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的蚕桑生产方式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成为制约蚕业发展的瓶颈,大型智能化自动养蚕机的研制及推广应用,将实现蚕桑生产模式的突破性创新,将栽桑和养蚕彻底分离,进行产业分工,最终提高整个蚕桑产业的效益,推进蚕桑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推行适度规模经营提升蚕桑产业优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面对加入WTO给蚕桑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要全面提升蚕桑生产的行业优势.增强竞争力.必须走区域规模化的道路。而作为产业基础的家庭栽桑养蚕规模效益的好差,将直接影响蚕桑事业的发展。推行蚕桑适度规模经营,是克服过于分散栽桑养蚕的落后性和局限性,加快传统蚕业的改造,提高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率,降低成本,提高蚕业经济效益的一项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江苏蚕业》2017,(1):32-34
为化解蚕桑产值逐年下降,蚕桑生产不断萎缩的困境,探索蚕业家庭农场对推动蚕桑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桑园利用率和产出率,笔者从农场选址、规划、建设、管理、生产等环节逐一介绍述蚕业家庭农场建设,收集、记录原始数据,通过对比分析、调查研究,总结了现阶段发展蚕业家庭农场,有效解决了蚕茧质量、产量不高;生产者、经营者经济效益低;栽桑养蚕先进技术及省力化养蚕、上蔟技术无法推广应用,劳动成本居高不下,蚕农丧失栽桑养蚕积极性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在全省蚕业学术研讨会上,珙县智溢丝绸有限公司钟坤全总经理介绍了珙县蚕桑产业发展情况,特别是推进省力化养蚕的具体做法,其经验值得在全省推广。  相似文献   

5.
祁广军  乐波灵 《蚕业科学》2011,37(4):725-729
21世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蚕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蚕业生产第一大省。蚕业技术创新作为主要竞争优势在广西蚕业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广西的蚕业技术创新主要是针对亚热带气候特点,以提高蚕茧产量、质量和蚕桑生产效益为目标,围绕选育适应亚热带生态条件的优质、高抗、高产的蚕、桑新品种以及研究高产、优质、高效栽桑养蚕新技术进行创新,并且以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从生产中来再到生产中去、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推进创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广西蚕业技术创新应以打造多元化蚕桑产业,实现桑品种和蚕品种的多样化、栽桑养蚕技术的省力化、蚕桑产业的高效化为目标。  相似文献   

6.
李要君 《四川蚕业》2013,41(2):25-26
孝儿镇位于珙县西部,距珙县县城50km,地处南广河畔,幅员面积74.3km^2,镇辖22个行政村(社区),147个农业合作社,总人口32000人。孝儿镇栽桑养蚕历史悠久,产量大,质量好,科技水平高,是宜宾市10万亩蚕桑循环经济产业带建设核心区域,珙县蚕桑万亩亿元产业示范基地,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小蚕集中共育、工厂化养蚕、自动化上蔟,发展桑下种植黑花生、黑土豆、黑玉米、黑红薯等特色农作物,利用桑枝条成功培植桑枝食用菌。  相似文献   

7.
陈国荣 《四川蚕业》2012,40(2):26-26
<正>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和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加,蚕桑产业发展面临发展机遇与严峻挑战。如何提高养蚕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成为蚕业部门科技人员重点努力的方向,为加快推进宁南蚕业产业化发展,宁南县蚕业局从栽桑养蚕中劳动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8.
孙越赟 《北方蚕业》2006,27(2):49-50
洛南县位于秦岭东段南麓,地处暖温带和温带的过渡地带,自然条件优越,适宜桑树生长,栽桑养蚕的历史悠久,但生产规模一直较小。近年来,在周边地区的直接影响和有关乡镇的积极引导下,一些地方的干部群众自发地掀起了栽桑养蚕的热潮。洛南县顺应群众积极发展蚕桑产业的迫切要求,提出了开发蚕桑产业的总体规划,并就蚕桑产业开发与重庆九州茧丝绸公司达成了发展万亩定单蚕业的合作意向。为进一步推动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笔者对洛南蚕桑业发展的历史、现状、优势及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李龙研究员主编的《国家蚕桑产业技术路线图》一书,日前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国家蚕桑产业技术路线图》全书共22.5万字,分为14个章节,其中前7章主要阐述了蚕业技术路线图制定的背景及意义,蚕业技术路线图的边界范围,通过对国内外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市场需求分析、产业目标分析、技术壁垒分析,描绘出了我国蚕桑产业技术路线总图。从第8章起,分别描写了我国蚕育种、桑树育种、栽桑养蚕技术及装备研发、蚕桑病虫害防控、蚕桑资源综合利用、蚕桑质量安全与标  相似文献   

10.
《中国蚕业》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蚕业科技期刊,面向蚕业生产和科研,实行普及和提高相结合,服务于全国蚕丝业战线。主要刊登栽桑、养蚕、蚕病、蚕种、制丝、蚕业经济、蚕桑副产品综合利用和野蚕方面的科技文章以及有关茧丝绸方面的政策法规等。辟有技术体系建设、热点聚焦、综述、科学试验、产业论坛、技术与经验、质量标准、成果推介、栽桑养蚕、市场观察、名优企业、蚕丝文化、  相似文献   

11.
<正>由中国蚕学会、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云南省蚕学会、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承办的"现代栽桑养蚕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8月17~20日在昆明市召开,来自广西、重庆、江苏、河南等16个省(区、自治区)代表58名科技工作者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2.
陆琴 《江苏蚕业》2010,(3):39-40
蚕桑生产是如皋的四大高效特色产业之一,全市现有桑园面积10万亩,其中投产桑园8.49万亩,全年发种25万张,蚕桑综合产出近4亿元,生产规模与效益位居江苏省第三位。为了实现蚕桑产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充分发掘传统产业的竞争优势,加快推进蚕桑产业高效规模化发展进程,蚕农栽桑养蚕技术水平必须进一步提高。因此,迫切需要加快发展蚕业信息化,构建蚕业信息技术平台,让广大蚕农足不出户了解掌握市场信息、技术,加速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提升了蚕业产业化水平,加速传统蚕业向现代蚕业传变。  相似文献   

13.
<正>荣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蚕桑生产已具有一定规模,蚕桑产业已成为该县基地乡镇农民增收的重点支主产业。截止2013年,全县桑园面积达2866.7hm2,养蚕3.5万张,其中小蚕共育2.6万张,产茧1225t,平均单产达到35kg/张,蚕农茧款收入5075万元。2013年,该县承担了省级蚕桑产业发展项目,基地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县现有蚕桑基地乡镇8个,养蚕农户5700户,桑园面积  相似文献   

14.
蒲小东 《四川蚕业》2002,30(1):47-48
<正> 嘉陵区是个栽桑养蚕大县,每年发种均在8万张左右。近年来,嘉陵区紧紧抓住蚕业经济面临的大好机遇,充分发挥蚕桑产业优势,进一步转变观念,调整思路,从“公司+基地+农户”入手,创新蚕业生产经营模式,着力培养了一大批蚕桑业主,加快了蚕业产业化进程,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5.
蚕桑产业是安岳县的传统优势产业,早在汉代就有栽桑养蚕、缫丝、织绢的记载。随着社会的变迁,我县蚕业经历了衰败、发展、徘徊、复苏阶段,现在蚕业初具规模,产业化经营体系基本形成。如何加快我县蚕业发展是摆在蚕业工作面前的重要课题,笔透过蚕业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6.
万家集 《四川蚕业》2009,37(4):8-10
<正>栽桑养蚕起源于中国,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中国丝绸和丝绸文化经古"丝绸之路"输往世界各地,先后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栽桑养蚕。蚕丝业含蚕业和丝绸业。历经欧洲近代蚕业和日本现代蚕业的兴衰,丰富了丝绸文化的内涵。进入21世  相似文献   

17.
《中国蚕业》2010,(4):87-87
由中国蚕学会、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云南省蚕学会、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承办的“现代栽桑养蚕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8月17—20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来自广西、重庆、江苏、河南等16个省(市、区)的58名科技工作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集论文40余篇。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东台市在蚕种催青、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熟蚕上蔟、蚕室蚕具消毒、桑树伐条、桑园治虫等方面蚕业技术装备的应用情况,分析了东台市蚕桑规模小、蚕桑专用机械少、蚕桑机械利用率低、栽桑养蚕模式落后、蚕桑从业人员年龄偏大等蚕业技术装备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提出了加大关键环节蚕桑装备的研发与应用、培植蚕桑规模化经营主体、转变蚕桑多元化生产方式、建立健全蚕桑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建议,以及规模化发展、机械化操作、智能化控制、标准化管理等加强蚕业技术装备应用促进蚕桑产业发展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四川果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四川蚕业源远流长,是中国蚕丝业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蚕桑生产基础,但传统蚕桑产业以栽桑-养蚕-产茧为主,产品结构较为单一,蚕桑生产整体效益不高。目前一种以采摘优质桑葚为主,同时兼顾桑蚕饲养的果桑产业应运而生。发展果桑产业,延伸产业链,开发桑葚浓缩汁、桑葚酒等功能型保健产品,提高蚕  相似文献   

20.
《中国蚕业》2013,(1):68
《中国蚕业》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蚕业科技期刊,面向蚕业生产和科研,实行普及和提高相结合,服务于全国蚕丝业战线。主要刊登栽桑、养蚕、蚕病、蚕种、制丝、蚕业经济、蚕桑副产品综合利用和野蚕方面的科技文章以及有关茧丝绸方面的政策法规等,辟有技术体系建设、热点聚焦、综述、科学试验、产业论坛、技术与经验、质量标准、蚕丝文化、成果推介、栽桑养蚕等栏目。内容丰富翔实、通俗易懂,融科学性、实用性、技术性、指导性于一体。本刊的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