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猕猴桃喷雾授粉作业时,花蕊区花粉液沉积量是保证猕猴桃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构建了双流式喷雾授粉试验装置,分别采用沉积量测试和图像灰度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气压、液流量和喷雾距离对授粉沉积质量和径向分布特征的影响,确定了双流体喷嘴授粉的对靶喷施控制参数,并通过棚架式猕猴桃田间授粉试验,验证了采用沉积量下限参数作业时,双流式授粉方式对坐果率、单果质量和畸形率的改善效果。试验研究表明:在盛花期(单花花冠完全展开时)采用质量分数为0.1%的花粉液,单朵猕猴桃雌花花蕊区最少沉积42.9mg花粉液,才可保证猕猴桃充分授粉;双流体喷嘴采用气压0.20MPa、花粉液流量0.125L/min、喷雾脉冲时长0.1s、喷雾距离35cm等作业参数时,可提高花粉液在花朵柱头区的有效沉积,改善对靶授粉作业品质。田间试验表明:采用双流体喷嘴喷雾授粉的坐果率达86.7%,平均果实质量达91.5g,优于电动喷雾器和手动喷雾器授粉方式。  相似文献   

2.
猕猴桃溃疡病防治目前还是一项世界难题。陕西省眉县农机管理推广服务中心为了解决这项技术难题,探索猕猴桃溃疡病防治新途径,从2011年春季,引进西安德润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DRO3-B型农业综合防控机3台,配合县园艺工作站开展了利用臭氧技术预防和治疗猕猴桃溃疡病的研究和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某款猕猴桃花粉分离机在贵州地区使用时存在花粉粘接,且不能有效实现分离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原理解决花粉分离问题的方法。通过建立花粉分离前的冷冻模型,并用COMSOL对冷冻模型进行温度场仿真。通过仿真分析制冷片在不同位置时冷冻箱温度场的均匀性,确定在空载C时箱内的温度场最适于花粉分离前的冰冻。并将此结果应用到实际猕猴桃花粉分离。仿真结果显示:冰冻箱能快速实现温度从293~258 K间的变化,满足实际生产要求,且温度场均匀性明显提高。猕猴桃花冷冻分离试验结果表明:在-21℃下冷冻后的分离效果和花粉出粉率均高于未冷冻和-18℃下冷冻后的分离和提纯结果;在-21℃下冷冻后的花粉出粉率是3.9‰,与人工分离提取的花粉量相近,实现猕猴桃花粉的高效分离和提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贵州六盘水市水城区“红阳”猕猴桃为试材,开展“3414”田间肥效试验,探讨不同N、P、K配比条件下,“红阳”猕猴桃外观和品质特征,以期得到适合推广的施肥配方。结果表明:适宜配比的N、K能有效提高猕猴桃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含量;并能提高单果重,增大纵径、横径,提高商品果率。在14个施肥处理中,施肥效益最好的为处理5和处理10,处理5(N2P1K2)单果重最大(平均单果重为106.60g),商品果率较高(96.67%);处理10(N2P2K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15.53%),糖酸比最高(15.22),维生素C最高(172.08mg/100g),硬度最大(12.15kg/cm3),且单果重为106.28g,商品果率96.67%。施肥宜推荐处理10(N2P2K3),该氮磷钾组合单果重最大,商品果率和优果率最大,品质最好,贮藏性最好,可保证的货架期最长。  相似文献   

5.
简单介绍了花粉高压静电分选装置。利用花粉静电分选装置在不同的分选条件下对同一品种的花粉进行分选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方差分析。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在分选过程中影响花粉分选的主次因素依次为:花粉在屏蔽管内的自由沉降距离、极板间电压、极板间距、空气湿度、大气压等;同时也得出了其最佳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6.
高活力水稻花粉采集机的研究吴萍,季申清为解决我国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问题,从1986年起,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开始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的研究,并首次研制出以旋风分离为特征的CGD—80型水稻花粉采集机。但田于初步涉及水稻机械化制种领域,机械方面的某...  相似文献   

7.
沙棘育种方法--沙棘花粉生活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沙棘花的结构、开花所需的条件、花粉的收集和贮藏方法及不同的贮存条件下,保持沙棘花粉生活力的时间长短,通过降低花粉水分含量和低温冷藏以及玻璃器具密封等保存措施,可以达到长时间储存沙棘花粉的目的。同时对沙棘单交的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花粉生活力是决定地被菊杂交结实的重要因素.采用染色法、活体萌发法和离体萌发法测定地被菊花粉活力并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染色法不适合地被菊花粉活力测定;活体萌发法只能定性判断花粉生活力的大小,而不能定量判断;离体萌发法结果直观可靠;最适宜的培养基为:15%蔗糖+20 mg/L硼酸+10 mg/L CaCl2+15%PEG6 000.  相似文献   

9.
对猕猴桃产量的准确预估有利于合理安排后续采摘与运输工序,因此开发智能化的产量实时预估工具非常重要。针对大棚培育的猕猴桃矮化密植、分布范围广等特点,本研究利用果园履带小车采集视频,结合人工标注,建立猕猴桃检测和跟踪的数据集。考虑到自制数据集中猕猴桃占比小及密集分布的特点,本文提出使用YOLO v7模型加上Soft-NMS来检测每一帧图像内的猕猴桃。在卡尔曼滤波器预测的结果上,引入VGG16网络对猕猴桃进行特征提取,并结合匈牙利算法完成帧间目标的匹配。最后采用基于YOLO v7+DeepSort跟踪算法的ID计数方法对猕猴桃进行产量估计。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YOLO v7模型在猕猴桃检测数据集上表现良好,检测的F1值为90.09%。猕猴桃跟踪数据集中使用的跟踪算法平均准确率为89.87%,每个目标正确匹配的精确率为82.34%,大型视频跟踪速度为20.19 f/s。在环境影响较小的条件下,ID计数准确率为97.49%。该方法可为猕猴桃果园智能化管理中的估产、采收规划等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基于近红外高光谱成像的猕猴桃早期隐性损伤识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识别早期隐性损伤猕猴桃的方法,以"华优"猕猴桃为对象,以900~1 700 nm范围近红外高光谱成像系统为检测设备,采集了完好无损和隐性损伤1~3 h内猕猴桃的近红外高光谱。研究发现900~1 350 nm内二者的反射光谱具有明显的差异。对此区域进行分段主成分分析,确定1 050~1 200 nm为识别损伤的最佳光谱区域。基于此最佳光谱区域内主成分图像的权重系数及波长间光谱反射值的相关性优选了4个特征波长(1 057、1 090、1 120和1 177 nm)。对该4个特征波长进行了二次主成分分析,并结合中值滤波、阈值分割及数学形态学处理方法提出了早期隐性损伤猕猴桃的识别算法。该算法对70个无损猕猴桃和70个隐性损伤猕猴桃的正确识别率分别为100%和95.7%,平均正确识别率为97.9%。研究结果表明,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可用于早期隐性损伤猕猴桃的识别。  相似文献   

11.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猕猴桃分级机械主要是针对质量特征进行分级的大型机械,而消费者在购买猕猴桃时往往更注重它的外观品质,且大型设备难以在以农户小规模营销为主的市场环境下得到普及。为了实现猕猴桃外观品质的自动分选,适应广大猕猴桃种植农户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小型移动式猕猴桃外观尺寸在线检测与分级系统。该系统主要由输送机构、检测机构、分级执行机构和控制系统组成。输送机构采用倾斜式输送带方案,结构简单,便于实现猕猴桃的输送和分级;检测机构采用图像处理的方法得出猕猴桃的大小等级信息;分级执行机构借助猕猴桃的重力与旋转磁铁的开合实现猕猴桃的分离。对样机进行了试制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平均分级成功率为96.3%,单个猕猴桃分级时间约为2.5s。该猕猴桃检测分级系统的设计为今后完成多特征指标的融合分级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野生软枣猕猴桃为原料,对野生软枣猕猴桃果汁饮料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探讨了软枣猕猴桃汁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柠檬酸添加量、CMC添加量等因素对野生软枣猕猴桃果汁饮料感官评价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野生软枣猕猴桃饮料的最佳配料比为:软枣猕猴桃汁40%、白砂糖14%、柠檬酸0.25%、CMC 0.12%.  相似文献   

13.
简单介绍了2n花粉高压静电分选原理及其分选装置。利用2n花粉静电分选装置,采用回归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安排了花粉分选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导出分选装置的分选性能关于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从回归方程出发,分析了影响分选效果的主次因素,及最佳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14.
快速、准确获取农作物长势信息能够为种植业的科学化管理提供依据。研究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某猕猴桃农业园为例,基于微小无人机遥感平台,采集了研究区可见光遥感影像、地面实测数据及其它管理信息。经过处理获得研究区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DOM)和数字表面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DSM),在此基础上选取8个不同样方网格进行分析,运用影像分割算法对DOM进行分割,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对DSM进行分类并统计猕猴桃上架的面积,并计算得到各样方的上架猕猴桃覆盖度(%),依据实际上架株数与覆盖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对DOM的分割很难区分猕猴桃和其他植被;对DSM的空间分析表明,以搭架的水泥柱平均高度来区分猕猴桃与其他杂草是可行的,覆盖度与猕猴桃实际上架株数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R2=0. 8416),即猕猴桃覆盖度越多则上架株数也是增加的,通过猕猴桃覆盖度可以反映猕猴桃上架株数情况进而反映猕猴桃的产业状况,该方法为快速监测猕猴桃生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山楂和猕猴桃为原料,研究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山楂猕猴桃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山楂汁、猕猴桃汁、白砂糖和柠檬酸分别为30%、10%、5%和0.15%;通过稳定剂的独立试验,得出最佳稳定剂(CMC)用量为0.3%。该复合饮料除具有山楂和猕猴桃的营养保健功能外,色泽、口感和香味俱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木瓜蛋白酶与果胶酶对油菜花粉进行酶法修饰,研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木瓜蛋白酶和果胶酶对油菜花粉进行酶解,对酶解液进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dpph清除率的改变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和果胶酶均有明显提高油菜花粉抗氧化活性的功效。  相似文献   

17.
以猕猴桃和红景天提取物为主要原料研制复合保健饮料,对其加工工艺进行优化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饮料配方与复合稳定剂组成。试验结果表明,猕猴桃—红景天复合饮料最佳配方为猕猴桃汁40%,白砂糖8%,柠檬酸0.20%,红景天提取物5%;复合稳定剂最佳组成为CMC-Na0.2%,明胶0.2%,黄原胶0.1%。  相似文献   

18.
利用近红外高光谱技术,依据施药猕猴桃和空白猕猴桃中氯吡脲残留量不同、有机成分含量不同,进行了2类猕猴桃的无损识别技术研究。首先进行2类猕猴桃的田间试验,获得具有代表性的猕猴桃样品,然后通过近红外高光谱设备扫描样品,获得每个样品的近红外高光谱图像并输出每个样品平均反射光谱值,最后进行2类猕猴桃的无损识别。结果表明,PCA-LDA(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分析)和支持向量机(SVM)2个数学模型的正确识别率都是94.4%;施药样品氯吡脲的残留量为0.03 mg/kg,空白样品的氯吡脲残留量为0 mg/kg;总糖、总酚、维生素C、可滴定酸、17种氨基酸、8种微量元素等有机成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采用近红外高光谱技术进行植物生长调节剂猕猴桃的无损识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正>眉县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猕猴桃最佳优生区。目前种植面积已达29.4万亩,猕猴桃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的28%、44%,占全国的18%、30%,2013年被省农机局列为陕西省猕猴桃全程机械化模式创建实施县。我们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全面推进猕猴桃生产全程机械化为着力点,在广泛调研,大力推广,总结提高的基础上,初步探索形成了眉县猕猴桃生产全程机械化模  相似文献   

20.
以野生软枣猕猴桃和黑加仑为原料,对野生软枣猕猴桃及黑加仑复合果汁饮料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果胶酶0.030%、酶解时间35 min、酶解温度40℃、野生软枣猕猴桃汁:黑加仑汁配比=1:3、含糖量10%、柠檬酸含量0.0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