29-30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催生了很多新的发展机会,大学生可以到乡村创业与就业。但是,由于大学生就业创业观念、就业创业能力的影响,目前到农村创业就业的大学生较少,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的质量有待提升。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培养至关重要。本文首先阐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业就业能力培养的战略价值,然后分析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业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业就业能力的构成,最后尝试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业就业能力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部署,中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农村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尤其是农村大学毕业生和技术技能型农民工不愿意返乡就业创业的问题,影响了乡村振兴的前进脚步。通过分析农村人才分布现状、产生的原因及造成的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培养返乡人才的对策建议,希望可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
梁博 《乡村科技》2020,(7):44-45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出台了大量的就业创业配套政策和措施,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创业就业。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乡村经济和现代化农业发展目标的实现,为大学生农村创业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就业的环境也更加良好。本文主要运用SWOT法分析大学生农村创业就业环境,并分析大学生农村创业就业的实现路径,同时提出大学生农村创业就业的保障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基于乡村振兴的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兴录 《农学学报》2019,9(12):92-95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农村发展的战略。乡村振兴关键是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而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因此,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大量掌握农业先进科学技术,熟悉农业产业,勇于创新,敢于善于创业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本文论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对高校农科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分析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农科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提出基于乡村振兴的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基于当下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现状,发现其中存在一些不足:高校农业人才培养不符合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高效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力度不足;高校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创新。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高效落实,为农村地区发展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经探究分析后,整理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7.
高校大学生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衡阳市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得出影响高校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因素,提出拓宽高校对乡村振兴战略及当地"三农"发展现状的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开辟农村专业实训基地;开设乡村振兴对口专业;从政策上提高大学生到乡村就业的待遇,并提供良好的创业条件;加大农村招商引资力度为大学生到乡村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等路径。  相似文献   

8.
高职高专教育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将发挥巨大作用:庞大的办学规模可以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的数量需求;为广大农村学子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阻断农村贫困家庭代际传递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办学特点决定其在服务城乡协调发展、培养乡村实用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高职高专教育可以从以下方面有所作为:提高涉农院校的办学档次和办学数量,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及师资建设方面要突显"三农"特色,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高职高专毕业生到乡村就业创业。  相似文献   

9.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农村创业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创业产业不断兴起。但是,对创业失败者的补助机制不够健全,加上农村创业者素质普遍偏低,目前所搭建的平台不够稳固等问题导致农村创业对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力度不够。在此基础上,发掘农村创业的潜力,提出健全创业相关主体合作机制、完善创业失败补贴激励机制和鼓励农村创业者投身新业态的实施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农村创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乡村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推进乡村创新创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只有提高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积极性,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该文通过对乡村创业创新路径探索,摸清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推动滕州乡村创业创新更好更快发展提高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Constraint to adaptive evolution in response to global warm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 characterized the genetic architecture of three populations of a native North American prairie plant in field conditions that simulate the warmer and more arid climates predicted by global climate models. Despite genetic variance for traits under selection, among-trait genetic correlations that are antagonistic to the direction of selection limit adaptive evolution within these populations. Predicted rates of evolutionary response are much slower than the predicted rate of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12.
嘎拉苹果高温处理与果实日灼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温处理对诱导果实增强对日灼的抗性有一定的作用 ,可降低日灼率。苹果果实在 4 5℃下处理 2h ,在3d后将处理果和对照果同时暴露在阳光下 ,结果发现 :热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果实对日灼的抗性。在 4 5℃下处理 2、4和 6h后立即取样或室温下放置 2 4h后取样 ,对热激蛋白的分析表明 ,大分子量热激蛋白量变化不大 ,而小分子量热激蛋白可能在诱导果实抗热性方面起重要作用。随着处理时间延长 ,在一定时间范围内 ,热激蛋白抗热性水平增加。经测定 ,树冠外围充分曝光果和树冠内膛遮荫果对比 ,二者热激蛋白含量有显著差异 ,这可能是遮荫果对日灼更为敏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从目前的教学模式来看 ,基础化学的教学仍然在采用传统的“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模式。这种模式 ,实际上就是“以教师为中心 ,以课堂为中心 ,以课本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制度。它的保守性在于 ,以教师为中心 ,也就是以教师为主体 ,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客体 ,维护教师的绝对权威 ,这与当代教育自由平等的原则是相悖的 ,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以课堂为中心 ,易形成满堂灌 ,使教学脱离实际 ,脱离社会 ,教师的课讲得很好 ,学生实际理解的东西也比教师认为他们能够理解的东西要少 ,使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必须进行较大力度的改造 ;以课本为中…  相似文献   

14.
水稻育秧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俗话说:"壮秧八成粮".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培育壮苗既是高产的基础,又是优质的前提.下面就水稻育秧阶段应注意的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16.
农业院校水生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红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310-10311
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参与、注重实验教学和优化考试制度等4个方面入手,达到提高水生生物学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18.
Coming in to the foodshed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ioregionalists have championed the utility of the concept of the watershed as an organizing framework for thought and action directed to understanding and implementing appropriate and respectful human interaction with particular pieces of land. In a creative analogue to the watershed, permaculturist Arthur Getz has recently introduced the term “foodshed” to facilitate critical thought about where our food is coming from and how it is getting to us. We find the “foodshed” to be a particularly rich and evocative metaphor; but it is much more than metaphor. Like its analogue the watershed, the foodshed can serve us as a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unit of analysis that provides a frame for action as well as thought. Food comes to most of us now through a global food system that is destructive of both natural and social communities. In this article we explore a variety of routes for the conceptual and practical elaboration of the foodshed. While corporations that are the principal beneficiaries of a global food system now dominate the production, processing, distribution, and consumption of food, alternatives are emerging that together could form the basis for foodshed development. Just as many farmers are recognizing the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advantages to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so are many consumers coming to appreciate the benefits of fresh and sustainably produced food. Such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are being linked through such innovative arrangements as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and farmers markets. Alternative producers, alternative consumers, and alternative small entrepreneurs are rediscovering community and finding common ground in municipal and community food councils. Recognition of one's residence within a foodshed can confer a sense of connection and responsibility to a particular locality. The foodshed can provide a place for us to ground ourselves in the biological and social realities of living on the land and from the land in a place that we can call home, a place to which we are or can become native.  相似文献   

19.
用质量分数为10%的狗舌草饲料喂猪144 d,病理组织学特征变化为,肝脏出现巨肝细胞;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大,胞浆内陷;大脑神经细胞出现卫星化和噬神经现象,小脑浦肯野氏细胞肿胀,尼氏小体不清;心肌纤维颗粒变性,有的核变圆,淡染。透射电镜检查可见肝细胞核常染色质数量增加,异染色质边集,胞质内充满嵴溶解的线粒体,内质网及高尔基体消失;Ⅰ型肺泡上皮细胞核膜破裂;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游离端微绒毛增多,嗜锇性板层小体减少。  相似文献   

20.
现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成为,长期从事模拟计算机、数字计算机、系统仿真、人工智能的研究,主持或参与了导弹、计算机、大型软件、智能化决策、国防、武器战略等课题。曾任国家“863”智能计算机专家组组长、国家专家顾问组成员、信息化咨询委员等职。最近在《计算机世界》发表文章指出:“信息技术虽然发展迅速,但它却不很合理,离实际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展望未来几年,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现摘录要点,供《计算机与农业》读者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